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10  No. 04 ( 2021 ), Article ID: 42114 , 6 pages
10.12677/ASS.2021.104151

深圳市N蒙台梭利幼儿园IC班日常生活教学中独立培养的个案研究

罗秋蕊,李燕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天津

收稿日期:2021年3月30日;录用日期:2021年4月23日;发布日期:2021年4月30日

摘要

伴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人们对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急剧扩张,高质的学前教育供给已成为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本文根据蒙台梭利的独立思想,分析独立的培养的物质前提——有准备的环境,以深圳市N私立蒙台梭利幼儿园为对象,从照顾自己、照顾环境、优雅礼仪、动作教育四个角度探讨蒙台梭利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日常生活教育中培养儿童的独立,探索对其他保育园或学前教育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

独立,蒙台梭利幼儿园,日常生活

A Case Study on Independent Training of Daily Life Education in the IC Class of Shenzhen N Montessori Kindergarten

Qiurui Luo, Yan Li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Tianjin

Received: Mar. 30th, 2021; accepted: Apr. 23rd, 2021; published: Apr. 30th, 2021

ABSTRAC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Two-Child Policy, people’s demand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resources has expanded dramatically. In the new era, it’s the parental expectation for high-quality preschool education. Based on Montessori's independent though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terial premise of independent training-prepared environment and taking Shenzhen the N private Montessori kindergarten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how Montessori kindergarten educators cultivate children’s independence in daily life education from four perspectives: taking care of themselves, taking care of the environment, elegant manners and movement training, which is for enlightening other nursery school or preschool education.

Keywords:Independence, Montessori Kindergartens, Daily Life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蒙台梭利的儿童独立思想

意大利的玛丽亚·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是一位开创性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她以遵循儿童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来对待儿童的成长。如今,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已遍及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被应用到所有年龄的教育 [1]。根据蒙台梭利的理论,儿童发展有一个“胚胎期”。即人有生理和心理两个胚胎期,其中心理胚胎期是人类特有的,新生儿期就是这个胚胎期的开始,它是儿童通过无意识地吸收外界刺激而形成各种心理活动能力的时期 [2]。她将儿童使用教具的活动称之为“工作”,而将儿童日常的玩耍和使用普遍玩具的活动称之为“游戏”。儿童根据自己内心的需要工作,并且能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进行,在探索中发现,在错误中尝试,满足其内心对秩序的爱好与追求。儿童正是在工作中不断进行内心地自我建构,心理胚胎不断完善,在一次又一次地工作后走向独立。幼儿正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形成了个性,在某种意义上说,他成了他自己的创造者 [3]。也就是说,儿童需要通过独立工作来认识事物,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满足内心对独立完成工作的追求,而在工作中锻炼儿童的自主性,进而才能走向独立。这一过程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相反会剥夺儿童认识世界的机会。蒙台梭利在《有吸收力的心灵》中提到儿童走向独立是一种天然的动力与进化的源泉,从儿童一出生就开始了这种自我独立的过程。因此“新生婴儿独立成长是生命自然发展的必然要求” [4]。蒙台梭利认为不受障碍物约束的儿童根据他内心的本性去活动,他渴求独立,需要不受干扰地独立工作。但是当儿童独立地行动、走路和触摸各种东西时,成人的内心会不自觉地产生保护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的防御本能,以儿童的活动会打乱自己的生活为由,阻碍儿童的探索活动,或者以保护儿童为由,束缚儿童的手脚,“爱的冲突”也就发生了。在蒙台梭利眼里,儿童的工作需要是儿童的一种本能,成人不应该对儿童采取很蔑视的态度,不应该认为儿童一无所知、一无所能,儿童是有他自己的独立性的,成人应该相信儿童会自己选择,也会自己去做一些事情 [2]。成人要做的是,帮助儿童更好地“工作”,实现儿童更主动地发展 [5]。蒙台梭利教育主张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配合具有敏锐观察力的教师,从日常生活出发,在真实的情境中实现儿童完善人格的自我建构。

