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12  No. 04 ( 2023 ), Article ID: 64409 , 14 pages
10.12677/ASS.2023.124256

中东欧高等教育政策与大学排名变化研究

杨雅雯1,余淇1,邵万清2,马冀3*

1宁波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浙江 宁波

2宁波工程学院,中东欧研究所,浙江 宁波

3宁波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浙江 宁波

收稿日期:2023年2月14日;录用日期:2023年4月14日;发布日期:2023年4月24日

摘要

在经济和教育全球化的推动下,围绕世界大学排名对高校、政府高教政策和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的争论俨然成为学术界和新闻媒体的普遍话题。本文通过分析波兰、捷克、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在2015~2021年的高校数量世界TOP1000变化情况以及重点高校排名趋势,在结合各国高教政策的基础上,探究中东欧国家高教政策对其大学世界排名的影响以及世界大学排名和高教改革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其他相似发展国家的高教改革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并丰富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最后,对中东欧国家及相似国家的教育发展提出如下建议:一、努力提高本国的综合实力,建立符合本国发展的健康的高教价值观;二、加强区域内交流与合作,推动高等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三、广泛与非文化霸权和非后殖民主义国家进行高教合作。

关键词

中东欧,高教政策,大学排名

Research on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University Ranking Change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Yawen Yang1, Qi Yu1, Wanqing Shao2, Ji Ma3*

1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Arts,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ingbo Zhejiang

2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Research Center,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ingbo Zhejiang

3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ingbo Zhejiang

Received: Feb. 14th, 2023; accepted: Apr. 14th, 2023; published: Apr. 24th, 2023

ABSTRACT

Driven by the globalization of economy and education, the debate about the impact of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on universities, Higher Education Policies, and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common topic in academia and news media. By analyzing the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Top 1000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and the ranking trend of key universitie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such as Poland, the Czech Republic, and Hungary from 2015 to 2021, and on the basis of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polici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act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ie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on their university world rankings and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 and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of other similar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enriching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for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of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and similar countries: first, strive to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strength and establish healthy higher education values in line with their own development; second, strengthen reg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third, extensive cooper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with non-cultural hegemonic and non-postcolonial countries.

Keywords: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University Ranking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研究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下,大批学生选择出国深造,世界各国也越来越重视世界大学排名。在此背景下,一大批颁布世界大学排名的组织和机构应运而生,它们依据学校科研成果、教育质量、创新成果等各项指标,针对相关大学在名誉、奖项、声望、成就等方面成果,对各大学进行排名评估,以此帮助政府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各高校的实际情况。目前,相对权威和值得参考的世界主流大学排名机构有中国的ARWU、英国的QS和THE、美国的U.S. News。如今,世界大学排名、国家高教政策以及高教水平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首先,作为全球高等教育竞争的一个重要表现,世界大学排名在方方面面影响着大学的发展;其次,各国高校的不断发展又会推动各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继而促使大学在排名榜单上的名次、数量发生变化,从而推促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推动大学排名的提高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具体来说,大学排名对高等教育的积极作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排名榜单的宣传和扬名作用为各个高校提供了符合自身发展战略的依据,在加快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同时触发了高教竞争;第二,大学排名对高等教育发展较弱的国家和排名落后的大学有着很好的参考价值。就前者来说,大学排名可以为其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和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对于后者来说,落后大学可以根据榜单标准和侧重点以及顶尖大学的强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完善和促进自我;第三,大学排名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再创新。一方面,大学排名有利于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教育质量越高的大学越有可能受到社会人士的资助,使得大学拥有足够的资金去创新、研究,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但是,大学排名对高等教育也有消极影响。大学排名本身具有的主观性和商业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榜单排名的科学性,给公众带来误导。且有些大学为了快速提高大学排名而急功近利、弄虚作假。

不可否认的是,世界大学排名为政府的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在促进本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也直接加快了国与国之间交流与协作的进程。以中东欧国家为例,自博洛尼亚进程以来,欧洲国家特别是包括波兰、捷克、匈牙利在内的中东欧国家高等教育迅速发展。2012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同成立了“16 + 1”合作机制(2019年由于希腊的加入变成为“17 + 1”合作机制)。次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旨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1] 。作为连接亚洲和西欧的重要桥梁,中东欧地区对于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规划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它们也成为了“一带一路”的成员国。目前,我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领域广泛,特别是在教育合作方面,“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政策对话”已举办了八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也已举办了七次会议 [2] [3] ,教育合作成效显著,也极大促进了彼此间高等教育的发展。

