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 13  No. 06 ( 2023 ), Article ID: 67856 , 8 pages
10.12677/AP.2023.136319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辅导员的学生心理危机 干预工作

潘越

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收稿日期:2023年4月20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20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29日

摘要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更易由于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社会生活的压力及即将或刚步入社会的不适应等问题而产生心理问题。文章以分析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状况为基础,提出了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辅导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原则,并论述了相关优化策略。

关键词

新媒体,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Student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Work of College Counselors in the Era of New Media

Yue Pan

School of Marxism,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Apr. 20th, 2023; accepted: Jun. 20th, 2023; published: Jun. 29th, 2023

ABSTRACT

In the new media er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students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due to the gap between reality and ideals, the pressure of social life, and the discomfort of imminent or just entering the socie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media er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work of college counselors in the new media era, and discusses the relevant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Keywords:New Media, College Counselors,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安全工作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心理危机干预,辅导员作为学生在大学生活的引路人,在把握学生心理状况、干预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学生不良心理状态的产生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媒体平台的崛起打破了媒介之间的壁垒,媒体个性化愈发突出,受众选择性增多,同时也影响着高校教育的模式和效果。高校辅导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仅要扎实学习理论知识、把握传统媒体的运用,也要顺应时代发展,将新媒体平台融入到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去。

2.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背景

文化多元的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复杂多变,高校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对于研究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探讨干预政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加快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进程,以微博、直播等媒介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新媒体平台已经或正在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心理状况。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67亿,短视频用户规模首次突破十亿,用户使用率高达94.8%。2018~2022五年间,短视频用户规模从6.48亿增长至10.12亿,年新增用户均在6000万以上,其中2019、2020年,受疫情、技术、平台发展战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年新增用户均在1亿以上1。目前自媒体平台已经逐步形成了以个人为宣传中心的模式,进行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迫在眉睫。

2.1. 新媒体时代的含义

新媒体时代是指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出现的一种新的传媒形式,即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取、传播信息的时代。这种新媒体的特点是高效、互动、即时,而且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可以实现信息的全球传播。新媒体时代的出现是数字技术革命的产物,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社交媒体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信息获取和传播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个时代,人们不再需要依靠传统的媒体形式,如电视、广播、报纸等来获取信息,而是可以通过各种数字化渠道获得更加丰富、多元化的信息。

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通过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渠道分享自己的观点、经验和感受。这种互动和参与性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快速、广泛,也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同时,新媒体时代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商业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媒体需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变革,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的道路,创新传播方式和商业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传媒形式的革命,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多元地获取和传播信息,也要求高校辅导员积极适应这种变革,创新发展,更好地从事学生工作。

2.2. 心理危机干预的含义

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指由于遭受突然的重大生活事件、严重灾难、精神压力等情况,而产生的病理状态。使其生活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致使其陷于痛苦、焦躁、不安的状态,并常伴有抑郁、绝望、焦虑、麻木不仁,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在心理学指导下对有心理危机的个体或群体的一种短期的帮助行为,其目的是及时对出现心理危机的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心理危机干预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最突出的特点是及时性、迅速性。

2.3. 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研究的时代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新兴媒介的出现使得碎片化的信息爆炸式的涌入人们的生活中,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身边的心理健康专家,承担着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工作(史梅,2023)。心理危机干预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帮助学生应对心理问题。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能够帮助学生应对各种心理问题,如情感困扰、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应对困难的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是防止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高校辅导员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干预,避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这对于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学校的稳定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是增强学校的社会责任感。高校辅导员作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之一,积极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能够增强学校的社会责任感。学校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将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四是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高校辅导员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能够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通过心理辅导、咨询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和素养,从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时代价值不仅体现在帮助学生应对心理问题和防止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还有助于增强学校的社会责任感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3.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3.1.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文献研究

刘子涵、康新兴指出,大学生由于缺少判断力和自制力,网络成瘾、网络低俗化等情况令人担忧。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缺乏良好的网络环境,先天条件不足、二是高校对于网络素养教育滞后,后劲不足、二是社会环境复杂,保障力度不强、四是高校学生所处特殊发展阶段,家长重视程度不够。

陈琼倩指出,融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风险主要表现在媒体依赖、思维惰性、社交障碍、信仰匮乏等方面。

熊玫认为,就目前而言,当代大学生常见的挫折主要包括人际关系问题、情感困惑问题、学习兴趣问题、经济条件问题和自我认知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源于当代大学生突出的自我意识,以及生长在网络环境下的异化心理。

