Service Science and Management
Vol. 12  No. 02 ( 2023 ), Article ID: 62123 , 10 pages
10.12677/SSEM.2023.122012

需求导向下高校大学生社区养老志愿服务模式初探

——以北京为例

贾舒涵,赵凤利,庄雨婷,刘瑾萱,汪思缘,张益楠

中华女子学院,管理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23年1月24日;录用日期:2023年2月24日;发布日期:2023年3月7日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激增,但养老服务资源相对匮乏,社区支持下的居家养老被认为是成本更优、财政负担较低、更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方式。社区养老是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在21世纪上半叶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其必将成为一种养老趋势。在民政局的倡导下,各地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但现有专业社工的数量难以满足庞大的社区养老需求。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加入社区养老志愿服务中,一定程度上弥补社区养老需求缺口。本文从社区养老需求出发,深入老年群体,调查老年人需求乃至痛点,了解高校大学生,特别是北京地区对于社区养老的意识及活动状况,分析养老志愿服务开展情况,结合实际情况,为高校大学生开展社区养老志愿服务提供未来发展建议。

关键词

社区养老,志愿服务,高校大学生

Demand Oriented Community Elderly Care Volunteer Service for College Students: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Model

—Taking Beijing as an Example

Shuhan Jia, Fengli Zhao, Yuting Zhuang , Jinxuan Liu, Siyuan Wang, Yinan Zhang

School of Management, China Women’s University, Beijing

Received: Jan. 24th, 2023; accepted: Feb. 24th, 2023; published: Mar. 7th, 2023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aging process of China’s population, the demand for socialized elderly care services has surged, but the elderly care service resources are relatively scarce. Home based elderly care with community support is considered to be a better cost, lower financial burden, and more suitable for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Community based elderly care is a new way of providing for the elderly in response to the huge aging problem faced by China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1st century, and it will certainly become a trend of providing for the elderly. Under the initiative of the Civil Affairs Bureau, all regions have vigorously developed community elderly care services, but the number of existing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ers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huge community elderly care need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voluntary service, college students can join the community elderly care volunteer service to make up for the gap of community elderly care needs to some extent. Starting from the needs of community elderly care, the thesis went deep into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vestigated the needs and even pain points of the elderly, learned about the awareness and activ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especially in Beijing, about community elderly care,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f elderly care volunteer services,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provided future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carry out community elderly care volunteer services.

Keywords:Community Elderly Care, Volunteering, University Students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研究背景及现状

1.1. 社会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人口发展大趋势,也是21世纪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20世纪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10%,进入老龄社会,预计在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阶段(占比超过30%)。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首次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从卫生健康领域单列出来。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问题成为我国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1.2. 发展社区养老模式意义重大

社区养老不是家庭养老,而是社区中的在家养老;社区养老不是社会养老,而是将机构养老中的服务引入社区,实行社区的在家养老。

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九成以上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目前大多数的老年人的生活空间主要集中于家庭和社区两个区域,在社区内嵌入优质、专业养老服务资源,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不仅有利于降低养老成本,还能让优质养老服务惠及更多老年人。社区养老是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在21世纪上半叶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其必将成为一种养老趋势 [1] 。

1.3. 高校志愿者参加社区养老志愿服务的不足

在民政局的倡导下,各地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但现有专业社工的数量难以满足庞大的社区养老需求。其他社会力量对此参与较少,即使参与其中也呈现出偶然性、随意性、分散性等特点,没有构成一种持续、常态化的社会行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相对稳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是当前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之一 [2] 。

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社区养老志愿服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已有高校针对老年群体开展了志愿服务,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高校志愿者在社区养老服务开展前很少深入调查老年群体的需求,而且大部分志愿者既无前期培训,无实务经验,盲目开展活动既打扰老人正常生活,又造成社区资源浪费,无法发挥社区养老服务的真实价值 [3] 。

2. 研究意义

2.1. 有利于提升高校社区养老志愿服务质量

老人个体差异大,服务需求多元,高校社区养老志愿服务应深入了解老人服务需求 [2] ,提供精准服务,不断优化服务项目、细化服务内容。通过调查社区老年群体的服务需求和高校志愿者针对老年志愿服务的现状,我们可以认识到高校大学生在社区养老志愿服务方面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完善高校大学生社区老年志愿服务模式,有利于“对症下药”,提供精准助老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2.2. 有利于推动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2021年5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现实意义。构建高校大学生社区老年志愿服务模式,完善我国社区养老体系,拓展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及其内容,有利于推动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 [4] 。

