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1  No. 07 ( 2023 ), Article ID: 69736 , 6 pages
10.12677/ML.2023.117422

从英汉对译的角度浅谈汉语动词与英语动词的文化差异

王金秋

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

收稿日期:2023年6月5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18日;发布日期:2023年7月28日

摘要

不管是在英语还是汉语中,动词的用法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由于它的必要性,对动词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英语和汉语归属于不同类型的语种语言,其句法结构差距很大,动词的用法也就差别很大。本文试从多个角度对动词在汉、英语言中的应用进行比较,找出动词在两种语言中的不同用法,并从文化层面对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

汉语,英语,动词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Analyz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Verbs and English Verbs

Jinqiu Wang

The Faculty of Foreign Languages,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Jun. 5th, 2023; accepted: Jul. 18th, 2023; published: Jul. 28th, 2023

ABSTRACT

Whether in English or Chinese, the usage of verbs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Because of its necessity, the exploration of verb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ecause English and Chinese belong to different types of languages, there is a big gap in their syntactic structures, and the usage of verbs is very different. This paper tries to compare the application of verb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from multiple aspects, find out the different usages of verbs in the two languages, and make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se differences from the cultural level.

Keywords:Chinese, English, Verb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动词掌握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语言学习和运用的效果;对于语言翻译者,若能了解动词在两种语言中用法上的差异,无疑为其翻译过程清除了一道语法障碍。由于词的形成以及用法要受到其所属语言的语音、文字、词法、句法和文化的制约,因而汉英不同的语言体系决定了各自动词的不同特征,下面,就动词的语态,被动结构,以及宾语构造组成展开分析比较。

2. 英汉的“时”与“态”的表达差异

英文动词是所有词类中变化形式最多样的,相比之下汉语动词就没有那么多变化。从时态方面来说,英文以转换动词词形为主,主要能表现不同的时态,而汉语动词则没有词形的变化,仅有依赖于词汇的改变来表示。

通过比较中英两语言的词法,便可发觉:英语和汉语的时态均由谓语动词来展现,可是二者在“时”与“态”的表现形式上面有非常大差别:

“时”表示是姿势产生情况存有的时长;“态”则表示动作和心态的种类及其进行是否、不断是否等状况;二者的结合即出现时体相结合的动词形式,用以表明不同时期产生动作或存有的情况。

英语时间理论的表明,均由谓语动词自身的结构变化来达到。这类形态变化包含坎坷形式及其剖析形式:坎坷变化借助词形变化,如动词原型加“-s”或“-ed”,各自用以现在时第三人称和过去式;而剖析形式则借助使用方式词及语序等方式来表明语法性能和构成各种各样构造,比较之下,汉语动词便没有这个严格意义上的形状变化,汉语的“时”则是通过在谓语动词的前后加上语言表达成份也可根据前后文情境来展现。(陈定安,1998) [1]

由以上词组能够得知,英语的“时”是由动词的形态变化来体现的,现在时与过去式各自用“looks”“looked”来描述;而汉语的动词不论是表明如今或过去的时间定义,也没有形态变化;汉语的“时”是由在宾语动词的前后额外“如今”、“之前”这种时长词句来体现的。(薄冰,2000) [2] 汉语的“时”与“态”并不是一起表述的:“时”大致以语汇方式来主要表现;而“态”也可通过词法来体现。汉语动词并没全面的形态变化,却拥有丰富的时态成份:外置的(如“以前”、“早已”、“已经”)、内置的(如“了”、“来着”)等。

请比较下列句子:

例1:我累了,游泳来着。

I am tired. I have been swimming. (自造)

例2: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

After eating the peas, the children would still hang round, their eyes on the dish. (Translated by 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

通过比较以上词组能够得知,英语和汉语的时态表述是不一样的:英语是明显时态,根据形容词的基本形态来展现;而汉语是隐性时态,它灵活应用形容词加上用各种外国语言成份,或者根据前后文情境来展现。但是有时英语的一个简单的句子便可以透露许多信息,汉语却无法做到。

例3:“Rose was a nurse.”和“罗兹是个护士。”前一个英语短句能够表明罗兹是一个护理人员,但现在不是了,而汉语却无法表明出去这一信息。

3. 英汉被动语态的表达差异

从语法的概念来看,一个语句通常情况下只有一个谓语,由一个及物动词来做谓语,接着就会出现积极或被动两种表达形式。积极或被动构成了一个语法范畴,称为语态(voice)。英语的被动语态一般情况下是运用动词的汉语分词形式来所组成的,它是由助动词be过去式组成,与此同时,其又能通过助动词的时态变化来传递姿势所发生的时长情况等相关信息,因而英语的被动语态依然离不开动词的改变。而汉语在表达被动含义时,或是不能通过动词的结构来描述,仍是根据再加上其他一些含有被动含义的词汇,如“被、叫、教、让、给、由”来表明被动的含义。比如:

例4:The town was completely destroyed by a great flood ten years ago.

十年前这个镇被大水完全摧毁了。(《江城》)

例5:The young woman was abandoned by her husband.