赵硕民指出,由于新冠疫情的冲击,当代大学生都有居家隔离的时期,在此期间要每天与家人相处、完成线上课程、做好学业规划,同时还要面对疫情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心理上会遭受一定程度的冲击并承受较平时更大的压力。

3.2.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研究述评

近年来专家学者越来越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由于学校扩招,学生数量增加导致竞争激烈,加之疫情的冲击导致就业困难。部分学生由于成长环境和个人性格问题,心理承受能力不高,在选择个人未来职业和工作道路时发现不能顺利找到或者找不到工作,从而内心产生失落感、自责感、焦虑感等(丁俊萍,刘秀华,2021)。加上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爆炸式传播,学生会很容易关注到许多所谓“别人家的孩子”以及身边人的职业规划,这些都会加剧学生的焦虑感。这种失落感、自责感、焦虑感在发展到一定的临界时会愈发极端,甚至会突然爆发,近些年有很多高校的毕业生由于找不到工作,用死亡来解决了一切。

二是社会认知能力较弱。尚未步入社会的高校学生的判别能力较为浅显,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对于社会无法作出一个完整的把握。大学正是一个青年走向社会的一个转折点,这个阶段学生对于自己的规划不清晰,对自己的认识也不充分,也尚不能完整独立的建立一个自身的价值观。当前,各种新媒体平台不断向外释放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各种方式引起人们的兴趣,而高校学生的社会认知比较弱,在信息洪流中难以明辨是非,导致自身价值观扭曲,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三是社交恐惧症。由于新媒体平台的包容性,各型各色的人都可以汇聚在新媒体平台上,愈来愈多的高校学生都在网络上寻找聊天、倾诉的对象,将在网络上认识的“陌生人”当作知己,满足内心的空虚及自尊心。长此以往,一些本来性格就较为孤僻的人则会更加沉沦在虚拟世界里,在回到现实社会时会对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产生排斥心理,抵触现实社会正常的社会交流,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四是学生意志力下降。新时代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必不可少的一个品质就是顽强的意志力。对于意志力较弱的学生而言,新媒体平台的虚拟性会让其不自觉的沉迷进去,占用自己的学习时间甚至易荒废自己的学业,在毕业是比别人更加困难更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学生的意志力下降也是新媒体时代对高校学生心理状况造成危害的一个重要因素。

4.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原则研究

4.1. 干预工作研究的理论基础——角色理论

角色一词始于戏剧,最早将其引用进社会心理学的是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他认为角色一词可以解释不同人在相似环境下所表现出的类似行为的现象,但他并没有给角色具体的含义。角色理论是指根据社会角色的特征和要求,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态度的一种理论。它认为,每个人都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对个体的行为方式和态度产生了影响。它包括诸多相关概念,如角色特征的构成、角色行为的要求等。角色特征的构成是指每个社会角色都有其特征和要求,这些特征和要求构成了角色特征。例如,辅导员的角色特征包括关爱、教育、引导等。角色行为的要求是指每个社会角色都有着相应的行为要求,也就是在特定的社会角色中所需要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态度。例如,老师需要有耐心、责任心、专业知识等。

4.2.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原则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特别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引路人和指路人,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上扮演着发现者角色、在心理危机事件上扮演协调处理者角色、在心理危机干预后期扮演关注者角色、在心理危机干预问题上扮演积极影响者角色等(郝媛,2022)。根据社会对辅导员所扮演的不同角色的期待和行为规范,对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原则进行了以下思考。

4.2.1. 尊重学生个人隐私和自主权

辅导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和自主权,不强制学生接受干预,而是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让学生自主参与干预过程。获得尊重是每个人的需求。一个人一旦得到了尊重,那么他就会自尊、自信、自励,相反就会产生自卑和沮丧的心理(张雪,2022)。高校辅导员在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时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秉持着尊重学生、以人为本的原则,时刻注意学生的人格尊严和自我意识,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认真解决学生诉求。学生有保留个人隐私的权力,如果学生并不愿意接受干预,不想找老师倾诉,作为辅导员暂时就不要追问,更不能偷看学生的社交平台、翻找学生日记、向学生的朋友询问等,这些将会使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并且师生之间的信任链条将会崩坏,师生关系将会僵化。

高校辅导员更应该做的是多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耐心了解学生的诉求,帮助他们解决困惑自己的问题,以“知心朋友”的身份陪伴在学生身边,让学生信任老师,乐于与辅导员诉说自己的困扰。

