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11  No. 08 ( 2022 ), Article ID: 55235 , 6 pages
10.12677/ASS.2022.118468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视域下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张金晨1,曹庆龙2

1安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收稿日期:2022年7月13日;录用日期:2022年8月17日;发布日期:2022年8月26日

摘要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出,我国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此背景下,如何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机遇,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新时代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满足农村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农民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广泛参与和积极配合,是在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基于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从争取农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认同、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载体建设、凝聚农村有机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积极力量、打好农村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工作的“阵地战”四个方面提出在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A Study on the Path of Promot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Rural Marxism in the Context of Gramsci’s Theory of Cultural Leadership

Jinchen Zhang1, Qinglong Cao2

1College of Marxism,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College of Marxism,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Kunming Yunnan

Received: Jul. 13th, 2022; accepted: Aug. 17th, 2022; published: Aug. 26th, 2022

ABSTRACT

The spirit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pointed out that China should insist on making the solution of the “three rural issues”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Party’s work and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this context, how to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brought by the rural revitalisation strategy, promote the modernis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solve the real problems of unbalanced and insufficient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meet the growing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ultural needs of the rural people, and realise the extensive participation and active cooperation of farmers in the ideological field is a question that needs to be considered and resolv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opularisation of Marxism in rural areas. Based on Gramsci’s theory of cultural leadership, this paper proposes to promote the popularisation of Marxism in rural areas by seeking the peasants’ conscious identification with Marxist theory, strengthening the carrier construction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sations in the popularisation of Marxism, gathering the active power of rural organic intellectuals in the popularisation of Marxism, and fighting a good “battlefield” for the propagation of Marxist theory in rural areas. The four aspects of Marxism in rural areas are proposed as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Keywords:Gramsci, Cultural Leadership Theory, Rural, Marxist Popularization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既要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来彰显时代化中国化的鲜明特征,还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武装人民群众、凝心聚力,让人民群众自觉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进农村地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指导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自身的需要;是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指导地位,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需要。

无论是在高校、城市,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宣传工作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农村的思想阵地还比较薄弱,广大农民群众对马克主义科学理论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还不充分。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全国占很大比重,因此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农村落地生根,与农民群体有机融合,才能筑牢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的核心,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强调文化领导权的获得是在市民社会中通过培育有机知识分子和实施“阵地战”的方式向人民群众宣传无产阶级意识形态观念和思想价值体系,争取市民社会广大民众“自愿的”同意,进而实现无产阶级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文化领导权 [1]。这一理论对在农村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主要内容

2.1. 文化领导权的实现前提:“自愿的”同意

在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中,“自愿的”同意与“集体意志”构成文化领导权的前提与旨归 [2]。具体来说,文化领导权的获取是以市民社会广大民众“自愿的”同意为前提的,并且是以不断获取从属阶级的“同意”,进而达成统治阶级世界观指导下的“集体意志”为旨归的。葛兰西认为,无产阶级想要要夺取并巩固自己的政权,除了夺取稳定的政治权利以外更重要的是夺取文化上的领导权,其政权统治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必须符合民众“常识”的要求,使民众在思想上自觉同意与服从统治阶级的统治。只有统治者的意志取得广大民众的真正心理认同,才能最终达成无产阶级思想指导下的“集体意志”,才能长久巩固无产阶级的政权。因此,葛兰西主张将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观念与群众经验性的“常识”有机融合,以便得到更广泛民众在思想上的自觉支持与拥护。

2.2. 文化领导权的实施载体:市民社会

在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中,作为社会基础的市民社会为夺取文化领导权提供实施载体。在葛兰西看来,市民社会是包括学校、教会、工会、传媒机构、文艺团体、家庭等在内的制定和传播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民间组织机构,在市民社会领域中统治阶级借助各种传播方式将代表其意志的知识、伦理、意识形态等渗透到广大民众日常生活领域,而被统治阶级通过市民社会这个自由的交流平台可以表达和传播自身的思想意识和言论。葛兰西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不同作用的分析,指出国家和市民社会合力控制着整个社会,国家掌控着维护自身统治的政治领导权,市民社会通过知识、伦理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领导来实现对社会的控制。无产阶级获取国家政权的方式应当首先夺取市民社会的文化领导权随后夺取政治社会的政治领导权 [3],最后通过不断加强市民社会领域中的意识形态渗透实现文化领导权和自身统治地位的巩固。

2.3. 文化领导权的实施主体:有机知识分子

在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中,有机知识分子是夺取与巩固文化领导权的主体力量。不同于传统的知识分子,有机知识分子通过道德教化与文化传播将先进阶级的精神意图与现代社会的规范准则传达给民众 [4],借助于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为统治阶级取得文化领导权提供价值观念支撑。有机知识分子不仅掌握着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积极参与到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中,不断将统治阶级意识形态传播给人民大众,在与群众的有机互动中使其能够自觉接受和认同统治阶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有机知识分子必须有机地融入广大群众所在的日常实践生活中,代表和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创造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才能真正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使理论逐渐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同。与此同时,有机知识分子可以借助自身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在与民众情感的维系中引导群众获得新的思想观念,形成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指导下的集体意志,潜移默化地获取民众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自愿认同。