2.3.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公益意识,营造孝老爱亲的良好社会氛围

社区养老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传统美德与志愿服务的完美结合,对于当代大学生培育社会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激发尊老、孝老、友善的家国情怀具有特殊意义。大力推进高校大学生社区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的稳定、持续发展,鼓励高校大学生积极加入到养老敬老体系中去,为应对社会人口老龄化贡献青年力量,有利于培养有公益意识的大学生,促使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利于助力构建和谐、友善、助人、奉献的“善养”老人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实现“老有所养”的民生福祉 [5] 。

3. 研究内容

3.1. 问卷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在北京中华女子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6所高校收集300余份有效问卷,学历分布以大学本科生为主,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占比分别为1.96%和2.29%。

受访者的专业分布较为平均,涵盖经济、医学、传媒、语言、法学、通信工程、表演、播音主持等多个领域。其中,85.62%的受访者表示校内有专门的老年志愿服务社团;这些社团针对老年人的志愿服务多集中在精神方面和陪护方面,如生活照料和提供娱乐表演等,此外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也是一项受欢迎的活动。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高校老年志愿服务多以线上形式开展。

3.1.1. 高校大学生参与老年志愿服务意识较强

在对高校内部老年志愿社团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时,有85.62%的被调查者表示校内建立了专门的老年志愿社团,14.38%的被调查者表示校内并未建立专门的老年志愿社团(图1);而且有92.81%的被调查者表示校内其他志愿类社团也开展过针对老年群体的志愿活动(图2)。可以看出高校已经关注到老年群体,而且高校大学生参与老年志愿服务意识较强、热情较高。

Figure 1. Distribution of voluntary associations for the elderly in the school

图1. 校内老年志愿社团分布情况

Figure 2. The situation of other voluntary associ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rrying out voluntary activities for the elderly group

图2. 高校内其他志愿类社团开展针对老年群体的志愿活动情况

3.1.2. 需求调研情况良好,但相关培训仍有完善空间

在对高校在老年志愿活动前的需求调研情况进行调查时,94.22%的被调查者表示活动前会对老年群体进行需求调研,5.78%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会进行需求调研或不清楚是否进行了需求调研(图3);在对老年志愿活动前培训情况的调查中,41.88%的被调查者表示活动前没有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其余的调查者表示已有的培训项目主要是分发书面资料(48.01%)、线上培训会议(53.07%)和线下集中培训(42.96%)这三种形式(图4)。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志愿者在开展老年志愿活动前都会进对老年群体进行需求调研,了解老人的意愿,但在志愿者的培训方面依旧存在不足,仍需完善。

Figure 3. Survey on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before voluntary activities

图3. 老年志愿活动前需求调研情况

Figure 4. Training before carrying out volunteer activities for the elderly

图4. 老年志愿活动前培训情况

3.1.3. 高校大学生对所参加的老年志愿服务满意度较高

在对志愿者对于老年志愿活动的满意程度的调查中,表示满意、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被调查者占到82.31%,比较不满意和不满意态度的被调查者共占17.69% (图5)。部分被调查者表示希望增加志愿机会和丰富志愿活动内容。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对所参加的老年志愿服务的满意度较高。

Figure 5. Satisfaction of volunteers with volunteer activities for the elderly

图5. 志愿者对于老年志愿活动的满意程度

3.1.4. 高校内设有专门的老年志愿社团对大学生老年志愿活动的参与度有正向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内设有专门老年志愿社团的大学生,有257人(98.09%)参加过老年志愿活动;而高校内没有专门老年志愿社团的大学生,只有20人(45.45%)参加过老年志愿活动。可以看出老年志愿社团的建立会吸引高校大学生参与老年志愿活动(表1)。

Table 1. An interactive analysi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elderly volunteer associations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elderly volunteer activities

表1. 老年志愿社团的设立与大学生老年志愿活动参与度的交互分析

3.1.5. 前期调研与志愿者满意度呈正相关

分析结果显示,p < 0.01,即活动前进行老年群体需求调研与志愿者对参加的老年志愿活动满意程度呈强正相关关系,活动前越充分进行老年群体的需求调研,志愿者对本次老年志愿活动的满意程度越高(表2)。

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preliminary survey and volunteer satisfaction

表2. 前期调研与志愿者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

*p < 0.05, **p < 0.01.

