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0  No. 12 ( 2022 ), Article ID: 59903 , 15 pages
10.12677/ML.2022.1012426

评注性副词“何苦”独用现象分析

李学礼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2年11月30日;录用日期:2022年12月23日;发布日期:2022年12月30日

摘要

评注性副词“何苦”可以韵律独立,且不作动词或形容词谓语的修饰语而单独成句或作谓语。“何苦”独用时,在句法、语义上均存在一定的区别与联系,单独成句时,“何苦呢”会虚化为一个语用标记;作谓语时,语义会因自足实化,发生语义表达功能的偏移,产生语境的浮现义。从对言语法的角度重新审视副词“何苦”的独用,发现做单句和作谓语都是对话题的说明,这也能说明汉语是一种“话题–说明”型语言。

关键词

何苦,独用,虚实相对,对言语法,话题–说明

An Analysis of the Monopoly of Commentary Adverb “He Ku”

Xueli Li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Chinese Studies,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Nov. 30th, 2022; accepted: Dec. 23rd, 2022; published: Dec. 30th, 2022

ABSTRACT

Commentary adverb “He Ku” can be prosodically independent, and cannot be used as a modifier of verb or adjective predicate but as a sentence or predicate alone. When “He Ku” is used alone, there are certain differences and connections in syntax and semantics. When it is used alone, “He Ku” will become a pragmatic marker; When the predicate is used, the meaning will shift from the function of semantic expression due to the self-sufficiency materialization, resulting in the emergence of the meaning of the contex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tithetical grammar, we re-examine the exclusive use of the adverb “He Ku”, and find that both single sentence and predicate are descriptions of topics, which also shows that Chinese is a “topic explanation” language.

Keywords:He Ku, Exclusive Use, The Virtual Reality Is Relative, Antithetical Grammar, Topic-Description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本文的考察对象是评注性副词“何苦”的独用。陆俭明认为独用包括“单说和单独作谓语” [1]。本文将以评注性副词“何苦”为个案,以小管窥,探究副词独用时“单说与单独作谓语”的区别与联系。

(1) a. 看她会喜欢我吗?自讨没趣,何苦?(岑凯伦《再生缘》)

——?看她会喜欢我吗?自讨没趣。

——看她会喜欢我吗?何苦,自讨没趣。

b. A:啧啧!坐趟小车,交什么费?

B:《准则》又不是为你一个人制定的,你何苦?(《人民日报》1981-2-11)

——?B:《准则》又不是为你一个人制定的。

——?B:你何苦,《准则》又不是为你一个人制定的。

(2) a. 一想到谭功达和白小娴拍拍打打地取笑自己的样子,佩佩不觉又怒火中烧。真是神经病!这么瞎折腾,何苦呢?(格非《江南三部曲》)

——……佩佩不觉又怒火中烧。真是神经病!这么瞎折腾。

——……佩佩不觉又怒火中烧。真是神经病!何苦呢,这么瞎折腾。

b. 读书人应该有这份傲气的,功名必须自为,营求而得,看人脸色,那又何苦呢。(司马紫烟《紫玉钗》)

——*读书人应该有这份傲气的,功名必须自为,营求而得,看人脸色。

——*那又何苦呢,读书人应该有这份傲气的,功名必须自为,营求而得,看人脸色。

通过上述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评注性副词“何苦”能够单个独用,也能带上句末语气词“呢”构成“何苦呢”独用。副词“何苦”独用,既能够单独成句,又可受其他副词“又”修饰,作“那、你”等代词的谓语。在讨论问题之前,通过强制性与分离性测试,发现例(1),a句中“何苦”、b句中“你何苦”一般不能删除,但a句中“何苦”可改变位置(置于句首)。例(2),a中“何苦呢”可删除,可改变位置(置于句首);b中“那又何苦呢”一定不能删除,且不能改变位置。依据此现象,提出以下问题:一、同为副词独用,为何做单句时位置可以改变?为何“何苦呢”具有非强制性?为何“那又何苦呢”具有非分离性?二、副词“何苦”单独成句与作谓语有何区别、联系?

通过相关文献考察发现:1) 关于副词独用。陆俭明发现486个常用副词中有65个副词能够独用,并对副词单说与作谓语进行了现象描写 [2]。李泉发现在666个副词中,有87个副词能够独用 [3]。杨荣祥对副词独用所具备的特殊条件进行了归纳 [4]。罗耀华从多个层面探讨了75个可成句副词,并把副词单说作为副词是否可成句的鉴别标准 [5]。段雅丽对一些独用副词进行了研究,但把副词作谓语的情况排除在外 [6]。2) 关于“何苦呢”。周明强把“何苦呢”归为一个表埋怨性的话语标记 [7]。王志英认为“何苦呢”是一个表规劝义的话语标记 [8]。张田田、陈昌来把“何苦呢”归为一个表“责怪”的负面评价性立场标记 [9]。这些研究对本文具有较大的启发,本文将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传统结构主义语法进行描写,同时借鉴对言语法、语用标记理论,探讨“何苦(做单句)”、“何苦呢(做单句)”、“(又)何苦(作谓语)”、“又何苦呢(作谓语)”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本文研究思路:本文认为副词独用的区别与联系,不仅与副词自身的语义有关,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将从不同的方面探讨副词独用的区别与联系,具体做法是:先从句法上看评注性副词“何苦”独用的区别与联系;然后探究评注性副词“何苦”独用在语义上的差别与共性;再考察“何苦”独用的虚实等级;最后在对言语法理论下重新审视副词“何苦”的独用。

2.“何苦”独用的句法规约

评注性副词“何苦”独用,包括“单独成句和构成副词谓语句”。通过对BCC与CCL语料库的穷尽性检索,发现这两种情况虽同为副词“何苦”独用,但在句法上存在一定的区别与联系。

2.1. 表述性

罗耀华认为语气类副词(即评注性副词)可表达说话人对命题或话题的主观性评注、态度与看法,具有表述功能,并认为某些副词单做小句时,独立性、表述性更强 [5]。评注性副词“何苦”的表述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例如:

