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0  No. 11 ( 2022 ), Article ID: 58106 , 6 pages
10.12677/ML.2022.1011359

戏剧文体特征与戏剧翻译策略研究

纪蓉琴,潘媛

江西服装学院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收稿日期:2022年10月11日;录用日期:2022年11月9日;发布日期:2022年11月21日

摘要

戏剧的文体特征决定了戏剧应有独特的翻译策略。戏剧文体具有多种文体兼容并蓄、自成一派,语域特征显著,语言浅显易懂,修辞手段多样的文体特点。戏剧具有文学语言的共性和可表演性的双重性决定了戏剧翻译的复杂性。戏剧翻译既要传递剧本的文学阅读性,还要呈现出戏剧表演的动作性、语言的生动性、文化的独特性。戏剧翻译可采取多种翻译手法并举的策略。

关键词

戏剧文体,戏剧翻译,多种翻译手法

A Study on the Styl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Drama

Rongqin Ji, Yuan Pan

School of Humanities, Jiangxi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Nanchang Jiangxi

Received: Oct. 11th, 2022; accepted: Nov. 9th, 2022; published: Nov. 21st, 2022

ABSTRACT

The stylistic features of drama determine its uniqu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Drama bears a variety of stylistic features, including inclusiveness, eclectic and self-contained, with remarkable register features, easy to understand language and a variety of rhetorical devices. The duality of drama’s generality of literary language and its performance determines the complexity of drama translation. Dramatic translation should not only convey the literary reading of the play, but also present the action of dramatic performance, the vividness of language and the uniqueness of culture. A variety of translation techniques can be adopted in drama translation.

Keywords:Dramatic Style, Drama Translation, A Variety of Translation Techniques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戏剧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丰富的表达形式。戏剧融合了小说、诗歌、散文、评论等的文体特点,有着素体诗的结构,却又不局限于诗歌结构。戏剧的情节线索突出,起承转合紧凑,却又比小说情节的表达更加强烈。

戏剧通过独白、对白以及心理独白的方式来呈现剧情内容,因此,呈现在文本中的都是生活化、浅显易懂的语言,符合戏剧最终的舞台目的。但是戏剧又有着兼容性,戏剧的表达兼具了小说的故事性和诗歌的韵律,每一个戏剧的表达都是一个故事的推进,有铺垫、有高潮、有结局。

因此,戏剧文体的翻译是多种翻译手法的综合产物,可以通过文内增译,即补充原文缺失的内容让目标语读者了解剧情;也可以解释文化负载,即将文化内涵丰富的词汇运用相应的表达呈现给读者等方式来完成对戏剧作品的翻译。

2. 文体特点

2.1. 兼容并蓄、自成一派

戏剧是文学文体的一种,是集小说、诗歌、散文于一体的融合性文体类型,同时又兼具运用表演、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文学体式。

戏剧的诗歌性特点是体现戏剧美学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戏剧是一种表现型的文体形式,戏剧的语音语调与戏剧语言的格律在戏剧的表现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戏剧的演唱词及对白中富含音韵和节奏感的表达,可以增加戏剧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推动读者的内在“共鸣”。

戏剧的小说性特征是体现戏剧文学价值的核心要素。戏剧和小说一样,也是一种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戏剧的最终目的就是将戏剧故事搬上舞台表演,因此必须是包括起承转合的完整故事,完整的人物刻画和成熟的故事情节,并且,作为一种舞台的表现方式,戏剧必须有冲突和高潮来达到戏剧效果。

戏剧兼具散文的真实性特点,富于激情,讲究意境、韵味、文采,表达自由活泼、舒卷自如等特点。戏剧亦如散文一样,既能敏捷地反映社会生活,又能记录创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写倏乎即逝的某种心态和情感,信手拈来,不拘成法。

