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
Vol. 11  No. 03 ( 2023 ), Article ID: 72508 , 5 pages
10.12677/JC.2023.113096

日式纯爱剧《初恋》:视听语言构筑的诗意 审美表达

邹诗语

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重庆

收稿日期:2023年8月5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4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15日

摘要

“纯爱”作为日本影视剧的一个题材类型,其传达出的单纯美好创造了一个理想化的情感“乌托邦”,尤其是其创造性地利用画面、声音、叙事、造型设计等构造了专属的诗意审美表达,成为日本乃至全世界经久不衰的影视题材。本文将以日剧《初恋》为例,通过导演极具个性的审美风格,从视觉效果、叙事结构、影视声音三方面浅谈其所打造的独特的诗意美感。

关键词

日剧,纯爱,视听语言,《初恋》

Japanese Pure Love Drama “First Love”: Poetic Aesthetic Expression through Audiovisual Language Construction

Shiyu Zou

College of Media Arts,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Received: Aug. 5th, 2023; accepted: Sep. 4th, 2023; published: Sep. 15th, 2023

ABSTRACT

“Pure love”, as a genre in Japanese film and television, conveys a sense of innocence and beauty, creating an idealized emotional “utopia”. Its creative use of visuals, sound, narrative, and costume design constructs a unique poetic aesthetic expression, making it an enduring genre not only in Japan but also worldwide. This article takes the Japanese drama “First Love” as an example and discusses the director’s distinctive aesthetic style, focusing on visual effects, narrative structure, and audiovisual language to explore the creation of a unique poetic beauty.

Keywords:Japanese Drama, Pure Love, Audiovisual Language, “First Love”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日剧《初恋》讲述的是一部跨越年代的爱情故事,90年代的青春少男少女初尝恋爱的滋味,时间跨度20年后,一位即将结婚,一位离异生孩,从分开到相遇,命运的转盘将二人的生活又紧紧连在一起。导演坦言灵感来自于日本女歌手宇多田光在1999年发布的《first love》和2018年发布的《初恋》两首金曲。该片在流媒体平台Netflix上线后不到一周,已经荣登日剧热度排行榜一位,在国内豆瓣平台上也有近四万人打出了8.3的高分,热度与口碑双丰收。并且,也将宇多田光的歌曲《first love》重新推上了热度榜单。纯爱剧作为日本本土发展起来的题材类型,一直以来深受世界各地观众的喜欢,“唯美”、“小清新”、“悲剧”、“青春”等都成为其代名词。而在此之前,日式纯爱最具代表性的导演是岩井俊二,他的代表作《情书》将唯美清新的风格刻画到极致。“在他的电影作品里,没有让人感到是依赖惰性而拍摄下来的画面,他的影片无论从哪个场景中随便截取一个画面当作照片来看,都像是可以制成明信片的图片,充满了绘画般的结构性张力。他是完全自觉地将电影语言同影像语言相结合进行电影创作的,任何一个镜头中的影像语言都拒绝惰性地从属于剧情的发展,也拒绝沉默” [1] 。很多观众在看了《初恋》之后,反馈仿佛看到了《情书》的影子,尤其是在画面处理方面都特别注重镜头语言的表意性,而不是单纯服务于剧情,每一帧画面美得都可以单独截图下来欣赏。据悉,《初恋》的导演寒竹百合确实师从岩井俊二,所以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延续了他的美学风格无可厚非。从本质上来说,二位都是将日本纯爱影视风格具像化贯彻得淋漓尽致的典型。因此,本文将从视觉效果、叙事结构、影视声音三方面探讨导演诗意美学风格的塑造与表达。

2. 视觉效果:镜头表达的写意性

《初恋》给观众带来了极致的视觉体验与审美享受。该片的摄像风格采用的是数字模拟胶片,在数码影像时代反过去追求胶片色彩是如今的一股潮流。而这种胶片感给观众带来的第一视觉体验即是更多的亮度细节、层次对比更加丰富、大量的青橙色调。这种表面的胶片质感,其实代表的是青春与回忆,构造情感记忆。注意画面的简约细腻与干净通透,也是导演想表达纯爱剧的单纯与细腻。除此之外,导演还特别注重画面色彩在镜头前的呈现,一个镜头画面中的色彩不宜过于杂乱,成年男主和女朋友的家是纯白基调,所以两个人在家所穿的服饰也必须以白色为底;青年男主和家人住的房子以橙色的暖光色调为主,于是一家人的服饰设计都以红色为底;成年女主的家以青蓝色为基调,所以女主在家也必须以蓝色服饰为底;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保持整个画面的干净通透,更为重要的是刻画了人物关系。白色给人的感觉是寒冷、严峻,也象征着男主和女朋友之间的感情濒临破碎;红色是热情、奔放,也象征着男主一家人和谐共处的温馨;蓝色作为冷色调,无论是在女主和母亲一起生活时的家,还是自己单独居住的家,都是主基调,象征着女主与母亲以及自己的儿子之间忽远忽近非常微妙的关系。

