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1  No. 09 ( 2023 ), Article ID: 73191 , 7 pages
10.12677/ML.2023.119556

英汉交替传译中的译员笔记困难及成因分析

陈羡楹1,王仲生2

1吉林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吉林 长春

2吉林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吉林 长春

收稿日期:2023年7月24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12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26日

摘要

本研究选取41名英语口译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根据吉尔认知负荷模型,设计调查问卷分析中英交替传译学生笔记困难及其原因,其中,译员笔记困难成因主要包括:源语信息密集度过高、笔记中词语指代无法回忆内容和笔记逻辑关系混乱成因。

关键词

交替传译,口译,口译笔记,认知负荷

Analysis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Causes of Notes Taking by Interpreters in English-Chinese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Xianying Chen1, Zhongsheng Wang2

1School of Advanced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Jili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2School of English, Jili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Received: Jul. 24th, 2023; accepted: Sep. 12th, 2023; published: Sep. 26th, 2023

ABSTRACT

This study selected 41 students majoring in English interpretation as the survey subjects. Based on the Gile Cognitive load model, a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to analyze the note taking difficulties and causes of Chinese-English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Among them, the reasons for the note taking difficulties of interpreters mainly include high information intensity of the source language, inability to recall the contents of the word references in the notes, and confusion in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of notes.

Keywords: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Interpreting Notes, Cognitive Load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1.1. 吉尔认知负荷模式

交替传译是口译分类中的一种,译者一边听发言者讲话一边做笔记,讲者停止发言时,译者需将发言者发言内容以目的语言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听众。每一部分构成口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在诸多研究中也都有较为全面的讨论与论述。

在20世纪70年代,Daniel Gile口译学者从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认知负荷模式(Effort Models),即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该理论认为,在理解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损失,而译员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解码、编码以及整合以达到正确传达目的,即认知负荷。吉尔的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所涉及的认知负荷模型各自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1) 在第一阶段的交替传译过程中,需要进行听力和分析、记录笔记、短时记忆以及协调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在第二阶段的交替传译过程中,需要进行记忆、笔记解码和表达的综合操作。

(2) 实现同声传译需要使用分析、综合、联想推理和信息组合等方法,包括短时记忆、言语表达以及协调等多个环节。

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清晰明了的方式来解释口译这一复杂过程,这为我们深入理解和研究口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此理论框架下对口译实践中常见的四种主要译法进行了分类并探讨其特点。吉尔认为任何一种口译形式都包括三项基本任务:L (Listening and Analysis)听力分析,P (the Speech Production)言语生成和M (the Short-term Memory)短时记忆。 [1]

吉尔认为,口译所需的认知负荷总量应当低于译员大脑所能提供的负荷总量,以确保译员在语言交流中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成果。口译中需要大量的认知负荷来帮助完成整个口译活动。为了确保口译过程的顺利进行,每个环节所需的认知负荷必须低于大脑所能提供的负荷水平。口译过程中大脑可以为译员进行信息转换和提取等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然而,译员所能利用的大脑认知负荷总量受到限制。在此条件下,口译质量与认知负荷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如果译员在口译过程中所需的认知负荷总量超过了可利用的负荷总量,那么口译的品质将会受到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口译活动顺利进行,就需要控制和降低译员认知负荷水平。如果我们假设口译所需的认知负荷总量为TR (Total requirement),而可用的脑力总量为TA (Total capacity available),那么TR必须小于TA,也就是说,所需的认知负荷量必须低于认知负荷供给总量。根据认知负荷理论,口译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消耗和补偿认知资源的心理过程,所以译员要想获得高质量的译文就必须尽可能降低认知负担。在口译中,吉尔认知负荷模型提供了一种解释“困难诱因”(problem trigger)可能导致口译失误的方法。在听力任务中,发言人的语速过快或带有口音,以及发言时出现的一些专业名词和复杂技术词汇等,都可能对译员的听辨造成一定的困难。而这些困难诱因又可能导致认知负荷需求大于译员可供给的总数量,从而必然会影响口译的质量。

1.2. 口译笔记的功能

笔记的作用是协助译员厘清源语信息逻辑框架并在工作记忆提取过程中起到提示作用,进而协助译员重新组合译语表达。口译工作者要想获得理想的记忆效果必须增强记忆存储中的条理性和线索性,即通过简洁明晰的笔记抓住源语信息逻辑框架及思路线索来激活并抽取译语表达中工作记忆中的信息。