因此,戏剧文体是一种兼容并蓄,囊括各种文体特征却自成一派的文体形式。

2.2. 语域特征显著、动作揭示个性

戏剧是文学文体的一种,但是它的语言又不同于其他文学文体形式。诗歌、散文、小说是以书面语言表达的文学形式,读者通过阅读就可以产生交流和共鸣,而戏剧则是一种通过演员演说戏剧文本的台词和舞台表演使观众与剧中人物进行交流、产生共鸣的文学形式,因而“口语化”是它的鲜明语域特征。也是戏剧区别于其他文学文体的重要特征。英若成指出,戏剧是最依赖口语表达的艺术形式 [1]。戏剧既是一门语言艺术,又是一门表演艺术,它同时具有文学性和舞台性,为了要让来自不同文化层次的观众看懂,戏剧语言就必须是生活化的语言 [1]。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也是戏剧文体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既是指伴随戏剧中的对话而产生的动作,也是指对话所导致的行为,如因为对话中的争执而导致的相互的暴力冲突,或者经过商谈后所做出的一致性选择等。戏剧语言的动作性体现对于戏剧内容的呈现至关重要。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可以突出主题思想,人物性格,人物关系,可以因此而引起观众丰富的想象 [2]。

2.3. 语言浅显易懂、修辞手法多样

戏剧是对生活的高度理想化,是生活性和艺术性的融合。一方面,戏剧语言有日常的一面,剧中人物所说之话一定是和剧中的身份、角色、成长环境,性格特征相一致的,真实而自然,一般很少有加工痕迹。戏剧是对生活故事的提炼,是浓缩的生活,是缩小又放大了的语言,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语言。这些精炼的生活化语言为戏剧的情节推动和发展服务。看似精简的对话实际则包含了戏剧情节和舞台人物的全部魅力,让戏剧意境悠扬,久久不息。

戏剧语言一般句子结构完整,符合语法规则,比较讲究修辞 [3]。戏剧本身是一种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现实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戏剧通过语言来完成故事情节的推动,因此,戏剧语言的表达通常十分生动形象,情感丰富而饱满,时而让人捧腹大笑,时而让人潸然泪下,大量运用多样的修辞手法,如矛盾修饰法、押韵、双关、比喻、夸张等,使得戏剧语言在修辞的衬托下更加鲜活,充满生命力。

3. 戏剧的翻译要领

戏剧语言既具有文学语言的共性,又具有戏剧艺术的特性,戏剧的这种双重性决定了戏剧翻译的复杂性 [4]。戏剧翻译既要传递剧本的文学阅读性,还要呈现出戏剧表演的动作性、语言的生动性、文化的独特性。因而在翻译过程中,应采用多种翻译方法并举的策略

3.1. 归化传递语言特点、转换解读语言动作

由于戏剧的瞬时性和视听性特点,戏剧的翻译是不可以套用其他翻译原则和标准的,有其独特的原则。戏剧的主要目的就是表演,因此戏剧的翻译也必须注重表演艺术的语言特点。在戏剧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使用生活化,简明达意的表达方式,词汇应言简意赅,富有生活气息,表达准确又有力度,充满情趣又不失时代气息 [5]。例如:

【原文】Willy: Wonderful Coffee. Meal in itself.

【译文】威利:咖啡真棒。能顶一顿饭。

【原文】Willy: Goddammit, now I’m gonna do it!

【译文】威利:他妈妈的,我这下要动真格了! [5]

从上述两个句子可以看出,在戏剧的表达中,译者选取的词汇不以优美为首要原则,而要符合人物性格特点和生活化的气息。此处的“真棒”,“能顶”,“动真格”都属于有生命力,有生活气息的鲜活的口头用语,译文采用归化的方法,使原文中口语化表达“Meal in itself”、“Goddammit”在译文中用相应地汉语口头语传递出来,增加了戏剧语言的生动性和表演的鲜活性。

此外,戏剧翻译还要注意戏剧语言动作的解读。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原则要求戏剧首先是在剧本语言(主要指台词)中要能够显示出形体动作;其次是剧本语言要能够揭示出人物发出某个形体动作时的环境、气氛、心情;再次,从剧本语言中要能够透露出行为动机和目的。剧本语言(对话)要有刺激对方的功能,从而具有推动“动作与反动作”的力量,即推动冲突发展的力量。剧本语言还要能够表现内心动作和情感意志,即表现心理活动 [6]。例如:

【原文】LEAR Peace, Kent!