本研究选取了中东欧较为重要的三个国家:波兰、捷克、匈牙利来进行研究,理由如下:第一,为了确定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通过检索知网(CNKI)、搜集各大排名机构近些年的排名数据、访问中东欧相关国家的政府网站并采集了其高等教育政策等途径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搜集,发现相比于其他中东欧国家,这三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成果比较显著,因此国际国内对其高教领域方面的研究比较丰富,从不同角度对三个国家高等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所以从文献资料的丰富性和参考价值来看,这三个国家是相对可取的,同时能支持本次研究的开展,因此本文选择了波兰、捷克、匈牙利作为研究对象。第二,从高等教育发展来看,这三个国家都积极响应了“博洛尼亚进程”,在21世纪前后均出台或修订了高等教育的相关政策以提高本国高教质量,从政府的角度指导高等教育发展,以求在大学排名中有出色的表现。但三个国家在高等教育改革方向上也各有特色,波兰重视国际化,捷克更偏向教育公平,而匈牙利则将重点放在质量评估体系的建设上。因此,这三个国家的高教整体发展可以为其他相似国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三,从社会角度来看,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以来,无论是在经济层面还是人文方面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因此,继续加强彼此间的合作是民心所向,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就成员国来看,波兰、捷克、匈牙利地处欧洲中心地区,连接东西欧,区位优势突出,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经之地。所以,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尤其是这三个国家的教育合作十分重要。一方面,教育合作不仅仅可以促进彼此间的教育发展,还能增强两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促进中外思想文化的深层次交流。另一方面,研究中东欧高等教育发展可以加深我们对合作伙伴的了解,借鉴他们高等教育上的优秀成果,并为两个区域间的高教合作交流提供多元化的意见和建议,最终达成“美美与共”的双赢局面。

本次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数理统计、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部分中东欧国家高校在QS和THE排名趋势进行分析,并结合波兰、捷克、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的高等教育政策,进一步探析国家高教政策对其大学世界排名的影响,探究高校世界排名和高教改革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其他相似发展国家的高教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另外,由于学界对中东欧国家高等教育的研究侧重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发展合作上,对其高校世界排名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空缺,所以,本次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以丰富这一方面的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问题如下:

1) 在高教政策的运作下,波兰、捷克、匈牙利等中东欧高校的排名是如何变化的?

2) 世界排名的各因素对波兰、捷克、匈牙利等中东欧高校的影响如何?

3) 波兰、捷克、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和地区在世界排名上需要做哪些反思?

2. 中东欧国家和地区高等政策与大学排名

2.1. 波兰高教政策与分析

2.1.1. 《高等教育国际化计划》和《科学宪法》

为了进一步增强波兰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提升波兰国际话语权 [4] ,2015年波兰政府颁布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计划》,主要表现为“深化教育课程方案、创新高等教育机构管理机制、明确各参与主体的责任机制以及完善留学生奖励机制和招生政策” [5] 。为实现该目标,波兰开展实施了包括伊拉斯谟计划、“预备,走起,留学波兰”计划等在内的计划措施,还开设约1亿兹罗提的奖励资金。

2018年10月生效的《科学宪法》是波兰在学生教学和大学管理方面的首次全面变革,旨在通过解决波兰当前高教制度存在诸如高等教育质量不佳、高教机构自主权有限、博士生教育效果低等问题,为研究和学术自由创造条件,从而助力文化发展和经济创新。此法案共15章,主体部分包含对高等教育及教育质量评价、监督系统、联邦、奖励机制、留学生申请以及高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6] 。另外,波兰教育部于2019年还出台了专门针对此法案的改革指南和科学活动质量评估指南,其中改革指南由大学和组织事务(包括联合会)、劳工问题(包括纪律问题)、科学推广程序、博士学习和博士生、学生事务和奖学金以及学生贷款、进行研究和其他形式的教育、大学资助、对大学的监督(包括行政处罚)等八个部分组成 [7] 。《科学宪法》的出台给波兰的高等教育系统带来了新的气象:一是,为学术教师提供了提高最低工资的保证,并提高了教学职业道路的等级。自2019年1月1日起,波兰公立大学所有学术教师的最低工资提高了约800兹罗提。二是,波兰教育部增加了在科学和高等教育方面的支出。公立大学在2019~2020年度获得了高达30亿兹罗提的国家财政部债券。三是,重构了波兰博士生教育模式。波兰教育部引入了博士学校并为每名博士生提供了高额奖学金,为他们提供专注科研的环境。四是,加强了学术的权利。波兰教育部通过推出STUDIA.GOV.PL门户网站、禁止高校更改学费等措施保护学生的权利。总之,《科学宪法》为波兰高等教育开辟了新纪元,极大提高了教育质量。例如,英国《金融时报》公布的管理学硕士课程排名显示,科兹明斯基大学管理硕士学习质量方面排名世界第20位,华沙经济学院在同一类别中高出9分 [8] 。