4.2.2. 保密原则

保密原则是辅导员心理干预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原则。辅导员应该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对学生的个人信息和心理状况进行保密,不泄露学生的隐私。这是因为学生在接受心理干预时,往往会透露一些敏感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如果泄露出去,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辅导员需要保证学生的信息和隐私得到严格保密,不向任何人透露,包括学生的家长、同学以及其他教职员工。同时,辅导员还应该尽可能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干预,确保学生的隐私不会被他人窥探。只有保持保密原则,才能让学生感到安心和信任,才能有效地进行心理干预工作。

4.2.3. 综合干预原则

学生地心理问题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个性化,因此辅导员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地干预措施,以满足学生地不同需求。综合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卫生教育等多种形式,根据学生地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干预(薛红霞,2023)。辅导员需要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需求,然后制定出相应的干预计划和方案。在干预过程中,辅导员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情况适时调整干预策略和方法。同时,辅导员还要与其他专业人员进行合作,共同协作,实现综合干预的目标。只有坚持综合干预原则,才能够更加全面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学生地心理健康水平。例如,对于轻度心理问题地学生,可以采取心理咨询和心理卫生教育的方式进行干预,而对于重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加专业的心理治疗和药物干预。

4.2.4. 理性干预原则

辅导员应该采取理性的干预方式,不以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干扰学生,而是以客观、科学的态度进行干预。这是因为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往往与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有关,如果辅导员的情感和态度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甚至导致学生的抗拒和反感(田婕,张兰君,2022)。因此,辅导员需要采取理性的态度,分析学生的问题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制度相应的干预方案,并对干预过程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干预策略和方法。同时,辅导员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自我思考和探索,引导学生在理想思考的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只有采取理想干预原则,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干预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2.5. 专业干预原则

辅导员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心理危机的特点和处理方式,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专业干预。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往往较多,但常常缺乏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尤其是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辅导员应加强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向学生普及心理专业知识与开展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题会议,并主动参加心理危机干预的主题培训等,本着专业干预的原则,在工作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知识,更加有效的处理学生的危机。

4.2.6. 全程跟踪原则

心理干预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干预效果进行全程跟踪和评估。辅导员应该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干预效果。同时,辅导员还应该对干预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估,以便总结经验和提高干预水平,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如果辅导员只是进行以此简单的干预,而没有对干预过程进行跟踪和评估,那么干预的效果可能会被大大降低。因此,辅导员需要在干预过程中,记录学生的心理状态、干预方法和效果等信息。同时,辅导员该应该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最新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需求。全程跟踪原则有助于辅导员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需求,提高干预效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全程跟踪原则在辅导员心理干预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5.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策略

5.1. 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应当积极转变工作理念,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从而达到提升实效性的目的。

在把握新媒体发展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应将管理与新媒体相结合,转变管理的理念,利用新媒体来引导高校学生积极进行自我管理。有学者认为,辅导员可以通过班级群发布管理目标、管理标准和具体的管理措施,而后让学生规范自身言行举止,进行自主管理。与此同时,辅导员可以利用某些线上会议平台不定时的召开会议,与班级班干部或者部分学生沟通交流,深入了解班级状况,激发学生主动制定班级学生管理规定,使学生们能够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和主动遵守自己制定的学生管理制度(徐海娜,赵明辉,2023)。

安徽某高校一大三学生小明,因临近毕业的学习压力和感情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情绪低落,经常失眠,出现了自杀意念。辅导员与班级班干部和其舍友进行沟通交流中了解到这种情况,及时对这位学生进行初步评估,第一时间了解心理状况和问题的严重程度,明确了心理危机的性质和风险等级。同时辅导员通过与其舍友建立的网络联系平台,能够及时了解该学生的动态,及时灵活的调整心理干预策略。

5.2. 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强化正面引导

作为站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高校辅导员,应当主动深入了解新媒体平台的功能以及如何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学生管理工作,做好正面引导工作。目前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高校辅导员都利用新媒体平台鼓励学生创作媒体作品,在学校提供的平台上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微课比赛等活动,也积极举办征文和演讲等比赛。辅导员在引导学生价值观时,鼓励学生利用新媒体平台创作,并在新媒体平台上展现包含有主流价值观、积极正面价值观的优秀作品,强化各个媒体平台的正面引导效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此同时,学生可以在创作或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主流价值观、杰出人物、优秀榜样等,学习到优秀的品质,这对引导学生的道德品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辅导员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社交媒体账户和博客平台,积极宣传和分享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参与。同时,辅导员还可以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和视频直播等方式,为学生们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辅导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和工具,深入了解学生们的需求和心理,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服务质量。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在网络平台上占领价值引领的高地,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和尊重,成为学生们成长路上最坚强的后盾。

