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Vol. 10  No. 09 ( 2022 ), Article ID: 56265 , 5 pages
10.12677/CES.2022.109360

试谈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工作中的几个 问题

张厚,应晓惠

西安思源学院,陕西 西安

收稿日期:2022年8月8日;录用日期:2022年9月19日;发布日期:2022年9月26日

摘要

本文针对学科专业建设工作,从顶层设计、关键环节、推进和考核评价四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做好学科专业建设工作的举措,对于高校抓好学科专业建设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学科专业建设,举措,考核评价

Som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 and Specialty

Hou Zhang, Xiaohui Ying

Xi’an Siyu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Received: Aug. 8th, 2022; accepted: Sep. 19th, 2022; published: Sep. 26th, 2022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 and specialty, this paper expounds on the 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 and special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four aspects: Top-level design, key links, level advancement and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it is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and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 and special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 and Specialty, Measures,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学科专业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核心内容,是高校发展方向和水平的主要标志,其成效体现了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因此,学科专业建设成效就成为“双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标志。一所高校要搞好学科专业建设工作,应该重点抓好顶层设计、关键环节、层次推进和考核评价四个方面的工作。

2. 抓好学科专业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

学科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就是要找好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方向。学校应该集中力量建设和发展优势和特色学科专业,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优势和特色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上 [1]。这里关键是要确定优势和特色学科,确定的原则既要看传承,又要看发展,还要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塑造学科专业优势,构建学科专业协同发展的格局,形成互动相融、生态良好的建设与发展环境。

3. 抓好学科专业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

学科专业建设工作涉及的环节和因素众多,要抓住其关键环节,在关键环节上精准发力,取得成效。

3.1. 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应基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在二级学科下根据专业特点、教师研究领域凝练和确定学科专业研究方向。一个学科专业应该有2个以上研究方向,在研究方向上聚焦了该学科专业所累积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

3.2. 专业设置与调整

专业的设置与调整一方面要对接社会发展和职业需求,另一方面要考虑与学科建设的匹配和融合,专业之间能够互相支撑,协调发展。专业名称应与教育部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的名称一致,相应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任课教师等教学准备工作都要事先谋划,落到实处。

3.3. 师资队伍

教师是学科专业建设的主力军,教师应组成一个高层次人才方阵,这个方阵由以下三类人才组成。一是前瞻型领军人才。前瞻就是对未来的预见,能够比别人看得远、看得准、看得深、看得透。通过引领方向、创新理念、规划路径、设计举措,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带领学科团队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二是善教型教学人才。善教就是要对所教课程的基础和专业知识有着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对相邻课程专业知识能够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准确、高效地把基础和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传道、授业和解惑。三是创新型科研人才。创新是指在现有综合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的前提下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和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 [2]。在科学研究中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1) 个人发展

每个教师必须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该方向属于学科专业方向范畴,教师的教学、科研学术成果应该聚焦在该方向上。助教应该知道该方向国内外有哪些大学或研究机构在进行研究,讲师应该了解该方向国内外发展动态,副教授应该掌握该方向国内外发展动态,教授应该跟踪和把握该方向国内外发展动态。每个教师应明确自身在所研究方向所处的位置,在某些点上有自己的研究特色。

在教师晋升职称考核中,不能仅用成果的数量和等级作为依据,还要注重其取得的成果与其研究方向的关联性,能够表述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动态及所取得成果的特色所在 [3]。

新入职的教师应指定1名副教授以上的教师带教。首先在教学上进行指导,从一门课、一堂课的各个环节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加强指导;在科研学术上要基于带教老师的研究方向初步确定其研究方向,参与带教老师的教学科研项目和学术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加入该方向研究团队,展开后续的研究。

2) 团队组建

每个学科应该有1名学科带头人或负责人,每个研究方向应该有1个以上学术带头人,有3人以上的学术团队。每个团队应不定期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学术沙龙),交流研究心得,寻求研究课题,探索创新发展。

3) 单位培训

有计划地组织对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培训,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教学方法、课程建设、科研选题的指导,对学术论文、申报(请)书、论证报告、实施方案、结题报告等材料撰写的技巧和方法进行指导,进一步提高广大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3.4. 支撑学科专业建设的教学科研平台

学科专业建设最为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必须要有高档次的学科专业建设平台,学科专业建设成果和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教学科研平台层次的高低。这样一个高档次的学科专业建设平台至少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要素 [4]。

一是要有一流水平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及教学科研平台。采取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的策略。高质量引进来是指新购的实验设备和平台一定是当下国际国内最高档次、最好质量、最先进的设备和平台。而高水平走出去是指由这些高质量的实验设备和平台要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引进的实验设备和平台在功能上应重点关注其教学、科研、共享、服务社会、支撑学科专业建设几个方面。教学功能关注其支撑的新开设课程(包括实验课程)、培养学生人数;科研功能关注其支撑的研究方向所能开展的科研工作;共享功能关注其能否与校内其他单位共享;服务社会功能关注其是否能对社会、企业提供服务;支撑学科专业建设功能关注其对校内哪些学科和专业建设具有支撑和帮助。

二是要构建一个在领域内全面和完整的信息库。这个信息库可以满足支持本学科专业的全校教师教学科研以及大四学生毕业设计之需。该信息库应以数字化电子资源为主,内容应覆盖学校所有学科专业,中文资源应包括各个学科专业重要期刊论文、博士论文、优秀硕士论文、会议论文集;外文资源应包括各个学科专业若干国际顶级期刊论文 [5]。这些资源可以使高水平研究成果汇聚到本学科平台,为自身的研发提供支撑。

