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 2012, 2, 22-28
http://dx.doi.org/10.12677/sd.2012.21004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2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sd)
The “SWOT” Analysis of Jingshan County Establish
National Ecological Town*
Huaji Liu, Yinping Meng, Ling Wang, Jie Li, Kun Li
Facul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ubei University, Wuhan
Email: jnlhj1983@163.com
Received: Oct. 22nd, 2011; revised: Nov. 9th, 2011; accepted: Nov. 24th, 2011
Abstract: Eco-environment protection is always a tough challenge in developing economy. This contradiction
is particularly outstanding in central China which the economy is less developed than eastern area and eco-
logical environment is worse than western area. How to seize the strategic opportunity, foster the strengths
and avoid the weaknesses, the key is to balance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know own development
potentials and effort points.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 is to determine the companies’ resource advan-
tages and defects, find out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formulat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he compa-
nies’ future. The article combines the two together which can help to make a clear see the strengths, weak-
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Jingshan County. It has a great reference value to d ecision-making of eco-
logical construction.
Keywords: SWOT; State-Level Ecological County Create; Example Analysis; Jingshan County
京山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SWOT”分析*
刘化吉,孟银萍,王 玲,李 洁,李 昆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武汉
Email: jnlhj1983@163.com
收稿日期:2011 年10月22日;修回日期:2011 年11 月9日;录用日期:2011 年11 月24 日
摘 要:生态环境保护始终是发展经济时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这种矛盾在经济不如东部发达、生态
环境却比西部优越的中部更显的突出。如何抓住战略机遇,扬长避短,关键是准确把握自身的优势和
不足,找到自身发展的潜力和着力点。“SWOT”分析法原是确定公司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公司所
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制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文章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更清晰的看到京山县
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对生态建设的决策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SWOT;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实例分析;京山县
1. 引言 我国经济不如东部地区发达、资源和能源欠缺的地区
如何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借鉴东部发
展的什么经验?是不是仍然只要 GDP、不要 环境的
“自杀式”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过程中要准确客观
的给地区定位,发挥长处,抓准机遇,找准劣势,规
避风险,为地区的发展找到一个合适自身发展的发展
方向。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1],这是党的十七届五
中全会报告中提出的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作为
*注:本文出现的所有数据全部来自于 2010 年京山县统计年鉴,京
山县统计局。
22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京山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SWOT”分析
2. 京山县概况[2] 3. 京山县生态足迹分析
根据对《京山县统计年鉴》(2006~2010 年)数据,
利用生态足迹计算公式,计算得出京山县生态足迹(见
表1和图 2)。
京山县地处鄂中,位于大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
端。东与应城、安陆接壤,西与钟祥为邻,南与天门
交界,北与随州相连(见图1)。全县东西宽约 75 km,
南北长约 86 km,跨东经 112043'~113029 ',北纬
30042'~31027'。面 积3520 km2(含屈家岭管理区、太子
山林场),占湖北省总面积的 1.78%,全境海拔在
950.2~27 m,由于处于低山到平原的过渡带,故地貌
以丘陵为主,西北高、东南低。大洪山南脉入境后,
形成香山、许家寨、王家大山、龙凤寨、虎爪山五条
主要山脉,向东南延伸,与江汉平原相连,形成低山、
丘陵、岗地和平原四种地貌类型,各占总面积的46%、
21%、29%、4%(不含屈家岭管理区),地形地貌可以
概况为“七山一水二分田”。低山和丘陵多为森林覆
盖,可谓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岗状平原、河谷平原
是水稻集中产区,有湖北省优质棉生产基地,棉花单
产在全省名列前茅。
