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1  No. 01 ( 2023 ), Article ID: 60865 , 8 pages
10.12677/ML.2023.111043

多模态话语视角下中英国家海事博物馆公示语对比研究

黄祎玲,李芳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2年12月20日;录用日期:2023年1月24日;发布日期:2023年1月31日

摘要

“航运强国”背景下,我国航运软实力亟待提升,而海事博物馆对航运文化的推广传播意义重大。本研究基于韩礼德提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和Kress & van Leeuwen提出的视觉语法理论所构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个角度进行中国航海博物馆、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公示语对比研究,发现:中国航运公示语存在语言符号故事性不够强,非语言符号色彩相对单调等问题。本研究为优化我国航运公示语提出优化策略,为推动中国航运文化走出去提出借鉴。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分析,中国航海博物馆,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航运公示语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British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Public Signs in Multimodal Discourse

Yiling Huang, Fang Li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Dec. 20th, 2022; accepted: Jan. 24th, 2023; published: Jan. 31st, 2023

ABSTRACT

Against a backdrop of “the nation with strength in shipping”, the soft power of China’s shipping shall be improved, and maritime museum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romo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shipping culture.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composed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proposed by Halliday and visual grammar theory proposed by Kress & van Leeuwen. This thesis report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ublic signs between China Maritime Museum and British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inguistic symbols and non-linguistic symbols, finding that there are a few problems in Chinese shipping public signs such as insufficient narrative language symbols and relatively monotonous color of non-language symbols. Besides, this thesis tries to find out methods to optimize Chinese shipping public signs, so as to contribute to putting forward th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Chinese navigation culture going global.

Keywords: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China Maritime Museum, British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Shipping Public Sig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航运是全球经济贸易最主要的载体,同样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发展海洋事业已成为全世界的广泛共识。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功能齐备、服务优质、高效便捷、竞争有序的现代航运服务业体系,航运硬实力提升,已跻身航运大国之列,但我国航运软实力发展却不相匹配。公示语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有助于国家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公示语是一种常见于公共场所的特殊文体,它或用寥寥文字,或用简明易解的图示,抑或文字与图示并用,公开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警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休戚相关的信息,提出某个要求或引起人们的某种注意,其应用范围广,涉及衣、食、住、行、娱、购、游等方面 [1]。公示语应用和翻译研究有助于促进国家间文化交流,航运公示语承担信息服务、形象传播、文化交流等功能 [2]。航海博物馆属于专业性强的博物馆,想要讲好航海故事,公示语的内容应当做到既能够引起观众兴趣,又能传递专业知识,做到二者兼顾,就分别需要在语言模态和非语言模态方面下功夫,使得公示语更好地传播航运文化,提升国际形象。

随着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话语表达意义已由传统的仅用语言模态呈现发展为多种符号共存的话语来表达。手势、音乐、视频、图像、空间等符号在语篇意义构建中的地位日渐显著。多模态化话语应运而生,为人们理解丰富多样的符号系统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 [3]。

国外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Kress & van Leeuwen (1996)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探索出不同符号模态虽具有不同表现方式,但表达相同的符号原理,依此创立了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理论框架 [4]。而国内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进行了探讨的学者有胡壮麟 [5] 、朱永生 [6] 、张德禄 [7] 、代树兰 [8] 等。应用方面的探索则主要关于教学(张德禄 [9] ;张征 [10] ;刘秀丽 [11] )和广告语篇(张蔚 [12] ;李德志 [13] ;姚银燕 [14] )等,而对由图像、文字、颜色等符号组成的多模态海事博物馆公示语语篇的研究则少有涉及。英国是航运历史强国,其航运公示语的发展也较为蓬勃,具有借鉴意义。为了更好地提升海事博物馆公示语的传播力,本文基于Kress & van Leeuwen (1996)的视觉语法理论 [15] 和Halliday (1994)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16],选取中国航海博物馆和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的航运公示语进行分析,旨在研究中英两国航运公示语的差别,便于为促进国内的航运公示语发展提供思路。