在画面镜头转场的设计上,也体现了导演的独具匠心。除去常规性的遮挡转场,比如第九集开头青年女主和成年女主等待列车进站的画面,借用了两辆车重叠的一瞬间完成了转场,导演使用最多的是相似物转场,第一集开篇出现的一个航拍镜头展现了马路上的环形圆盘与唱片机转动播映的画面重叠,完成精妙转场的同时,也达到了更深层次的一语双关,即命运的圆圈将男女主二人又兜兜转转紧密结合以及音乐的魅力所牵涉的情感羁绊,这也是贯穿全剧的重点。类似的还有成年女主和青年女主在镜子前试衣搭配时,以相似动作转圈为点,完成转场,表示二人当时欢快雀跃的心情;女主和儿子各自睡在床上,女主收到自己喜欢的人不能一起去吃意面的短信,儿子看见自己喜欢的人有了男朋友,这一段也是采用了二人互相向左向右辗转反侧的相似动作转场,这段平行蒙太奇将二人的心境也展露无遗。

在镜头拍摄细节方面,每一个特定拍摄的对象都与剧情推进、人物关系、人物心境是密切相关的,导演将借物喻人、借物喻情的手法发挥到极致,“物哀”情结随处可见。例如“圆”这个形状就贯穿了始终,第一集开篇马路上的圆形转盘、学校的圆形转盘、唱片机的圆形播映界面、洗衣机的圆形滚筒、星际的圆形轨道等都代表了男女主二人命运的轮回。男主在出租车上遗留的丁香花其实是女主最喜欢的花;女主与同事在天台烤鲑鱼,以不新鲜的鲑鱼产过卵、味道不佳比作自己青春年华已逝;女主产检坐公交车回家,在车上看到对面的人拿的报纸上写着1998年日本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希望号”任务终止,未能进入火星轨道,也预示着她自己曾经希望的空姐梦破碎以及和男主之间爱情的结束与幻灭;男主和女朋友家里养了只鹦鹉,前期没有对其有过多的阐述,但最终二人分手男主搬离那个地方时看见了鹦鹉留下的一枚羽毛飘散在空中,也象征二人的爱情随风飘散。类似的细节比比皆是,日剧惯常通过各种微小的物件来表达情绪的流动,这与其本土发展起来的“物哀”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所谓“物哀是一种‘物’与‘我’的共振同情,是对所见所闻的事物发自内心的感触,是一种唯美、感伤的叹息,表示主体对‘瞬间美’的追求,甚至不惜为追求美的瞬间得到永恒的静寂” [2] 。导演将悲伤的情绪通过各种具像化的物体转化出来,做到了哀而不伤。“实际上,日本的物哀文化由来已久,它可以看作是古希腊悲剧哲学的发展,哀和悲一样,实质都是由痛感向快感、由消极向积极的转化过程,以否定的方式来肯定人生的价值” [3] 。

在镜头拍摄手法上,大量的手持镜头、大量的曝光、逆光也成为剧中特有的表意特征。手持镜头最基本的作用就是表现人物情绪的浮躁不安,比如女主和同事在天台烤鲑鱼那段情节,给女主说话的近景就是晃动的,表现她现在心虚的不宁,以及自己不自信、迷茫的状态。这种晃动给观众最直接的体验就是更加能深入其中、沉浸其中,感同身受,随剧中人的呼吸而呼吸。曝光和逆光场景在日剧中并不罕见,导演往往通过这种高强度逆光的处理,表现梦幻、朦胧的情境,尤其是在青春片中这种朦胧之景与少男少女的迷茫不安是完全呼应的。“逆光给人物的周围蒙上一层柔和的光晕,看起来温和圣洁,十分唯美。再者,逆光可以通过纵深的角度把现实中的场景或者人物空间距离感拉大、‘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存在,增加了神秘感和朦胧感” [4] 。剧中青年男女在天台初吻这一段就采用了逆光拍摄,将少男少女美好爱情的单纯、朦胧、梦幻展现得一览无遗。