2.4. 文化领导权的获取方式:阵地战

在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中,葛兰西在文化领导权的获取方式上强调采用“阵地战”的策略。“阵地战”是指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有机知识分子在市民社会领域对资产阶级的思想阵地不断进行“分子式入侵”,从外部逐个攻克学校、工会、教会、媒体等与市民紧密相连的阵地,从而瓦解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夺取并建立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的革命政治策略。这一策略倡导借助对广大群众思想观念的改造,利用分散在社会各领域的有机知识分子,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慢慢将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渗透到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市民社会中,从而获得群众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广泛“自觉”的认同。在葛兰西看来,这种“分子式”的渗透方式是无产阶级利用分散在社会各个领域和角落的“有机”知识分子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渗透以瓦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一种相对隐蔽、潜在而有效的方式。无产阶级要想成功地进行“阵地战”夺取文化领导权,就需要用无产阶级的价值观占领被资产阶级控制的文化领域和场所,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民众中巩固无产阶级价值观 [5]。

3. 文化领导权理论视域下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面向农村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在农村落地生根、与农民群体的良性互动中实现大众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在市民社会中获得文化领导权的过程。基于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为推进我国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从农民群众、农村基层党组织、农村有机知识分子、农村理论宣传阵地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实施路径。

3.1. 争取农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认同

农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认同是在农村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与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的有机融合。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往往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特点,再加上农民群众本身的整体知识水平不高,如果不注重与农村农民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只是单纯采用政治教育的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很容易使农民群众难以理解和接受甚至产生排斥心理。因此,在农村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要构建面向农民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体系,只有和农民的现实需求相对接、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才能引起农民群众的共鸣,农民群众才能对理论形成心理认同 [6]。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面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内容就是系统宣传落实新时代“三农”政策和关于乡村振兴的一系列政策制度,使农民群众从政策实施效果中认知和感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真正给农民群众带来实惠和利益。其次,应该综合考虑农民群众的实际理解能力与思维习惯,运用农民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契合农民群众的日常语言结构,在风格和题材上贴近农民群众实际生活,将最新的相关政策理论讲得通俗易懂,使马克思主义有机融入农民大众日常生活中,从而获得农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普遍认同。

3.2.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载体建设

市民社会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文化领导权的社会基础和实施载体,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才是马克思主义深入农村、扎根农村的社会基础和组织载体。只有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宣传能力,才能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基础保障和实施载体支撑。其一,建立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学习型基层党组织需强化自身学习教育管理,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学习专题讲座和“三农”政策、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并在工作生活中自觉践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自觉在广大农村地区进行党的理论政策的宣传教育。其二,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大众化过程中的政治领导和组织载体优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干部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必须身体力行,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深入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的第一线,走进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想农民群众之所想,急农民群众之所急,为广大农民群众谋幸福,让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一载体来认识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策实施实效中获得农民群众对政策内含科学理论的自觉认同。

3.3. 凝聚农村有机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积极力量

无产阶级政党要掌握文化领导权,就必须培养能够代表自己阶级利益并敢于发声的知识分子。在当代中国农村,农村基层党组织也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培养一批除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以外的理论素质和宣传本领过硬的“农村有机知识分子”,以便在广大农村地区对农民群众进行理论宣传和引导教育,从而进一步推进当代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首先,发挥乡村学校教师和退休老教师的中坚力量。教师本身具有育人化人的能力和优势,在乡村学校应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乡村学生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和解决问题。乡村退休老教师的队伍也不容忽视,可以向农村中的老人以谈话关怀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感及信任感。其次,发挥乡村大学生村官的新生力量。大学生村官受教育程度较高,在校时曾接受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在农村基层工作应充分发挥所学,借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经验,将理论与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国家的三农政策和乡村振兴科研项目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带领乡村居民投入到新时代乡村振兴中。最后,发挥新乡贤的关键力量。乡村贤人往往是广大农村地区有品行、有才学、有声望的乡村精英,在农民群众中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以自身的文化道德力量教化乡民,能广泛调动全体村民接受、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使马克思主义在与农民群众的有机互动中得到普及。

3.4. 打好农村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工作的“阵地战”

在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葛兰西的“阵地战”策略在农村可以具化为宣传媒介主阵地、文化产品主阵地、实践活动主阵地,通过构建各农村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主阵地,达到在农村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效果,打好农村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工作的“阵地战”。一是构建“线下 + 线上”的农村理论宣传媒介主阵地。线下实体媒介包括乡村书屋、乡村文化站、乡村振兴展览馆等,由基层党员干部积极组织农民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理论水平;还可充分利用黑板报、标语、村务公开栏等宣传媒介向农民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于农民生产与生活的全过程。线上虚拟媒介包括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和抖音、微信公众号、三农专题互联网网站、网络视频讲堂等新型媒介的融合发展,不断探索运用新媒体开展理论学习与宣传教育,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性和吸引力,让马克思主义无声无息落入寻常百姓家。二是运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构筑文化产品主阵地和实践活动主阵地。将马克思主义与小品、相声、戏曲、话剧、快板、卡通漫画、红歌、电影等雅俗共赏的文化产品结合起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运用农民群众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农民有机融合,能够使农民群众的理论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此外,农村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将马克思主义与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联系起来,比如组织文艺汇演、体育比赛、送戏下乡活动、民俗文化活动等,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农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领悟到党的方针政策,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自觉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

文章引用

张金晨,曹庆龙.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视域下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A Study on the Path of Promot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Rural Marxism in the Context of Gramsci’s Theory of Cultural Leadership[J].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08): 3419-3424.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2.118468

参考文献

  1. 1. 郝儒杰. 从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看中国共产党文化治理能力[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8, 20(6): 80-87.

  2. 2. 冯燕芳.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再审视[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7(6): 44-52.

  3. 3. 张甜甜.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当代价值[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

  4. 4. 王维先, 王亚奇. 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 49(5): 82-88.

  5. 5. 郝俊霞. 葛兰西“阵地战”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 云南社会科学, 2019(5): 72-78.

  6. 6. 聂家华, 齐元真. 面向农民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6(1): 31-37.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