2. 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

本文结合韩礼德提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和Kress & van Leeuwen提出的视觉语法理论所构成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语料进行分析。韩礼德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系统功能语法,他受绪索尔的影响,将“系统”和“结构”的概念引入自己的理论框架中,形成分析语言结构的系统语法,随后韩礼德又深入研究了系统语法的功能,逐渐形成了系统功能语言学。虽然韩礼德认为文化中除语言外还有多种符号系统,但语言这一意义潜势最具系统性 [17],因此该理论关注的是语言的模态。后来Kress等人意识到所有的符号系统都含有韩礼德提出的语言三大元功能,于是将社会符号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融合,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视觉语法理论就是Kress & van Leeuwen对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视觉图像方面的拓展和补充。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元功能分别是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概念意义代表通过话语进行的社会活动的性质。其及物性系统又包括物质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心理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这六种过程。人际意义指的是话语讲述者与接收者的社会角色关系,通过语气系统来阐述。语篇意义揭示的是语言成分在语境中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它围绕主位结构和衔接手段展开探讨,主位包含有标记主位和无标记主位,衔接则包括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和词汇衔接,词汇衔接中又可细分为重复、同义词和反义词、下义词等 [15]。视觉语法理论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分别对应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再现意义指出任何符号模态都可以再现客观事物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其根据是否具有代表动词的矢量分为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叙事再现包括动作过程、言语过程、反应过程和心理过程。而概念再现分为分类过程、分析过程、象征过程。互动意义展现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其三大要素是接触、社会距离和情态。接触指的是再现参与者投向观看者的目光,社会距离表达关系的亲疏,情态反映的是再现人物与观看者之间的关系。构图意义指的是通过整体构图将再现方式和互动方式联系起来形成有意义的整体,通过信息价值和凸显性等对图像进行评判。

3. 中英航运公示语语言模态分析

中国航海博物馆是国家级航海博物馆,它地处上海浦东新区,建成于2010年,共有6个展馆,内有2万多件文物。其中涉及视觉模态的公示语大部分已经译成英文,目的在于宣传中国航海文明,促进国家间航海事务交流。

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坐落于英国格林尼治区,于1937年正式对公众开放,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事格林尼治世界遗产的一部分。该博物馆馆藏丰富,藏品数量约有250万件,藏品的时间跨度从伊丽莎白女王的航海时代延续至今,是世界海事类博物馆中出类拔萃者。

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的语料分别是从中国航海博物馆和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中采集展品公示语,并将公示语的图片和文字分别编号为1、2、3……利用在线工具随机抽取出公示语图文编号各15条。中国航海博物馆文字部分的公示语所描述的内容涉及船舶、风景建筑和其他航海相关的物品,介绍的公示语多为照片、结构图,其中描述船的公示语数量最多,约占统计总数的53.3%,所有英文公示语平均句长约为23词/句,皆由中文翻译而来。而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文字部分公示语描述的内容则涉及风景建筑、船舶、人物、故事、其他航海相关的物品,介绍的公示语包含图画、照片,还有包括建筑的一部分在内的物品等。有关其他航海相关物品的公示语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33.3%,公示语平均句长约为15词/句,相较中国博物馆的公示语要更加简略。为深入探究两国航海博物馆公示语特点,本文根据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分别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这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中英两个博物馆文字部分各自的特点。

3.1. 概念功能角度分析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功能通过及物性系统体现,把主观或客观世界中发生的事分成六种过程,每一过程都包括过程本身、参与者和环境。从及物性系统的角度分析中英博物馆共30篇语料,中国航海博物馆和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都是物质过程小句占比最多,分别是50%和56.5%,其次是关系过程小句,占比分别是41.9%和37.6%,其余过程都只有寥寥数句。整体而言,英国的博物馆使用的物质过程小句更多,公示语更富动态。选取语言符号中编号为No. 4和No. 21的例子,内容分别是关于明代福船和中国平底帆船的介绍,示例如下:

No. 4: Fortune Boat of the Ming Dynasty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the Fortune Boat of the Ming Dynasty was completely built in the procedure of the ancient technology. The ship includes a two-floored stern with a lifting board, three masts and three sails. The mainmast is 26.6 meters in height. Traditional Chinese shipbuilding technologies like mortise joint and watertight division were adopted in the structure.