(3) 何苦,明明过得去,还想杀人?(李凉《江湖急救站》)

(4) 为了她一人的固执,几乎使母亲五叔死于土匪的毒手,结果钱财还是不保,何苦!何苦!(苏雪林《棘心》)

(5) 范小姐的火气好大,何苦呢?(琦缘《情结轻轻绾》)

(6) “我坦白告诉你,我今生今世,除了王子宁,永远不结婚。”“那何苦? ”(岑凯伦《永恒的琥珀》)

(7) 明知前方是火海,何必纵身一跃,葬身火海?这又何苦呢?(微博)

(8) ……你不能勉强,身体撑不住,到了那里,硬把命赔上了,那是何苦的呢?(司马紫烟《紫玉钗》)

在例(3)中,评注性副词“何苦”充当“明明过得去,还想杀人?”这个命题的高谓语,是对小句话题的评注,体现着表述性。例(4)评注性副词“何苦”以重复的方式对前面话题内容进行主观评注与说明,也体现着表述性。例(5)“何苦呢”表达了对“范小姐的火气好大”的态度、看法,具有表述性。例(6)、例(7)、例(8),评注性副词“何苦”以充当谓语或以合成谓语的方式表达主观评注,都体现着表述性。因此,评注性副词“何苦”独用,都具有表述性,只是“何苦”做单句时,独立性强,表述性也强。

2.2. 独立性与依附性

通过研究发现,评注性副词“何苦”独用,具有做单句的独立性和作谓语的依附性,一般情况下,独立性越强,可置于句首、句中与句末,也体现着句法分布的灵活性;依附性越强,在句法上不能移位,体现着非分离性的特点。

2.2.1.“何苦”做单句的独立性

(9) a. 我看你是瞎操心,弄得不好人家会说闲话的,何苦!(戴厚英《人啊人》)

b. 何苦,我看你是瞎操心,弄得不好人家会说闲话的。

c. 我看你是瞎操心,何苦。弄得不好人家会说闲话的!

(10) a. 何苦呢?耿先生?何必要和他们生气?(琼瑶《心有千千结》)

b. 耿先生?何苦呢?何必要和他们生气?

c. 耿先生?何必要和他们生气?何苦呢?

范晓认为单句的小句具有独立性 [10]。在例(9)中,副词“何苦”做单句,可位于句末、句首、句中,在韵律上可用“!”、“,”、“。”等手段与其他内容断开。(10)中,除了可用于句首、句中、句末外,并接语气词“呢”,韵律上用“?”与其他部分内容断开,从句段中独立出来,所以副词“何苦”做单句,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2.2.2.“何苦”作谓语的依附性

(11) a. 半途而废你不后悔,义无反顾断了退路,还谈什么幸福,你又何苦。(微博)

b. *你又何苦,半途而废你不后悔,义无反顾断了退路,还谈什么幸福。

c. *半途而废你不后悔,你又何苦,义无反顾断了退路,还谈什么幸福。

(12) a. 秋香姐,当你发现你冤枉我的时候,一定会感到很伤心,很后悔,这又何苦呢?(电影《唐伯虎点秋香》)

b. *这又何苦呢?秋香姐,当你发现你冤枉我的时候,一定会感到很伤心,很后悔。

c. *秋香姐,这又何苦呢?当你发现你冤枉我的时候,一定会感到很伤心,很后悔。

从例(11)、例(12)可以看出副词“何苦”作谓语时,从句式上看,必须依附于代词“你、那”作谓语,才能构成副词谓语句,自身无法构成副词谓语句。从整体上看,副词谓语句“你又何苦”、“这又何苦呢”不能自由移位句首、句中,只能处在句末,具有语篇位置上的依附性。

2.2.3. 句法分布的灵活性

评注性副词“何苦”做单句时,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可以自由移位句首、句中、句末,体现句法分布上的灵活性,“何苦呢”做单句置于句首时,还具有篇章的衔接功能,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着句法分布的灵活性。

(13) A:“你为什么不选我?我可以改,改到适合你为止。”

B:“何苦呢!宇希,像你这样的好男孩,还怕没有女孩子喜欢?一打、一百个都有。”(岑凯伦《邻家的女孩》)

在例(13)中,“何苦呢”位于应答语的句首,具有话题衔接的作用,使前后话轮衔接更加连贯。“何苦呢”在对说话人所说内容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并在后续话轮表达自己的看法,为话语的理解提供指示,引导潜在接受者对动作者意图的理解,建立语域之间的某种话语联系,使前后话轮衔接更加自然、流畅,避免话轮转换的突兀。“何苦呢”具有篇章衔接功能,这也体现着句法分布灵活性的特点。

通过上述论证,可以发现评注性副词“何苦”做单句时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句法分布上的灵活性;作谓语时具有较强的依附性和句法上的非分离性。

2.3. 共享成分的隐含

通过研究发现,副词独用与共享成分的隐含密切相关。在话语交际的过程中,为求话语形式简洁,在特定的语境条件下,基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而隐含话语中已经出现或话语场景已经提供的相关信息,这也比较符合汉语语言表达的实际。

2.3.1. 做单句的共享成分隐含

(14) 年过五十五,改行搞歌舞,何苦。(《人民日报》1992-12-16)

(15) 你这样做没用的。何苦呢?你不必这样!(葛红兵《未来军团三部曲》)

在例(14),评注性副词“何苦”独用,对“年过五十五,改行搞歌舞”进行评价说明,补全共享成分可以转述为“何苦改行搞歌舞”。例(15),评注性副词“何苦”与语气词“呢”构成“何苦呢”独用,表达一种态度上的评价,根据原文与语境,可以转述为“你这样做没用的,何苦这样做呢?”。