Figure 1. The number of Polish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TOP1000 in 2015~2021

图1. 2015~2021年波兰高校数量世界TOP1000

2.1.2. 波兰高校数量世界TOP1000

图1可知,2015~2021年波兰高校数量在QS和THE上的区别十分明显。首先,就整体态势来看,波兰高校数量在QS和THE排名上的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相比于波兰高校在QS上的数量变化方向的稳定性来看,它在THE排名上的趋向状态更加稳定,持续4年呈下降趋势。其次,从转折点来看,2017年后,波兰高校数量在QS和THE排名上都发生了强烈变化,在QS排名上数量逐渐变多尤其在2017~2018年间高校数量就增加了7所,而在THE排名上数量则逐年递减;最后,从最高点来看,2019和2020年是目前波兰高校在QS排名上数量最多的一年(26所),2016和2017年则是目前波兰高校在THE排名上数量最多的一年(7所)。

2.1.3. 波兰重点高校排名情况

QS排名情况:以华沙大学、雅盖隆大学、华沙理工大学为例,QS 2015~2021排名显示,华沙大学和雅盖隆大学的排名趋势相似,它们在2015~2017年间排名逐年下降,但从2017年开始排名缓慢上升,而华沙理工大学的排名则逐年提升,且2018~2019年间是其排名提升最快的一年。总体来说,三所大学的排名呈上升趋势(图2)。

Figure 2. QS rankings of key Polish universities in 2015~2021

图2. 波兰重点高校2015~2021年QS排名

Figure 3. THE rankings of key Polish universities in 2015~2021

图3. 波兰重点高校2015~2021年THE排名

THE排名情况:以华沙大学、雅盖隆大学、华沙理工大学为例,根据THE 2015~2021年排名的数据,华沙大学的排名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其在2017和2020年分别达到最高峰和最低峰;华沙理工大学排名自2016年后逐年下降;在三所高校中,雅盖隆大学排名在2015~2021年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图3)。

2.1.4. 分析

结合《高等教育国际化计划》和《科学宪法》等政策,可以发现,这两类教育政策对波兰高校在QS和THE排名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QS排名来说,两类教育政策同时起着促进作用。QS排名评价指标有6个,其中声誉指标(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就占了50%,其次则是师生比和每名教师的引用率。不可否认的是,一项教育政策的出台不仅是为了提高整个国家的教育质量,也是为了提高国家地位和国际声誉,波兰也不例外,《高等教育国际化计划》和《科学宪法》的出台大大提高了波兰高等教育质量,也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水平,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意味着学术声誉指标的增加,学术能力水平的提高则直接影响了实际就业能力即雇主声誉指标。不仅如此,高等教育政策的不断完善,也吸引了许多到波留学的学生,波兰的师生比也在不断扩大,教育和科学项目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2015~2021年波兰重点高校在QS上的排名呈上升趋势,而进TOP1000的数量整体上也在不断增加,可见这两个政策对于波兰高等教育的实力有着很明显的推动作用。

而与QS世界大学排名不同的是,THE世界大学排名更注重教学、研究以及论文引用,且这三个指标都各占据了30%的比例。结合相关数据可以发现,波兰高校跻身THE排名TOP1000的数量是自2017年后呈逐年递减的形式,而在2015~2017年则呈缓慢上升趋势。结合政策出台时间来看,2015年《高等教育国际化计划》着重改善了教育和科学研究的质量,完善了学习课程方案和教学机制,因此,有利促进了波兰高校在THE的排名情况。而2018年《科学宪法》的出台对THE评价波兰高校是带有一定消极影响的。具体来说,《科学宪法》重新改革了波兰高等教育体系,并将三层次大学分为学术型和专业性,此外,还缩减了上百所私立研究教学型和私立教学型大学 [9] ,因此,虽然这项教育改革有利于教学指标的增加,但在实施初期却是不利于研究和论文引用两个指标的增加,因此这项教育改革的成果,如果要从世界大学排名中获得体现,还需要后续的观察研究。