三是要建设若干数字化教室(微格教室、智慧教室等),进一步改善教学环境、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四是要有大四学生和研究生参与各种平台的建设和研究,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平台成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基地,而且也为教师的教、科研活动提供了研究的基础。同时,广大教师的许多具体教学科研工作都是透过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和研究生毕业论文展开的,大四学生和研究生的参与既为学科专业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力量,也为学科专业梯队的建设提供了人才基础。

4. 抓好学科专业建设工作的层次推进

学科专业建设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分层次推进,逐层、逐项展开。学校层面要把发力点放在顶层设计,出台规划和政策,制定管理办法和考核评价机制上。基层单位以及教师个人层面则应抓好工作的落实,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学科专业建设工作。

4.1. 分解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学科专业负责人应基于本单位的“十四五”学科建设规划,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条件建设等方面分解为本单位“十四五”学科专业建设计划,细化年度建设方案、任务和目标。

各学科专业分解的“十四五”建设计划,基于单位的年度建设任务,把建设任务分配到每个研究团队,再进一步落实到每个教师身上。

每个单位和个人的年度建设计划涉及的建设内容和建设目标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

4.2. 将所有教师纳入学科专业研究方向行列

根据确定的学科专业研究方向,结合每个教师的研究特长,把所有教师纳入学科专业研究方向行列,形成几个研究团队,一个方向对应一个团队,每个团队要有1个以上学术带头人,并在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上合理搭配。

4.3. 进一步明确所有教师个人的研究方向

每个教师个人的研究方向应该属于其所属研究团队研究方向的范畴。团队的研究方向应覆盖所有团队教师个人的研究方向,教师个人研究方向是团队研究方向的一个分支。

4.4. 对所有教师分类管理

按照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几个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管理。每个类别教师对其研究方向国内外研究动态的了解掌握程度具有不同的要求(见本文前段)。教师的年度业绩考核目标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科研管理办法执行,对于新入职的教师按照本文前面提到的办法进行培训。

每一个教师应结合个人研究方向确定一个或多个研究课题(与专业技术发展、服务社会等联系紧密),并开展前期研究,奠定研究基础,择机申报各类项目。

4.5. 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各学科专业遴选1~2门代表性课程(最好国内首门)进行建设。制作微课并上线运行,同时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改革创新,发表相应的教改论文,申请教改项目。力争建成省部级以上在线、混合式或线下一流课程。

遴选若干门目前无国家统编教材的课程,组织骨干力量,编写出版课程教材,力争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奖励。

4.6. 明确本学科专业所需图书资料

列出本学科专业国内外主要教材、专著、学术期刊名称、电子资料数据库名称,差缺补漏,制定补充完善措施。

4.7. 明确本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在国内所处位置

列出本学科专业国内外代表性院校、研究机构名单,调研了解国内相关领域博士点、硕士点、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情况及兄弟院校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对比分析,明确本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在国内所处位置。为了避免学科专业研究方向的冲突,可以适当微调已有的研究方向,形成特色。

4.8. 积极参加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

通过参加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一方面了解和掌握学科专业发展动态,另一方面建立与本学科专业国内顶级专家的联系,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推荐本单位专家加入相关协会组织,并担任一定的职务,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4.9. 重视教学科研成果的聚焦、应用和转化

1) 成果聚焦

目前许多高校的各种教学、科研和学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有些成果离研究方向偏差交大,不能有效支撑学科专业的发展,应该注重沿着学科专业研究方向聚焦发力,管理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奖励力度。

2) 成果应用与转化

无论单位还是个人,大多对于取得的成果往往作为一种荣誉或晋职考核的佐证,束之高阁,忽视了对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单位应建立成果应用和转化机制,对所有的教学、科研和学术成果,尤其是专利成果都要纳入应用转化的范畴,明确应用和转化的条件、对象和效益,不断提高知识的贡献度和对社会的服务能力。

5. 抓好学科专业建设工作的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就是按照制定的学科专业年度建设计划、建设任务和目标,分别制定考核评价内容、标准、办法。要将考核评价的结果与下一轮学校的资源分配挂钩,与单位和个人的业绩挂钩 [6]。单位建设得越好,学校配置资源越多。对单位的考核既要考核个人的业绩,更需要考核单位在学科专业建设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

学科专业建设工作需要进行长期不断地努力和投入,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一方面,必须要明确建设的目标;另一方面,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分阶段进行,这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当我们瞄准了一流学科专业的水平进行建设的时候,处于一流水平的学科专业也在动态发展之中,其水平在不断提高。可见,建设一流的学科专业从整体上说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科专业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坚持不懈,永远前行才是必然的选择。

文章引用

张 厚,应晓惠. 试谈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Som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 and Specialty[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09): 2287-2291.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2.109360

参考文献

  1. 1. 陈兴德. “新时代”我国大学学科建设的七大特征[J]. 教育与考试, 2022(1): 72-78.

  2. 2. 陈良雨, 冯小凡. 一流学科建设中的动态能力困境与优化策略[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1): 127-133.

  3. 3. 周守军. 大学高水平学科建设的“中国方案” [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41(9): 140-147.

  4. 4. 顾晓蕙, 董玮, 胡明列, 高耀. “双一流”背景下学科建设成效的评价体系[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6): 517-524.

  5. 5. 吉祥佩, 李宜江. 蔡元培的大学学科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22(1): 161-180.

  6. 6. 张瑾, 陈燕, 林梦泉. 学科建设水平评价与成效评价的内涵及应用策略探析[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2(3): 83-8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