3.2. 访谈资料分析

3.2.1. 高校志愿团队

我们对中华女子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6所高校的老年志愿社团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对高校的老年志愿服务活动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了解。

1) 志愿服务活动的场所,内容,频率

大部分高校社团主要在养老院、敬老院等养老机构开展老年志愿服务活动,深入社区进行老年志愿服务活动的高校较少,少数高校会与社会上的社工机构合作,进入社区开展老年志愿服务活动,总体而言高校同社区的链接合作较少。

大部分高校养老志愿服务的内容主要是生活照料和文化娱乐,比如为养老院做卫生清洁服务,同老人谈心交流、为老人们进行才艺表演,教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等,还有一些学校会利用专业特色开展助老活动,例如进行普法宣传、养生讲座等活动。相较于后者,前者的专业要求较低,更容易组织开展,所以前者的开展频率大约是一个月一到两次,而后者的专业要求较高,组织开展的难度较大,没有固定的活动频率。

但是,近两年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养老机构多采取封闭式管理,高校的老年志愿服务工作难以开展,很多活动被迫暂停或者转移到线上进行,活动内容相对减少,活动频率也有所降低。

2) 活动开展前的筹备工作和结束后的总结工作

高校志愿社团在活动开展前对老年群体的需求调查方式较为简单。社团负责人表示他们在活动策划前会和养老机构负责人或者社区负责人沟通,了解老人们的需求,然后组织开展相应的活动。由于服务人群体量较小,这种需求调查方式较为有效。

目前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招募方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只在社团内部组织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另一种是每次活动前在校内招募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考虑到目前大部分高校开展的老年志愿活动的专业性较低,志愿者招募和培训的难度,开展活动时的不确定性都比较低,所以具体选择哪种招募志愿者的方式,就取决于志愿服务活动的规模:规模较小,就只在社团内部招募志愿者;规模较大,就在全校范围内招募志愿者,由于选拔方式的不同,志愿者的服务质量也可能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

高校志愿者培训内容较为基础。大部分高校志愿社团对志愿者的培训并不系统,培训的内容较为简单和基础,他们培训的流程基本是在活动开展前将志愿者召集起来开一个线上或者线下的会议,介绍活动内容、时间、地点、出行方式、活动分配等基本信息,以及一些注意事项等,例如老人的忌讳的话题、适合和老人交流的话题等。

高校志愿社团在活动结束后都会进行活动总结。大部分高校社团会在活动结束后收集养老机构或者社区负责人以及志愿者的反馈,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在下次活动中重点强调并加以改进。

3) 对开展的活动的评价

高校志愿者参加老年志愿服务活动都比较积极,社团组织的老年志愿服务活动也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多位高校社团负责人表示,每次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都会超过预期的数量,志愿者在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也很负责,能够做好自己的服务工作,使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其中除了志愿者自身具备公益精神外,还有学校及社团的推动作用。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即使转移到线上,活动效果及活动质量也不可避免地有所降低。中华女子学院的社团负责人告诉我们,她们在微信群中进行线上教学时,会有一些延迟情况,比如有时候志愿者已经教到下一个步骤了,还有老人在群里询问前几个步骤的问题;在解答老人们的问题时,志愿者很难通过微信了解老人们的情况,为老人们解答问题,有时在微信中还会难以通过文字或者语音解释清楚老人们的问题,使得教学的难度增大,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3.2.2. 社区和养老机构

经深入北京朝阳区育慧里社区进行走访调查,并对海淀区时代之光养老驿站的负责人C老师进行了访谈,对北京社区养老的现状进行了解。

北京市各辖区的社区养老现状不同,差异较大。C老师所知道的几个辖区由民政局为各社区购买了养老服务,辖区内的养老驿站共同负责提供社区养老服务,不过在朝阳区育慧里社区进行走访时发现大部分老人并不清楚这一情况,对社区养老的了解也不深。在资料收集时发现北京部分辖区,如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等还在部分社区设置了便民餐厅、卫生服务站等基础设施。