2.2. 捷克高教政策与分析

2.2.1. 博洛尼亚进程中的高等教育改革和高等教育法

在推动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建设的大趋势下,1999年,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的捷克加入了“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declaration),此后便实施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改革,包括学位体制改革、高等教育经费体制改革、高等教育模式改革等,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高教的远景规划 [10] 。21世纪以来,捷克先后颁布了《高等教育机构学术、科学、研究、发展、创造、艺术和其它创新活动战略规划》,简称《捷克高教2011~2015规划》《2020年捷克教育政策远景规划》等,提出了未来高等教育在促进公平、提高高等教育的普适性等方面的新举措,主要表现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增强高等教育的开放性,提高高等教育的实效性” [11] 。为实现该目标,捷克开展实施一系列措施,例如建立并推行高等教育的国家标准体系(National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for Tertiary Education),着力搭建高等教育终身体系(Lifelong Learning),提高非资本资金的实效(Non-Capital Funding)等 [12] 。

捷克的《高等教育法》为捷克的高等教育发展和变革提供了法律支撑。作为较早出台高等教育法的国家之一,捷克于1991年制定了《高等教育法》,又在1998、2001、2003、2004年对《高等教育法》进行了几次修订,成为了现在的《高等教育法》。多次的完善修订,使得捷克的高等教育体系日趋规范,提高了捷克高等教育质量,加速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法》放宽了捷克高等学校的教育管理权利,高校有“成立独立的学术团体”“规定雇员取得大学任教资格的程序和任命教授的程序”“成立独立的学术团体”等等权利 [13] ,这大大提高了高等院校发展的自主性,也为捷克高等教育的变革创造了条件。此外,捷克在1998年成立了负责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和和监控的捷克认证委员会,对捷克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进行监管,也有效促进了捷克高教的发展。

2.2.2. 捷克高校数量世界TOP1000

近六年来,捷克高校数量在QS世界大学排名和THE世界大学排名上的表现差异十分明显(图4)。这与QS和THE世界排名评价的标准密切相关。首先,就总体形式上来看,捷克高校数量在THE排名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过程,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而在QS排名榜单上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相同的是,捷克高校数量在QS和THE上的趋向状态都不太稳定,起伏波动较大。其次,从转折点来看,2017年是二者共同的转折点。2017年后,捷克高校数量在QS和THE排名上都发生了强烈变化。在THE排名上,数量逐渐减少,尤其是2017~2018年这一区间,仅1年时间捷克高校数量就在榜单上下降了4所,此后数量更是逐年下降。在QS排名上,捷克高校在榜单上的数量逐渐增多,2018~2019年的变化幅度最大的一年,新增了5所高校进入榜单。最后,从极值点来看,捷克高校在排名上表现出一种奇怪的现象,在QS排名上的数量最多的几年(2019年~2021年)恰恰是是THE表现最差的几年,而在QS排名上数量相较少的几年(2015年~2018年)却是在THE榜单表现上最好的几年,且2017年是在THE排名榜单上数量最多的1年(12所)。

Figure 4. The number of Czech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TOP1000 in 2015~2021

图4. 2015~2021年捷克高校数量世界TOP1000

2.2.3. 捷克重点高校排名情况

QS排名情况:以查理大学、捷克理工大学、马萨里克大学三所大学为例(图5),QS 2015~2021排名显示,捷克理工大学和马萨里克大学的排名趋势相似,它们都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且两所大学都在2018年之后排名逐年上升。过程中虽然这两所大学的排名时升时降,但是上升和下降的幅度都不大,总体运行态势较为平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查理大学在排名上的表现较为亮眼,作为捷克在QS排名中最高的学校,它的排名一直维持在300名左右,期间虽然经历了波动,但是变化幅度不大,其2021年的排名较之前有所上升。总体来说,捷克高校在QS榜单上排名表现良好,高校排名不断向前。

Figure 5. QS rankings of key Czech universities in 2015~2021

图5. 捷克重点高校2015~2021年QS排名

THE排名情况:以查理大学、马萨里克大学、帕拉茨基大学三所为例,根据THE 2015~2021排名的数据,帕拉茨基大学和马萨里克大学较为相似,总体都呈下降趋势,且它们都在2021年达到最低值。不同的是,马萨里克大学在2017年达到最高值,帕拉茨基大学在2015年达到最高值。查理大学的表现一直较为稳定,波动幅度不大,但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总体来说,三所大学在THE排名上的表现均较为平稳(图6)。

