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 10  No. 05 ( 2020 ), Article ID: 35501 , -293 pages
10.12677/AP.2020.105069

Survey on the Status Quo of College Students’ Love Concept and Educational Suggestions

Junshuai Zhu1, Huaqi Ye1,2

1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2Guangxi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Received: Mar. 31st, 2020; accepted: May 4th, 2020; published: May 11th, 2020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views of love and affe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adult education and colleg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a positive outlook on love. 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outlook on love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of different majors and grades. In additio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view of love is slightly more positive than that of male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whose birthplace is rural are more inclined to pay. Love experience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 love outlook.

Keywords:Love Concept, College Students, Current Situation Survey, Educational Suggestions

大学生恋爱观现状调查及教育建议

朱军帅1,叶华奇1,2

1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2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广西 南宁

收稿日期:2020年3月31日;录用日期:2020年5月4日;发布日期:2020年5月11日

摘 要

对成人教育大学生、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恋爱观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群体拥有着积极的恋爱观。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之间,恋爱观无明显差异。另外,女大学生的恋爱观比男大学生的恋爱观稍显积极。生源地为农村的大学生更倾向于付出。恋爱经验对大学生的恋爱观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 :恋爱观,大学生,现状调查,教育建议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爱情,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是两个人相爱的情感。恋爱观,是个体对恋爱相关问题及其关系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态度,是决定个体之间相爱的重要因素。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提出了爱情三元理论,在其中,他认为爱情应该有三个核心成分,即亲密、激情和承诺。另外,他认为爱情包含这三个基本成分,缺一不可,但又根据比重的不同,可分为四种不同的爱情类型(浪漫爱、友伴爱、虚幻爱、圆满爱),浪漫爱时间不长;友伴爱太过平淡;虚幻爱接近迷恋,更具风险;只有圆满爱是三种成分相当的爱,是爱情的至高峰(贾茹,吴任钢,2008)。

国内有学者认为,恋爱观是个人的价值观在爱情问题上的反映(黄希庭,郑涌,2002)。而个体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大学时期。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理论认为成年早期(18岁~25岁)的发展任务是形成亲密的关系以避免孤独感,因此爱情是大学生生活的主题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时代的转变,人们传统的恋爱观已经受到了冲击。有研究表明,大学生恋爱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恋爱动机不纯,只是填补内心的空虚或为了展现“吸引力”;单恋及爱情错觉的认知错位;恋爱心理不成熟只重外在轻视内在;恋爱关系脆弱易分手等等一系列问题(吴宜锴,2018;秦晓燕,2019)。可见,大学生的恋爱观值得关注。在国内众多研究中,学者们从大学生的恋爱内涵、恋爱观现状、恋爱动机、恋爱观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刘晓明,曾天德,2015a),本研究以成人教育大学生和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现状,为大学生的爱情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并提出一定的教育建议。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成人教育大学生和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问卷296份,有效问卷296份,其中男生106人,女生190人,年龄18~25岁,大一38人,大二49人,大三81人,大四128人。

2.2. 研究工具

选用《恋爱态度量表》作为研究工具,该量表是由国外学者进行编制(刘晓明,曾天德,2015b),该量表共有6个分量表。有学者(杨洋,白艳晶,徐清刚,2008)对该量表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有良好的信效度。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90。

2.3. 研究方法

所得数据由Excel软件收集整理,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大学生的恋爱观总体特征

对数据进行描述分析,大学生的恋爱观总体特点如表1。恋爱观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为:奉献型、占有型、现实型、游戏型、友谊型、浪漫型,说明大学生的恋爱观较积极。

Table 1.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love concept (M ± SD)

表1. 大学生的恋爱观总体特点(M ± SD)

3.2. 大学生的恋爱观性别比较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见表2。男大学生为106人,女大学生190人,从表2可知男、女高校大学生在浪漫型、游戏型、现实型、占有型维度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p < 0.05),男生得分明显高于女生得分,但在友谊型、奉献型维度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p > 0.05),男大学生在占有型维度上得分最高,女大学生在奉献型维度上得分最高。

Table 2. Gender differences of college students’ love views (M ± SD)

表2. 大学生的恋爱观性别差异(M ± SD)