反之,若译员仅仅把重点放在每一个词语的记忆之上,却忽略了整体话语思路和逻辑关系的掌握,则可能导致词语与语境相分离的情况。即便是译员录制了数量众多的文字,但这些孤立而零碎的文字或者符号也不可能在表达阶段就被诠释出来,更不可能连贯为一个整体的含义。因此如何将源语信息记录为碎片化但又条理化的方式,以及如何逻辑地重构这些片段,是口译产出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2]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据调查,学生认为笔记和解码难的原因有:对源语材料自身理解不到位,信息记录不充分,回忆不出听力内容,过分依赖笔记忽视大脑记忆等,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笔记格式不规范。

2.2. 研究对象

本调查问卷针对校内外41名英语口译专业学习或者接触交替传译专业的学生进行。其中半数同学系统学过口译笔记法,既有学校老师的讲授,也有看网课自学,半数同学学交替传译课程约一年,还有半数同学正处在入门阶段。该研究采用一个结构化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包括封闭式与开放式两种题型,内容涉及受调查者在笔记中存在的困难,首选笔记方法及改善建议。

2.3. 研究工具

本文运用调查法,运用问卷和个案研究对学生笔记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收集与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此外,问卷设计一道开放题,能更加全面了解同学们除了问卷设置的选项中,在笔记和解码方面遇到的困难及其原因。

2.4. 任务描述

口译任务为汉英交替传译,口译材料为2012年温家宝答中外记者问节选原文(字数为131字),材料与笔记选自同学们课堂口译练习,材料难易和长度适中,此段话没有划分句段。

3. 案例分析

笔记如下:

Figure 1. Student’s Note 1

图1. 学生笔记1

原文:最近美国码头工人协会授予我一个“美国工人之友奖”,这个奖与其说是授予我的,不如说是中美经贸互利共赢的一个范例。记者先生提到,如果我做一件事能够缓解中美贸易的不平衡,那么我选择哪一件事情。其实这个问题我已经深思熟虑很久了,并且在2009年和2011年两次同奥巴马总统做了深谈。

参考译文:Recently, the American Longshoremen's Association honored me with a “Friend of the American Worker Award,” which is not so much an award for me as an example of the mutual benefits of trade and commerc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he journalist mentioned that if I could do one thing to alleviate the trade imbalanc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one would I choose? In fact, I have thought about this question for a long time, and I had two in-depth talks with President Obama in 2009 and 2011.

译文分析:首先,原文中的“与其……不如……”,是一种选择关系,表示不如后面比前面更好,是说话人的重点,所以“中美经贸互利共赢的典范”和“授予‘我’的奖”需要更加突出“典范”这一重点,译文中使用了not so much… as这一短语表达“与其……不如……”。原文的最后一句对记者问题的深思熟虑和与奥巴马总统做了深谈,前后两个句子为并列关系,用“并且”连接。

笔记分析:(见图1)“最近”用recently的缩写“rc”代替,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换行后句子的主语“美国码头工人协会”单独成行,动词“授予”用箭头表示,奖名用双引号括起来。“与其不如”说明后一种情况是着重的,所以在笔记里,用“<”来说明这个意思;“深思熟虑”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想了半天”.将这个成语的意思简要写在笔记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值得我们研究。除此之外,本笔记还有一些改进,如:“为中美经贸互利共赢提供了范例”“是的……,……”(见图2)很难在笔记中反映二者所属关系;且“中美经贸等”的笔记可换行与“互利共赢”写在同一行,“典范”另起一行,这样的话能够更加清晰明了。 [3]

Figure 2. Student’s Note 2

图2. 学生笔记2

笔记中,“:”出现了两次,分别代表“提到”和“思考”两个含义,在实际翻译的时候是否能正确回忆出两个冒号分别指代的含义呢,这是一个译者需要面对的问题;同时“:”还能代表“说”、“告诉”、“认为”等等,这要求译者不能过度依赖笔记而忽略脑记。“↓”分别代表了“缓解”和“深”,本人人文用该符号表示“缓解”是没问题的,但“深谈”表示“深度谈话”,则不适宜用该符号,在解码过程中也容易引起歧义。 [4]

4. 研究结果分析

根据Gile (l995: 178~179)的“交替传译的认知负荷模式”(An Effort Model of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交替传译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听记阶段(Listening and Note-taking),第二阶段为言语产出阶段(Speech Production),具体来说,第一阶段的注意力分配放在聆听、分析、笔记、记忆和协调注意力上,第二阶段的注意力分配放在记忆、阅读笔记和译语产出上。结合笔记手稿,口译录音以及问卷调查等资料,本研究统计了受访者笔记的主要难点分类:信息记录不足、无法回忆原文内容、过于依赖笔记而忽略大脑记忆。 [5]

