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10  No. 05 ( 2021 ), Article ID: 42776 , 6 pages
10.12677/ASS.2021.105195

基于课程实践的开放大学“课程思政”的 研究与思考

杜娟

浙江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收稿日期:2021年4月27日;录用日期:2021年5月21日;发布日期:2021年5月28日

摘要

本文阐述了开放大学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摸索与探索的实践过程,把非思政课的专业课程,经过知识点的梳理,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于课程实践,充分证明了专业课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同时也是思政育人的过程。

关键词

开放大学,思政课程,课程思政

Research and Reflection 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of Open University Based on Curriculum Practice

Juan Du

Institute of Marxism, Zhejiang Open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Received: Apr. 27th, 2021; accepted: May 21st, 2021; published: May 28th, 2021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actical process of exploring fro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o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the Open University. Through sorting out the knowledge points of the n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re effectively integrated with the teaching contents of specialized courses, so as to achieve a subtle and silent education effect, and remarkable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Based on course practice, it is fully proved that specialized courses are the process of impart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Open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这段重要讲话不仅明确了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主渠道的功能与作用,也明确了非思政课也要在思政课的引领下,与思政课同向而行,同时对非思政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开展思政教育明确了方向,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努力的方向。

开放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普通高校一样,承担着培养新时代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创新开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是对开放大学思政教育工作者新的挑战 [2]。

2. “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发展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政政治工作不断加强,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在思想认识层面和实际操作层面,还是暴露了一些学生理想信念淡化、道德选择偏差、道德行为欠缺等方面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3]。思政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符合新时代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开放大学思政教育工作任重道远,面临诸多挑战。

全国开放大学系统是我国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4]。

现行的开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主要是以思政教师讲授思政课程为主,目前单纯的思政课程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开放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在开放大学的专业规则设置中,专业技能课的占据的比重很大,学生面对最多的就是专业技能课教师,因而只有让专业技能课教师参与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把传统的“思政课程”转变到“课程思政”,实现全过程育人,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政育人 [5]。

在这样的背景和情况下,发挥思政课作为德育教育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让所有课堂都肩负起育人的功能,让每位教师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切实将“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

上海是最先在高校开展“课程思政”试点的城市,我们浙江近几年来也全面开展了高校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工作,浙江开放大学就是其中的一所。浙江开放大学是一所以开放教育为主体、多元办学、多种教育类型协调发展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山区海岛的办学方针。为全省乃至全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具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人才。从2017年起,浙江开放大学就开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的工作,到2021年5月将完成全部省开课程“课程思政”元素的全覆盖 [6]。

3. 浙江开放大学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浙江开放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工作总体格局,着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开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开放大学思政课程的特点是学科定向和学科边际较为明显,思政教育高度集中。显性课程即开放大学思政理论课,是对在籍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核心课程,在开放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价值引领作用,隐性课程指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 [7]。

浙江开放大学十分注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坚持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结合,构建“专业育人、课程育人和课堂育人”相统一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学育人全过程。

1) 遵循教育规律。结合学校办学实际,遵循成人学习者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基本规律,精心设计课程、认真组织教学,促进课程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高效性。

2) 强化意识培养。加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激发教师课程教学改革热情,保障教师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3) 突出时代特色。发挥信息技术和系统办学优势,加强“互联网 +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做到思政教育易开展、接地气、有成效。

4. 浙江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实施的具体内容

4.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工作总体格局,着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应用型人才 [8]。

2) 基本原则。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坚持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结合,构建“专业育人、课程育人和课堂育人”相统一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学育人全过程。

4.2. 工作目标

通过示范先行、精准培育、逐步推广、全面覆盖,分阶段有序推进“课程思政”工作,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与良性互动发展,形成具有电大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实现“课课有思政,人人能育人”的良好氛围。

4.3. 实施内容

4.3.1. 实施“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三年规划

2021年底前,每年在开放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各专业课中选择若干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最终重点建设30门左右“课程思政”示范课,做到学科专业覆盖广,课程育人有亮点,形成“课程思政”示范课案例库,在全省开大教师教学中推广应用。