2.3.2. 作谓语的共享成分隐含

(16) 你这傻瓜!你跟她说了些什么?你这鲁莽的,不懂事的傻瓜!你何苦招惹她呢?你何苦?你何苦?(琼瑶《彩云飞》)

(17) “你不要答应得那么爽快,从今天开始,你和星星脱离表兄妹关系,此后不得再见星星。口讲无凭,你必须白底黑字的立字据作证。”“那又何苦呢?你已答应给我二十万美元,我不会再要星星陪买家,而且,我也快要去美国,香港的生意告一段落。”(岑凯伦《小星星》)

在例(16)中,评注性副词“何苦”与人称代词“你”构成副词谓语句“你何苦”,依据原文和上下文语境,“你何苦招惹她呢?”,共享成分可以很好地确定,可以转述为“你何苦招惹她?”。在例(17)中,受修辞语用或上下文的影响,并没有出现相对应的共享成分“VP”,只是提供相关的信息,“又何苦呢”中隐含共享成分“VP”,并不是避免重复的简省,受特殊表达的需要,比较难以找到合适的表达内容或者共享成分“VP”所要表达的内容太长、过于复杂,表达的内容太多,言不尽意,直接出现“又何苦呢”作谓语。

评注性副词“何苦”独用时,无论是单独成句,还是作谓语构成副词谓语句,均存在共享成分隐含的情况。“何苦”共享隐含“VP”,“VP”有时是简单且明确或者在上下文中可以找出的信息,其语义表达基本上相当于“何苦 + VP”。“何苦呢”共享隐含“VP”,其语义表达基本上相当于“何苦 + VP + 呢”。

2.4.“呢”与“又”的隐现

评注性副词“何苦”独用时,会出现句末语气词“呢”的隐现问题,“何苦”构成的副词谓语句还存在副词“又”的隐现问题。

2.4.1. 语气词“呢”的隐现

(18) 没趣的事谈起来,连带你也不高兴,何苦?(高阳《红顶商人胡雪岩》)

(19) 骗人,我知道你在说谎,你在掩饰你的感情。何苦呢?阿飞,你何必说谎骗我?(林如是《逆情》)

(20) 你干嘛非要说那个话,我又不到那儿去,你何苦?(金正昆《身边的礼仪》)

(21) 隋室沦亡到这般田地,她一个小小女子这样挣扎下去,那又何苦呢?(电视剧《大唐风云录》)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评注性副词“何苦”独用时,单独成句还是构成副词谓语句,都存在语气词“呢”的隐现问题。语气词“呢”的隐现,功能之间的差别,将在语义部分进行论述。

2.4.2. 副词“又”的隐现

(22) 你老兄总是不甘寂寞啊!何苦?(戴厚英《人啊人》)

(23)“何苦呢?到了水云间,煎药也不方便,换药也不方便……弄点吃的也不方便……”(琼瑶《水云间》)

(24) 迷豪,你自毁身体,这又何苦!在座众人都愿以身代你,为你舍弃性命!(周显《五胡战史》)

(25) 我在外国苦了这许多年数,如今到中国来还要吃这样的苦。唉!我何苦呢,可怜我一生还未曾得着女人的爱惜过。(郁达夫《茫茫夜》)

通过语料库的穷尽性检索,发现评注性副词“何苦”独用,做单句时,基本上不使用副词“又”修饰“何苦”;构成副词谓语句时,可以出现修饰副词“又”的隐现问题,“主语 + 又何苦”出现占比为64%,“主语 + 又何苦呢”出现占比为71%,也就是说,副词“何苦”构成副词谓语句时,倾向上又能够受副词“又”的修饰,出现修饰性副词“又”的共现现象。

2.5. 句法差别与功能差异

评注性副词“何苦”位于谓语动词前作状语,这是常规用法,但该副词能够单独成句或构成副词谓语句。形式一般与功能相对应,副词“何苦”独用在句法形式上存在差别,相应的句法功能上也会有一定的差异。

2.5.1. 句法形式与句法辖域

通过研究发现,评注性副词独用时,句法形式不同,句法辖域上存在差异,例如:

(26) 唉!你们两个本来好好的,忽然吵起架来,你不理我,我不睬你,冤家一样,何苦?(岑凯伦《豪门奇谭》)

(27) ……说出来既无补于事,又足以增加老人们的忧虑,何苦呢,所以他闭上了嘴。(老舍《四世同堂》)

(28) “我们这一次谈判,你没有成功,因为,我并不打算和你分手。”“那何苦?而且就算你找我,我也不会再见你。”(岑凯伦《夜风中》)

(29) 晓衣自伤身体,只为了诬陷无艳,唉,晓衣呀晓衣,你又何苦呢?(周显《五胡战史》)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评注性副词“何苦”独用,在例(26)中,“何苦”做单句,句法辖域是之前的一系列小句;在例(27)中“何苦呢”具有篇章衔接的功能,句法辖域是其前后的内容。评注性副词“何苦”作谓语,构成副词谓语句,是句内构成的句法成分,句法辖域分别是指示代词“那”和人称代词“你”。“何苦”由状语位置辖域述题到充当命题的高谓语、篇章衔接,句法辖域到整个命题或上下文语句,在上下文语境中,对命题进行主观评价。罗耀华、刘云认为副词辖域扩大,主观性增强,辖域越大,主观性越大 [11]。因此,“何苦”独用做单句时,句法辖域扩大,主观性也变大。

2.5.2. 句法分布与功能差异

评注性副词“何苦”独用时,单独成句与构成副词谓语句,句法形式上存在差异,功能之间也会有所不同。

(30) 我看你是瞎操心,弄得不好人家会说闲话的,何苦!(戴厚英《人啊人》)

(31) 何苦呢?耿先生?何必要和他们生气?(琼瑶《心有千千结》)

(32) “我坦白告诉你,我今生今世,除了王子宁,永远不结婚。”“那何苦?”(岑凯伦《永恒的琥珀》)

(33) 秋香姐,当你发现你冤枉我的时候,一定会感到很伤心,很后悔,这又何苦呢?(电影《唐伯虎点秋香》)