注:P* < 0.05,下同。

3.3. 大学生的恋爱观生源地比较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分析方法对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见表3。生源地为城市的大学生有182人,生源地为农村的大学生有114人。从表3可知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浪漫型、游戏型、现实型、占有型、友谊型维度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p < 0.05),在奉献型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显著(p > 0.05),并且农村的成人大学生在奉献型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城市的成人大学生,城市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都在奉献型维度上得分最高。

3.4. 大学生的恋爱观专业比较

运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见表4。文史专业的大学生为117人,理工专业的大学生为140人,艺体专业的大学生为39人。从表4可知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友谊型、浪漫型、占有型、游戏型、现实型、奉献型维度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p < 0.05),文史专业、理工专业和艺体专业的大学生都在奉献型维度得分上最高。

Table 3. Differences in the origins of college students’ love views (M ± SD)

表3. 大学生的恋爱观生源地差异(M ± SD)

Table 4. Differences in majors of love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M ± SD)

表4. 大学生的恋爱观专业差异(M ± SD)

3.5. 大学生的恋爱观年级比较

运用方差分析进行年级比较,结果见表5。大一年级的大学生为38人,大二年级的大学生49人,大三年级的大学生为81人,大四年级的大学生为128人。从表5可知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浪漫型、游戏型、现实型、占有型、友谊型、奉献型维度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p < 0.05),并且大一年级的大学生在占有型维度上得分最高,大二年级、大三年级、大四年级的大学生在奉献型维度上得分最高。

Table 5. Grade differences of college students’ love views (M ± SD)

表5. 大学生的恋爱观年级差异(M ± SD)

3.6. 大学生恋爱观的恋爱经验比较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分析方法对有数据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见表6。谈过恋爱的大学生为182人,没有谈过恋爱的大学生为114人。从表6可知有无恋爱经验的大学生在浪漫型、游戏型、现实型、占有型、友谊型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显著(p < 0.05),并且谈过恋爱的大学生在浪漫型、游戏型、现实型、占有型、友谊型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没有谈过恋爱的大学生,而两组大学生在奉献型维度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p > 0.05),两组大学生在奉献型维度上得分最高。

Table 6. Differences in love experi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love concept (M ± SD)

表6. 大学生恋爱观的恋爱经验差异(M ± SD)

4. 分析和讨论

4.1. 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

爱情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许多人评价大学校园生活是否完美的标准就在于是否拥有爱情,可见爱情已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恋爱观各维度得分最高的为奉献型,得分最低的为浪漫型,说明大学生的恋爱观较积极,这可能是大学生更注重利他爱情观(注重对方的需要,考虑他/她的兴趣)。这与一些学者(叶华奇,2010)的研究部分相一致,在叶华奇的研究中,奉献型和现实型维度的大学生人数最多,有学者(刘晓明,2016)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奉献型维度得分最高,而浪漫型维度得分最低,由此可见大学生持着积极的恋爱观。但此次研究发现,占有型维度得分在大学生恋爱观维度中排第二,并且男大学生在占有型维度上得分最高,可见也有一部分大学生的恋爱观稍显消极。

4.2. 大学生恋爱观在性别、生源地、专业、年级和恋爱经验上的差异

男、女大学生在浪漫型、游戏型、现实型、占有型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并且男生在浪漫型、游戏型、现实型、占有型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这反映了,与女生相比,男生比较看重对方的外貌,视爱情为游戏,并且有较强的占有欲,这与一些学者(余琼,2017)的研究部分一致。男、女大学生在友谊型、奉献型维度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说明了他/她都能够为对方付出,更注重长期的爱情。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浪漫型、游戏型、现实型、占有型、友谊型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在奉献型维度上差异显著,并且农村的大学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城市的大学生,这可能是农村的大学生更能付出,更重视并珍惜爱情。