这个年轻的少妇叫她丈夫给遗弃了。(《江城》)

下面来具体分析一下英汉语中被动意义的表达之间的差别。

3.1. 英文被动意义的表达

英语的被动表达一般以基本形态来组成,并且除开基本形态外,还有其他表达方法。

1) 英语结构被动句(syntactic passive)

这种表达是英文被动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成就是用形状来表达。一般用助动词be过去式来组成,该类语句非常容易辨别,意义表达也清楚。如:

例6:The house was destroyed by the storm. (自造)

例7:Tom fought Jack yesterday and Jack was beaten. (自造)

2) 英文意义被动句(notional passive)

这种表达为形容词宾语是主动型,而谓语在逻辑性意义上是动词宾语的受事者,即是被动意义。因而,这种语句结构类型是积极,但在意义上有被动。如:

例8:The building is under construction. (The building is being constructed.)

3.2. 汉语被动意义的表达

汉语本身并没有被动语态,并且无形状上的改变。并且被动意义的表达乃是凭借语汇方式,或者只是意合。

1) 有标识的被动句

这些句子中有明显被动句标志,如“被、叫、教、让、给、由”。

例9:他叫人给打了。

王老三依然被这些无赖将他孩子(给)绑离开了。(《局外人》)

2) 意义被动句

这种表达没有明显被动标志词,也没有任何被动语汇的修饰,而是依靠句子的本身意义来表达被动含义。比如:

例10:酒喝了,饭吃了,难题也解决了。(《局外人》)

你的方案顺利开展吗?

比如句子“他生在北京,死在了天津。”,该句的具体意义应该是被生于北京,翻译成“He was born in Beijing and died in Tianjin.”,生应该是被生,并非是主动的出生,可是汉语却习惯性看作是积极方式,这便说明,英语和汉语在被动的表达上是存在差异的。

4. 英汉谓语结构的构成差异

主谓结构是一个最基本的句子构造。在这样一个基本上句子体系中,谓语是所有句子的关键一部分,它所管、牵制和联络着句子的许多成份,并规范着句子的架构和布局分派。在英语和汉语中,谓语的写作特点也是不一样的。英语简单句分为“主谓(不及物动词)”、“主谓(系动词)主补”、“主谓(及物动词)宾补”、“主谓(及物动词)宾补”五种结构。(潘文国,2004) [3]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英语简单句中的部分谓语一般只会出现一个主要的中心动词,如果有其他动词的话一定要其他形式,但是汉语中动词连用的现象比较多,动词连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之间既没有动词的变化,也没有借助其他词汇而直接组合在一起,并且可以分为“联动式”和“兼语式”。“联动式”是指与同一主语产生主谓关系的动词在2个或2个以上,如“她给顾客点单”。“兼语式”是指谓语动词中前一个动词的宾语是后一个动词的主语,而“老师希望他下周来上课”等2个动词在一个主语中不是一起的。相比之下。汉语谓语的组成比英文复杂得多,汉语形容词和修饰词等都可以作谓语,如:“明日礼拜六”。

4.1. 英语的谓语构成

英语语法要以动词的转变为中心,因为动词在谓语里的转变是英文语法结构的关键部分,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主谓一致,语态,语态。英语的七个基本句型中最基本的就是S-V结构,即主谓结构,并且谓语中必须有一个定式动词作为核心一部分,或者一个定式动词组成谓语。(连淑能,1993) [4] 而且谓语要和主语保持人称的一致。Quirk强调,英语句子成分的特点就是“每一个句中只有一个主语和一个动词,而宾语却不止一个。”(Quirk, 1972)

例11:He gave me a book yesterday. (自造)

例12:They eat the cake happily. (自造)

4.2. 汉语的谓语构成

在汉语句子中,动词并非是其谓语的必要组成成分。汉语的谓语有名词性谓语、形容性谓语、动词性谓语等,这些都是汉语中的名词性谓语,在动词性谓语中,其构成既可以是简单谓语,也可以是联动式谓语或兼用式谓语。

例13:排队上车买票。(自造)

例14:我要去走走。(自造)

4.3. 英汉谓语用法的差异对比

中英两语言中谓语的用法差别很大,归根结底,也是因为两种语言各归属于不同类型的语种语类。英语属于形状语言表达,动词有基本形态,而汉语则无基本形态,其基本是凭借语汇等方式来开展表述。动词作为谓语时,两种语言的差别通常是取决于动词用法。(古今明,2000) [5] 英语短句中只有出现一个动词作谓语,而汉语则可有好几个动词与此同时组成谓语,这就叫做联动谓语或兼语式谓语。所说联动谓语,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之上表明同一谓语的、连用谓语动词,在语义上有依附关系。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句子成分中,产生联系的谓语动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而这些谓语动词一般都是在顺序中依次联系在中间的。语句中谓语部分动词的连用状态,即汉语中的连动谓语。虽然在英语短句谓语中也有动词的连用状态,但这种连用状态是对谓语进行称谓和排谓语的。英语的并排谓语一般由并列连词或分号联接,并排谓语间有视频语音间断。如句子“Linda sings and dances at the party.”中“sings”和“dances”即为用关联词“and”连接的并列谓语,他们所表达的动作是同时发生的。