评注性副词“何苦”单独成句时,句法移位、分布比较灵活,可位于句首、句末、句中,具有充当高层谓语的功能,是对整个命题的评注说明,“何苦呢”还具有语篇的衔接功能。评注性副词“何苦”构成副词谓语句时,主要是位于主语后,是对主语进行评述、说明。

综上所述:评注性副词“何苦”独用,不同的句法形式,句法分布、句法功能会存在一定的联系与差别。共同联系是:都具有表述性、共享成分隐含、语气词“呢”的隐现。差别是:做单句时,句法移位、分布具有灵活性、独立性,句法辖域是整个命题;构成副词谓语句时:句法分布受限、具有语篇位置的依附性、修饰副词“又”可隐现、句法辖域是主语。

3.“何苦”独用的语义限制

评注性副词“何苦”独用既可以做单句,又可构成副词谓语句,语义情况较为复杂,语义上呈现出自身独特的特点,语义的解读受多方面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副词独用的两种情况在语义上也存在一定的联系与差别。

3.1. 语境的依赖性与浮现义

副词独用会出现共享成分的隐含,句法形式上的简省,会对句法结构的语义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语义的准确理解需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解读。评注性副词“何苦”独用,经常出现在独白式对话或被述式对话中,交际中的话语是顺应语境因素的产物,既受上文语境的影响,也影响和制约着下文语境,每一句话都是讲话人在对上一句话进行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言谈应对,即语言形式的构造受语境的影响比较大。

3.1.1. 做单句的语境依赖性

评注性副词“何苦”做单句时,主要是特定语境下的产物,语义的正确解读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表现出较强的语境依赖性。

(34) 年过五十五,改行搞歌舞,何苦。(《人民日报》1992-12-16)

(35) 你这样做没用的。何苦呢?你不必这样!(葛红兵《未来军团三部曲》)

在例(34)中,“何苦”做单句,主要是副词的基本义,表达对“年过五十五,改行搞歌舞”的一种主观认识评价,何必自寻苦恼,完成很难完成的事。在例(35)中,“何苦呢”做单句,王志英认为“何苦呢”已经虚化为一个表规劝义的话语标记,通过语境可以看出,“何苦呢”具有非真值义,主要针对对方的话语或行为是不适宜的,或没有意义、价值,对其进行规劝或负面性的否定评价 [8]。

3.1.2. 谓语句的语境浮现义

静态的语言单位用于交际互动,表达一定的语义,完成一定的交际行为,实现特定的交际意图,它会受语境的影响,副词“何苦”构成的副词谓语句,与特定的语境具有紧密的联系,是具体语境下进行交际互动的产物,即“何苦”构成的副词谓语句具有语境的敏感性,会在特定的语境下产生特定的浮现义。

(36) 你干嘛非要说那个话,我又不到那儿去,你何苦?(金正昆《身边的礼仪》)

(37) 冯家善又气又恼,他知道和安娜吵下去,是不会占到什么便宜的,那又何苦呢?(岑凯伦《合家欢》)

在例(36)中,副词“何苦”构成副词谓语句“你何苦”,结合具体的语境,可以转述为“你不值得(说那个话)”,具有“不值得说”的行为义。在例(37)中,副词“何苦”构成副词谓语句“那又何苦呢”,结合具体的语境,可以转述为“不值得与安娜争吵”,具有“不值得争吵”的行为义。

副词“何苦”构成的副词谓语句,在特定语境中,除表达副词基本的词汇意义之外,语义的表达还具有一定的语境依赖性,增加了语境的解读性,语义比较自足实在,具有某种负面评价的否定义或不值得做的行为义。

3.1.3. 语境依赖的倾向性

通过BCC和CCL语料库的穷尽性检索,我们发现评注性副词“何苦”独用时,语境依赖的类型与典型句法分布位置存在密切的联系:位于句首时,倾向是后依赖;位于句中时,倾向是前/后依赖;位于句末时,倾向是前依赖。

1) 前依赖

(38) 你想,跟他们一起演那出戏,成功是对自己的讽刺,失败是意料中事,何苦。(梁凤仪《弄雪》)

(39) 你们拿多少钱一月,这样干,何苦呢!(《报刊精选》1994年(04))

(40) ……她也不想跟着全义的话茬替周仁解释了,越解释,这位的醋劲儿越大,越往牛角尖里钻。这又何苦?(陈建功《皇城根》)

(41) ……硬给孩子的孝心套上框框,不仅让儿女为难,也给自己的心挂上了一把沉甸甸的大锁,这又何苦呢?(《给老爸老妈的100个长寿秘诀》)

2) 前/后依赖

(42) 在猪身上高价,在人生上跌价,何苦,少吃点有什么不好(微博)

(43) 可是,说出来既无补于事,又足以增加老人们的忧虑,何苦呢,所以他闭上了嘴。(老舍《四世同堂》)

(44) 他们正像刚才旺起来的火,你何苦,你何苦自己投进去呢?(倪焕之《叶圣陶》)

(45) ……你天天躺在房里,为了避开她,那又何苦呢,你一天到晚闷在房里,会把人闷坏的。(岑凯伦《合家欢》)

3) 后依赖

(46) “何苦,倘若我不杀雄霸,雄霸必会杀我……”(马荣威《风云续集》)

(47) “何苦呢?多个孩子多受累呀!”(《人民日报》1995-4-29(05))

(48) “那何苦?世界上,有很多比我更好的女人,何必自找麻烦?”(岑凯伦《双面夏娃》)

(49) “那又何苦呢?他的武功那么高,你是打不过他的!”(刘镇伟《东成西就》)

通过语料的统计数据来看,副词独用语境依赖具有较强的倾向性。例表:

结果表明,副词独用具有较强的语境前依赖性,经常出现在句尾的位置。在上文或者前言等语境的影响下,受交际双方已知信息共享的帮助下,副词独用有了相应的信息参照,基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会出现共享成分的隐含,在特定的语境下,在应答语的位置上或者句尾的位置上经常出现副词独用的情况,表现出较强的语境前依赖性。

