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0
No.
12
(
2022
), Article ID:
59899
,
8
pages
10.12677/ML.2022.1012423
创新扩散视角下新闻热词翻译与跨文化交际 策略
——以“凡尔赛文学”为例
郭铜君,赵硕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22年11月14日;录用日期:2022年12月21日;发布日期:2022年12月30日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稳步提升,国际话语权逐渐加强,但是文化软实力不足的问题仍迫在眉睫;新闻是文化、民生传播与交流的国际窗口,进而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热词翻译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举足轻重;埃弗里特·M·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最早用于对乡村社会学的研究,而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创新扩散理论的研究从基础理论知识框架研究向多元化、跨学科式研究转变,如企业经济、高等教育、数学等诸多领域。本文从创新扩散理论视角出发,以新闻热词“凡尔赛文学”为例,分析了采用“音译 + 释义结合”的翻译策略化在保留中国文化特色的前提下翻译新闻热词,从创新扩散理论的四个阶段分析了该词的传播过程,并从影响创新扩散的五大属性特征分析了该策略在新闻热词翻译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正面影响,致力于探索中国新闻热词的国际传播效果及影响力,为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
关键词
创新扩散理论,新闻热词翻译,凡尔赛文学,跨文化交际,音译 + 释义
Translation of News Buzz Words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Diffusion
—Taking “Fanersai Literature—Hamlebrag in Chinese” as an Example
Tongjun Guo, Shuo Zha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Received: Nov. 14th, 2022; accepted: Dec. 21st, 2022; published: Dec. 30th, 2022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economic growth has steadily increased in China, making the power of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gradually strengthened, but China’s cultural soft power is still insufficient. As we all know, news is an international window for the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of culture and people’s livelihood. Moreover, the translation of news hot word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Everett M. Rogers’ theory of innovation diffusion was first used in the study of rural sociology. In the digital era, the research of 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has changed from the research of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framework to the diversified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such as enterprise economy, higher education, mathematics and many other fiel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this paper takes Versailles Literatur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of “transliteration + interpretation combination” to translate news buzz words on the premise of retaining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zes the transmission process of