养老驿站提供的服务更针对于失能半失能、不能自理、残障高龄、大病康复期的老年群体。C老师了解的养老驿站提供的社区养老服务有走访慰问、入户清洁及理发等服务,主要了解老人的身体情况、生活需求等,不过由于驿站的服务并不是他们自己购买的,所以有不少老年人及其家属对入户服务的工作人员表示不信任。

社区老人信息更新速度较慢。C老师表示,养老驿站直接对接民政局,各社区老人的名单均由民政局提供,较少和社区对接,导致他们收到的老人名单和信息更新速度较慢,滞后性较强。

3.2.3. 社区和养老行业专业人员

1) 对养老现状的看法

从事养老一线工作的Y老师对于我国家处于未富先老、未备先老、未康先老的状态有着清晰的认知,有着自己独到的经验与看法。

就北京来讲,地理位置在五环以外的养老机构占大多数,五环以里的养老机构占比较少,在地域上产生了一些供需差距。而且因为中国大部分老人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养老机构是他们的最后选择,所以养老机构更多是针对失能和失智老人。不过目前社会对养老机构也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误区,比如不少人将养老机构称呼为“老年集中营”,这也从侧面反映我国养老机构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

Y老师认为科技助老可能会减少个性化的护理。当前的养老服务主流更偏向于科技助老,但用年轻人的眼光去衡量老人的标准还有待商榷。在科技助老或者科技化适老时,很多企业忽略了一个问题:老年人真正需要什么?比如为卧床的老人安装一个智能扶手或者智能化的监测仪器,到底是老年人的需求还是企业创造出的“卖点”?千人千案,机构在服务设施上应针对老人的不同需求做出变化。

以此类推,在进行老年服务时也应重视老人的个性化需求。比如,在老年大学的课程调配、活动组织,甚至老年游戏上,需要考虑不同性格老人的需求;在服务端,护理员对老人的称呼、对老年人的行动方案、饮食方案、照顾方案、康复方案,甚至心理关怀的方案,都要有针对性的安排。

Y老师认为应该社区可以和养老机构合作,但不应直接“复制”机构的服务。机构更具备专业性,社区不一定能达到的机构专业水平。机构与社区合作的延伸性的服务也存在一定风险,这会给机构运营人员增加难度与压力,而且社区老年人的社交状态是开放的,机构老年人的社交状态是封闭的,这使得社区老人的需求与机构老人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直接将机构服务提供给社区,存在“水土不服”的可能。

Y老师认为更适合的方式应该是以机构为主导,以社区为主体来展开这项合作:由机构人员进行相关教学工作,由社区相关负责人展开实际工作。这样既可以提升社区专业水平,也减少了机构的压力,使二者的合作得以高效、持续进行。

2) 对大学生如何参与养老活动的建议

针对大学生参与养老活动的想法,Y老师表示支持。很多机构或社区欢迎大学生开展志愿活动,但大学生志愿者的专业度相对较差,所以大学生可以在不影响老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的前提下,开展专业度要求较低的志愿活动,为老人带来一些青春气息。对于深入的服务,比如生活照料和心理关怀,Y老师认为大学生在这方面能力有所欠缺,专业度仍需提升。

Y老师认为大学生志愿者应重视志愿团队的实际功用性。普通的大学生志愿团队还远不如医院的专业志愿团队,不过可以建立曲艺类、文化类,书法类等志愿团队;在没有机构服务的情况下,社区老人在心理关怀和生活照料等方面的需求会更大,高校大学生也可以考虑在这些方向组织志愿服务。Y老师强调志愿者在进行志愿活动前收集老人的需求不要采用问卷等生硬的调查方式,这会让老人反感,最后得到的结果也未必是真实的。

3.3. 结论及重要观点

高校大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并不多,无法承担专业性较强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护理、医疗等内容,而且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志愿服务活动场地设施有较高的要求,不易推广,所以高校大学生社区养老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的专业性不宜过高。在此基础上,高校社区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的服务对象应定位低龄、有自理能力的老年群体,这些老年人也可以成为志愿者为其他人提供志愿服务 [6] 。为了保障志愿者服务水平,高校老年志愿服务社团应组建社区养老志愿服务队,进入服务队的学生需要经过面试和基础培训, [7] 社团组织的社区养老志愿服务活动只在养老服务队中招募志愿者,并根据志愿服务的类型对招募的志愿者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4. 大学生养老志愿服务模式