Figure 6. THE rankings of key Czech universities in 2015~2021

图6. 捷克重点高校2015~2021年THE排名

2.2.4. 分析

由上述可知,捷克高校在QS和THE排名上的表现差别很大。这是因为QS和THE排名的评价标准不同:在QS排名的标准中,占比最高的是“全球学术声誉”指标,其数据是通过发放问卷给业内专业人士所得。捷克借助博洛尼亚进程,在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方面取得较大进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地位显著提升,国际认可度提高,因此学术声誉有所提高。再者,QS与THE的区别还在于QS注重雇主声誉,即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估。捷克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教育改革的目标“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增强高等教育的开放性和实效性”,对教育质量严格把关。所以,捷克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满意度较高,而且捷克逐渐形成了开放、科学、高校的高等教育体系,大大提高了高等教育质量,学生能力和素养也得到培养,取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这使得捷克高校在QS排名中位次上升且高校数量不断增加。

捷克高校跻身THE排名TOP1000的数量在2017年后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从国家层面来看,捷克在颁布《捷克高教2011-2015规划》后高等教育方面成效显著,2015年至2017年THE世界排名TOP1000高校数量上升,在2017年达到最高峰,这与高教规划的成果是离不开的。但是,一直实施的高等教育法影响了其高校在THE上的排名。与QS相比,THE不仅要看学术成果的数量,也要看学术成果的质量。另外,THE排名也更加注重学习环境。由于“博洛尼亚进程”的社会方向,捷克注重于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在《高等教育法》规定,“只要学生满足高校规定的基本入学条件,不论其来源、出身、年龄、性别、宗教信仰、种族、性趋向、肤色、残疾障碍、或其父母的收入情况,《高等教育法》保证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 [14] 。这就使得参加大学的人员质量参差不齐,大学学习环境下降,也就使得大学的教育质量,研究以及论文引用受到影响,使其在THE排名榜单上表现不佳。“博洛尼亚进程”和捷克《高等教育法》的实施给捷克的高等教育体系带来了巨大提升,但其中也有不足之处,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改正。

2.3. 匈牙利高教政策与分析

2.3.1. “博洛尼亚进程”和HAC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1999年欧盟各国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提出了一项“整合欧盟教育资源,打通教育体制,促进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高等教育改革计划,即为博洛尼亚进程 [15] 。为适应欧洲统一的高等教育框架,匈牙利于1999年参与“博洛尼亚进程”,并随之进行一系列高等教育改革,主要表现为进行高等教育学位制度改革、不断修善《高等教育法》和强化作为匈牙利高等教育认证与质量评估的官方机构HAC (Hungarian Accreditation Committee)的作用。1993年,匈牙利诞生了历史上第一部《高等教育法》,其后在2005年和2011年进行了两次修订,最终形成了以《高等教育法》为基础的高等教育法律体系 [16] 。为了保证匈牙利高等教育质量、促进HAC工作的顺利进行,《高等教育法》规定“HAC作为匈牙利独立的、唯一的专家组织,负责评价高等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艺术活动的质量,并且检查、督促高等教育机构战略规划的进展” [17] 。20年来HAC一直履行匈牙利高等教育认证与质量评估的职责,对匈牙利高校质量严格把关,成为了欧洲高等教育质量联合会(ENQA)、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网络(INQAAHE)等组织的会员,不仅提高了匈牙利高等教育国际认可度的,还加快了匈牙利高等教育发展进程 [18] 。总的来说,在“博洛尼亚进程”影响下,匈牙利高等教育发展情况良好,在完善了本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同时,努力与国际接轨,提升了匈牙利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目前,不到1000万人口的匈牙利已经是拥有14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教育大国,也是人均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国家,其教育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十分出名。

2.3.2. 匈牙利高校数量世界TOP1000

匈牙利的高等教育在于国际接轨上有出色的表现,但是总体而言,在大学排名方面,尽管匈牙利有5至9所高校在各类世界大学排名中占据前1000的位置,但一些学校表现并不是特别出色,基本只能排到500名之后。由图7可以看出,匈牙利高校在QS和THE世界排名TOP1000上的表现大相径庭。从整体趋势来看,匈牙利高校在QS排名上的表现十分亮眼,从一开始的2所高校增加到9所,且中间没有出现过较大的波折,在2016~2019年呈现平稳态势,其余几年数量都在呈现上升态势,总体表现十分良好。而在THE排名上,其高校数量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过程,整体较为曲折。其次,从转折点来说,匈牙利高校数量在QS上平稳上升,起伏很小,而在THE上波动很大,尤其是2015~2016年,高校数量从无到有(6所),此后也一直波动起伏。2017年到2018年减少了2所高校,而2019年又比2018年多上榜了一所学校。最后,从极值点来看,匈牙利高校在QS排名榜上最多的一年是2021年(9所),而THE排名榜上则是2017年(7所)。