3.2.“何苦”独用的语义指向

“何苦”作为评注性副词,是一种反诘类语气词副词,语义指向言者对命题的否定态度,语义指向与命题有关。

(50) 年过五十五,改行搞歌舞,何苦。(《人民日报》1992-12-16)

(51) 你这样做没用的。何苦呢?你不必这样!(葛红兵《未来军团三部曲》)

(52) “我坦白告诉你,我今生今世,除了王子宁,永远不结婚。”“那何苦?”(岑凯伦《永恒的琥珀》)

(53) ……你天天躺在房里,为了避开她,那又何苦呢,你一天到晚闷在房里,会把人闷坏的。(岑凯伦《合家欢》)

在上述例(50)、例(51)中,评注性副词“何苦”构成单句独用,语义分别指向句中的命题“年过五十五,改行搞歌舞”、“这样做”,对命题表达一种主观否定的评价态度。例(52)、例(53)中,评注性副词“何苦”作谓语,语义指向指示代词“那”,“那”指代句中的命题。总的来说,副词“何苦”独用,语义指向句中的命题,对命题表达一种主观评价态度,副词谓语句“何苦”具有一种不值得做的语境行为义的浮现,并且一般情况下,命题在前,评价说明在后,语义指向倾向前指,比较符合副词独用“何苦(做单句)、何苦呢(做单句)、(又)何苦(作谓语)、又何苦呢(作谓语)”语境前依赖的倾向性。

3.3. 已然与未然的语义差别

评注性副词“何苦”独用时,在已然事件和未然事件中,语义的解读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

(54) a.“我看你是瞎操心,弄得不好人家会说闲话的,何苦!”“闲话已经来了。”(戴厚英《人啊,人!》)

b. 嫁进佛烈家,他们一家会对你很好!再说,你妈又不关心你,你受母亲的气,又受我的气,何苦?快去享福吧!还穷不够,苦不够吗?(岑凯伦《哟女孩子》)

(55) a. 真是神经病!这么瞎折腾,何苦呢?(格非《江南三部曲》)

b. 武知县,你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何苦呢?今日你犯在我手里,想不交出县印能成么?(姚雪垠《李自成》)

(56) a. 你这傻瓜!你跟她说了些什么?你这鲁莽的,不懂事的傻瓜!你何苦招惹她呢?你何苦?你何苦?(琼瑶《彩云飞》)

b.“我坦白告诉你,我今生今世,除了王子宁,永远不结婚。”“那何苦?”(岑凯伦《永恒的琥珀》)

(57) a. 晓衣自伤身体,只为了诬陷无艳,唉,晓衣呀晓衣,你又何苦呢?(周显《五胡战史》)

b. 秋香姐,当你发现你冤枉我的时候,一定会感到很伤心,很后悔,这又何苦呢?还是快跟我走吧!(电影《唐伯虎点秋香》)

通过上述例子语义分析,可以看出评注性副词“何苦”独用时“何苦(做单句)”、“何苦呢(做单句)”、“(又)何苦(作谓语)”、“又何苦呢(作谓语)”都是说话人对他人说话时使用。每个例子中,a句都是用于已然事件,带有埋怨、责怪的负面评价义,并且句子中出现较为强烈的负面性贬义词“瞎操心、神经病、瞎折腾、傻瓜、诬陷”等,在语境的影响下,影响副词独用义的解读。每个例子中,b句都是用于未然事件,说话者会对动作者的意图进行否定,带有规劝义,但负面性否定义比较轻,主要表达说话者主观上认为不值得而进行规劝。所以说,副词“何苦”独用时用于未然事件还是已然事件,语义解读会有一定差异性。“何苦”是一个反诘类评注性副词,经常用于反问句,否定评价义的浮现也与该句式的隐含义有一定的联系。

3.4. 句式的隐含义

评注性副词“何苦”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的意思:何必自寻苦恼,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何苦”表示反诘语气,经常用于反问句中,采用隐含的方式表达否定义。胡德明认为反问句的核心语用功能是否定,具有对言论或行为不合理、不恰当进行隐性否定的语用含义 [12]。“何苦”独用的语义解读受反问句特殊语境的影响,经常表达说话人“否定、不赞成”的态度,并引发“规劝、埋怨、责备、不值得做”等语境义。

(58) 我一天到晚忙活,钱不多拿,何苦?(《人民日报》2001-11-02)

(59) 再说你如此竭尽全力,未必能落一个好,何苦呢?(张洁《无字》)

(60) “我不走,要留下,等投胎。”“你何苦?”(于晴《挽泪》)

(61) “哼,你师兄竟然这么薄情!要不要等我来教训他!好不好呀?”“那又何苦呢?他的武功那么高,你是打不过他的!”(刘镇伟《东成西就》)

在上述的例子中,“何苦”以不同的句法形式用在反问句中,用肯定的形式表达隐含的否定义。例(58)整天的忙活,不多拿钱,这样不值得;例(59)竭尽全力,落不得好,埋怨性的负面否定评价义;例(60)留下不走,等投胎,对动作者意图进行态度否定,并规劝;例(61)因师兄薄情,说话人要教训他,听话人认为不值得或想法有所不妥,需要修正,通过“那又何苦呢”主观上对前面动作者意图进行否定,并引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因此,副词“何苦”以不同的句法形式,用在反问句中,表达说话者隐性否定的评价义。

3.5.“呢”与“又”隐现的语义差别

在评注性副词“何苦”独用时,语气词“呢”与修饰性副词“又”的隐现与否,会带来一定的语义差别。

3.5.1.“又”对“何苦”的修饰与强化

吕叔湘认为“又”具有加强否定语气和反问语气的作用 [13]。与评注性副词“何苦”搭配时,具体表现为副词“又”具有修饰性与强化的作用。修饰性:“又”修饰副词“何苦”具有加强“反问”语气的功能;强化性:强化反问功能,补救因“何苦”成副词所带来反问功能的磨损,突出言者的主观否定态度。

1)“又”的修饰性

(62) a. 要这样一闹,大家没有面子,你们投鼠忌器,那又何苦?(张恨水《春明外史》)

b. 要这样一闹,大家没有面子,你们投鼠忌器,那何苦?