this word from the four stages of 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Moreov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itive impact of this strategy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news hot words from the five attributes that influence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aiming to explor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effect and influence of Chinese news hot words, so as to make contributions to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well, spreading Chinese opinions and improving the soft power of Chinese culture in the new era.
Keywords: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News Buzz Word Translation, Fanersai Literature-Hamlebrag in Chines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ransliteration + Interpretation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工业革命之后,新事物层出不穷,有的留存至今,有的则消弭在时代更迭的步伐中。美国著名学者艾弗雷特·罗杰斯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经典传播学理论“创新扩散理论”,他指出,创新的主体被感知并在人群中得到推广进而传播到全社会,最终形成一种共识(罗杰斯,2016:7) [1]。在这个社会构建的过程,某种创新逐渐显现出其效果和意义。新闻热词以其“新颖”的特点可被视为“创新”,而其“热度”不断增长可视为一种“创新扩散的过程”;新闻热词是语言创新扩散的结果,代表着一个国家甚至人类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或社会问题。全球化的今天,国家之间交流频繁、联系紧密,某个国家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极可能是世界人民关注的问题,所以无论是从政治角度、经济角度,还是外宣角度来看,无论是新闻热词的翻译还是其在跨文化交际中作用的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
2. 新闻热词“凡尔赛文学”的来源及传播
“凡尔赛文学”的来源
通过中国知网(CNKI)检索,笔者发现此前已有学者研究过关于“洪荒之力”的网络热词的跨文化翻译策略,洪荒之力可译为“prehistorical powers”(史前的力量) [2];还有中国特色词语“走出去”的政策可翻译为:“Going out”—to encourage Chinese firms, large and small, from Nanjing to Ningxia, to invest abroad。凡尔赛文学与“洪荒之力”的词源稍有不同,本文选取例子中的“凡尔赛”指的是人们熟知的“凡尔赛宫”是以金碧辉煌、雄伟壮丽闻名世界的法国宫殿,与中国故宫一样是世界文化遗产;而本文研究的新闻热词“凡尔赛文学”则是一位叫“小奶球”的中国网友创新出来的网络词汇,该网友从一篇讲述18世纪末法国凡尔赛宫贵族生活的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中找到灵感,将“凡尔赛文学”用于嘲讽一类人,他们倾向用一种朴实无华的语气来表达高人一等的感觉,该词后又被称为“凡学”。该词来源复杂,是中国网友利用外国文化元素创造出来的中国热词。如果不了解该词的走红背景,可能将“凡尔赛文学”曲解成倾向非积极意义的词汇;而事实上,“凡尔赛”其实是一种精神,一种幽默言语的方式,该词对使用者的金钱及社会地位没有明确要求,且使用者并不一定是以嘲讽为目的,因而任何人都可以其进行娱乐和调侃,属于中性含义,其主要的功能是娱乐大众。由2002年至2022年数据显示,“凡尔赛”文学通常作为新闻标题出现,在谷歌搜索引擎中输入“Versailles Literature”时,会出现“what is Versailles Literature ?”、“Versailles Literature” “Trending on China’s Internet: A New Way to Brag”、“The Self-Deprecating Language of Rich and Famous”以及“‘Humblebrag’ named as Versailles-style word, goes viral on Chinese social media platform”等文章或者词条,大多数词条从2020年11月出现,由此可以看出海外观众当时对该词有较高的关注度。
· “凡尔赛文学”的中外报道情况
1) 国内在不同领域新闻标题中使用“凡尔赛”