3. 叙事结构:多线交叉、以点聚面

影视剧同文学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可以通过剪辑手法打乱常规从而进行非线性叙事,这也是影视作品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导演通过蒙太奇对声音和画面进行相应处理,以建构自己的叙事空间。在本剧中,导演采用了大量插叙以打破时间顺序、因果顺序,这种并非以剧情走向为核心而是以情感的递进为基点来进行叙事的手法在纯爱剧中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在剧中第一集开篇部分,导演就通过女主独白将故事的整个走向全盘输出,这种先有果再有因、不刻意设置悬念的叙事极其考验导演的功底。“人生就像拼图游戏,所有美好的回忆、所有让你恨不得诅咒上天的可怕经历,都是可以替换的一张张人生拼图,一张丢失的门票、一条在12月穿的裙子、墨水留下的一滴印迹、冬日海滩上的亲密一刻、一辆写着你名字的火星车、一个和你年龄相仿的流行歌手、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失败的恋情、渐行渐远的人、命中注定的错误,也填满了我的人生吗?”这段一分钟的独白插入了23个镜头,每一句话都会穿插相应的画面,让观众应接不暇。在短短的一分钟内,导演就已经将本剧所有重点直白地告诉了大家,细心的观众也会发现后面几乎所有剧情发展都是随着这几个点延伸出来的。第一集开篇的这段独白在本集结尾处也给出了呼应“每一个瞬间,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生拼图,但如果,丢失了最重要的那一片,该怎么办?”这段话不仅仅是呼应开篇,同时也交代了女主后面经历了人生最重大的转折点——失忆。看似女主随意的感慨,其实暗含着导演缜密的逻辑思考。《初恋》共九集,每一集虽然没有单列出来标题和主线,但是能发现导演会设定一个线索,再来整合所有的素材,看似杂乱无章,实则乱中有序。第一集以二人命运轮回开篇;第二集以甜蜜与心动为线索;第三集以拼搏奋斗为线索;第四集以诀别为线索;第五集以男主一家为线索;第六集以女主一家为线索;第七集以理想与现实为线索;第八集以告白为线索;最后一集以初见和再相见终篇。每一集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成篇,素材的选取也是基于情感的叠加,而不是剧情推动的工具。

比起故事本身,影视剧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说故事。《初恋》的剧情其实是纯爱剧里比较俗套、公式化的设计。导演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她尽量更改了讲故事的方式,把俗套的故事生动地讲述出来打动观众,也需要相当扎实的基础。因此,导演设计了多线交叉同时推动故事进展,成年女主、青年女主、成年男主、青年男主、女主儿子这几条线是比较明朗的,除此之外还有诸多暗线。多线交叉的叙事魅力在于观众即使知道了结果,知道剧情的走向,也依然会选择跟随每一个角色,来深入他们各自的内心世界,不至于枯燥乏味。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叙事角度,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比如第一集中女主询问男主是不是在哪里见过你,此时镜头转向男主明显抱有期待的表情,结果下一秒女主所说的“是在超市弄洒了汽水?”,紧接着是男主冷脸大失所望的镜头,在女主第一视角里观众知道她对男主已经暗生情愫,而这个画面的出现也让观众肯定男主也是喜欢女主的,导演并未刻意隐藏这一细节,而这个点导演直到最后一集才展开叙述,那么如何很好处理“男主也喜欢女主”这一已知命题,导演的设计是实则男主比女主更早喜欢上对方,甚至为了女主才拼命和她考上了同一所高中只为与她再相遇,所以第一集里女主以为和男主的第一次相遇,实则是男主费尽心思精心安排才会有的,因此当女主询问是否在哪里见过,他才会有一丝欣喜误以为女主也记得他们的初遇。这一简单的故事情节因为导演精妙绝伦的讲故事的技巧而变得生动,故事内容非常重要,但讲故事的技巧和形式也同样重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4. 影视声音:直击人心、渲染气氛

影视剧是声音与画面的艺术,声音与画面的完美配合共同构成了极致的视听享受,声音的出现才让画面内容的表现更加具有生命力、感染力。通俗来说,影视声音包括人声、音乐和音响三部分。人声主要指演员的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音乐主要指影视作品中特意制作的主题曲、配乐、片尾曲等;音响主要指各种声效。

