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ational Education
Vol. 11  No. 06 ( 2022 ), Article ID: 58226 , 8 pages
10.12677/VE.2022.116122

基于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和实施路径探析

马晓娟,陶子慧

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2年10月20日;录用日期:2022年11月15日;发布日期:2022年11月23日

摘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以互联网为中介所进行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内容的教育活动,价值观的塑造是其重要内容。我们应加大对大学生信念、信仰和理想的科学引导,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外化为具体的行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价值观方面呈现出一些新问题,受到躺平文化、精致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的冲击,在网络环境下扩大了消极影响,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产生质疑,不利于其价值观的塑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因其依托网络而具有独特优势,互动性强、形式方法多样、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再通过对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监管、人才队伍专业素质的提升、教育模式方法的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应对大学生价值观层面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其对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作用。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大学生,塑造作用

Analysis of Advantage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Shaping of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Xiaojuan Ma, Zihui Tao

School of Marxism, 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hanghai

Received: Oct. 20th, 2022; accepted: Nov. 15th, 2022; published: Nov. 23rd, 2022

ABSTRACT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educational activity conducted b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and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the Internet. This educational activity is centered o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and the shaping of valu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scientific guid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faith, beliefs and ideals, enhance their recogni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ernalize them into their own values and externalize them into specific behaviors. Th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present some new problems, they are shocked by the ideas of lying down culture, refined egoism, money worship, etc.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heir negative influence has been expanded, and college students have questioned mainstream values,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shaping of values. Interne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unique advantages because it relies on the Internet. It has strong interaction, various forms and methods, and is not limited by time and place. Then, through the supervis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nline education platform,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he talent team, and the innovation of the education model and methods, it can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al with the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and give full play to its role in shaping th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Keywords: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s, College Students, Shaping Function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进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化浪潮对当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带来强烈的冲击,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了一些新问题,这就需要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 [1]。网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关注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娱乐已经被网络大范围地覆盖了,逐渐形成了一个网络虚拟社会。网络虚拟社会同现实社会一样,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网络还在不断地发展,人们对网络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加深,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交叉越来越密集,呈现出网络社会化、现实社会网络化两种趋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在网络上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它不只是一项网络虚拟实践活动,它的作用还会影响到现实社会。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以互联网为中介进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内容的教育活动。

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何以能对大学生价值观具有塑造作用

2.1. 大学生网民占比高,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前提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 [2],结合以往报告中职业结构分析,网民职业分布中皆是学生占比最高。网络对大学生群体基本是实现了全覆盖,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5G时代的到来,上网越来越便利,用户体验越来越好,购物、社交、娱乐、学习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网络越发成为大学生每天的必需品。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上每天都面临着各式的信息,这些信息中包含的思想有的与主流价值观相背离,通过网络在大学生之间广泛传播,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例如躺平文化就通过网络扩大了它的消极影响,网络上还有各种消极落后腐朽的思想在不断地侵蚀着大学生的价值观。网络社会形成的时间短,各项法律还不健全,更加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规范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所以网络不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空地带,要好好利用大学生网民占比高这一优势,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节省人力物力,最大范围地对全国的大学生进行教育,引领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2.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性强,形式方法多样,易于大学生主动接受

传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理论灌输和说教,二者处于一种主导者和被支配者的不对等地位之中,教育者主导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而受教育者只能被动接受。而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追求自由,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容易引起逆反心理,从而排斥这种教育。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教育者制造、传播、筛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他们不会一味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理论说教、思想灌输,更多的是起到引领、规范的作用,受教育者能够自主选择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二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学氛围。因为网络的匿名性,大学生在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出现了思想上的困惑更容易敞开心扉,向教育者进行问题反馈,教育者也能够及时地了解到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所产生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快速地帮助学生走出思想误区,引导大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线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网络授课的特点,制作成网络课程上传到网络平台上,因为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不同老师、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呈现在网络上,不同高校的大学生都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由于是自主选择的结果,提高了大学生主动参与、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也就更容易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塑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图片、声音、影像直观的教学,使学生处于一种虚拟现实之中,能过感同身受,教育的参与性强。除了直观的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有隐性的教育形式,通过网络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影视剧《觉醒年代》在大学生群体中引发的观看热潮,由《新青年》的创办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一个个历史人物从书本中走了出来,演绎了在那样一个内忧外患的年代,这些先驱者不惧个人生死与利益,启发民智,承担起改造旧中国的使命。近年来涌现了很多这样优秀的红色影视剧,让大学生们在观看的过程中了解历史,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无形之中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依托这些新媒体手段逐渐日常化,从日常的事件、舆论、休闲娱乐中传达主流的价值观,让大学生规避错误消极价值观的影响,积极地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能随时随地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塑造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多年来都是通过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的,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它规定着大学生们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到特定的教室接受有特定主题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是全天候开放的,只要连接上网络,大学生能过随时随地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受时空的局限。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资费下降,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都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更加便捷。网络也使得教育资源共享,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上传到网络上,各地的大学生随时都可以点击观看。而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局限于显性的课程教学,还包含隐性的引导。主流媒体及时发表对热点事件的解读,对社会舆论加以正确的引导,大学生在浏览网络,在日常的碎片化阅读中,就接受了隐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拘于特定的时间地点,更不拘于特定的形式,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更加日常化。