京山县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加,京山
县发展的可持续性正逐年下降,京山县目前的经济发
展是以耗竭自身资源为基础的。因此要加快经济转型
速度,结合京山县地方特色,寻找符合自己的可持续
发展之路。创建国家生态县就是京山县在发展的过程
中可以选择的最优道路。
4. 生态县建设的 SWOT 分析
SWOT 分析方法是根据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
行分析,找出自身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3]。其 中,S代表 strength(优势),W代表 weakness(弱
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 threat(威胁),
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竞争战略
Figure 1. Administrative zoning of Jingshan County
图1. 京山县行政区划图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23
京山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SWOT”分析
Table 1.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Jingshan County from 2005 to 2009
表1. 京山县 2005~2009生态足迹(公顷·人–1)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用地类型 均衡
因子 需求面积 均衡面积 需求面积 均衡面积 需求面积 均衡面积 需求面积 均衡面积 需求面积 均衡面积
耕地 2.51 0.401 1.008 0.382 0.960 0.378 0.949 0.394 0.991 0.407 1.021
草地 0.46 1.541 0.709 1.496 0.688 1.726 0.794 1.495 0.687 1.652 0.760
水域 0.37 1.732 0.641 1.647 0.609 2.114 0.782 2.579 0.954 2.839 1.050
林地 1.26 0.060 0.076 0.070 0.088 0.063 0.079 0.067 0.084 0.061 0.077
化石燃料
用地 1.26 0.330 0.416 0.393 0.496 0.434 0.548 0.478 0.603 0.391 0.493
建筑用地 2.51 0.001 0.003 0.001 0.003 0.001 0.004 0.001 0.004 0.001 0.004
人均生态足迹 2.855 2.846 3.158 3.326 3.408
Figure 2. Ecological footprint per person of Jingshan County from
2006 to 2010
图2. 京山县 2006~2010 年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变化
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
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
机组合。通过SWOT 综合分析,有助于人们制定发展
战略和计划,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对策[4]。
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自身的实力与竞争对
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
的变化及对自身的可能影响上。在分析时,应把所有
的内部因素(即优劣势)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
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优势、劣势与机会、威胁
相组合,形成SO、ST、WO、WT策略[5]。
SO 策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
WO 策略:利用外部机会,弥补内部劣势。
ST 策略:利用内部优势,规避外部威胁。
WT 策略:减少内部劣势,规避外部威胁。
4.1. 优势(Strengths)分析
4.1.1. 自然资源得天独厚[6]
京山县地处鄂北岗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低
山、丘陵、平原兼而有之,全县森林覆盖率长期保持
在45%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8%,全县共有
大中小型水库 156座,总蓄水量达到 20亿m3。全县
共有山泉239 处,大小河流 500 余条,汇集成京山河、
大富水、漳水、滶水、永隆河等 5大水系。境内旅游
资源十分丰富,拥有 3个国家级风景区,分别为国家
级大洪山风景区名胜核心景区——绿林景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虎爪山、国家级
水利风景区惠亭湖和世所罕见的含氡、含氟双料温
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生态京山的建设提供了发
展基础。
4.1.2. 地理位置得中独厚
京山县地处鄂中腹地,位于全省经济最繁荣的武
汉–宜昌–襄樊大三角中心地带和武汉城市圈与鄂
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交汇地带(见图 3),即是武汉城市
圈的观察员,又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东部核心
区,素有“武汉后花园”和“鄂中绿宝石”的美誉。
Figure 3. Position of Jingshan County and two laps
图3. 京山县与两圈的位置
24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京山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SWOT”分析
沪蓉高速、随(州)岳(阳) 高速的全线贯通,把京山完
整地置于北通中原、南极潇湘、东抵沪宁、西达巴蜀
的旅游经济地理位置。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交通
基础条件,为生态京山建设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撑。
4.1.3. 生态环境保持良好
县域内主要水库的水质始终保持在《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准》二类标准以内,主要河流的水质控制在三
类标准以内,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100%。空气环
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均达到功能区标准,城镇污水
集中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农村规模
化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均已达到或接近国家生