Fortune Boat is one of the four great vessel types in ancient Chinese, and also one of the most noted sea vessel types. According to the pundits, Fortune Boat was the very type of the vessel that Zheng He, a great navigator in Chinese history, used to sail the world.

Not only is the imitation of Fortune Boat of the Ming Dynasty valued in appreciation, but also it possesses scientific and historic interests because it well preserved the Chinese ancient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No. 21: A trading Junk

Oil on canvas; by an unknown Chinese artist, 19th century

The Chinese characters “Li Wan Jin” (利万金, from right to left) which appear on the stern of this junk, translate as “May our profit be ten thousand pieces of gold”.

Vessels like this trading junk formed the backbone of China’s maritime trade. They carried a huge variety of cargoes from livestock and porcelain to silks and tea. Chinese merchants regularly sailed to the islands of South-East Asia, for example, to trade for pepper and other spices.

No. 4是中国航海博物馆描述明代福船的公示语,其中共有6个关系过程小句和2个物质过程小句。这条公示语主要形容了福船的形态和仿制福船的各方面价值,所使用的关系过程小句客观展示了船的属性以及和外界的关系,体现了真实性的特点,但缺乏故事性,不够生动。其中5个小句的行为者都是福船或者其仿制船,突出了福船主角的地位。

No. 21是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描述一艘中国平底帆船的的公示语,其中有2个物质过程小句,1个关系过程小句和1个言语过程小句。这条公示语形容的主要是19世纪中国海上贸易的商船。其中的言语过程小句“translate as ‘May our profit be ten thousand pieces of gold’.”是对船身所题汉字的释义,有助于促进观众对异国文化和风俗的了解。这4个小句中,随着行为者的切换,该条公示语引领读者从船身上的汉字开始解读部分中国航海文化,再了解中国商船所运载的货物,最后切换视角到中国商人选择的航海路线,整个视野由近及远,有引人入胜之感。

这两个例子都描述了古代中国的船只,但采用了不同的描写方法,中国航海博物馆的公示语条理清晰,数据严谨,但缺乏故事性和趣味性,而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的公示语叙述和举例相结合,故事性强,更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对此,中国航运公示语可以适当增加对于故事的描述,更能够引起观众兴趣。

3.2. 人际功能角度分析

人际功能指的是语言的参与功能,表达讲话者的态度和推断以及其在交际中扮演的角色等。在博物馆的展示中,“讲话者”实际上就是编撰公示语的人,研究公示语的人际功能也就是研究博物馆希望向观看者传达的信息以及其意图对观看者造成的影响。人际功能中的语气部分通过主语和限定成分对中英两个博物馆的语料进行分析,陈述句占比分别是100%和98.8%,这是出于其科普性质文本客观、理性的特点,因此在语气系统中发挥的是相同的作用,博物馆希望向观看者传达的是准确的知识,故在此处不做差异性分析。

3.3. 语篇功能角度分析

语篇功能共有三个系统,本文从主位—述位系统以及衔接手段进行相关研究。中国航海博物馆公示语中有标记主位共有43个,占总数的69.4%,无标记主位有19个,占总数的30.6%。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公示语中有标记主位共有55个,占总数的72.4%,无标记主位有21个,占总数的27.6%。从整体看,两个博物馆公示语的有标记主位和无标记主位分布相当,都是有标记的占大多数。衔接是语篇中语言成分间的语义联系,中国的博物馆公示语语篇中大多是用替代、照应和词汇重复进行衔接,内容紧扣主题而稍显单调,而英国的博物馆公示语语篇中除了使用替代、照应和词汇重复外,还灵活运用连接、省略、下义词等方式,方式多样,在保证了紧扣主题的同时,还富含层次,引导观众发掘展品的奥秘。