Figure 7. The number of Hungarian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TOP1000 in 2015~2021

图7. 2015~2021年匈牙利高校数量世界TOP1000

2.3.3. 匈牙利重点高校排名情况

QS世界排名情况:在QS世界排名中,塞格德大学和德布勒森大学表现出相似的趋势,而罗兰大学和佩奇大学则是各不相同(图8)。2015年到2021年中,塞格德大学和德布勒森大学一直呈现波动起伏的情况,排名自2016年都经历了上升–下降的过程。在2020年,塞格德大学排名继续下降,而德布勒森大学的排名有所提高。在其后的2021年,两所大学的排名又再次下降。虽然二者的排名起伏次数较多,但排名位次却无较大变化,塞格德大学稳定在500~550名,而德布勒森大学稳定在600~700名,它们也是匈牙利在QS世界排名中排在前二的两所大学。罗兰大学和佩奇大学在2015年均不是QS世界排名TOP1000的学校,却纷纷在2016年进入榜单。此后,罗兰大学从2016年开始了跌宕起伏的历程,起伏程度是4所高校中最大的,它在2021年排名落后于2016年排名,总体呈下降趋势。而佩奇大学则是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从2017年开始排名稳定上升,虽然幅度不大,但是在6年的积淀下,其2021年排名相较于2016年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

THE世界排名情况:在各个世界排名中,THE相对于其他排名较为注重科研转化产业能力,而这对于人口不到1000万的匈牙利来说不占优势。所以,无论是排名还是高校数量TOP1000,匈牙利高校在THE上的表现都比在QS上逊色许多。由图9可知,塞格德大学、德布勒森大学以及佩奇大学的排名均在2016~2018的两年内保持稳定,在2019~2021年两年间赛格德大学的排名保持稳定,而德布勒森大学和佩奇大学排名重合,呈现倒V的形状。与这三所大学不同的是,在2015~2021年罗兰大学排名一直保持在601~800的范围。与图8明显不同的是,赛格德大学在QS榜单中一直位于匈牙利高校的TOP1,但在THE榜单上却一直位于罗兰大学之后。究其原因,通过搜索两所大学的专业设置并与之和排名指标相联系,本文发现罗兰大学相对于赛格德大学来说更加注重教育学和科学专业,且其基础学科如数学和物理学和热门学科如特殊教育、计算机、心理学都十分出名;赛格德大学相对于罗兰大学来说更加综合性。结合指标来看,THE比QS更注重教学、研究以及论文引用,因而罗兰大学在这些方面上比赛格德大学更具优势,从诺奖得主上也可以看出,罗兰大学培养的众多出色的科学家中就有5位获得诺贝尔奖,占了匈牙利的5/14,而这对于诺奖得主为零的赛格德大学是望尘莫及的。

Figure 8. QS rankings of key Hungarian universities in 2015~2021

图8. 匈牙利重点高校2015~2021年QS排名

Figure 9. THE rankings of key Hungarian universities in 2015~2021

图9. 匈牙利重点大学2015~2021年THE排名

2.3.4. 分析

1993年9月1日匈牙利高等教育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HAC官方高等教育认证和质量评估机构的合法性,此后,HAC一直在匈牙利高等教育平台充当裁判的角色,其运行也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也正是因为HAC充分发挥了质检员的角色并建立了一套准确有效的评估标准,使得匈牙利的教育质量高速提高,以不到千万的人口培养出了十四名诺奖得主。

匈牙利自身高等教育的急遽发展和其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行为吸引了大批留学来此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数据中心(UNESCO UIS)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赴匈牙利留学的生源国榜单中,前十位除了中国均为欧洲国家,且大多数为发达国家 [19] 。同时,匈牙利也派出大量留学生去欧洲各国学习。由此可见,在博洛尼亚进程的推动下,匈牙利高等教育与欧盟高等教育联系密切,加强了其高教的国际影响力。另外,匈牙利开始实行与欧盟相同的本硕博三级学位体制,进行学位体制改革并与欧洲学分转换体制挂钩,这一系列措施的使得匈牙利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也可能是匈牙利能拥有如此多数量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原因之一。