通过百度浏览器检索“凡尔赛文学”一词语,我们不难发现,新闻标题采用该热词的媒体不占少数,而且报道的新闻属于不同领域,如澎湃新闻对人物的报道,标题为“这种凡尔赛,我喜欢!”,报道了一位来自河南的抗美援朝老战士以凡尔赛的话语方式晒出了自己的三等功勋和纪念章,引得了网友们的赞叹,以凡尔赛的话语方式展现出了十足的精气神,堪称凡尔赛热词被正面运用的佳例;再如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在体育竞技领域的报道也曾以“凡尔赛”为标题,标题为“中国时刻!半小时3枚金牌!人民日报:被迫凡尔赛”,网友的评论也是颇具凡尔赛风格,如“吊环包揽冠亚军!刘洋、尤浩好样的”、“太厉害了,就是可惜痛失铜牌了”,以及“距离中国上一次夺冠已经过去了五分钟”等。
2) 海外网民对来自中国的“凡尔赛文学”产生好奇
通过谷歌浏览器检索,笔者发现,欧美新闻有这样的新闻标题“China trends: ‘Versailles style’ on social media”以及“Versailles Literature is on fire!”。这是一条2020年11月13日的美国新闻,而“凡尔赛文学”一词,从2019年诞生到走红经历了半年时间,在这条新闻网页下,有外国网友浏览的相关词条为“Humblebragging”(图1),该词在谷歌浏览器中的翻译为“卑微的吹牛”,而且在海外网站上,早在2011年该词就已经被使用,词条为“The 50 Funnies ‘Humble Brags’on Twitter”,从这点我们不难判断,如果仅采取意译的策略是无法体现出中国Buzzword的文化特色。
3. 新闻标题“凡尔赛文学”的翻译策略
“凡尔赛文学”采取音译 + 释义的翻译策略——避免误解
翻译策略主要分为“异化”和“归化”两种。“异化法”是指当题目的主题比较清楚且表达方式基本上与中文无差,我们可以采用异化翻译法,因为采用异化策略进行翻译不会影响标题的准确表达和行文风格,例如Ballet译为芭蕾舞,胆小如鼠译为“as timid as a mouse”,脚踏两条船译为“straddle two boats”;而“归化法”是指当标题不能准确概括新闻内容或突出作者意图,甚至在中国文化语境无法找
Figure 1. Google Chrome searching for “Versailles Literature”
图1. 谷歌浏览器搜索“Versaill es Literature”相关词条
到该对象,也就是出现了“文化缺失”情况时,我们可以使用归化。例如 [3] 汪榕培先生讲“经史腹便便”意为“满肚子学问”,其英文为With learning and experience;在新闻标题翻译中亦有“异化法”、“归化法”和“异化结合归化”三种基本翻译方法,在英语新闻的翻译中,编辑对那些有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词语,较少采用完全归化方法翻译,而通常采用“完全音译”、“音译加解释”、“完全按汉语形式异化”以及“异化加解释”这几种方法处理翻译 [4]。笔者考虑到翻译对跨文化传播效果的影响,选择从音译+释义的策略来翻译该新闻热词,对翻译方法的选用有指导性作用,以“凡尔赛文学”为例,异化法该词翻译为“Versailles Literature”,属于完全字对字的翻译,这也是海外网站词条中普遍使用的翻译版本,这是因为外国人对中国人使用“凡尔赛文学”的语境还处于一知半解的阶段,并不了解该新闻热词的真正意义,并且中国也并未给出一个可以让外国人可以理解的合适翻译版本。我们再举一个异化法的例子,如“地面战打响了”可译为,“A ground war begins”,此句采用异化法读者不会误解,但是如果读者完全不了解“Versailles Literature”极可能会认为是法国的某种文学,因此从文化传播的视角看这个版本的翻译虽然看起来高档简洁,却完全不能满足传播中国文化的需求,更无法满足外国读者在浏览海外新闻时的猎奇心理。若使用归化翻译策略该词可翻译为“humblebrag”或者the Self-Deprecating Language of Rich and Famous。最后,我们来讨论新闻翻译中的最后一种“异化+归化”是指如果完全异化会导致不能表达或不符合中国人表达习惯的情况,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异化+归化”的翻译策略,可译为:“Versailles Literature” humblebrags in Chinese way,我们还可以采用音译加释意的方式,则译为“Fanersai” literature—humblebrag in Chinese,这样翻译既能表达该词的真正含义,且篇幅较短,不违背中英新闻标题二者都追求的“简洁明了”的标准,最重要的是,这个版本的翻译未改变原文意象“凡尔赛”的读音,如此翻译读者才不容易误解为这是来自法国的某种文学或者联想到法国文化,再通过使用引号并以同位语或者从句形式对“Fanersai” literature加以解释,这种异化与归化结合的翻译策略可以满足中国人原创的热词翻译,实现较好的跨文化传播效果。
· 坚持“译者”主体性——尽量不改变原意象