态县标准。
4.1.4. 生态产业发展较快[7]
京山县正在逐渐形成规模化的以循环经济为主
导的生态工业、以清洁种养为特征的生态农业、以休
闲养生为主体的生态旅游业。在生态工业发展上,工
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余热发电、生物质发电、电子信
息等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在生态农业发展上,农业生
产有机化趋势明显,循环农业、有机农业、旅游农业
发展势头良好;在生态旅游业发展上,绿林景区开发、
温泉景区开发、城市主题公园建设等项目投资规模不
断扩大,开发档次不断提升。为生态京山建设提供了
生态产业支柱。
4.1.5. 生态创建稳步推进
京山县在着力推进涵盖一、二、三产业的生态型
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加大生态创建的力
度。目前已经形成了生态创建的热潮。2009 年,京山
县申报国家级优美乡镇 1个,国家级生态村 1个,省
级生态村 3个,目前全县剩余的 13 个乡镇全部进入
创建阶段。405 个村中已经有 126个进入生态村创建
阶段。先后获得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
县、全国文化体育先进县、全国园林县城、全省最佳
金融信用县、湖北省平安县等称号。
4.1.6. 生态战略具有前瞻性
京山县历届政府都十分注重生态建设,进入新世
纪以来,政府把生态环境作为融入武汉城市圈的比较
优势,2009 年,京山县成立了生态京山建设领导小组,
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由环保、发改、
经济、国土、建设、农业、水利、林业、畜牧、财政
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生态建设领导小组
单独成为一个部门,隶属于县长直接领导,为生态京
山的创建提供了组织保障。
4.2. 劣势(Weakness)分析
4.2.1. 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县域内科研机构较少,专业技术人员少,科技创
新能力较弱,引进推广先进科技成果的能力不强,由
于受区位和经济实力的限制,与外地大专院校、科研
机构合作较少,引进外地人才或高校毕业生比较困
难。产业研发能力较低,除轻机等少数企业外,大部
分工业企业技术水平较低,设备相对落后。还没形成
成熟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人才储备方面有很大的提
升空间。
4.2.2. 内部交通有待改善
京山县地理位置优越,但对外交通设施单一,体
系还不完善。现有等级公路 1654 公里,占全县公路
里程的 80%,等外公路占 20%,但道路技术等级偏低。
农村通公路行政村的比重已经达到100%,但整体路
况不佳,维护不到位,只有少数几个乡镇的道路等级
比较高,路况较好。与武汉城市圈等经济发达地区的
对接受到一定限制,旅游、贸易、运输业等发展受到
制约。
4.2.3. 节能减排压力较大
京山县经济增长迅速,仍然依托的是生产要素的
大量投入和生产规模的外延式扩大。京山县经济发展
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转变,产业层次偏低,资源利用
效率不高,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2009年,京山县
单位 GDP 能耗达到 1.25 吨标准煤/万元,全县废水排
放总量为 1844.86 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 221万
吨,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578.37 万吨,畜禽
养殖业废水排放量为45.49万吨。从近年的整体趋势
看,废水排放量逐步增加,节能减排压力很大。
4.2.4. 环保设施相对落后
与日益增长的环保需求相比,基础环保设施建设
相对落后。京山县文峰污水处理厂30,000吨/日的处
理量,还不能完全满足城区及周边乡镇的生活污水处
理,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的污水网管建设有待加强,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25
京山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SWOT”分析
乡镇建成区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有待加快;
全县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还很不完善,大部分乡
镇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还不够健全,全县还未真正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
4.2.5. 生态管理有待优化
生态环保管理尚处于“应急反应型”阶段,未建
立起高效运行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和纵横向协
调机制。主要体现在:一是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规
划不够,缺乏系统保护京山县生态环境的行动纲领;
二是环保投入相对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三
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不适应经济社会发
展的要求;四是环境保护工作投入力度不够,环境监
测手段的现代化程度不高;五是在环保协调机制上,
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没有形成,环保综合协调能力
不够,生态环境保护还没有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4.2.6. 农村环境质量堪忧
农村污水治理工作规划滞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和生活垃圾收集刚刚起步,进展不平衡,资金短缺,
缺少技术标准规范,管理水平不一;对小规模的畜禽
养殖户和散养户的污染治理尚处于初级阶段,畜禽养
殖污染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依然严重;化肥、农药
的使用强度较高,对土壤和水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尚不完善,处置设施严重不
足,生活垃圾临时堆放造成乡村环境污染;清洁能源
的使用有待进一步推广;农村的污染防治科技支撑能
力尚需加强。
4.3. 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4.3.1. 国家战略支持生态建设[8]
2002 年国家环保局开始推动生态县、生态市、生
态省建设,2003 年发布了生态县市省建设指标。近年
来,国家又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全
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我国从保障生态安全和可持