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许多经典影视作品中的主题音乐流传至今被观众所津津乐道,在大多数情况下,音乐带给人的感触甚至会比剧情本身更加具有说服力。《泰坦尼克号》的“my heart will go on”、《初吻》的“reality”、《爱乐之城》的“another day of sun”等都广为传唱。《初恋》本就是导演根据宇多田光1999年发布的名曲《first love》为灵感制作的,这首歌本身也是当时大热电视剧的主题曲。“许多音乐本身带有深厚的意蕴,音乐有时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有时是一种文化的精华。音乐时常会为影片奠定一种时代或文化的基调,使影片的小故事融入到大时代当中,进而增加影片的容量” [5] 。也正因如此,导演借用大热曲为底蕴,在此基础上编写故事内容,获得了1 + 1 > 2的效果。除去主题曲为整部剧奠定的基调,配乐也做得十分出色。日本作曲家岩崎太整一共为本剧创作了几十首音乐。90年代青年女主对男主一见钟情之际,悠然平缓的曲调响起,仿佛在人心中激起涟漪,不是剧烈的波动,只是爱情降临那一刻人心的抚慰与平和,也映射了那个时代人们表达自身对爱情的渴望是含蓄且小心翼翼的,恰如当时画面的一抹阳光打在女主的脸上,是朦胧且纯净的。同样是表达青春的悸动,女主儿子对喜欢的女生的情感是热烈直接的,因此配乐也相应地加入了鼓点、贝斯,金属的碰撞增强了节奏感,直白传达内心的欢欣雀跃,明显更符合Z时代青年自信大胆、勇敢无畏的追爱。

文学性、诗意化的台词设计一直以来是日剧所标榜的金字招牌,这种极具日式委婉含蓄特色的台词美学往往被大众所追捧。关于告白,懵懂的少年是“我觉得如果问一个人喜欢吃什么,就代表喜欢这个人,对吗?”;成熟的中年是“在乱糟糟的办公室,出现了一个特别的人,她就像一只外国品种的猫,如梦似幻,晶莹剔透,多亏这个人的出现,我终于能满怀期待的去上班”。在恋爱关系中,卑微被动的女二表达对男主的喜欢是“我名字里的恒字代表的是恒星,如果你抬头看,这颗星星永远挂在天空中,会一直为你指引方向”,当二人分手时,女二的台词变成了“我名字里的恒字代表的是恒星,那是一颗自己就能发光的星星”。可以发现,日剧对于台词的处理是非常细腻的,尤其注重结合每个角色的个性说出相应的表达,不会让人觉得是空洞且乏味、千篇一律的,而是言之有物,台词配合情绪的流动能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象的表征物,以此更好地投射大众,才会引起共鸣。

5. 结束语

《初恋》的成功为日式纯爱剧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剧中的视听语言、叙事结构,亦或是造型设计,都不同程度地传达了影像艺术魅力,倾注了导演大量心血,谱写了青春的画卷,也让纯爱剧这一题材在日本本土发展的前提下更好地面向世界各地的观众。尤其是导演独特的诗意化审美表达贯穿始终,形成极具个性的艺术风格,增强了观众对于生命体验的多层次感受。

文章引用

邹诗语. 日式纯爱剧《初恋》:视听语言构筑的诗意审美表达
Japanese Pure Love Drama “First Love”: Poetic Aesthetic Expression through Audiovisual Language Construction[J]. 新闻传播科学, 2023, 11(03): 640-644. https://doi.org/10.12677/JC.2023.113096

参考文献

  1. 1. [日]清真人. 现代日本的青春——岩井俊二的影像世界[J]. 世界电影, 2002(4): 155-156.

  2. 2. 向纪源. 岩井俊二的电影艺术风格——以《情书》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 2021, 12(13): 193.

  3. 3. 王文慧. 从日本爱情电影看日本文化中的物哀情结[J]. 戏剧之家, 2017(10): 112.

  4. 4. 翟星洋. 论岩井俊二电影的色彩光影、镜头运动及剪接——以《情书》视听语言分析为例[J]. 传媒论坛, 2020, 3(19): 148.

  5. 5. 胡隽一. 影视声音在影视艺术中的美学价值分析[J]. 西部广播电视, 2016(8): 8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