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2  No. 11 ( 2022 ), Article ID: 57835 , 6 pages
10.12677/AE.2022.1211685

新时期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 改革探索

幸丽君,罗蕾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北 武汉

收稿日期:2022年10月10日;录用日期:2022年11月8日;发布日期:2022年11月15日

摘要

“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尤其是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全面启动之后,国土空间规划变革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更为迫切。规划类专业人才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践者和创新者,专业要求也逐步转向学科交叉融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作为综合型规划类专业,在新的政策背景下,也面临着角色转变和行业变革。本文基于国土空间规划改革需求背景,分析当前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论证其改革的必要性,提出相关改革措施,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学科交叉融合

Exploring the Reform of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n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Lijun Xing, Lei Luo

Facul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

Received: Oct. 10th, 2022; accepted: Nov. 8th, 2022; published: Nov. 15th, 2022

ABSTRACT

Sinc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as proposed by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the reform of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has become more urgent for compound talents especially after the comprehensive launch of land spatial planning. As practitioners and innovators of land spatial planning, planning professionals have gradually shifted their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 to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s a comprehensive planning major,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are also facing role changes and industry changes under the new policy background. Based on the reform needs of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also demonstrate the necessity of its reform and propose relevant reform measures. Our study could provide relevant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in other universities, and strive to cultivate compound talents that are more in line with the needs of national strateg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words: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Reform,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近年来由于规划部门职责交叉和现行各类规划重叠,国家提出了“多规合一”的改革举措。为了保证“多规合一”的科学性、权威性、连续性和监督的有效性,2019年5月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同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则明确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成为我国国土空间管理的主要手段 [1]。在这个背景下,规划行业随之也亟需改变人才储备的方向,从事国土相关规划的人员需同时具备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等全新的专业知识。由于以往的城市交通、住房保障、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复杂问题并未解决,因此国土空间规划行业的人才知识储备形成了跨领域的交叉融合的新模式。

2. 国土空间规划改革需求

面向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国家对相关学科建设、专业队伍建设和行业管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作为科研创新和输送专业人才的机构需深入领会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精神,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才能充分应对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新需求。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作为2012年教育部专业设置改革后的新型专业,其以地理学和规划学为核心学科,课程体系涵盖了地理学、规划学、环境学、生态学和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内容,是一个兼具综合性和实践性的专业 [2]。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形成的大背景下,现有体系下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也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亟待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以满足国土空间规划的新方向和新要求。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需更加重视对生态系统演化以及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在土地利用和空间资源配置理论上,在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推进绿色发展上不断加强研究 [3]。国土空间规划变革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更为迫切,不仅需要具备不同尺度空间形态规划知识与设计能力,也需要具备极强政策性的国土空间规划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更需要兼具政策理解与专业应用、学习沟通与实务执行能力。根据教育部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该专业是培养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足于宏观、中观区域规划和土地管理,从事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正好能够满足和适应国土空间规划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因此,高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应该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切实增强改革意识,把握国际规划学科发展新趋势,应对国家建设的新需求,开拓多样化的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道路。

3. 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目前全国有近150多所高校开设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培养了一大批掌握各种城乡规划和区域分析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综合性人才。但是,由于各个高校的发展背景、师资队伍以及对专业定位存在差异,形成了各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

3.1. 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技能培养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兼顾地理学和规划学为主干学科,地理学具有理论性,规划学注重操作性,因此该专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但是目前由于各个高校开设的规划类实践课程相对较少,理论与实践课程比重并不均衡,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教学存在较大难度,学生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的运用到实践中 [4]。以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18年培养方案为例,除了通识类课程里会涉及到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以外,专业核心模块中理论教学占74.36%,实践教学占25.64%。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应不少于25%,基本符合要求。专业方向模块中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方向必修课程中理论教学占66.66%,实践教学占33.33%,选修课程中理论教学占87.69%,实践教学占12.31%;人文地理与城乡研究方向必修课程中理论教学占81.82%,实践教学占18.18%,选修课程中理论教学占87.45%,实践教学占12.55%;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25.97%,具体包括专业课内实践教学占比5.19%,独立实践(实验)课占比6.49%,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占比11.69%和课外创新实践占比2.6%。可以看出,虽然总体上的实践课程占比符合基本要求,但是各个专业模块方向的实践课程均衡性有待提高,选修课的实践课程还有进一步拓展。