3. 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自身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接纳新事物的能力强,但鉴别能力相对较弱,容易被各种价值观所影响。我国高校一直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全体大学生参与学习,并开展以网络为中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受到外界一些消极的、腐朽的、落后的思想影响,他们在价值观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3.1. “躺平”文化负向传播造成的消极颓丧的价值观

随着一篇《躺平即正义》的帖子在网络引发热议,“躺平”一词正式出圈了。躺平的出现是对“内卷”的一种反抗,是“佛系”的延续,是一部分青年群体对浮躁社会和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反抗,他们主张追求内心平和,坚持不争不抢、不急不躁、云淡风轻的慢生活态度。“躺平”并非是一种他者的主观想象,而是网络亚文化主体自嘲自鄙的自我形象设定。遗憾的是,这一自我设定的角色形象在网络的碎片化传播与叙事方式中渐渐陷入了信息迷航的认知误区 [3]。由于网络等媒介的负向传播,逐渐演变成“一切皆可躺平”,“躺平”也就成了逃避现实的代名词。

新时代大学生为何会成为躺平文化的追捧者,究其原因,与其成长环境息息相关。往往有着独生子女的家庭背景,宽松的成长环境,这种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使部分大学生滋生享乐主义的思想,价值取向以个人为中心,他们消极避世、娱乐至上,对待事物的态度是“随便、都行、可以”,借着躺平为自己打造一个精神上的桃花源。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转型进一步加快,大学生面对的升学、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升学考试的竞争激烈,还要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境况,躺平的出现是社会转型所引发的物质焦虑和新一代大学生成长焦虑激烈碰撞而导致的价值观迷失的体现 [4]。压力过大的情况下,有的人选择了积极应对,变压力为动力,有的人则选择了逃避。一些大学生从躺平中找到了逃避压力的方法,他们自诩看淡一切,没有目标没有追求,得过且过,以降低自身期望值的形式来逃避,没有追求也就不会产生挫折了。例如李诞、大张伟等人的言论受到部分大学生的追捧,“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躺下”,这就是他们的处世之道。躺平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却在大学生群体中广为流传,也是因为它迎合了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一些主流媒体所宣传的正能量、心灵鸡汤,很多只是流于表面的大肆鼓吹而缺乏内在逻辑,很容易引起逆反心理,而躺平文化、丧文化、毒鸡汤这些亚文化却迎合了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受到青睐,极易形成消极颓丧的价值观。在这样的价值观引领下,面对压力挑战,想到的不是努力克服,而是放之任之,这十分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大学时期正是朝气蓬勃满腔热血,向着理想前进的时候,但时时将躺平挂在嘴边的大学生却安于现状,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崇尚享乐主义,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疏离,对社会问题漠不关心。消极价值观影响下的大学生不仅阻碍自身的发展进步,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3.2. 义利观偏失,少数人信奉精致的利己主义

钱理群教授说:“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5]。当然,钱理群教授说的只是少数人,但仍值得重视。精致的利己主义来源于利己主义,是利己主义隐蔽的表现形式 [6],奉行精致的利己主义的人则被称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精致是相对于粗糙而言的,它不会直接地表现出利己的目的,通过一些手段进行伪装遮掩,钻规则制度的漏洞,看似合理合法的实现自己的目的。

大学生中滋生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与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追名逐利之风盛行,一些影视剧中塑造的所谓社会精英也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中国的父母大多怀揣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希望自己的子女专注在学习上,父母会尽自己所能为子女创造好的条件,处于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有人会以学习进步换取自己所需,不知不觉成为潜在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大学生从小就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在唯分数论的驱赶下进入了大学校园,而有些大学已经不是纯粹的研究学问的机关,而是贩卖知识,追求获奖率、毕业率、就业率,这样的大学教育环境正在不断地培养着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大学生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奉行着利己主义的价值观,视他人为手段,一言一行都行利己的角度出发,维护个人利益甚至不惜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而且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利己主义者,他们世故圆滑,用精致的手段将自己的目的掩盖,智商高懂得配合,善于利用人际关系、规则漏洞,让自己获得最大利益。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如果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投身社会,怀揣着这样的价值观,那么对社会而言,危害是巨大且深远的。不是奉献社会共同建设社会,而是钻社会机制体制的漏洞,获取利益,因为精致的外衣这样的利己行为难以及时发现,等到发现时已经大大损害了他人和社会的利益。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通过投机取巧取得成功,这会对那些辛勤耕耘、奉献社会的人们造成价值观上的冲击,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