Come not between the dragon and his wrath.

I lov’d her most, and thought to set my rest.

On her kind nursery.

Hence, and avoid my sight!

【译文】李尔:闭嘴:肯特!不要来批怒龙的逆鳞。她是我最爱的一个,我本来想要在她的殷勤看护之下,终养我的天年。去,不要让我看见你的脸! [5]

此段译文中,Lear Peace 在译文中翻译成了有着非常明显动作形态的“闭嘴”,读者可以根据这个词想象到做出该动作的具体环境、气氛、和说话者的心情、情绪状态。“Hence”也翻译成了具有强烈动作意味的“去”,通过运用转换词义的方法使读者从这几个单词的翻译中可以感受到愤怒而强烈的情绪,如若将Peace译为其他几种模式,例如“安静”,“缄默不言”、“因此”等,那么说话人情绪的愤怒就无从体现,口语化的表达就不如“闭嘴”、“去”表达的强烈。

3.2. 意译还原戏剧本色,直译显现戏剧寓意

中西戏剧的台词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诗歌格式的剧诗,一部分是口语化的散文。作为剧诗,诗歌体中常用的意象、借代、比喻等手段创造了戏剧的艺术审美;作为口语化的散文,双关、谐音等修辞手段渲染了全剧的意蕴。例如:

[1] 原文:O’what a noble mind is here o’erthrown!

The courtier’s, scholar’s, soldier’s, eye, tongue, sword;

The glass of fashion and the mold of form,

The observed of all observers, quite, quite

down!

——— Hamlet, Act III, Scene I [7]

朱生豪译: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就这样陨落了!

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

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的陨落了。

原文台词中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赞美哈姆雷特的才干,衬托出了奥菲丽雅为哈姆雷特的“癫狂”痛心不已。这一连串的比喻使哈姆雷特才华横溢、胆识过人的翩翩王子跃然纸上。朱生豪的译文采用了意译的策略,还原了原文中对哈姆雷特才华的赞美,奥菲丽雅的悲叹之情。

[2] King: But now, my cousin Hamlet, my son.

Hamlet: (Aside) A little more than kin, and less than kind!

King: How is it that the clouds still hang on you?

Hamlet: Not so, my lord. I am too much i’the sun.

—— Hamlet, Act I, Scene II [7]

王:可是来,我的侄儿哈姆莱特,我的孩子——

哈:(旁白)超乎寻常的亲族,漠不相干的路人。

王:为什么愁云依旧笼罩在你的身上?

哈:不,陛下;我已经在太阳里晒得太久了。

——朱生豪译 [7]

原文中哈姆雷特的旁白“kin”(亲戚)是一个双关语,谐音“kind”(亲善、友爱)的意思。原文的kin和kind是双关,巧妙地暗示出虽然叔父和自己是亲上加亲(既是叔父又是继父),但实质上一点也不亲。原文的最后一句是双关暗讽,借sun和son同音,既反驳叔父的话,又表示不愿做他的儿子。同时,由于满厅的人都身着华服,只有哈姆雷特一人着黑装,形成了强烈对比,暗指哈姆雷特在满厅的“太阳”照晒下变得乌黑(穿着黑衣)——心情抑郁。译文采用直译的方法,将原文双关、谐音的喻体直接译出,使读者/观众能够直接品味、揣摩出哈姆雷特话语的用意,使得戏剧语言在修辞的衬托下更加鲜活,充满生命力。