4.1. 信息记录不足

“对源语材料不理解”、“源语句式复杂或结构过长”、“源语信息密集度过高,记笔记慌乱”或“不知道该用什么符号或字母表示”这些都是同学们信息记录不足的主要原因。通常上课的时候,教师都会让学生在源语材料放完后就以最快的速度动手翻译,笔记的速度与听源语材料入脑的反应时间相比其实是有滞后性的,所以在结尾部分,信息记录未必全面。

一些演讲或者会议会涉及到一些比较复杂的话题和用语,这就要求我们有较强的专注力去了解并传达这些内容。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内容,译者也许只关注于理解与翻译,却忽视了对笔记的细致记录。与此同时,译者听材料时还需快速了解并变换语言,利用本能反应及通常最为熟悉的标志或者简写,字母等来表达原句的意思及逻辑关系。 [6] 对新手译者或是缺乏经验者而言,他们尚未掌握笔记记录的技术与方法,无法找到语言转换与笔记记录的平衡点。

当源语句式比较复杂或者结构太长时,交替传译的笔记记录就会受影响,句式比较复杂、篇幅较长的句子通常都含有很多细节、从句,逻辑关系也很丰富,有一部分可能取决于对另外一部分的认知,这就要求对认知资源有较大的关注,才能够全面地进行认知。这样就会使译者不能准确地捕捉到并记录下全部细节,若不能准确地理解并记录下这些关系就有可能在随后的翻译过程中造成混乱与失误。 [7]

译者在不了解源语材料的情况下,很可能缺乏一些专业领域方面的知识,而源语材料中又涉及到专业领域中的名词、概念等;含有文化背景,习惯及隐含意义,或发言人口音不同,表述不清,反复出现,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译者对素材的理解。关于这一部分问题只有靠译者在平常的工作中通过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积累来提高对术语、概念的认识,同时也要了解英语文化中的有关背景、风俗等,更进一步地认识文化差异。

4.2. 无法回忆内容

有时相同的符号或者字母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例如PC可以同时表达personal computer和press conference;既可表示某件事情完成,也可表示“好”、“正确”等意思;笔记上的词是指不能记忆全句内容的词。这就需要学生借助大脑记忆和对听力原文总体大意的了解,并联系语境猜测符号或者字母表达了什么意思;在前一部分翻译的基础上,与后半部分语境和逻辑的一致性,保证所选义项能够在全文中实现逻辑和语义上的连贯。

半数以上同学认为翻译时对原文前部分一目了然,而中间部分则开始杂乱无章,直至结尾几近崩溃而不能顾头。听源语材料要注意首尾一般都会对整体内容给出重要的线索。开头可由背景介绍,主题介绍或目标陈述等组成,结尾则可概括重点信息并得出结论或建议。材料正文部分着重阐述或论述主要观点,论据或题目,并将重要细节,事例或论据记录下来。边听边在头脑中分析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用对应的符号来表达上下句间的关系,如“因为”“因此”“虽然如此”等等一系列表达因果,转折,并列关系的词。

翻译的时候压力太大,造成大脑空白。在紧张情绪面前,先接受这种情绪,不要对自己太苛刻,以减少紧张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口语及口译技巧反复操练与实践,从而增强自信心与熟练度,并在一个熟悉而有技巧的题目中加以实践,逐步扩展为一个新主题;对各种题材的素材进行练习,并通过持续地实践与处理紧张来增强翻译的流畅与准确。

4.3. 笔记格式不当

口译笔记的排版以操作简单,通俗易懂,逻辑性强,整齐划一为原则。60.98%接受调查的学生说笔记不能反映逻辑关系,缺少这一记录也是造成学生口译输出差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文字的排版旨在帮助阅读,让内容更加条理清晰,便于阅读。在口译活动过程中,排版得当能帮助记录源语逻辑框架,而利用直观视觉缩略图示来做笔记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8]

笔记易读性不高。作为一个好的口译员来说,笔记结构的明确和标准是英汉交替传译成败的决定因素。正确运用笔记符号,也是每一个口译学者都应该研究的问题。笔记符号有很多种类,比如一些有代表意义的图画,符号,缩写和完整字词。英汉交替传译中,口译员常会碰到因口译笔记记录时长不足造成的记录撩草,结构杂乱,分不出要点等情况,进而造成笔记易读性差等不可识别的情况。