2. 有准备的环境

与生理胚胎需要一个孕育的环境一样,“心理胚胎”的成长也需要一个特殊的环境 [5]。进入蒙氏环境,可以看到一个完备规范的蒙氏教室被划分为五大领域:日常生活区,感官区,数学区,语言区,文化区,并且桌子、椅子的大小与高度符合儿童的尺寸,水龙头的高度也刚好是儿童可以够得着的,独立培养的前提是所有物品的大小都必须符合儿童的体形,因为不可能要求儿童去做不在他能力范围的事情,他总是需要依赖成人的帮助,这样便不是儿童的独立工作。儿童的正常发展依赖于他们所使用的东西,因此这些东西应该是有目的地为他们设置的 [6]。这也是蒙台梭利所指出的给儿童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所谓适宜的环境她认为包括有利于儿童自由活动的教室,根据儿童的爱好以及适应儿童力量和体形而设计的桌椅及教室的摆设,促进儿童感官发展和运动协调的各种教具,以及不断观察并及时给予指导的教师。一旦“有准备的环境”具备时,这种潜在生命力就表现为一种“吸收性心智”,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下借助“吸收性心智”来达到“心理胚胎”的不断完善,从而实现其心理的丰富和复杂 [5]。

3. 个案分析

3.1. N园简介

N园以蒙台梭利教育法为核心,聚焦于人生最重要的前六年,提供完备的环境协助儿童主动探索以激发孩子的无限潜能,让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N园创办于2018年,办园至今,已经开设三个阶段发展的课程:PIC亲子陪伴婴儿社区(6~24月)、IC婴幼儿社区(14~36月)、CASA儿童之家(2.5~6岁),均为混龄班教学模式。

日常生活练习旨在培养儿童的独立自主精神和实际生活的技能,并促进儿童注意力、理解力、协调力、意志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7]。一个专业的蒙氏老师会研究怎样将日常生活教育融入幼儿在教室中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使幼儿能体会并修正自己的动作控制,展现出优雅与礼仪。IC班的日常生活教育课程主要包括照顾自己、照顾环境、优雅礼仪、动作训练,本文从以上四个方面探讨蒙台梭利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日常生活领域培养儿童的独立,探索对其他保育园或学前教育的指导价值。

3.2. 照顾自己

在IC班观察,可以观察到一个让人为之赞叹的场景:一个走路歪歪倒倒的儿童可以独立完成脱下尿不湿、扔进垃圾桶、拿起新的尿不湿、穿上干净的尿不湿这一系列更换尿不湿的动作。儿童在能独立完成一项工作之前经历了上百上千次的尝试与失败,不断摸索才最终可以独立地完成,其中也包含教师不断的鼓励与一步步指导。在蒙台梭利幼儿园中其中一个培养儿童独立的方法是给出明确的指令以及一些辅助性的动作(蒙台梭利的指导方法),如指令是脱下尿不湿,此时轻轻往下拽A幼儿的尿不湿,然后让他自己脱下;拿起换下的尿不湿递给A幼儿,指令是让他放进垃圾桶,然后教师等待幼儿独自走过去并把它放进垃圾桶,之后教师等待A幼儿的下一步的动作,此时如果A幼儿拿起干净的尿不湿递给教师寻求帮助,教师会依据A幼儿掌握此项工作的情况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在A幼儿表现出往上提的动作时,教师会缩手让他独立完成,然后给出下一步指令“站起来”,并给出辅助性动作“提”,示意要往上提起尿不湿。在此过程中教师只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如A幼儿把干净的尿不湿递给教师,此时表明幼儿需要帮助,在A幼儿表现出想要自己尝试或可以独立完成的情况下,教师给予充分的耐心等待儿童完成。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给予指令与协助下,儿童不断探索并最终能掌握该工作。“包办”虽然快速省事,却阻碍了儿童的发展,扼杀了儿童想要独立工作的心灵。其实,儿童才是主体,儿童才是中心。

儿童能够全神贯注地从事自己的“工作”,他试图用他记得的方法把它做好,他们可以自己去发现事物的特点,独立进行操作,如果他能这样做的话,虽然他做的很慢,但却包含着他的全部经历和热情…… [8],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充当一个观察者,对儿童的行为给予必要的指导。教师通过给予指令让儿童独立继续进行下一步的动作,或者给予辅助性的拉、提动作帮助儿童专注、回想换尿不湿的步骤。所有的做法只是为了激发儿童的生命潜力,培养他们的个性,让他们能够发展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9]。