3.2. 实践教学缺乏统一考量标准

目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比较丰富,主要形式有实验课、社会调查、课程教学实习、专业调研、科研活动等 [2]。虽然实践教学模式多样,但是实践教学课程的质量并不高。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在实践教学课程中,老师无法进行有效监督,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参与积极性不高,仅以获得学分为目的,加之考核方式简单,学生相对容易通过,学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许多实践课程的开设虽然能够教会学生“制图”、“空间分析”等基础性技术,但是学生更多是为了完成实践任务,很少进行独立思考,不能触类旁通,在后来的就业和科研中并没有产生很好的基础性作用。三是实践教学模式缺乏情境模拟,学生能够学到的知识比较宏观和抽象,规划实践则是相对具体的。比如,信息类课程虽然学习了各种数据获取、空间分析和建模的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能够独立完成的学生很少,更不用谈综合应用。此外,国土空间规划所需信息技术和空间数据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有些高校师资队伍和硬件设施更新相对缓慢,学生接受到的知识和技术体系也相对不足,也会客观上导致学生能力的差异。

3.3. 课程学科体系衔接不够紧密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和学时比例不合理,加之课程体系分散,不同学科之间衔接不紧密,学生的知识框架构建逻辑不够清晰,无法形成模块化的知识体系。地理学作为基础理论学科,少数高校将经济地理学,计量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等基础课程开设在大三,而将规划制图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开设在大二,可能会导致学生在进行规划类课程实践时缺乏必要的地理理论基础。同时,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许多高校还未开设国土相关理论和实践课程,国土空间规划本身作为国土空间管理与发展的蓝图,如果缺乏对国土相关知识、背景和政策的了解,在把握宏观方向上就容易出现偏差。目前,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指导下,非常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课程中应适当加入生态环保等相关课时,统筹地理学、规划学、生态学及管理学等学科交叉体系将会成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培养的重要方向。

4.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4.1. 注重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模式

实践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夯实理论知识基础 [5]。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有一些专业基础理论比较抽象,需要将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检验所学理论知识以便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特别是鼓励开展实地项目或者模拟实验教学,将所学的信息类软件的应用、遥感图像处理等课程,在实地项目中进行操作,提高实际操作的综合能力。2022年2月,在重庆大学举办的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启动会,以“城市·山水·艺术·未来——重庆九龙半岛更新城市设计”为题探讨重庆未来“国家示范旧城更新”样板地区的发展目标、模式和路径。这种创新的学术交流模式,通过确立一个主题,学生自主建立团队,以政府提供的试点项目为平台,能够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通过竞争促进理论和实践交流。这项活动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和“学”的交流,学生们通过真实的项目规划实践,交流规划经验,体会专业的应用价值,能够很好的提升专业认同感,增强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力。虽然规划需要遵循科学规律,但是面对不同的地域分异,需要具有不同的规划思维,在“不变”中“改变”和“创新”。因此,这样的活动和项目意义重大,各大院校应该借鉴和参与,共同联合打造规划项目平台,为后续高校规划实践教育提供有效的提升路径。

4.2. 鼓励行业对接,加强理论联系

高校相关院系可以通过在全国或者当地设立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业实习与实践基地和工作站,尽早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后进行实习实践训练。鼓励各高校相关院系发挥校企合作优势,邀请规划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和知名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土空间规划相关行业前沿及发展趋势,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内生动力和专业认同感。同时鼓励相关专业教师在申请纵向和横向课题时,逐渐从纯地理学或规划学科方向,转向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才能够在理论课程教学中融入理论创新思想,在实践教学教授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及各类专题规划的重点和难点,做到真正的教学相长。