生活在地球村有着不同肤色的人类,语言的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外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但经历的相同也造就了不同文化的可译性。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应多考虑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新闻标题翻译中,应重视中英新闻标题的差异,如中英新闻标题叙述方式不同,英语新闻标题通常以“简单直接”的方式叙述,并且注重“事实报道”;相反,中国新闻标题有较多修饰成分,因此在做翻译实践时,我们可以使用“对仗、押韵、运用成语”等方式以充分发挥汉语优势,以最少的字数表达最丰富的意义,对此著名译者汪榕培先生曾对四字词的翻译提出了“传神达意”的观点,即翻译时需要把原文的感情、语气、意象、修辞问题等考虑在内,并且在翻译时需要注意“删繁就简”,以归化为主。在我们的例子中,感情可能是谦卑或者是调侃的中性情感,语气幽默,意象为凡尔赛,修辞有比喻修辞就隐藏在行文之中,用一种朴实无华的语气来表达高人一等的感觉。所谓尽量不改变原意象,就是虽然译者使用英语进行再度创新但是却能尽量展现原文的风格、美感及文化因素。如果将凡尔赛直接翻译为法国的凡尔赛“Versailles”直接改变了原文的文化内涵,中国热词变成了法国文化词,原文的修辞风格也消失殆尽,难以译出热词的真正风格和特色。
· 译者立场与态度——多一些文化自信
译者需要对当下所处的译介阶段进行科学判断。受新冠疫情影响,国际形势经历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得到了加强,中国的新闻热词远播海外,如中国智慧、中国速度、云办公等,与此同时,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更是逐年攀升。在这样一种时代语境下,译者可以多一些文化自信,敢用汉语的音译进行译作,进行文化输出。众所周知,新媒体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每天都会产生百万新闻词汇,诸多网络热词随着热度的攀升,被主流媒体所引用,晋升为“新闻热词”,在各大网络平台保持着高搜索量、高点击量,甚至远播海外,只要我们多一些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无论是翻译还是其他处于不同职业的个体,如果每个人都在各自的领域尽一份文化传播力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文化必定走向世界舞台。
4.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框架的新闻热词传播过程及效果分析
罗杰斯指出,创新的扩散过程包含四个阶段,即知晓阶段、劝服阶段、决策阶段和证实阶段,本文将以这四个阶段为分析框架来分析该新闻热词的传播效果(如图2)。
Figure 2. The third “proof” stage of the spread of the buzz word “Fanersai literature—hamlebrag in Chinese”
图2.“凡尔赛文学”创新的扩散第三阶段“证实”阶段图示
4.1. 知晓阶段
知晓是指个体了解到某项创新的存在并对它的功能有所认识,主要包含接收者变量和社会体系变量 [4]。本阶段将基于该两种变量进行分析。一方面,接收者变量“凡学”最初由中国网友发现,再由某一个领域的意见领袖使用直至走红网络,进而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带有中国特色和智慧的网络热词,获得了网民的关注并以在社交媒体及各大平台转发和评论的方式进行二次创作,短时间内便在网络上形成了一股风潮,大家纷纷跟风踏足。另一方面,随着全媒体网络的迅速崛起,传统媒体统治话语权的时代已经悄然退场,传统媒体发展面临转型,逐渐出现应用网络用语进行新闻报道,如“打工人、云办公”等网络热词高频出现在主流媒体的新闻稿中,短视频互联网时代,国家提倡增添新闻报道中的烟火气息,有助于“民意上网”了解老百姓的真实生活,解决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困境,以上几种社会因素也为中国网络热词的翻译与传播提供原动力。
4.2. 劝服阶段及决策阶段
劝服阶段劝服是指个体对创新形成赞成或反对的态度。罗杰斯认为,一个创新能否被大众接受,取决于个体所能意识到的创新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因素:相对优势、相容性、复杂性、可试验性、可观察性。我们分析一下相对优势,相对优势是指一项创新相对于以往同类所具有的优势程度。与“Versailles Literature”相比,“Fanersai literature—humblebrag in Chinese”英语新闻翻译中对中国文化词翻译采取音译+意译结合的翻译策略。在翻译中国新闻热词时,尽可能地保留其中国文化色彩,倾向于采用音译或解释其含义的归化。这样的译文能在纯正英文文本中突显鲜明的异国情调,既具中国特色,又能为外国读者所接受,相对于英语语言文化来说是一种归化的翻译策略 [5]。新闻期刊的一大语言特色就包括措辞大胆,追求标新立异。在英语新闻的翻译中采用归化翻译策略翻译中国文化词既能通过其与众不同的特点来吸引读者的眼球,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西方读者对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古国”的猎奇心理,最重要的是,音译+意译结合的归化翻译方法能最大限度地传递属于我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元素,彰显中国智慧,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声音,甚至能一改部分外国人对中国人行事“一板一眼、不懂幽默”的刻板印象。
· 证实阶段