4. 中英航运公示语非语言模态分析

在所选取的共30张图片中,分析得出,中国航海博物馆的公示语约73.3%是照片,6.67%是展品,20%是结构图。而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的公示语中46.7%是照片,约33.3%是画作,20%是展品。由此可见,中国博物馆的非语言模态公示语大部分展品是照片,少部分是结构图和实物,而英国博物馆的非语言模态公示语大部分展品同样也是照片占比大,此外画作和展品也占了相当的比例。

根据Kress&van Leeuwen提出的视觉语法理论,本文将分别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方意义三大范畴出发,分别对中国航海博物馆和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图片进行展开分析。

本文的非语言模态分析语料是分别从中国航海博物馆和英国国家海事博物各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两张图片,编号分别为No. 11、No. 15、No. 16、No. 30,如图1~4所示。

Figure 1. A fast sailing boat structure sketch (No. 11)

图1. 中国航海博物馆快船结构图(No. 11)

Figure 2. Pictures of mansion of the canton customs and shanghai customs (No. 15)

图2. 粤海关税务司与“江海关”旧址图(No. 15)

Figure 3. Photos of a boat “Miss Britain III” (No. 16)

图3. 船舶“Miss Britain III”照片(No. 16)

Figure 4. Old photos of baltic exchange (No. 30)

图4. 波罗的海交易所旧照(No. 30)

4.1. 再现方式分析

通过再现意义进行分析,中国的博物馆公示语中叙事过程比较少,画面多呈现静态,而英国的公示语中大多是叙事过程,富有动态感和故事感。

图1展示的是我国明朝时期所著《船政》一书中的插图,展现的是快船的结构图,图片再现方式是概念再现,属分析过程,为观看者提供中国快船的形状、构造等信息,船的各个部分都标注了汉字,本国观众可以清晰地了解其功用,但不利于外国观众观看,若画出相应的英文对照图或许更利于文化交流。而来自英国博物馆的图3中两张照片皆存在矢量,主体皆是一艘名为“Miss Britain III”的船,其再现方式是叙事再现,体现了动作过程。上图中人指挥运船下水以及下图浪花激荡呈现的动作过程使得照片具有张力。图1图3分别展示了中国和英国的船舶,图1通过结构图简介明了地呈现,而图3通过照片展示船的动态,这两种表现手法各有千秋,但英国博物馆的图更加有冲击力,让观众更加愿意一探究竟。

图2图4的照片皆拍摄于相近的时期,分别是两国航海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建筑。图2是中国的博物馆中粤海关税务司旧址和和江海关的照片,粤海关税务司旧址和江海关的照片再现方式是概念再现,存在象征过程,粤海关税务司和江海关是参与者,它们代表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各国列强侵略以及中国人民艰辛收回海关主权的历史。来自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的图4则展现了波罗的海交易所外观和内部的照片,图4中左图的再现方式是概念再现,存在象征过程,该交易所是参与者,它为当时的英国航海业提供便捷的帮助,见证英国航海业的成长。图4右图呈现反应过程,人们相互观察,互为反应者和现象,体现了当时该交易所的繁华。图4相较图2而言不仅展现了建筑的外观,还展示了内部情形,让人更加能够身临其境,想象当时人们在内活动的场景。

4.2. 互动方式分析

图像的互动意义共有三方面,分别是接触、社会距离和态度。由于四张图中皆无眼神接触,因此只探讨社会距离和态度。

整体而言,中国航海博物馆的公示语非语言模态中画面感染度较低,且多为远景,不利于拉进观看者与公示语的社会距离。而英国的博物馆公示语非语言模态随着表达内容的不同,视角灵活多变,这是中国的航海公示语可以借鉴的地方。