3.3. 增译填补文内缺失、转换解释文化负载

根据戏剧的瞬时性和表演性特征,文后加注的形式对于戏剧文体而言是行不通的,而且,译入语文化的规范及传统在戏剧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起着作用。因此,在翻译文化内涵意义丰富的词汇时,主要采用文内增译、解释文化负载的方式。通过简单的词组的添加,增补文化空缺的方法,让观众能够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快速了解原剧本想传递的核心概念与文化内涵。例如:

【原文】眉头一纵,计上心来。只把美人图点上些破绽,到京师,必定发入冷宫,教他受苦一世。

【译文】As soon as I knit my brow to think, a scheme comes up. I need only to disfigure the girl’s portrait a little, so that when she arrives at the capital, she will be sent to the “cold palace” for neglected ladies to suffer a whole life long. [8]

此处的文化负载词是“冷宫”。中国读者,因为观看过清宫剧,或古代小说,因此大部分读者观众对“冷宫”这一词汇都耳熟能详,然而外国观众因为文化差异则无法理解“冷宫”所表达的内在含义。因此,译文中,译者通过增译“for neglected ladies”这一文化空缺,显化了冷宫的内在含义,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

戏剧中常常出现一些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历史背景的词汇,难以在有限的字数内解释完整。例如宗教色彩词汇:净土、西天、三生、化缘。或者其他中国传统文化词汇例如“生肖、古代时辰”等。部分词汇需结合原文上下文或社会大背景才能正确理解,这些富含文化概念的核心词的翻译都可通过解释文化内涵、转化来完成。例如:

【原文】周秀花:你想得倒好,可哪那么容易!去吧,小花,在路上留神吉普车!

【译文】ZHOU XIUHUA: That’s a nice thought, but it’s not as easy as that. Off to school now, Xiaohua, and watch out for those drunken American jeep drivers. [8]

原文出现的“吉普车”是富有潜在内涵意义的词汇,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下层人士对现状敢怒而不敢言的一种心理状态。如不结合上下文,观众无法将“吉普车”所特指的对象进行关联,因此,译者直接替换了吉普车的物资概念,显化了该词的文化内涵,改为“开吉普车的美国大兵”,并增译了“drunken”这一概念,让观众了然于心。

因此,在涉及戏剧文化或特定内容的翻译时,运用的不仅仅是单一的技巧,需要数种翻译技巧结合使用,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4. 结论

戏剧文体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文体,它既是舞台演出的蓝本,又是可供独立阅读的文学作品。戏剧文本的翻译也是为了最终使戏剧被搬上舞台进行表演而发生的。因此戏剧文体的翻译是多种翻译手法的综合产物,可以通过文内增译,即补充原文缺失的内容让目标语读者了解剧情;也可以解释文化负载,即将文化内涵丰富的词汇运用相应的表达呈现给读者等方式来完成对戏剧作品的翻译。

基金项目

本研究是江西服装学院校级科研平台——江右文化与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引用

纪蓉琴,潘 媛. 戏剧文体特征与戏剧翻译策略研究
A Study on the Styl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Drama[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11): 2641-2646.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11359

参考文献

  1. 1. 李惠芬. 论英若诚戏剧方言土语的英译手法[J]. 海外英语(中旬刊), 2011(11): 23-25.

  2. 2. 焦菊隐. 中国戏曲艺术特征的探索[J]. 戏剧艺术, 1979(Z1): 27-41.

  3. 3. 俞东明. 戏剧文体与戏剧文体学[J].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 10(1): 100-103.

  4. 4. 孟伟根. 论戏剧翻译研究中的主要问题[J]. 外语教学, 2009(3): 95-99.

  5. 5. 张保红. 文学翻译[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183.

  6. 6. 高壮丽. 戏剧翻译中语言动作性的解读——以《李尔王》四个汉译本为例[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 37(5): 107-111.

  7. 7. 方平译. 新莎士比亚全集: 哈姆雷特[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8. 8. 熊婷婷. 戏剧双重性对戏剧翻译的启示[J]. 宜宾学院学报, 2006(8): 4-6.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