(63) a. 明知道争起来又会惹你不快的,那又何苦呢?(司马紫烟《紫玉钗》)

b. 明知道争起来又会惹你不快的,那何苦呢?

在上述两个例子中,b句分别去掉“又”语气的强度由强变弱。语气强度的减弱会带来整个句子反问语气的强度弱化,因此“又”的修饰会给副词“何苦”带来语气加强的作用。副词“又”具有加强否定语气和反问语气的作用,这与评注性副词“何苦”经常用于反问句中表达隐含否定义具有功能的相匹配性,因此具有较强搭配共现性。

2) “又”的强化性

刘丹青认为强化是逆语法化的产物,在已有的虚词语素上再加上同类或相关的虚化要素,使原有虚化单位的句法语义作用得到加强 [14]。“又”作为一个强化修饰词,具有强化反问语气与否定语气的作用,即“又”的强化性,能够补救因主观性、词汇化、语法化而虚化磨损的评注性副词“何苦”,起到强化否定语义,补救“何苦”反问功能弱化的作用。

在上述两个例子当中,通过副词“又”基本义“加合”而引申出来对隐含否定的加强来加强反问语气。例(62)中“闹,大家没面子,会投鼠忌器,不值得闹”,不值得闹,就更不会去闹,否定义得到加强。例(63)“争起来会惹人不快,就不值得争”,不值得争,就更不会去争,否定义得到加强,反问语气得到强化。因此,反问语气的功能相匹配与功能强化是“又”与“何苦”高频共现性的重要诱因,因“又”的强化是逆语法化的产物,所以经常用在副词谓语句中。

3.5.2.“何苦”与“呢”的共现与对比凸显

通过语料库的穷尽性检索发现,评注性副词“何苦”独用时,在句末经常与语气词“呢”高频共现,在381条语料中,“何苦+呢”出现256次,占比达67%。金立鑫认为语气词“呢”是一个半独立的疑问语气词,对前面的句子和语境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15]。吕叔湘认为“呢”用于反问,常与“哪里、怎么、何必”呼应 [13]。通过研究发现,反诘类评注性副词“何苦”也经常与语气词“呢”共现,并且具有较强语境前依赖性,倾向后置于句尾。例如:

(64) a. 她姐姐有点不理解,说照顾不了孩子,还少拿钱,何苦呢?(《人民日报》1995-01-25)

b. 她姐姐有点不理解,说照顾不了孩子,还少拿钱,何苦?

(65) a. 自从那件事之后,大师兄便变得越来越孤僻,终日以练功来麻醉自己,这又何苦呢?(黄玉郎《天子外传》)

b. ……大师兄便变得越来越孤僻,终日以练功来麻醉自己,这又何苦?

在例(64)中,b句“照顾不了孩子应该会多拿钱,但结果却少拿钱”形成逆向对比;在例(65)中,b句“自从那件事后,大师兄前后变了一个人”,在性格、行为上形成逆向对比。但这两个句子中都没有语气词“呢”,在反问句中对比、显化的语用功能有所弱化。Shie认为“呢”是一个对比标记,将前后的观点进行对比,从而最大限度引起说话人对立场的关注。刘丞认为“呢”具有“提醒说话人,突出当时的情况,对比目前所指对象”的语用功能 [16]。“何苦”与“呢”在对比功能上相互契合,能够高频共现,也能够使逆向对比冲突更加显化、突出。方梅、乐耀认为“呢”在反问句中表达言者的负面态度 [17]。在上述两个例子中,a句“何苦呢”、“这又何苦呢”具有提醒对方关注,辅助“何苦”加强否定的功能,表达一种负面性的评价否定义。

综上所述,评注性副词“何苦”独用在语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联系与区别。具体表现:“何苦”独用具有特定语境依赖性,经常位于句尾,具有语境的前依赖性,“何苦”构成的副词谓语句在特定的语境中具有“不值得做”的行为义浮现;在语义指向上,副词“何苦”独用倾向上前指句中的命题,作谓语句倾向前指句中的主语;副词“何苦”独用,在未然事件中,对动作者的意图进行否定,带有规劝义,在已然事件中具有埋怨、责怪的负面评价义,并且这都与“何苦”经常用于反问句,所带来的隐含否定义有关;副词“又”修饰“何苦”在副词谓语句中共现,与“又”的修饰性和强化有关;语气词“呢”与“何苦”独用高频共现,这与凸显否定功能有关。

4. “何苦”独用的虚实等级

衡量副词独用的虚实等级,“虚”用“−”表示,主要涉及[−表述性]、[−独立性]、[−辖域大]、[−主观性大]、[−语义虚化]、[−语气配合性差]、[−使用频率高]、[−元功能],具备的特点越多,副词“何苦”做单句时,独用越虚。“实”用“+”表示,主要涉及[+表述性]、[+依附性]、[+辖域小]、[+主观性小]、[+语义自足]、[+语气配合性强]、[+使用频率高]、[+强化词],具备的特点越多,副词“何苦”作谓语时,独用越实。