4.3.2. 深化“专业育人”、“课程育人”和“课堂育人”改革

1) 发挥“专业思政”育人引领作用。修订成人高等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列入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建设标准。进一步梳理开放教育本专科各专业培养方案,落实国家开放大学关于“专业思政”的具体要求和部署工作。

2) 深化“课程育人”教学改革。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注重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中。要求每位教师完成省开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梳理表,每学期期初在开放学院、职业学院、老年开放大学、云教室等授课的省开大教师须完成该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表。组织开展全省开大“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评选活动。

3) 提升“课堂育人”教学水平。充分发挥“互联网+”教学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优势,积极推进全省开大授课教师在云教室组织开放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互联网+”教学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升课堂育人水平。做好课堂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知识点教学案例记录。组织开展全省开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

4) 丰富“实践育人”教学载体。精心设计课程实践环节,丰富实践形式和内容。将课程实践内容与思政育人相结合,尤其是在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中。开放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学生要结合十九大精神、省委省政府重要精神学习,开展宣讲活动和主题突出的学生活动。

5) 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通识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通识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6) 开发思政特色专题资源。根据开大系统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组织名师名家、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开发具有开大办学特色思政教育专题讲座,弘扬传统文化、乡村振兴、地方特色、农民大学生培养等方面的成果,讲好新时代的“浙江故事”和“开大故事”。

5. 基于课程实践的浙江开放大学的“课程思政”

要开展好专业课的思政教育,必须明确知识点中所能够延伸的思政元素。就像电影、电视剧中植入广告一样,在知识点中“植入”思政元素,这就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通篇梳理,寻找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植入”点,从而将思政元素的育人功能与专业知识讲授进行有机结合。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育人作用的发挥,并不像思政课程那样直接,而是更加隐含,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要开展好专业课的思政教育,必须明确思政教育包含哪些内容。《教育法》中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由此可见,思政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的教育,简单地来说,就是一切“正能量”的内容,都可以是思政教育的内容 [9]。

浙江开放大学在这几年的课程思政的探索中探索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如《小企业管理》这门课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思政教育的内容,《小企业管理》的思政教学设计从小企业管理概述、小企业的创建、小企业的运营与管理,及小企业的退出与社会责任四个方面进行设计。针对这几部分的内容,在思政元素植入时,小企业的创业者与创业资源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素养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小企业的创业机会与设计则通过我国当前所处的创业环境进行教学设计;而小企业融资中,主要解决企业资金来源的问题,这部分的思政元素从当前小企业融资的现状的入手,指出当前小企业融资的困境,结合当前的互联网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关系,提出解决的方案,以及在融资过程中诚信的重要作用,希望学生掌握融资的原则。

在落实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首先要增强思政意识。首先,在小企业创业环境分析时,需要更多地去了解和掌握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内容;在小企业发展机遇分析时,需要更多地去了解“互联网+”及“一带一路”等内容。其次,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重点上好“导学”课,尤其是把专业课在专业中的地位、与所从事职业的关系等讲清楚、讲明白,让学生做好学习准备。涉及到职业素养的内容,引导学生多思考。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做教学反思,尤其是思政元素的植入是否能够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了不断的尝试与反思。

《学前教育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阐述了当代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实践、新理念和新成果。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讲授《学前教育史》课程时,在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下,采取讲授法、榜样示范法、演讲法、读书指导法、网络教学法和实地参观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这门课的思政育人功能。课程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将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10]。

《学前教育史》教学中以中外历史发展中涌现的优秀教育家和模范教师的道德风范去感染、教育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先抽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依次登上讲台,要求他们完整、清楚地给同学们介绍自己家乡的一位教育名人。课程阐述了古今中外数十位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他们的教育思想,指导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教育著作。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媒体,呈现微课、网上视频、电子书等多种学习资源,通过QQ、微信、邮件等手段和学生进行互动,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教学活起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实地参观法要求学生在假期或周末寻找机会参观博物馆、教育家故居、书院、文庙、贡院遗址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强调理论和实际联系,发展能力,培养积极情感。