为了适应“博洛尼亚进程”,匈牙利做出了一系列举措,具体可以归纳为1) 进行学位制度改革;2)以国家政策支持为前提,建立了完善的高等教育制度体系;3) 建立专业的高等教育评估认证和质量评估机构;4) 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参与度,加强国际合作;5) 重视理工科教育,以教育提升国力 [16] 。毋庸置疑,“博洛尼亚进程”给匈牙利的带来了许多好处,例如匈牙利完成了学位制度的改革、加强了与欧洲各国教育之间的联系等。但美中不足的是,对于原本效仿前苏联在高等教育方面也实行计划模式的匈牙利来说,因历史遗留和基本结构问题,许多改革行动困难重重 [20] 。所以在高等教育改革这方面,匈牙利还将面临众多挑战。总而言之,“博洛尼亚进程”对匈牙利来说是利大于弊的,这一点也可从QS和THE的排名榜单中看出。因此,匈牙利应继续坚持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另外,匈牙利在高教方面所采取的众多政策和措施促使其高教成果显著,这对于其他相似国家建立和完善自己的高等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大的教育借鉴意义。

3. 总结与建议

新世纪以来,在新管理主义的浪潮下,高等教育膨胀发展以及学术资本主义迅速扩张 [21] ,为了提升本国高等教育的世界影响力和提高国家国际地位,各国开始重视本国大学排名并实施各类方针政策对高等教育进行深层次改革。本文通过回顾部分中东欧国家(波兰、捷克、匈牙利)的高教政策,结合2015~2021年来其高校排名和高校数量等相关数据,分析并探讨了其世界排名情况和原因。

综合来看,在国家高教政策的支持下,波兰、捷克、匈牙利的世界高校数量TOP1000和重点大学排名在QS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相比于21世纪初的高等教育状况,伴随着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如今这几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势头强劲,成绩亦是斐然。当然,除却国家自身的政策支持外,国家间的教育交流合作也是不可小觑的。同时也可以看到,这些国家的大学排名在THE上则呈现出了停滞或倒退的情况,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因为衡量标准的差异,排名评定标准局限性是导致这一状况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因此,以世界大学排名来评判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或者某些大学在教学和研究推进方面的成绩是不够合理的。

目前,西方国家仍想通过文化渗透、强权政治统治世界,在教育上也不例外。研究者们通过分析中东欧国家留学生教育发展现状,得出影响其教育发展的两大社会性因素,其中之一就是“后天性依附”,它是指中东欧国家由于自身原因不得不依附美国、欧盟等国际力量,二者之间形成的一种“隶属–半隶属”关系 [22] 。因此,中东欧国家若想更长远地发展本国的高等教育,应进行如下反思:

第一,努力提高本国的综合实力,建立符合本国发展的健康的高教价值观。首先,高等教育国家化下各国政府重视高校排名无可厚非,但不能盲目追求,忽视了核心所在——促进本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其次,世界大学排名究其本质来说不过是西方大国控制高等教育和研究价值、规则的一个工具和手段,在本国综合实力不强的情况下,贸然投身到世界教育国际化的漩涡中,会对本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最后,任何一个民族要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长治久安,屹立于国际社会,最根本的是要保持本民族的独立自主。因此,中东欧国家要跳脱出世界大学排名的游戏规则,制定符合自己的高教价值观,不断提升本国综合实力,促进高教发展。

第二,加强区域内交流与合作,推动高等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一方面,中东欧国家要借助欧盟的力量发展本国高等教育但是又不能将发展全部希冀于此;另一方面,中东欧国家之间要加强彼此的交流与合作,为构建和完善中东欧地区高等教育协调合作机制建立区域高教交流圈,形成教育资源优势互补。

第三,广泛与非文化霸权和非后殖民主义国家进行高教合作。合作是实现“1 + 1 > 2”的最佳模式,而正确明智地选择合作伙伴能让合作事半功倍。面对西方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东欧国家在教育发展上应更理智和坚定,不仅要与区域内的国家进行互通有无,更是要与中国、俄罗斯等非文化霸权和非后殖民主义国家进行交流合作,又或是与一些在教育上后殖民理念不强的国家进行合作交流,比如德国、日本。

我国坚定和维护多边主义,永远秉持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并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自“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截至到2018年年底,我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对外投资累计986.2亿美元 [23] 。中东欧国家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我国也是中东欧国家的信任支持伙伴,在经济文化发展上如此,在高等教育上亦是如此。对于中东欧国家来说,与我国合作不仅可以发展其高等教育,还能努力“摆脱”来自西方强权大国在高等教育价值观和方法论上的控制。因此,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持续与我国进行高等教育方面的合作交流对于中东欧国家来说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基金项目