在大学四年的生活中,大学生从刚进入大学到大学毕业,其心理变化是巨大的。但在本研究中,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占有型、友谊型、浪漫型、游戏型、现实型奉献型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这说明了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具备了一个内化了的恋爱观,并且在大学四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文史类大学生是浪漫的,比较委婉;理工类大学生严谨,表达简单直接;艺体类大学生较为活跃。一般认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因各自的特点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恋爱观,但在本研究中,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现实型、浪漫型、游戏型、友谊型、奉献型、占有型维度上没有差异,这与叶华奇(2010)的研究相一致,并且叶华奇认为社会文化对大学生恋爱观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个大学生都渴望爱情,但并不能够都得到爱情。在本研究中,相比于无恋爱经验的大学生,有恋爱经验的大学生在浪漫型、游戏型、现实型、占有型、友谊型维度上的得分更高,说明了恋爱经验对大学生恋爱观有着较大的影响,这与王倩雅(2010)的研究相一致,但是在吴佳韵(2018)的研究中,恋爱经验只在游戏型、现实型维度上有显著差异,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不相一致。

5. 结论

此次研究表明,大学生群体具有积极的恋爱观。与男生相比,女生在浪漫型、游戏型、现实型、占有型维度上得分较低,恋爱观更为积极。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恋爱观没有显著差异。生源地为农村的大学生更倾向于付出。另外,恋爱经验对大学生的恋爱观有较大的影响。

6. 教育建议

恋爱问题是大学生非常关注的问题,许多大学生因恋爱问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6.1. 开设婚恋指导课程

对于大学生的恋爱问题,高校应高度重视,开设婚恋指导课程,对大学生常见的恋爱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比如说如何和男/女朋友相处,单恋/暗恋的解决方法,特别是如何解决失恋带来的困扰等等(曹冉,徐小梅,杨亚强,2019;蔡敏夫,席丙堯,邵文博,2017)。高校应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婚恋指导课程对大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培养大学生能够正确处理恋爱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正向的恋爱观。

6.2. 建设心理咨询在线平台,给大学生进行远程心理辅导

婚恋指导课程对大学生有一定的帮助,但只能做到预防,却不能在恋爱问题发生时,及时的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而且有些学生不希望自己的爱情隐私被他人了解,不愿意面对面地告诉教师或心理咨询老师。因此高校除了开设相关的课程外,应建设网络心理咨询在线平台,在大学生寻求帮助时,给他们进行远程心理辅导,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他们的问题,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文章引用

朱军帅,叶华奇. 大学生恋爱观现状调查及教育建议
Survey on the Status Quo of College Students’ Love Concept and Educational Suggestions[J]. 心理学进展, 2020, 10(05): 559-265. https://doi.org/10.12677/AP.2020.105069

参考文献

  1. 1. 蔡敏夫, 席丙堯, 邵文博(2017). 大学生恋爱观存在问题与教育对策.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3), 92-94.

  2. 2. 曹冉, 徐小梅, 杨亚强(2019). 大学生恋爱行为调查与研究——以宝鸡某高校为例. 中国农村教育, (11), 15-16.

  3. 3. 黄希庭, 郑涌(2002). 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 (页180-185).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4. 4. 贾茹, 吴任钢(2008). 论罗伯特∙斯腾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 中国性科学, 17(3), 10-12+46.

  5. 5. 刘晓明(2016). 闽南与台湾大学生恋爱观比较研究. 漳州: 闽南师范大学.

  6. 6. 刘晓明, 曾天德(2015a). 大学生恋爱观研究述评. 教育评论, (1), 90-93.

  7. 7. 刘晓明, 曾天德(2015b).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爱情态度: 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34(4), 133-137.

  8. 8. 秦晓燕(2019). 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及树立正确恋爱观方法的探究. 课程教育研究, (29), 22+24.

  9. 9. 王倩雅(2010). 东西方大学生爱情态度异同分析. 大家, (4), 152-154.

  10. 10. 吴佳韵(2018). 90后女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分析. 科技视界, (14), 175-179.

  11. 11. 吴宜锴(2018). 当代大学生恋爱问题探析及引导措施.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15, 70-71.

  12. 12. 杨洋, 白艳晶, 徐清刚(2008). 爱情态度量表(LAS)中文版在中国内地大学生中适用结果分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9(23), 2824-2826.

  13. 13. 叶华奇(2010). 当代大学生爱情价值观的现状研究.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7(6), 84-87.

  14. 14. 余琼(2017). 独立学院大学生爱情态度调查研究. 科教文汇(上旬刊), (11): 146-149+160.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