易读性强笔记有如下共性:1) 留白。笔记开始前后均留一些空白处,供后面增加内容用。在保持合理行距的前提下,行与行留白应能写得很清晰。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拖拽和标记信息的逻辑关系。2) 竖排、一行只记录三个字符及以内。在另外的句子开头的时候换行。句间逻辑关系用恰当的逻辑符号标出左边留白处。3) 缩进。基本所有同学都采用2~3层悬挂式排版,即下排比上排收缩几个字符。这类图式排版能很方便地分出层次,明确地表示出句子或者符号之间的逻辑关系。

4.4. 其他问题

“讲话者语速过快,反应过来已经说完了”,尽可能抓住关键信息与要点。不需要为记录所有的细节而烦恼,只需要注意把握核心内容;促进听力技巧的提高,帮助我们更好的处理快速语速问题。练听力主要有听慢、听快音频、逐步适应语速快、增强对多种语音语调敏感性等。利用缩写与符号,实现了关键信息的快速记录。如“+”表示“重要的意见”、“→”表示因果关系、“/”表示或者等。这样可以帮助记录更加高效。通过实践来提高思维速度就能很好地与说话快的人同步。多次听、复习讲话内容,有助于对资料的深入了解与整理。通过反复聆听与复习,能逐步熟悉说话人的语速与特征,较好地录下关键信息。

“这个词翻译得比较多,很难理解”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译法。保证翻译过程中兼顾全句、全段的语境,从而得到更为确切的含义。利用多种词典及参考资料对各种译法进行对比,得出较为完整的含义。了解某一语言所处文化及语义背景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寻找合适的译法。其中包括习语,成语及文化隐喻的研究,以加深对原文意义的理解与传递。

“讲话的人口音不明白”、尽量集中精力聆听演讲者音频。努力屏蔽身边的噪音并集中注意说话人。增强听力技巧有助于加深对口音的理解。练习听不同地区口音的素材来提高熟悉不同音频。

“纯口语化表述,缺乏向谚语,歇后语和名言警句等的转换能力,口译还原度较低”,不管是汉英翻译还是英汉翻译,都经常遇到成语,诗句或者俚语的出现,着实给我们的翻译带来很多困难。平时要多读一些文学经典,了解谚语、歇后语、名言等的意思,并不断地累积表达;这样,即使是在翻译过程中遇到这类问题时,也能意译其意义并正确地翻译其基本意思就可以了。

5. 结论

由上可知正确认识口译笔记对准确产出译文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如果能将口译笔记与其他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就会事半功倍,提高工作效率;反之则可能适得其反。口译活动不仅需要翻译工作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而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及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

因此,译员应该通过大量实践来总结自己的笔记方法。同时应该认识到无论笔记多么完善,都比不上大脑对听力材料的认识和记忆。所以口译译员要牢记心脑记是主要的、笔记是次要的,只有把两者有效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最佳口译效果。 [9]

基金项目

吉林外国语大学2023年度学生校级一般项目立项,项目编号:JWXSKY2023B037。

文章引用

陈羡楹,王仲生. 英汉交替传译中的译员笔记困难及成因分析
Analysis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Causes of Notes Taking by Interpreters in English-Chinese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09): 4146-4152.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9556

参考文献

  1. 1. 狄凡. 浅析英汉交替传译中的口译笔记[J]. 英语广场, 2019(7): 35-36. https://doi.org/10.16723/j.cnki.yygc.2019.07.017

  2. 2. 杨勤. 英语口译笔记的重要性探讨[J]. 明日风尚, 2018(6): 197.

  3. 3. 魏雪梅. 汉英交替传译中“脱离源语语言外壳”技巧对口译笔记的影响——以MTI口译专业学生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泉州: 华侨大学, 2019.

  4. 4. 叶晓玲. 译员口译笔记符号系统的创建[J]. 新余学院学报, 2017, 22(2): 63-66.

  5. 5. 肖丽. 学生译员英汉交替传译笔记困难实证研究——基于英语专业学生的有声思维调查[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8, 29(1): 59-64.

  6. 6. 江雯, 温天昊, 张连雪. 中英交替传译笔记障碍及应对策略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21, 7(23): 23-26.

  7. 7. 林超. 吉尔交替口译模式关照下的口译笔记对比[J]. 海峡科学, 2017(3): 95-97.

  8. 8. 吴娴. 商务口译笔记逻辑性与口译质量的关系[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 36(2): 80-83.

  9. 9. 朱成. 浅析交替传译教学中口译笔记的应对策略[J]. 英语广场, 2022(15): 134-136.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