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将保护生态和环境列为一项基本
国策,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
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
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湖北省在主体功能
区划中,明确将京山定位为农业类限制开发区,京山
的生态特色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具有独特优势,建设生
态京山是必然的战略选择。
4.3.2. 一袋桥米昭示发展机遇
桥米是京山优良的生态环境组合孕育出来的优
质大米,享誉全国,是全省第一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05 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在全省实施“一袋米”
工程的构想;2006 年,京山县通过新建国宝桥米工业
园,整合县内粮食加工企业,全面落实优质稻订单生
产,成为湖北省“一袋米工程”的龙头企业。2009 年,
湖北国宝桥米集团大米年生产能力达到 100 万吨,年
销售额达到 30 亿元,成为湖北省米业第一支柱。桥
米产业的发展壮大体现了京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比较
优势和生态价值产业化的后发优势,在湖北省乃至全
国都具有极强的生态示范效应,是推进“生态京山”
建设最好的生态名片。
4.3.3. 两圈覆盖叠加政策优势
京山县作为全省连接武汉城市圈与鄂西生态文
化旅游圈的桥头堡城市,既是武汉城市圈的观察员,
又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东部核心区,为生态京山
的创建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同时还具有调节补偿
武汉城市圈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作用。“两圈一带”
各项政策优势可以在京山县域内融合叠加,给生态县
建设提供无与伦比的政策优势。
4.3.4. 三业并存承接发展机遇
京山县是湖北省具备规模化建设生态农业、生态
旅游、生态工业的生态产业综合体的区域,产业的多
样性增加了机遇的丰富度。其一,随着食品安全问题
的日益突出,京山的生态农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从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京山县利用农业地貌多样
性优势,围绕优质粮、优质油、优质畜禽、优质果、
优质水产品等主导产业的发展,建设产业基地,配套
产业龙头,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品市场。“国宝”
牌桥米、“京燕”牌花菇、“咯家果佳”牌绿色鲜鸡
蛋等一大批生态农业产品即将迎来大发展的时代机
遇。其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旅游与生
态休闲已成为时尚,京山把生态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
的龙头重点培育,已拥有虎爪山国家森林公园、4A
级的大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绿林景区、惠亭湖国家
26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京山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SWOT”分析
水利资源风景区等三张“国字号”旅游名片,正在建
设京山温泉国际旅游度假村和可承接国际赛事的网
球中心,随着国家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的日趋完善,
京山潜在的生态价值可以通过生态旅游转化成巨大
的发展潜力。其三,荆门市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
市将为京山生态工业的发展提供机遇,荆门市被定位
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循环经济本质上就是一种
生态经济。京山县作为荆门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抓
住机遇,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荆门开发发展上实现率
先突破,在生态经济上探索出一条符合京山县情的发
展之路。
4.3.5. 干群同心打造生态京山
京山生态县的建设正逢“天时、地利、人和”的
战略机遇期。首先,湖北省生态环境优越,经济发展
迅速,但至今还没有国家级生态县市,京山县争创
“湖北生态第一县”不仅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
强生态文明建设决定的具体行动,同时也为“生态湖
北”的两型社会建设探路开道。其次,荆门市是湖北
省唯一的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也正在创建国家园林
城市,京山生态县的建设以实际行动呼应荆门市的发
展战略。其三,在“生态京山”的建设思路中,县委
县政府提出了打造“武汉后花园”、塑造国宝桥米之
源(京山桥米)、中国网球之乡、轻型工业之城(京山轻
机、工业新城)、温泉休闲之都(汤堰温泉、惠亭水库、
空山洞、文峰公园)四张名片的发展目标,并为县辖各
乡镇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发展机遇,得到基层政
府拥护。其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存环
境质量改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生
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重要性的公众认知度越来越强。京
山县委、县政府确定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形成优美
的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的需求,得到群众支持。所以,
京山生态县建设此时正处于上下同心、干群拥戴的战
略机遇期。
4.4. 挑战(Threats)分析
4.4.1. 环境保护可能影响经济总量的扩张
京山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
展的阶段。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使环境问题成为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但由于技术与投资的制
约,“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发展”的环
境保护新体系尚未形成。“关、停、并、转”等强制
性环保措施将在一定的时期内打击排污性企业的生
存,也会阻断沿海污染性企业向京山的转移,这将在
某种程度上延缓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
4.4.2. 环境承载力可能制约部分产业的发展