3.3. 网络环境下的部分大学生呈现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网络的快速发展,与我们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大学生群体更是网络的深度使用者。网络使我们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的信息充斥在网络上,在传播积极健康信息的同时,也有黄色、暴力、消极、错误的有害信息。大学生在面对大量的信息时,稍有不慎,没有仔细甄别,有害信息就被接收了。特别是现在网络的监管还不到位,一些有害信息会以弹窗的形式突然出现,令人防不胜防。同时,我们还处在一个全民娱乐化的时代,被五花八门的娱乐八卦信息所包围,明星的恋情能轻易地占据头版头条,引发网络热议,对一些娱乐事件侃侃而谈,但一些现实问题却难以引起关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不断地呈现在大学生的眼前,在网络上碎片化地吸收这些信息,其中可能包含着有害信息以及大量无用的娱乐信息,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扰,这时候面对这些信息就可能会造成价值观的扭曲。网络让世界各地联系在了一起,在与其他国家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明成果的同时,一些外国的思想也逐渐渗透进来,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等,这些思想原本只在有限的群体中传播,但网络为这些思想在大学生中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这些思想具有极大的煽动性,活跃于网络世界的部分大学生思想受到侵蚀,价值观受到冲击,从而对我国所宣扬的主流价值观产生质疑。

拜金主义是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根本价值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为拜金主义思想的入侵提供了条件,西方拜金主义思想的输入,促使得拜金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生是在家庭和学校中成长起来的,接受的是“劳动创造价值”“个人价值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这样的主流价值观教育。网络让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尚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即时便捷地了解社会,但网络上一些信息暗含着对拜金主义的鼓吹,让大学生感觉到金钱的巨大作用,钱能解决问题,钱能满足需求,钱成了衡量价值的标准,这与大学生所接受的价值观教育是相背离的,容易造成价值观混乱。大学生在网络上面临着拜金主义思想的侵蚀,对原本的价值观产成冲击,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极易造成价值观向拜金主义倾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7]。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使得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产生了明显的变化,由物质性需求转向精神性需求,然而由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一些需求在短期内难以满足,部分大学生转而陷入享乐主义的泥潭,追求极端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愉悦。受到享乐主义影响的部分大学生把享乐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注重满足个人欲望,沉溺于物质享受和虚拟世界的感官享受。网络衍生出的网络购物让大学生的消费更加便捷,信用卡、网贷、新兴的移动支付的花呗、白条等都在刺激着大学生进行超前消费,以实现物质享受。那些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影视、网络虚拟社交的大学生,美其名曰“精神需求”,实质上是在虚拟享乐中满足个人的感官欲望,在网络所带来的“孤独的狂欢”背后是人际关系的疏远,社会责任感的淡薄。二战后的美国,极端享乐主义的盛行,直接造就了“垮掉的一代”,现在享乐主义正在不断侵蚀我国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层面出现偏差。

历史是在思想中得到认识和把握的人类生存活动的整体,而历史虚无主义就是对这种整体意义的一般否定 [8]。历史虚无主义违背唯物史观,深陷唯心史观,通过片面孤立地曲解历史实现政治意图,否定近现代中国的革命,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抹黑领袖人物、英雄人物。历史虚无主义与网络的结合,不会改变其本质和要害,相反,却对普通民众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和迷惑性 [9]。大学生在浏览网络信息时,往往会被鲜明的标题吸引眼球,历史虚无主义通常采用“探究”“揭秘”“爆料”来迎合阅读者的猎奇心理。历史虚无主义的文章看似考据历史、还原历史真相,实际上却是对历史的主观拼凑、片面放大,但现在的大学生处于网络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很少会去认真地辨析,隐于其中的政治意图在不知不觉中消解主流意识形态,不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4.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价值观塑造的途径

4.1. 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为大学生价值观塑造提供丰富内容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平台,汇集着丰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大学生能够在登录平台后体验一站式服务,满足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但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平台的直观页面、内容质量、板块设置、信息更新周期都大大落后于商业的网络平台,难以吸引大学生点击浏览,平台的教育作用难以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快改进网站平台的建设,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兴趣倾向、关注焦点,搭建一批形式新颖、内容质量高、及时更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吸引大学生主动点击。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要合理设置各个板块,既应该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的原理性阐述,还应该对社会热点事件及时关注并发布相关的评析,引领正确的舆论走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不。能拘泥于简单的文字描述,要动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图像、声音、影像,丰富平台的形式,让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活泼,吸引大学生主动浏览网站的内容,达到塑造大学生价值观的目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要与其他平台形成良性互动,专门的平台增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但是专业平台很难做到让全体大学生都点击浏览,也难以吸引大学生日常点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与大学生群体日常点击的平台进行联动,如共青团中央组织的“青年大学习”的网上主题团课,它有专门的学习平台,也在微信公众号中发布学习内容,这就使得大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平台接受教育,它的影响范围也更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自身专门平台的建设,同时,其他平台也可以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筑建一个将各个平台联系起来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体系,丰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各个平台广泛传播,让活跃在不同平台的大学生都能接收到,发挥其对价值观的塑造作用。