宁波工程学院校级高教课题:中东欧高教发展与对华高教合作研究(2022NGGJC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委托项目:中国–中东欧国家科技创新合作研究支撑工作。

文章引用

杨雅雯,余 淇,邵万清,马 冀. 中东欧高等教育政策与大学排名变化研究
Research on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University Ranking Change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04): 1877-1890.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4256

参考文献

  1. 1. 人民网. 人民日报专题深思: “一带一路”的三个共同体建设[EB/OL].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5/0922/c1003-27616140.html, 2015-09-22.

  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第七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政策对话在罗马尼亚举行[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9-05/18/content_5392671.htm, 2019-05-18.

  3. 3. 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 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第七次会议成功举办[EB/OL]. http://ccheic.xjtu.edu.cn/info/1002/1221.htm, 2021-12-06.

  4. 4. 郭明俏. 波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发展与新举措——兼议《波兰高等教育国际化计划》[J]. 西藏教育, 2017(1): 49-53.

  5. 5. 李玲. 波兰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探析[J]. 教育文化论坛, 2017, 9(3): 109-114.

  6. 6. Ministerstwo Nauki i Szkolnictwa Wyższego (2018) Prawo o szkolnictwie wyższym i nauce. https://isap.sejm.gov.pl/isap.nsf/download.xsp/WDU20180001668/T/D20181668L.pdf

  7. 7. Ewaluacja jakosci dzialalnosci naukowej—przewodnik. https://isap.sejm.gov.pl/isap.nsf/download.xsp/WDU20180001668/T/D20181668L.pdf

  8. 8. Ministerstwo Nauki i Szkolnictwa Wyższego (2019) Co zrobiliśmy przez 4 lata w MNiSW? https://www.gov.pl/web/edukacja-i-nauka/co-zrobilismy-przez-4-lata-w-mnisw

  9. 9. 武学超, 罗志敏. 波兰新一轮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动因, 向度及评价[J]. 比较教育研究, 2020, 42(6): 82-88.

  10. 10. 李尚卫, 杨文淑. 捷克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及启示[J]. 宜宾学院学报, 2017, 17(2): 43-49.

  11. 11. Ministry of Education, Youth and Sports (2020) The Strategy for Education Policy in the Czech Republic until 2020. https://www.oecd.org/education/policy-outlook/country-profile-Czech-Republic-2020.pdf

  12. 12. Ministry of Education, Youth and Sports, Czech Republic (2010) The Strategic Plan for the Scholarly, Scientific, Research, Development, Innovation, Artistic and Other Creative Activiti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for 2011-2015. https://core.ac.uk/download/pdf/11868738.pdf

  13. 13. 孙刚成, 张振康, 武忠远. 捷克高等教育国际化变革及启示[J]. 学术论坛, 2011, 34(10): 208-212.

  14. 14. 杨永忠, 蔡力. “博洛尼亚进程”中的捷克高等教育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6(4): 138-144.

  15. 15. (1999) Joint Declaration of the European Ministers of Education. http://www.aic.lv/bolona/Bologna/Statem01_03/EAIE.PDF

  16. 16. 吕芳, 马燕超. 匈牙利高等教育的发展演变及其特色[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8, 39(2): 139-144.

  17. 17.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 of the Republic of Hungary (2008) Higher Education Act. https://planipolis.iiep.unesco.org/sites/default/files/ressources/hungary_he_act_139_2008.pdf

  18. 18. Gallup Organization (2007) Percep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European Commission (Flash Eurobarometer), Brussels.

  19. 19. 刘进, 林松月.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三十一)——以匈牙利为例[J]. 世界教育信息, 2019, 32(15): 53-57.

  20. 20. 姜锋. 匈牙利的高教改革和高教立法[J]. 中国高等教育, 1995(2): 44-45.

  21. 21. 张叶娇, 郑志华, 马冀. 日韩高教政策对大学世界排名的影响[J]. 社会科学前沿, 2021, 10(5): 1160-1170.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1.105158

  22. 22. 刘筱, 崔延强. “一带一路”沿线中东欧国家留学生教育现状及中国的对接战略[J]. 高等教育研究, 2020, 41(10): 101-109.

  23.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对外投资发展报告2019 [EB/OL]. http://images.mofcom.gov.cn/fec/202106/20210630083446194.pdf, 2021-12-12.

  24.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