图1图片采用远景,五张图区分度不高,色彩只有黑白两色。且再现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没有形成眼神接触,使画面缺乏感染力,互动程度低。图3两张照片采用的也都是远景,两图让观看者处于侧面斜视的视角,分别展示船一动一静的姿态。该图色彩同样只有黑白两色,但区分度较高,飞溅起的白色浪花和深色船身形成强烈对比。

图2两张照片采用的是表达疏远距离的远景,此外,观看者侧面仰视的视角,属旁观者的地位。而图4两张照片拍摄的皆是中景,让观看者对该建筑产生亲切之感。此外,图4观看者的视角分别是侧面俯视和正面直视,俯视的角度让观看者以更高的地位进行观察,而正面直视让观看者仿佛置身于20世纪的交易所中。

4.3. 构图方式分析

从构图意义看,中国的公示语观察对象基本处于画面中央,凸显其焦点的地位,但提供的信息量有限,而英国的公示语除了位于画面中央的观察对象外,还有部分位于画面右侧或下方,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一些。从构图方式的价值信息来看,图1中航海工具提供事实信息,告诉观众航海工具的现实状态。该结构图明确地表达了主题,即快船的构造。图2的粤海关税务司旧址同样展现了事物的真实状态。江海关是第二张照片的主体,位于照片上方1/2处,带有情感上的号召,由于这是其旧照,是当时上海外滩中难得一见的衙门式的官署,因此这样的构图是在情感上回忆过去,它见证了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争取海关主权的斗争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图3的船处于图片的中心位置,是构图的焦点,船体与周围海水的色彩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凸显其中心地位。图4的交易所外部照片基本占据了整幅图的大部分,显示了其主体地位,尽显气派。而交易所内部照片远处的彩色玻璃色彩更加浓郁,让观看者从其色彩对比度上感受黑白照片中它的艳丽。

5. 结论

总体来看,中英的博物馆航运公示语非语言模态的主体都较为明确,对比挑选出的共30条公示语中,英国的公示语中不仅展示了展品的全貌或部分内容,还呈现了起烘托作用的人或物,画面更加丰富多彩。而中国的航运公示语图片大多直观地展示展品,若增添一些更加能表达故事的细节,相信能增色不少。

文章引用

黄祎玲,李 芳. 多模态话语视角下中英国家海事博物馆公示语对比研究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British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Public Signs in Multimodal Discourse[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01): 304-311.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1043

参考文献

  1. 1. 刘丽芬. 中国公示语研究进展与前瞻[J]. 中国外语, 2016, 13(6): 53-58.

  2. 2. 吕和发. Chinglish之火可以燎原?——谈“新常态”语境下的公示语翻译研究[J]. 上海翻译, 2017(4): 80-87+94.

  3. 3. 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 外语教学, 2009, 30(4): 15-20.

  4. 4. Kress, G. and Van Leeuwen, T. (1996)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Routledge, London.

  5. 5. 胡壮麟. 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1): 1-10.

  6. 6. 朱永生.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 外语学刊, 2007(5): 82-86.

  7. 7. 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 中国外语, 2009, 6(1): 24-30.

  8. 8. 代树兰. 多模态话语研究的缘起与进展[J]. 外语学刊, 2013(2): 17-23.

  9. 9. 张德禄. 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初探[J]. 中国外语, 2010, 7(3): 48-53+75.

  10. 10. 张征. 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与学生学习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外语, 2010, 7(3): 54-58.

  11. 11. 刘秀丽, 张德禄, 张宜波. 外语教师多模态话语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系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 2013(3): 3-9.

  12. 12. 张蔚.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广告语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2): 224-225.

  13. 13. 李德志. 广告类超文本多模态的视觉语法分析[J]. 外语学刊, 2013(2): 7-11.

  14. 14. 姚银燕, 陈晓燕. 对视频语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一则企业形象电视广告为例[J]. 外国语文, 2013, 29(1): 86-91.

  15. 15. 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 李战子.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73-80.

  16. 16. Halliday, M.A.K. (1994)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ition, Edward Arnold, London.

  17. 17. 杨信彰. 多模态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J]. 外语教学, 2009, 30(4): 11-14.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