4.1. “何苦”独用的“虚–实”特征

关于“表述性、独立性与依附性、辖域大小、主观性强弱、使用频率、强化”上文基本上都已涉及,此不赘述。关于“语义的自足性、语气词的配合性和元功能”下文将会论述。

4.1.1. 语义的自足性

评注性副词“何苦”在独用时,语义的自足性上会有所区别。罗耀华认为“何苦”可单独用来完成某行事或行为,构成反问句,具有一定的语义自足性 [5]。周国强、王志英、张田田都认为“何苦呢”是一个标记词 [7] [8] [9]。“何苦呢(做单句)”主要体现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评价,在话语中的作用主要是语用的,倾向上把它看成是一个语用标记。席建国、刘冰认为从语言成分具有非真值条件意义的发展趋势看,该语言成分具有相当大程度的语法化倾向,并且语法意义不断充实和丰富,而概念意义弱化 [18]。“何苦呢(做单句)”已经虚化为一个语用标记,概念意义弱化,语义自足性差,在话语中的作用主要是语用上的态度与评价。“(又)何苦(作谓语)”、“又何苦呢(作谓语)”是“何苦”独用构成副词谓语句,“何苦”、“何苦+呢”作为一个组合块,由于反复出现,高频使用,在人们的认知心理上把它们看作一个固定的组块,成为一个完形。人们只要听到“何苦+呢”,就可以根据“何苦”和上下文语境推知其后面的隐含的共享成分“VP”是什么内容。因高频使用,“何苦”的浮现义固定下来,语义慢慢变得自足,句法上可以作谓语,带语气词“呢”实现句法表达上的自足,隐含的共享成分“VP”出现的必要性大为减弱,在特定语境下,共享成分“VP”就容易被隐含,由于共享成分“VP”的隐含,“何苦”置于谓语的位置上,“何苦”实义的获得由特殊的语法地位造成,受语境及共享成分隐含的影响,副词处于谓语的语法位置上,语义有所实化,在特定的语境中,浮现出“不值得做”的行为义,语义更加自足实在。

4.1.2. 语气词的配合性

语气词的配合性主要是“何苦”独用时与语气词搭配的具体情况,例如:

(66)“糖糖姐怎么把你练成这样,太恐怖了。”“他把我练的他自己都郁闷了。”“这又何苦啊。”(BCC语料库)

(67) “我今儿穿高跟脚有检疼。”“是不上次吃饭的那双?你又何苦哇。”(BCC语料库)

(68) “回去吧,桂英!”忽然地他擦着胸前的汗水哀求地说,“回去吧!你又何苦呀!”(路翎《平原》)

(69) ……你兆鹏坐江山拾掇我的时光,能给我一个浑全的尸首就遂心了。兆鹏由地动了情:“这又何苦哩?你一进红军队伍就会明白,你肯定比当土匪活得畅愉。”(陈忠实《白鹿原》)

(70) 这两位动主年轻气盛,此来又是替父母报仇,未必肯听从众人相劝。而且咱们弟兄俱已年过半百,却这样劳师动众的,就像向人乞讨饶命一样,那又何苦来?(张梦还《沉剑飞龙记》)

通过上述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又何苦呢(作谓语)”的句末语气词也可由“啊、哇、呀、哩、来”等语气词充当,表现为较强的语气词配合性,只不过出现频率极低,但也具有共现的可能性。语料库的检索发现:副词“何苦”做单句时,“何苦”只能与语气词“呢”共现,表现为语气词的配合性差。

4.1.3. 元功能

韩礼德把语言的元功能概括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罗耀华认为语气副词和部分时间副词为句子副词,具有人际功能 [5]。“何苦”作为评注性副词,也是句子副词,因此“何苦”独用时也具有人际功能。“何苦呢”已经虚化为一个标记词,“何苦呢”做单句置于句首时,具有篇章的衔接功能,因此“何苦呢”还具有语篇功能。例如:

(71) A:“竖起你的猪耳朵听清楚!本姑娘心情恶劣,没问你话你不要多嘴!当本姑娘憋不住了,自然会告诉你!”

B:“何苦呢?现在就说出来,多舒服啊?憋在肚子里会发炎的!”(叶小岚《失踪维纳斯》)

在例(71)中,“何苦呢”位于应答语的句首,具有话题衔接的作用,使前后话轮衔接更加连贯,“何苦呢”在对说话人所说内容评价的基础上,并在后续话轮表达自己的看法,为话语的理解提供指示,引导潜在接受者对说话者意图的理解,建立语域之间的某种联系,使前后话轮衔接更加自然、流畅,避免话轮转换的突兀,具有篇章衔接功能,即“何苦呢”独用具有语篇功能。

4.2.“何苦”独用的虚实特征表

4.3. 结论

根据“何苦”独用的虚实特征表,“何苦(做单句)”具备独用虚化的6个特征;“何苦呢(做单句)”具备独用虚化的9个特征。“(又)何苦(作谓语)”具备独用实化的6个特征;“又何苦呢(作谓语)”具备独用实化的8个特征。因此评注性副词“何苦”独用的虚实连续统可以图示为(由虚到实):

虚 实

何苦呢(做单句)>何苦(做单句)>(又)何苦(作谓语)>又何苦呢(作谓语)

何苦(副词)

虚化 实化

5. 从对言语法看副词独用

语言来自于对话,对话性是语言的根本特性。副词“何苦”独用作为一种非常规的用法,经常出现在独白式对话或被述式对话中,具有对话语体的强势偏好。沈家煊提出“对言语法”,并对汉语的“主谓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总结,在赵元任“对话观”的基础上提出主语加谓语的整句“一问一答应理解为广义的引发–应答” [19]。对言语法是研究汉语对话特点的语法,沈家煊认为“横向的主谓接续关系来自竖向的(问答)应对关系” [19]。可以以评注性副词“何苦”为例,用对言语法分析独白式对话中,主语、谓语接续的句子,来自A1和A2竖向的自问自答对话:

(72) a. 廉价的眼泪,何苦呢!(知了《女生宿舍》)

b. A1:廉价的眼泪?

A2:何苦呢!

赵元任认为主语、谓语的语法意义是话题和说明,而不是动作者和动作 [20]。因此,可以在对言语法理论下,重新审视评注性副词“何苦”的独用。

5.1. 对言语法下的“何苦”非主谓句

评注性副词“何苦”做单句,一般情况下是独立成句或与句末语气词“呢”搭配成句,因这类小句,无主语,我们称之为“何苦”非主谓句。

(73) a. 你胃口不好,因为甜甜?何苦?(岑凯伦《甜心别玩火》)

b. A1:你胃口不好,因为甜甜?