目前京山县主要的产业部门技术比较落后,资源
环境压力过重,根据生态足迹的计算,以 2009 年为
例,京山县总生态足迹赤字达到 14,310 平方公里,表
明维持京山县人口现有的消费水平,按照京山 3520
平方公里国土面积,至少还需要相当于 4个京山县的
全球平均空间的生物生产面积,才能基本维持京山县
的生态平衡。矿、煤、电、油等能源消耗过大,环境
污染边治理边出现,农村环境污染逐年加剧,规模化
养殖污染亟待解决,水库养殖投肥等问题也有待综合
整治。因此,京山县已经没有化工、印染、冶炼等工
业产业的环境承载能力。
4.4.3. 生态保护可能冲击现有的招商政策
在现有的地方政策和措施中,重经济、轻生态的
现象还存在,环境资源的有价性还未得到根本体现,
全县还没有全面开展水资源费的征收,导致目前水资
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的现实;某些招商引资政策、产
业政策和资源开发利用政策还存在不利于经济社会
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内容。建设生态县,必须按照国家
要求理顺管理体制,清理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生态
保护的法规环境,这必将对现行的招商引资等一系列
政策措施提出更高的环保要求。
4.4.4. 生态建设可能加大基础投入的缺口
京山县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的污水网管建设有
待加强,乡镇建成区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有
待加快;全县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还很不完善,
全县仅有林家冲一个卫生填埋场,大部分乡镇生活垃
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还不够健全,全县还未真正建立城
乡一体化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加上水库禁投、河道
整治、荒山绿化等生态建设项目,投资缺口加大,可
能加剧财政压力。
5. 生态县建设重点
通过 SWOT 分析,京山创建生态县的优势大于劣
势,机遇大于挑战。存在的劣势和挑战通过进一步加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27
京山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SWOT”分析
28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强和改善可以转化为优势和机遇。京山生态县建设正
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战略机遇期。
1) 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价值
理念,实现以环境换取经济增长向以环境优化经济增
长转变。
绿水青山意味着优美的人居环境、清洁的水源和
清新的空气,可以大大减少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
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大大减轻因污染治理和生态恢
复所需付出的巨大代价,大大缓解生态环境问题引发
的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 要树立结构决定功效的宏观调控理念,着力在
调整经济结构上下功夫。
根据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形成功能
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
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区域开发新格局。要着
力合理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尽快改变高投入、高消
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发
展的“凤凰涅磐”。
3) 要树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循环经济发展理
念。
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
体系。这是削减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现实要求,是解决
资源危机和体现新型资源价值的迫切需要,也是培育
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
略抉择。
4) 围绕经济建设中心,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
旅游,把产业集群和循环经济结合起来,走低消耗、
低污染、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努力提高全县经济实力,化解发展不足的矛盾。
可以通过快速引进技术含量高的知识经济资源,低成
本地吸收和借鉴先发地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的经
验,缩小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对未开发区域进行
合理规划布局,利用优良的环境质量和较充足的劳动
力资源,借鉴先行者的成功经验,有选择的引进和发
展适合本地的工艺先进、无污染或少污染的高新技术
产业,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弯路,可在有限的空间创
造出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6. 致谢
感谢京山县环保局鲁有才局长和刘合成局长提
供的京山县的资料。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R]. 北京, 2010.
[2] 今日京山网. 京山概况[URL], 2011.
http://www.jingshan.gov.cn/article/zjjs/
[3] 百度百科. 波士顿矩阵企业战略分析方法[URL], 2011.
http://baike.baidu.com/view/95520.htm
[4] 张创新. 现代管 理学概论[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154-155.
[5] 张焕裕, 万尚钦, 李丹. SWOT 分析方法在农业产业发展战
略研究中的应用[J]. 热带农业科学, 2010, 2: 55-59.
[6] 京山县环保局. 京山县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基本情况介绍
[R], 2010.
[7] 京山县经济局.京山县“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草案[R],
2010.
[8] 京山县经济局. 京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划纲要[R], 2010.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