证实是指个体将创新付诸使用,也包括再创新和修改创新,为已完成的创新决策寻求进一步的确认。在国内,最早使用该词的是普通网民,后来由意见领袖使用促使该词爆红网络,接着主流媒体也对该词“蜂拥而至”,由此便引起了外国媒体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大部分都是异化翻译策略,所以在外国网络上检索时会出现:“people ask what” is “Versailles Literature?”,外国读者一知半解,甚至可能是误以为是法国的某种文学,但是经过归化翻译后,“Fanersai literature—humblebrag in Chinese”能体现出中国人精通古今中外历史、面对新生社会现象有举一反三思维的中国智慧。凡尔赛文学从网络热词晋升为国际新闻热词,并在各领域的新闻标题中得到运用,丰富了新闻语言的同时,给严肃的新闻增加了一丝幽默感,给新闻阅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与乐趣,这无疑无形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式幽默。其实早在2012年就有外国作者Harris Wittles写了一本名为Humbkebrag: The Art of False Modesty但是这本书主要是对虚伪的谦虚进行了歇斯底里的分析,与我们现在的“凡尔赛文学”的语义以及其运用语境有着较大差别,而“凡学”在国内外的“文艺复兴”式的热度则让世界网民对中国幽默有了新的认识,有助于消除西方人对“中国人性格古板而中庸”的刻板印象。
·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新闻热词的跨文化交际策略
在创新扩散理论视野下,相对优势、兼容性、可试性、复杂性、可观察性对新闻热词翻译创新扩散具有重要影响,是影响创新扩散五大属性特征。除复杂性之外,其他四个特征均对创新扩散效率具有正向影响。本文选取对创新扩散效率具有正向影响的四个特征属性进行简要分析。
· 音译 + 释义结合的翻译策略相对优势:中国文化软实力有待提升
罗杰斯认为,创新性或者说先进性指的是创新在何种程度或者感觉上更具有优势;21世纪,我们的世界在新媒体的时代的浪潮中涌动,中国更是向着“两个一百年目标”中的第二阶段稳步迈进。随着时代的更迭,“创新扩散理论”随着新生事物的发展、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在实践中产生新的内涵 [5]。
· 音译 + 释义结合翻译策略的兼容性:考虑目的语者的接受程度
兼容性指的是创新或者新的技术与潜在用户现有的价值观、过去的经验和需要在何种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对此,笔者从中英新闻标题的异同点的角度对“Fanersai literature-hamlebrag in Chinese”进行简要分析。首先,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编辑会广泛使用略缩词(abbreviation)达到经济简练(concise)的效果;第二,标题中大量使用“新词语”来体现生产生活的日新月异;以上两个特点与以下中文新闻标题特点的三四点有异曲同工之妙。英语新闻标题的第三大特点是尽量使用成语典故(idiom and allusions)、名人名言(famous quotation)以增添趣味性和可读性;第四,结构上省略“冠词、系动词”(article/link verb),甚至有时直接用短语、非谓语动词做新闻标题;而时态上,常用现在时(present progressive)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最后,英语标题中会使用多种修辞:比喻、对比、双关、反语、押韵 [6]。而中国新闻标题的特点有五个,首先,题文一致,也就是说标题要准确的概括新闻内容及其精神实质;第二,准确到位,包括含义准确、新闻评论观点准确、文字方式准确,尤其是在政治立场方面,要准确宣传马克思主义,党的原则方针和政策;第三,简洁易懂,级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信息 [7];第四,新颖生动,“新”要体现在内容、形式、文字等;第五,逻辑性强,即恰当安排每个词语之间的逻辑性关系,以免误导读者。一方面“Fanersai literature-hamlebrag in Chinese”版本的翻译在长度上较为简练满足英语新闻的经济简练(concise)的特点;其次对于外国读者来说“Fanersai”属于“新词语”的范畴,而Versailles不属于新词语;该版本的翻译也有双关的韵味,既表达了中国式幽默,又可以让外国人通过读音联想到法国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殿。另一方面,从中国文化传播角度来分析,该版本翻译准确地概括了新闻内容及其精神实质,不失为一种“中国式谦卑”;其次含义准确且逻辑清楚不容易引发歧义和误读。
· 音译 + 释义结合翻译策略的可试性:已有中式英语编入英文字典
可尝试性或者说易用性指的是创新在何种程度上以一个有限的基础上尝试;曾经中式英语用来比如中国人英语学习能力不足、表达不够地道,但是随着中国英语教育的普及、国际旅游的发展、以及国际联系的紧密等诸多因素,中式英语不但被外国人所理解和接受,更有被编入《牛津英语词典》的成就,如好久不见long time no see,以及中国文化特有的词汇如禅翻译为“chan”、“旗袍直接音译为Qipao”、“白酒翻译为Baijiu”等。因此,凡尔赛文学中将“凡尔赛”直接用汉语拼音翻译式具有可试性的。
· 音译 + 释义结合翻译策略的可观察性:媒介信息全球化不断深化