再看例句“Jack jumped off the bed, dressed himself in a hurry, opened the door immediately.”中“jumped off”,“dressed”和“opened”都是并列谓语,她们要用逗号联系的就是并列谓语。和英文并列谓语不同的方面,汉语的连动谓语动词中间不用关联词语或逗号隔开,仅用传统意义上的逻辑顺序来进行排序,表明目地、因果关系、方法等关系,前后左右的动作先后持续产生,这样的句子中谓语动词顺序一般是不会变化的,并且在通常情况下也不会替换。请看下面的例句:

例15:他骑着自行车去买猪肉。(自造)

例16:你去教室外面把李老师叫进来。(自造)

如例句所表现出来的,汉语动词没有形式上的变化,在一个句子中可以连用动词,并且在汉语的句子中没有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形式用法上的区别。与汉语相比,英语动词的使用要受到形式还有语法变化(比如时态)的限制,一个句子结构中除非是并列的谓语,否则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而其他非谓语动词以及形容词、介词等,都可以用动词不定式(to do)、动名词(-ing)或者现在分词(-ing)和过去分词(-ed)来表示。虽然英语中不能连续使用谓语,但是在表达连用概念时,英语拥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和结构。通过对汉语连动谓语的结构分析发现,构成汉语连动谓语的前后两个动词或动词词组之间存在着目的、方式、条件、因果、时间等语义关系,而英语中不同的语义关系对应的表达方式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在汉语连动谓语的结构分析中,通过不同的动词或动词词组之间的分析。英语的对应表达方式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

1) 并列谓语

2) 谓语动词 + 动词不定式短语

3) 谓语动词 + 介词短语

4) 谓语动词 + 分词短语

1) 并列谓语

由于并列谓语已经在上文已经阐述过,此处不再赘述。

2) 谓语动词 + 动词不定式短语

当动词不定式作状语时,就具有了相当于汉语的联动意义。

例17:Mary ran out to catch the taxi. 玛丽跑出去打车。(自造)

3) 谓语动词 + 介词短语

由于部分介词最开始就是由动词转化而来,如past,despite等;部分介词具有动词意义,还有along,across等。当做介词宾语的名词有了动词的意义时,也可以表达连动的意义。例如:

例18:He walked away with a cup in his hand. 他拿着一个杯子走开了。(自造)

4) 谓语动词 + 分词短语

当动词的ing形式直接放在go,stand等词的后面时,这时句子就具有目的或状态意义了。例如:

例19:I like going swimming. 我喜欢去游泳。

当动词的分词在句中作状语时,在这个时候整个句子就具备了汉语中连动的意义,句型结构简洁而紧凑。例如:

例20:United,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 团结则立,分裂则散。(《英汉语篇对比分析》)

5. 文化差异原因分析

以上我们从多个角度对动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用法进行了比较,发现两种语言存在较多的差异。语言映现文化,文化又反过来构成语言的依据。动词作为语言中的重要构件之一,应该也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体现。从动词的比较可以看出,英语中的动词追求精准、确定和明晰,汉语动词具有自由、含蓄等特点;从动词的使用功能来看,英语重形式上的逻辑联系,汉语重关系,重意会,重主体及其感受,等等。究其文化原因,这是因为在西方人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实体的世界,实体界必然具体化为形式原则,而明晰性既是形式结构的鲜明特点,也是它的基本追求。与此相反,中国传统哲学认为宇宙是虚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作为宇宙根本的道本身则是空的、虚的,是无。中国人认为,宇宙万物皆源于气。因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反对在认知过程中孤立地认识某一个体,主张在个体与个体、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中去把握某一个体。汉语动词的宽松、聚散自由、个体取值与整体的特性符合中国人对世界的根本认识。

6. 总结

动词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语法成份,其用法是非常多的。英语和汉语中动词的用法差别都是不计其数,文中只是从这几个方面来讲述英汉的动词用法区别也是非常肤浅的,但从文中论述的这几个方面,英汉动词的用法的确相差甚远,这一点很容易就能看出来。做形态语言表达的英语,它的动词在语法构成层面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能够根据动词的形态学变换来完成各种各样的语法作用,所以在学习英语语法管理体系中,动词用法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与其说有关的语法具体内容也是有详尽的要求。相对来说,汉语动词因为没有形态转变,限制其自身内涵的拓展,一般要根据与其它成分融合来传递更多的信息。

总之,从根本上讲,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上的差异绝不是孤立的、任意的。这些差异的理据来自中西两种文化的深层结构。灵活、生动、富于变化的汉语语言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果也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条件,务实、精准、完整则与西方人对实体世界的坚信有着紧密的联系。

文章引用

王金秋. 从英汉对译的角度浅谈汉语动词与英语动词的文化差异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Analyz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Verbs and English Verbs[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07): 3101-3106.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7422

参考文献

  1. 1. 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分析[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2. 2. 薄冰. 英语语法[M]. 深圳: 开明出版社, 2000.

  3. 3. 潘文国. 汉英语对比纲要[M]. 北京: 北京语言出版社, 2004.

  4. 4.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36.

  5. 5. 古今明. 英汉翻译基础[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104.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