在干预安徽高校大三学生小明心理问题的工作中,通过与小明舍友及班级同学的交流沟通,以及对小明同学个人的心理初步评估的结果,辅导员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小明缓解情绪,减轻压力,增强自我意识和控制能力,以克服心理问题。同时辅导员还为小明提供了一些心理调节的技巧和方法,如放松训练,认知重构等。

5.3. 充分利用开发网络平台,打造学生心理危机监控系统

作为一名辅导员,充分开发利用网络平台,占领价值引领的高地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个数字化时代,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了学生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辅导员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是定义监控指标。制定一套明确的监控指标,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心理咨询的需求量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心理问题。二是确定学生心理测试数据来源。收集数据的方式需要明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在线咨询、面谈等方式获取。同时,需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保护学生隐私。三是建立数据分析系统。建立数据分析系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和处理,以便发现心理危机事件的趋势和规律,提前预警。四是确定应急响应机制。当发生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时,需要制定应急响应机制,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危机应对,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减轻压力。五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通过校内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和心理危机的应对能力,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总之,充分开发利用网络平台,打造学生心理危机监控系统,从定义监控指标、确定数据来源、建立数据分析系统、确立应急响应机制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等方面入手,以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和校园安全,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干预安徽高校大三学生小明心理问题的工作中,辅导员建立了对小明同学的心理危机监控系统,关注他的心理状况和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心理问题的再次出现。同时辅导员还为小明同学提供了资源上的支持,如介绍心理医生、参加心理健康培训、参加心理辅导小组等,以提高心理支持和帮助的效果。

5.4. 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的新媒体素养

辅导员团队运用新媒体设备的能力关乎到辅导员能否适应学生管理工作的变化,能否将新媒体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效融合起来。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应充分认识到熟练掌握新媒体的重要性,提升自身新媒体素养的重要作用,并将其付诸实践融入到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中来。

高校对于很多新入学的大学生而言,完全是一个新的环境,且这个环境与此前高压学习状态下的高中截然相反,特别是对于身处异乡的学生来说,在心理上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部分学生可能会对于新老师和新同学产生一定的“防备心”。辅导员作为学生进入高校的“引路人”,要注意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从侧面打听班级学生情况,了解班级同行的动态,逐渐和学生建立共同话题,循序渐进地走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往往新生可能更愿意首先与学长学姐交流,他们之间共同话题较多,同时学长学姐在高校内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更加丰富,可以让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找到奋斗的方向和目标。辅导员可以运用新媒体平台,在一些优秀的学长学姐中挑选树立榜样,让他们对高校学生有一个带动作用。同时辅导员在与学长学姐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学生都有什么困难或者心理负担,从而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更有效的管理。

在干预安徽高校大三学生小明心理问题的工作中,辅导员通过与小明的沟通和交流,加强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推广,鼓励他积极参与有益的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心态。

通过小明的心理干预工作事件,我们认识到在新媒体时代进行辅导员进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时,要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时了解班级学生心理动态。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网络评估、在线心理干预、强化正面引导。并充分利用开发网络平台,打造学生心理危机监控系统,提供在线资源支持和加强网络心理教育。加强辅导员新媒体素养,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心理危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和支持,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文章引用

潘 越.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辅导员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Student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Work of College Counselors in the Era of New Media[J]. 心理学进展, 2023, 13(06): 2587-2594. https://doi.org/10.12677/AP.2023.136319

参考文献

  1. 1. 丁俊萍, 刘秀华(2021).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初探. 思想政治课研究, (2), 151-159.

  2. 2. 郝媛(2022).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策略研究. 山西青年, (12), 127-129.

  3. 3. 史梅(2023). 高校辅导员制度适配国家治理目标的策略研究.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8), 76-78.

  4. 4. 田婕, 张兰君(202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经济师, (8), 147-148.

  5. 5. 徐海娜, 赵明辉(2023). 浅谈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教学结合模式.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 35(1), 120-124.

  6. 6. 薛红霞(2023).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微. 传媒, (1), 82-83+85.

  7. 7. 张雪(2022). 互联网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索. 国际公关, (7), 106-108.

  8. NOTES

    1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 [2023-03-02]. https://www.cnnic.cn/n4/2023/0302/c199-10755.html。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