根据我们的调查内容,我们构建了一个高校大学生社区养老志愿服务模式(图6)。

Figure 6. College students’ voluntary service model for the elderly in the community

图6. 高校大学生社区养老志愿服务模式

在志愿服务内容方面,高校志愿社团可以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慰藉、宣传讲座、文化娱乐等专业性较低、易组织的志愿服务 [8] ,同时也可以组织一些老人可以作为志愿者参与的志愿活动,让老人发挥余热,丰富生活。

在活动开展前,高校志愿社团需要先对接社区,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直接对接社区,或者与社会机构或团体组织合作对接社区,如:社工机构、社会志愿者团体等。对接社区后,高校志愿社团和社区负责人联系,由社区收集老人们的意愿需求,社团根据收集到的老人意愿需求策划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内容。

为了保证志愿者的质量,高校志愿社团应组建一支高校志愿服务队,每次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直接在服务队中招募。加入服务队的同学需要经过面试选拔,通过选拔后,志愿者需要先经过基础的培训,在每次志愿活动开展前,要视志愿服务活动的专业程度进行进一步培训。如开展老年普法宣传的活动前,讲师要招募法学专业的学生,对其进行普法宣讲方面的培训。

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高校志愿社团向社区、老人以及志愿者询问关于活动的满意程度以及意见建议,总结好本次活动的亮眼之处和不足之处,将好的地方延续下去,不足的地方努力补齐,不断提升服务队的服务质量。最后也可以在公众号发布活动回顾推文,让更多的同学看到这个志愿项目,加入到社区养老志愿活动中来。

社区对接高校志愿社团后需要辅助社团进行服务开展前老人的需求调研和服务结束后老人的意见反馈收集工作,需要宣传高校社团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让更多的社区老人了解活动内容,并提供场地组织社区老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老人可以作为高校志愿社团服务对象参加活动,得到高校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也可以作为志愿者和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一起参加志愿活动,作为“银发志愿者”在志愿公益中发挥余热。

基金项目

中华女子学院2022年度大学生本科科研项目《需求导向下高校大学生社区养老志愿服务模式初探——以北京为例》(项目编号:ZKY2020405)。

文章引用

贾舒涵,赵凤利,庄雨婷,刘瑾萱,汪思缘,张益楠. 需求导向下高校大学生社区养老志愿服务模式初探——以北京为例
Demand Oriented Community Elderly Care Volunteer Service for College Students: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Model—Taking Beijing as an Example[J]. 服务科学和管理, 2023, 12(02): 97-106. https://doi.org/10.12677/SSEM.2023.122012

参考文献

  1. 1. 徐向梅. 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N]. 经济日报, 2021-11-24(011). https://doi.org/10.28425/n.cnki.njjrb.2021.008077

  2. 2. 郝立松, 刘佳峰, 陈萌. 大学生在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中的角色分析[J]. 今日财富, 2020(24): 210-211.

  3. 3. 胡杰. 新形势下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及思考[J]. 现代商贸工业, 2021, 42(19): 50-51. https://doi.org/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9.023

  4. 4. 贾沁洁, 李爻, 武菊芳. 完善志愿者服务管理体系对积极老龄化的促进作用[J]. 法制与社会, 2019(34): 139-141. https://doi.org/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2.063

  5. 5. 马文琪, 黄彩微, 林晓璐. 不同养老体系下的老年群体对高校志愿者服务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广州市为例[J]. 中外企业家, 2020(16): 247-248.

  6. 6. 李实. 让低龄老人更好发挥余热[J]. 瞭望, 2022(18): 50-51.

  7. 7. 施敏敏, 郭丰.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分析和启示[J]. 科技资讯, 2018, 16(34): 250+252. https://doi.org/10.16661/j.cnki.1672-3791.2018.34.250

  8. 8. 汪连新, 庄金花, 欧阳婷, 等. 社区养老服务现状及问题研究——基于北京市实证调查分析[J]. 中国市场, 2017(5): 81-83+96. https://doi.org/10.13939/j.cnki.zgsc.2017.05.081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