可观察性指创新或新技术在何种程度上能为观众所了解及熟知;新媒体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每天都会产生百万新闻词汇,诸多网络热词随着热度的攀升,被主流媒体所引用,晋升为“新闻热词”,在各大网络平台保持着高搜索量、高点击量,甚至远播海外。在互联网这个大广场上,每个人的表现欲都被最大程度的激发,网友们争奇斗艳,“凡学”也自然而然地广泛存在于互联网的诸多网络社区之中,如小红书、脉脉和知乎等网络平台普遍被认为含“凡”度过高,三者依次代表了女性凡尔赛、职场人凡尔赛以及精英凡尔赛,且各有各的“凡”法,网民们尽情享受“凡尔赛”热词所带来的大众娱乐及怡情功能。由此可见,时代的进步造就了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人们的创新和新技术能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地进行国际传播,信息流通的速度加快,知识传播无国界,这是跨文化交际的最好时代,也是传播中国声音的绝佳机会。随着华为5G、光纤网络、物联网技术的成功研发和逐渐推广,信息及知识的传播速度将会远远超过人类的想象,因此译者多使用音译还有助于汉语的推广。许多外国汉学家在翻译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著作时常常如履薄冰,尽量保持原有的信息和意象,那作为新一代学习翻译的中国学者更应该扛起文化输出的担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与扩散贡献绵薄之力。
5. 结语
5.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基于罗杰斯创新与扩散理论,阐述了新闻热词传播过程及效果分析,归纳总结了“凡尔赛文学”的基本翻译方式分别为“Versailles Literature”、“Versailles Literature” humblebrags in Chinese way 以及“Fanersai literature—hamlebrag in Chinese”;经分析笔者得出了采用音译 + 释义结合的新闻热词翻译策略更有助于跨文化传播的结论,为创新扩散理论补充了新闻热词翻译策略对跨文化传播影响的典型研究素材,并提供了富有探索意义的研究经验。
5.2. 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存在如下不足:① 本文仅基于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进行分析,并未以量化方法揭示创新扩散曲线的动态变化过程,未来可以选取变量进行量化研究,进一步探讨中国特色词语翻译的创新扩散曲线的动态走向和影响力;② 缺少一个完整的传播效果考察框架或者机制,未来研究者可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来进一步对热词翻译的传播效果进行跟踪调查。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22年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工作坊阶段研究成果。
文章引用
郭铜君,赵 硕. 创新扩散视角下新闻热词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策略——以“凡尔赛文学”为例
Translation of News Buzz Words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Diffusion—Taking “Fanersai Literature—Hamlebrag in Chinese” as an Example[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12): 3141-3148.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12423
参考文献
- 1. Rogers, E.M. (1983)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5th Edition, The Free Press, New York.
- 2. 高纯娟. 互联网时代网络新词的英语翻译研究——以“洪荒之力”为例[J]. 新闻战线, 2018(24): 178-179.
- 3. 苏凤. 跨文化交际视阈下汪榕培英译本《牡丹亭》翻译策略浅析[J]. 戏曲艺术, 2019, 40(2): 47-52. https://doi.org/10.15915/j.cnki.cn11-1172/j.2019.02.010
- 4. 郭影平. 英语新闻阅读与翻译[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
- 5. 高泽晋. 后疫情时代中国智能驾驶创新扩散特征研究——基于创新扩散理论深度调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7): 1-9.
- 6. 王红卫. 跨文化交际翻译方法: 归化和异化策略[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23(9): 250-253+277.
- 7. 张健. 新闻英语文体与范文评析[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