4.3. 构建模块化课程,拓展理论广度

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理论框架,既能加强学生理论学习的深度,又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一方面,相关院系可将同一模块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综合在一起,同时做好课程的衔接,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各个学科体系之间联系,也可以提升各个模块之间的紧密度。另一方面,提高各个模块中的实践教学占比,并重视必修专业课和选修专业课的实践学时的均衡性。同时,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建议邀请国土自然资源相关部门负责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单位负责人或行业专家参与,不仅能让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提供实际性的经验参考,也能让学科体系培养方案更加清晰的体现国土空间规划人才的市场需求,弥补高校毕业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短板。模块化课程的构建,既能使学生在学校内学到更加全面的知识,也可以减少他们步入社会后的工作障碍,提高工作适宜能力。

4.4. 强化信息类课程,拓宽技能体系

规划类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简单的制图软件已经无法满足空间信息的分析和整合,随着互联网等大数据的迅速发展,城镇化进程速度更快,区域发展的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因此迫切需要开设信息类课程来助力规划方案的前瞻性与科学性。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3S技术,融合多源数据,集成多种模型,建构集数据分析–决策模拟–VR展示于一体的智能规划决策支撑体系,成为当前规划技术推进的重要方向 [6]。因此,未来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课程体系中应该开设更多的空间信息技术类理论和实践课程,通过大数据挖掘与处理手段,更加科学的还原和模拟国土空间变化过程和趋势,找到其客观发展规律,让学生的知识体系从平面上升到立体空间维度,进而更加符合国家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同时,各高校应该加强信息技术类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国土空间规划类实践人才引进,实时更新软硬件设备,加强对现任教师的信息技术方面操作培训等。

4.5. 使用案例教学,建立规划案例库

案例教学作为目前全国正在推广的教学手段之一,让传统的教师讲授知识变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通过老师引导与评价,互动交流来促进知识吸收。案例教学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理解性,记忆性,沟通性和使用性,其优点可使教学课堂实现反转,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使用案例教学,建立规划案例库和优秀作品库,教师通过讲解典型案例,学生主动参与探讨和沟通,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独立规划设计的能力。例如,2022年1月自然资源部公布了“2021年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优秀案例入选名单”,是由自然资源部从全国各地自然资源部主管部门征集的典型案例,具有宝贵的参考借鉴意义,可作为案例库的主要素材来源之一。高校目前也开展了国土空间规划类的比赛,但是参与度还不够广泛,可以扩大宣传力度,通过此类竞赛收集各类优秀规划案例,并编写规划案例库。同时,可以利用课程实践将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整理,选出优秀的学生规划作品,形成优秀作品库,上传至网上教学平台,在全国范围内与不同层次和区域特殊的高校师生进行共享交流,并收集不同地区的优秀作品,提升优秀作品库的范围和质量 [7]。

5. 结语

新时期规划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应服务国家地方需求,不断探索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新方法、新路径。规划人才培养要立足规划、保持地方特色、百花齐发,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能够担当新时代使命和责任的国土空间规划复合型性综合人才。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的重要专业,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课程皆有待进一步改革来提高社会需求适应性。因此,在新的课程体系构建中,需保证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重协调,使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课程教学理论问题的同时,也应及时把握国内外规划行业的发展趋势并及时进行课程教学调整,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优化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国土空间规划新要求,为国家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1YJCZH185);湖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201910804000006)。

文章引用

幸丽君,罗 蕾. 新时期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Exploring the Reform of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n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J]. 教育进展, 2022, 12(11): 4474-447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11685

参考文献

  1. 1. 桑劲, 董金柱. “多规合一”导向的空间治理制度演进——理论、观察与展望[J]. 城市规划, 2018, 42(14): 18-23.

  2. 2. 李天奇, 李茂娟.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改革——以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为例[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16): 210-211.

  3. 3. 郝庆. 对机构改革背景下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思考[J]. 地理研究, 2018, 37(10): 1938-1946.

  4. 4. 吴亚琪, 朱恺军, 陆张维.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2): 44-45.

  5. 5. 张守忠, 王兰霞. 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构建[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45(5): 247-250.

  6. 6. 贺艳华, 周国华. 新时期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 高教学刊, 2020(21): 138-142.

  7. 7. 杨君, 刘沛, 范佳, 卢子龙. 新时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规划类课程体系改革[J]. 韶关学院学报, 2021, 42(9): 99-10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