A2:何苦?

(74) a. 你们拿多少钱一月,这样干,何苦呢!(《报刊精选》1994年(04))

b. A1:你们拿多少钱一月,这样干?

A2:何苦呢!

副词“何苦”独用做单句,经常出现在独白式对话(存在潜在的受话者),即一种自问自答的对话。上述例子中,a句都可以看成b句中“A1和A2”竖向的自问自答对话,A2“何苦”、“何苦呢”独用做单句对A1“胃口不好,因为甜甜?”、“拿多少钱,这样干?”动作者行为意图命题的一种评价说明,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一种负面性评价说明。

5.2. 对言语法下的“何苦”谓语句

评注性副词“何苦”作谓语,一般情况下是作代词的谓语,或受副词“又”的修饰、与句末语气词“呢”搭配,构成“何苦”主谓句。

(75) a.“我不走,要留下,等投胎。”“你何苦?”(于晴《挽泪》)

b. A:我不走,要留下,等投胎。

B:你何苦?

(76) a.“哼,你师兄竟然这么薄情!要不要等我来教训他!好不好呀?”“那又何苦呢?他的武功那么高,你是打不过他的!”(刘镇伟《东成西就》)

b. A:哼,你师兄竟然这么薄情!要不要等我来教训他!好不好呀?

B:那又何苦呢?他的武功那么高,你是打不过他的!

在交际双方的对话中,副词谓语句“你何苦?”、“那又何苦呢”,它们突破了静态的单句,在真实动态的言谈话语交际中,对话交际者用代词“你”、“那”指代上文会话中的话题所指内容,依赖上下文语境,使用副词“何苦”即时在线对话题进行评注说明,使用反问的句法形式,隐含否定动作者的行为意图,语义解读上具有“不值得做”的语境行为义的浮现,语义上自足,句法上构成一种迷你“话题–说明”型副词谓语句。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从副词独用做单句到作副词谓语句的谓语都是对话题的说明,只是语言的表达形式有差异,这也与对话语体的特点有着莫大的联系,副词“何苦”独用,经常用在独白式对话中,不变更说话者,不存在话轮的转换,倾向上副词“何苦”独用做单句,直接对话题进行评价与说明;在交际双方的对话中,存在话轮的转换,说话者交替变换,会倾向使用代词指代上文中出现的话题,倾向上使用“何苦”谓语句。因此,交际者谈论的话题或动作者所实施的行为意图与评注性副词“何苦”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一种较为松散、宽泛的“话题–说明”关系,“话题”在前,“说明”在后,比较符合副词“何苦”独用,倾向上语境前依赖性的特点,这更能说明汉语独特的语法特点,汉语是一种“话题–说明”型语言。

6. 结语

评注性副词“何苦”独用,句法形式不同,句法分布、句法功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别与联系;在语义方面,“何苦”经常用于反问句中,具有隐含否定义,独用时具有语境前依赖性,构成的副词谓语句在特定的语境中具有“不值得做”的行为浮现义;在虚实特征的考量上,做单句会虚化为一个语用标记,作谓语时会因语义自足而实化,即评注性副词“何苦”独用表现为一个虚实连续统;从做单句到构成副词谓语句,虽语言表达形式有异,但都是对话题的说明,交际者谈论的话题或动作者所实施的行为意图与评注性副词“何苦”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一种较为松散、宽泛的“话题–说明”关系,“话题”在前,“说明”在后,比较符合副词“何苦”独用,语境前依赖的倾向性,这更能说明汉语语法的独特性,汉语是一种“话题–说明”型语言。

文章引用

李学礼. 评注性副词“何苦”独用现象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Monopoly of Commentary Adverb “He Ku”[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12): 3168-3182.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12426

参考文献

  1. 1. 陆俭明. 现代汉语副词独用刍议[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2(2): 27-49.

  2. 2. 陆俭明. 副词独用考察[J]. 语言研究, 1983(2): 168-183.

  3. 3. 李泉著. 汉语语法考察与分析[M]. 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1: 120-130.

  4. 4. 杨荣祥. 近代汉语副词研究[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5: 123-133.

  5. 5. 罗耀华. 副词性非主谓句成句问题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6-27.

  6. 6. 段雅丽. 现代汉语副词独用的多角度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6: 6-8.

  7. 7. 周明强. 埋怨性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的认知探析[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4): 54-61.

  8. 8. 王志英. 表规劝义话语标记“何苦呢” [J]. 语言研究集刊, 2015(15): 141-156.

  9. 9. 张田田, 陈昌来. 试论表否定义“X呢”式立场标记[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49(3): 116-121.

  10. 10. 范晓. 关于构建汉语语法体系问题——“小句中枢”问题讨论的思考[J]. 汉语学报, 2005(2): 113-123.

  11. 11. 罗耀华, 刘云. 揣测类语气副词主观性与主观化[J]. 语言研究, 2008, 28(3): 44-49.

  12. 12. 胡德明. 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M].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0: 134-139.

  13. 13.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0: 633-635.

  14. 14. 刘丹青. 语法化中的更新、强化与叠加[J]. 语言研究, 2001(2): 71-81.

  15. 15. 金立鑫. 关于疑问句中的“呢”[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6(4): 43-49.

  16. 16. 刘丞. 从质疑选择到规劝祈使“何必”的副词化及相关问题[J]. 汉语学报, 2014(3): 65-73.

  17. 17. 方梅, 乐耀. 规约化与立场表达[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63-80.

  18. 18. 席建国, 刘冰. 语用标记语功能认知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38(4): 190-199.

  19. 19. 沈家煊. 超越主谓结构: 对言语法和对言格式[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9: 27-60.

  20. 20. 赵元任. 汉语口语语法[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68: 52-6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