3.3. 照顾环境

儿童天生就亲近水,喜欢玩水是每个儿童的天性,并且水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儿童对有水的工作乐此不疲。B幼儿在搬运一个装有水的瓶子,瓶子翻了水洒在桌子上,他立刻跑去拿毛巾,把水擦干,这个过程没有人指导,B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老师的正确示范与不断学习已经掌握该项工作,当水洒了这种情况发生时,他能凭自己的能力处理好(独立完成擦干这一动作)。蒙台梭利指出儿童通过模仿学习,这要求看护者或教育者日常要做出正确的示范,儿童在一次次观察与尝试后逐渐掌握该项动作。

模仿是儿童的学习的方法,无论是操作教具时模仿教师的动作,还是学习说话时模仿大人的嘴型,也许有一天大人惊奇于幼儿突然做出了某个动作或是说出某句话,幼儿已经经历了无数次模仿并最终能独立完成。儿童总是在模仿他周围人的语言和动作,所以许多蒙台梭利幼儿园对教师的专业性要求非常高,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行为,正确的动作示范,能提供教学帮助给儿童,并且尊重儿童的选择。人们总是认为婴幼儿是虚弱无力的,却忽视了儿童总是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他们渴望工作,他们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在成人不知不觉中,儿童一直在工作——学习周围人的行为,他学会在什么时候他需要做什么并且知道应该怎么做,可以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不是说教和灌输而是以身作则。

3.4. 优雅礼仪

走进蒙氏班级会发现干净清爽的环境透出优雅宁静的工作氛围,这正是优雅与礼仪的体现。蒙台梭利将优雅与礼仪渗透到日常生活教育中,通过长期的熏陶与培养,帮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与他人友善地相处,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培养高雅的气质。“优雅与礼仪”往往没有专门的教具,蒙氏老师和环境是最大的教具,幼儿无意识的吸收性心智使其吸收周围环境的一切,因此蒙氏老师被要求言行举止要优雅得当,环境要有序整洁。

除了老师一言一行的熏陶,在蒙氏环境里还有一些比较典型的规则对优雅礼仪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不影响他人。幼儿可以随意地走动,但不发出声音打扰别人,倘若幼儿在教室里追逐与跑步,蒙氏老师会示范轻轻走路或者使用眼神与嘴型示意幼儿,在教室里走路要慢、要轻。蒙氏教室为混龄班级,入园时间较长(已了解熟知该规则)的幼儿也会提醒新生“在教室要慢慢地走,因为有人在工作”,也许此时还会出现一个温馨的画面便是“老生”会牵着新生的手,当起老师亲自示范。已经了解规则的幼儿提醒他人的同时,强化了自己的认知,表现了其植根内心的自制力。幼儿会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幼儿也可以独立、有秩序与稳定。礼仪教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除了正确的示范也需要引导与沟通:“我看见你刚刚在跑步,我觉得你很开心激动是吗”、“但是我很担心你会摔跤,那样的话我担心你会疼和不舒服”、“你跑步的声音太大了,打扰到其他小朋友工作,也打扰到老师了”、“你可以再轻轻走一遍吗,我相信你可以完成”等等,这样的语言本身就是优雅礼仪体现,同时能引导幼儿进行自我反思,并在充满爱的环境中习得优雅礼仪。

蒙氏教室里的规则并不是老师制定一条条让幼儿遵守的规则,它是为了使教室能高效地被利用,老师与幼儿必须清楚的使用方式,并且在制定这些规则时让幼儿了解为什么,例如如果在教室跑或冲有可能发生摔倒或撞倒他人的事件。除此,让幼儿在参与中真正了解这些规则,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在幼儿跑后再介入,提醒幼儿时使用正向的语言,取代“不可以跑步”等的强硬规定。幼儿需要经历才能逐渐内化成自身的感受和思维。相较于钉在墙上的“教室规定”,这样的方式能让幼儿体会到基于内心的尊重,并实现自我教育,配以环境的熏陶,老师的指导和提醒,最后形成一种自发的、内在的气质,为走向独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3.5. 动作教育