《刑法学专题研究》课程研究犯罪与刑罚,涉及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事关生杀予夺和正义伸张,可以说,刑法学的任何一个专业知识都包涵着课程思政的育人元素。在刑法学主要制度和法律规范等专业知识教学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围绕社会热点或典型刑事案例,引导学生寻找法律问题、自学相关刑法知识,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辨析争议问题,准确解释、适用刑法条文。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证据思维、规范思维、权利思维、程序思维等法治思维。

在刑法学基本原理及其相关制度教学中,主要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针对学生存在的现实困惑展开讨论、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充分表达、有效倾听和换位思考,从而明辨是非。在此过程中消解学生的片面观感,获得政治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定“四个自信”。在刑法学知识学以致用的实践教学中,主要采用法律诊所教学法,教师设计与专题内容相关的日常生活情景模拟实践,检视学生的行为模式;同时接受学生的法律咨询,协同学生解决法律纠纷。在此过程中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学生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结合人工智能时代发展要求,把握开放大学思政教学理念,明确思政教学方向和目标。人工智能已上升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这个时代既是新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坚持传统原理和热门算法应用相结合,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坚持思政理论教学元素与专业思政教育有效地融合,努力引导学生牢固坚定特色社会主义核心理想信念,培育学生践行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高核心思想观和价值观,帮助广大高校学生进一步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三观和践行为人。处世之本的正道,具备健全人格;突出培养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专业人才;将智能时代应该具备的思维模式融入教学,弘扬学校办学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使命感。

6. 结束语

从浙江开放大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中我们看到,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首先要仔细梳理各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将其列入教学计划的重要项目和课堂讲授的重要内容,将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使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起全课程育人的大格局。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专业学科知识体系中寻找与德育知识体系的“连接点”,顺其自然而不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润物细无声地开展德育教育。评选“课程思政”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和构建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库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1]。

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在形式和内容上强化了所有课程的教育性,突破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科建设的局限,把价值引领贯穿到专业课、实践课及其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基于课程教学“大思政”的全新格局。可见,课程思政的本旨并非要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按思政课程去搞模式化。而是在教学体系层面的建构上,把课程思政当作一种教育理念,表明任何学科教学第一位是培养人,政治素养与国家意志必须高度统一。课程思政也是一种高度科学的思维方法,反映在教学体系上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学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在顶层设计上,理想成长教育和专业发展教育要有机联系起来。总的来说,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在和风细雨之中、在教授专业知识中去引导学生,达到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的有机统一 [12]。

基金项目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余燕芳教育技术名师工作室研究成果;浙江开放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2021年度研究成果。

文章引用

杜 娟. 基于课程实践的开放大学“课程思政”的研究与思考
Research and Reflection 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of Open University Based on Curriculum Practice[J]. 社会科学前沿, 2021, 10(05): 1418-1423.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1.105195

参考文献

  1. 1. 吉强, 张波, 樊巧芳. 专业课“课程思政”育人路径探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20(7): 175-177.

  2. 2. 叶陈勇.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以高职院校汽车车身结构课程为例[J]. 教师, 2017(34): 79.

  3. 3. 李瑢. 协同育人视域下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以《微观经济学》课程为例[J].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19, 33(6): 81-84.

  4. 4. 毛薇兰. 课程思政融入《国际贸易理论》课的教学探索[J]. 北方经贸, 2020(7): 151-152.

  5. 5. 张俊. 高校“课程思政”的时代命题与建设方向[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22): 6-7.

  6. 6. 张红升.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与探索研究——以《邮轮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为例[J]. 智库时代, 2020(8): 194-195.

  7. 7. 周秀英. 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探究——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类课程教学为例[J].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9, 28(3): 46-48.

  8. 8. 于贺, 鲁丽华.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20(4): 60-61.

  9. 9. 吴嘉维. 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思考[J]. 现代交际, 2020(3): 165-166.

  10. 10. 张万桢, 李志梅. 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探究——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例[J]. 教育观察, 2019, 8(36): 8-10.

  11. 11. 沙立玲, 薛永红.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路径探析[J]. 东西南北, 2019(17): 82-83.

  12. 12. 邱开金.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路该怎样走[N]. 中国教育报, 2017-03-23.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