4.2. 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素质,增强大学生价值观塑造能力

教育者在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建设一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有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操作网络,我们所要培养的是精通思想政治教育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搬运到网络上,而是要从网络的本质出发,根据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转变教育模式,适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以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者必须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具备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时间不长,很多问题都还没有做出理论的总结,教育者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关注教育过程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及时地总结经验,定期组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集中探讨问题、共享成果,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共同进步。只有教育者具备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并能够总结经验积极应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才能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作用。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增强了师生的互动性,受教育者拥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者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丧失主导权。教育者仍然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主导者,大学生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由教育者制作、筛选后呈现在相关的网络平台上的,教育者是各类信息的把关人,确保大学生接受积极向上、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中,数据分析人才不可或缺,大数据时代,每个人的网络行为都会在网络上留下数据,大量的、多维的数据收集处理,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 [10]。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了解大学生所倾向的教育模式、方法、内容,通过数据模拟,预测某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成效,从而找出最优方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可以是活跃在各个平台的网络大V,密切关注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上的动向,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发酵具有预判性,及时撰写文章进行分析评论,走在舆论前面,引导舆论走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是进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身份更加多变,要加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者的能力和素质,更好地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作用。

4.3. 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式,提升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吸引力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的结合,二者相互碰撞,产生了新的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形式、方法也随着网络的发展及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程度的加深不断地进行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理论灌输,但是它利用互联网技术,结合图片、声音、动画,让理论传授具有趣味性,让大学生乐于接受、主动参与。在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以结合当年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以影片的形式展现在大学生眼前,还可以与模范人物进行网络连线,直接地感受到榜样示范作用,这样一堂别开生面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会给大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利于价值观的塑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通过各式的网络活动达成教育的目的,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网络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吸引各高校的大学生参加,在竞争和交流中引领学生了解其中的含义塑造自己的价值观。

4.4. 加快网络法律法规建设,为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我国的网络监督机制以及各项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各种信息充斥在网络上,其中不乏色情、暴力的有害信息,对于把网络当成每日必需品的当代大学生,如果没有很强的自制力和辨别能力,很容易沉迷于网络并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一些外国社会思潮借助网络传入、扩散,正在不断侵蚀着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体系,其中更可能隐藏着某些政治意图以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更有无良的网络媒体,为了赚取流量,不顾可能对大学生价值观造成的消极影响,进行恶意营销。虽然可以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御不良诱惑。但是,这并不是说法律规范、社会监督可以缺席,当道德不能约束的时候,就需要法律法规来强制约束。加大净网行动的力度,升级网络防火墙,防御、过滤有害信息,加快立法,打击散播谣言、恶意引导舆论、恶意营销的行为。网络不能因其虚拟性,就不受法律的约束,网络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和完善,给大学生一个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大学生在网络上面对的是正面、积极、乐观的信息,那么在这样的网络氛围下,他们所形成的价值观也是积极向上的。

文章引用

马晓娟,陶子慧. 基于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和实施路径探析
Analysis of Advantage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Shaping of College Students’ Values[J]. 职业教育, 2022, 11(06): 790-797. https://doi.org/10.12677/VE.2022.116122

参考文献

  1. 1. 张耀灿, 郑永廷, 吴潜涛, 骆郁廷.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50.

  2. 2. 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n4/2022/0914/c88-10226.html, 2022-08-31.

  3. 3. 邓纯余. “躺平族”评说: 身份群像、文化症候及思想引导[J]. 思想教育研究, 2022(9): 97-102.

  4. 4. 陈赛金, 陈超俊. 当代青年“佛系”现象的成因与对策[J]. 思想理论教育, 2018(7): 106-111.

  5. 5. 钱理群. 北大清华再争状元就没有希望[N]. 中国青年报, 2012-05-03(003).

  6. 6. 钱雅, 王云丽. 大学生“精致利己主义者”现象形成的根源探究——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 25(4): 48-51.

  7. 7.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https://www.12371.cn/2017/10/27/ARTI1509103656574313.shtml, 2017-10-27.

  8. 8. 倪剑青. 试析历史虚无主义的两种类型[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3(3): 52-56.

  9. 9. 杨建义. 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传播与应对[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1): 110-114.

  10. 10. 胡树祥, 谢玉进. 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 思想教育研究, 2013(6): 60-62+10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