蒙台梭利在《吸收性心智》中指出儿童利用其动作来扩展其理解力,动作帮助心智发展,而心智发展又引发进一步的动作,因而蒙台梭利重视基本动作的练习,包括夹、抓、倒、舀、拧、剪、穿、切等,通过有目的的工作发展幼儿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力,例如当幼儿在夹豆子时,需要专注以及控制好手指的运动,才能完成“夹”这项工作。基本动作训练的教具较为丰富,有穿珠子、开锁、食物制备、擦桌子等。

当幼儿成长到进入IC班的年龄时,双手已经可以完成很多不同的动作,这时有准备的环境帮助幼儿在动作上达到协调和精致化,老师根据幼儿的动作发展程度为他们示范不同难度的活动。例如当观察到幼儿可以双手配合做不同的动作并可以灵活运用每个手指时,可以向幼儿示范拉拉链的工作,这是幼儿会在这个环境中练习很长时间的一项工作,它对专注度的要求更高,老师在示范时动作十分缓慢,目的是让幼儿看清楚手指的运动。左手按住拉链衣饰框的顶端,右手二指捏住拉链扣,向下拉至拉链的底端,左手二指捏住拉链的左下端,右手二指捏住拉链的右下端,左手向上轻提,取下拉链,这样便完成了打开衣饰的动作,然后双手拿边,分别将拉链衣饰框左侧和右侧合上,左手二指捏住拉链的左下端,右手二指捏住拉链的右下端,左手对准,装上拉链;左手按住拉链衣饰框的底端,右手二指捏住拉链扣,向上拉至拉链的顶端,完成拉拉链的动作。老师允许幼儿自由选择是否继续做这份工作,并且尊重他的选择,允许幼儿以自己的节奏练习,在幼儿练习时仔细地观察,当拉环不能恰当的放到拉槽中,拉链拉不上时,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

在每一次重复的过程中,孩子捏、拉的动作会变得更精准,手眼协调能力更精致化,专注时间更长。通过日常生活练习,幼儿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当幼儿能完成工作时,促进了他的自我尊重与自豪感,从而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和自信心。

4. 结语

N园日常生活教育中很多细节反映了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中对儿童独立的培养,值得借鉴与学习。首先是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它应该是干净明亮有秩序的,物品大小符合儿童的体型,否则会让儿童的心智处于混乱的状态,良好的环境使儿童具备自己探索的条件。其次教师应是一位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的合格的蒙台梭利教师,具备细心的观察能力、具备爱儿童的心、具备优雅的礼仪、具备示范蒙台梭利教具的技能等等,这样才能有充分的耐心给予儿童自由让他能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工作,才能在日常教育中及时地给儿童必要的指导以及树立能让儿童模仿的榜样,才能在必要时帮助儿童挑选适合他的教具以及正确示范操作教具。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最终都要独立工作,独立的培养也就显示其重要价值,而独立培养的关键时期是在童年,需要教育工作者、儿童、家长多方的共同努力,让儿童可以自由快乐地成长为有独立个性的人。

文章引用

罗秋蕊,李 燕. 深圳市N蒙台梭利幼儿园IC班日常生活教学中独立培养的个案研究
A Case Study on Independent Training of Daily Life Education in the IC Class of Shenzhen N Montessori Kindergarten[J]. 社会科学前沿, 2021, 10(04): 1102-1107.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1.104151

参考文献

  1. 1. Celebrating 150 Years. https://montessori150.org/

  2. 2. 王影, 陈兰莎.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方法》中尊重幼儿独立性与自主性的体现[J]. 语文学刊, 2010(12): 128-129.

  3. 3. 玛丽亚•蒙台梭利. 童年的秘密[M]. 单中惠, 译. 北京: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0: 17.

  4. 4. 王文敬. 蒙台梭利自由教育观中的自由、纪律与独立[J]. 学理论, 2012(13): 204-205.

  5. 5. 王亚娟. 儿童与成人关系的人性回归——基于蒙台梭利教育思想[J]. 中国教育学刊, 2015(7): 57-60.

  6. 6. 蒙台梭利, 著. 有吸收力的心灵[M]高潮, 薛杰, 译. 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3: 227.

  7. 7. 李满仓. 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技能教育对幼儿生活技能教育的启示[J]. 学前教育研究, 2012(7): 46-48.

  8. 8. 孙瑞雪. 爱和自由[M]. 天津: 新蕾出版社, 2004: 191.

  9. 9. 玛丽亚•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M]. 肖咏捷, 译. 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1: 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