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Vol. 09  No. 01 ( 2019 ), Article ID: 28457 , 5 pages
10.12677/HJAS.2019.91005

Thoughts on Approaches for Implementing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Qiang Xu, Tianyang Tang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School of Sinan County Committee, Sinan Guizhou

Received: Dec. 25th, 2018; accepted: Jan. 8th, 2019; published: Jan. 15th, 2019

ABSTRACT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revitalizing rural areas is a significant decision and deployment made at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e are supposed to abide by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industrial prosperity, ecological livability, custom civilization, effective governance, well-off life, so as to spare no effort to push forward organizational revitalization, talent revitalization,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as well as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academic paper has proposed the approaches and suggestions to materializ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Approach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思考

徐强,唐天洋

贵州省思南县委党校,贵州 思南

收稿日期:2018年12月25日;录用日期:2019年1月8日;发布日期:2019年1月15日

摘 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本文提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和建议,以期对振兴乡村的实现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路径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广大农村要构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蓝图,就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积极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农村供给 城市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发展思维促进产业发展,注重文化传承与保护,着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等。

2. 提升基层党组织创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政治核心和农民的主心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和完成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终端和末梢,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力量和重要抓手 [1] 。组织强不强,事关乡村振兴的大局。为此,实现乡村振兴,我们就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引领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1. 进一步明确派驻第一书记职责

近年来,大部分建制村都下派了驻村第一书记,第一书记的首要职责应是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定本村组织建设基本规划,提出工作计划,必须负责诸如有关考察、选拔、培养党员等工作。同时,对软弱痪散等一时难以整顿的党组织,第一书记可以承担村支委的工作职能,向上级党组织提出加强本级组织建设的建议。

2.2. 解决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缺乏的问题

目前,农村优秀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务工和发展,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后备队伍缺乏优质群体。建议制定出台鼓励国家干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返村任职、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回村任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任职等政策,这些人员对党和国家的政策理解能力强、思维灵活、见多识广、经验丰富,有利于夯实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助速乡村振兴步伐。

2.3. 组建“联合党支部”,加强党对农村的组织引领

在边远贫困地区,乡镇工作人员编制数少,面临乡村多、范围广、任务重等问题,难免会出现引领和管理到边、到位不足现象,这严重影响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实施进程。为此,可按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精神,针对地域相邻、产业发展缓慢、党组织松散的多个乡村组建“联合党支部”,统一思考和规划当地经济社会的路径和措施,把党组织延伸到乡村的各类经济组织。

2.4. 完善乡村干部职业化政策,建立新型干部管理制度

当前,部分地区探索建立村干部职业化政策已初现成效,可将这一成功经验进一步推广运用。这有利于农村党员干部“看得见希望”,从而激发其对农村工作的干事创业激情和内生潜在动力,带领农民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使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农民眼中展现创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

3. 夯实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由于市场经济的刺激和带动,农村发展农业生产投入大、周期长、产出效益低的现状导致大量人才涌向城市,出现“空心村寨”和“衰而未亡”的乡村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人才振兴”成了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短板。

3.1.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确立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

一是建立现代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着力培养一批批“懂农村、爱农业、爱家乡”的进城务工人员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回乡参与当地经济社会建设。二是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措施,提升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农民在农村的认可度,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三是通过基层党校、村(社区)讲习所、新时代思想大讲堂等平台,集中开展专题教育、现场教学和感恩教育培训,让广大农民拓宽发展视野,帮助他们建立“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利益关系人”意识,主动摒弃“干部干、群众看”的不良风气,以主人翁的精神面貌积极主动投身于振兴乡村的伟大实践壮举。

3.2. 鼓励企业、城市市民积极参与农村发展

乡村振兴离不开城市的大力支持,广泛动员企业和城市居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多种形式、多元化的“农企合作”模式。这既能解决乡村振兴所需的大量资金,帮助企业与城市市民实现资金的多渠道增殖效益,更能拓宽乡村振兴所需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有益于帮助乡村经济发展的人才保障,实现农民、企业、市民共建共享乡村振兴的成果。

4. 着力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乡村经济振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要以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推动农村产业革命,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4.1. 组建“乡村振兴机构”,统一规划农村振兴方向

县、乡分别组建由熟悉农业农村农民且有一定理论水平和科技知识、热爱农村工作的人员组成的“乡村振兴机构”,履行指导、规划、协调职能,根据“因村施策、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布局城郊结合型、集聚提升型、搬迁撤并型、特色保护型、旅游开发型等乡村,以“一县一业、一镇(乡)一特、一村一产或邻村联产”等方式规划农村生态产业规模化和特色旅游业发展,避免农村产业投入重复化、农产品粗放化、产品销路盲目化,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农业集群规模化、产业化、企业化、产品精品化品牌化、畜牧养殖成品化、销路电商化、山水田园化,壮大以农村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多类农村经济组织。

4.2. 推动产业革命,创建特色乡村产业

围绕“农村供给 城市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发展思维,按照“城市发展需要什么?农村就注重发展什么”来满足城市需求的思路,让农村实现“有山靠山、伴水依水”,造就“一方山水致富一方人”。一是可考虑依托地域资源,打造特色自然景观和人文生态旅游社会化;构建“农村山水田园休闲养生旅游综合体”;以集体经济成立乡村康宁养老院和规划乡村集体公墓等模式创建农村特色产业。二是深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探索合适的高效农业发展体系,全面推广“农村 + 企业”、“农村 + 高校”“农村 + 电商”、“农村 + 互联网”、“农村 + 消费者”等模式,增强产业科技成份、多渠道产销对接,共同走农业精品化发展之路,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

5. 改善乡村生活环境,实现乡村生态振兴

生态宜居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需求,是乡村振兴实现的最佳蓝图。必须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高对“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的认识。

5.1.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因地制宜,改造、升级通村公路、入户便道、生产生活用水用电、通讯网络、群众文体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让农民生活更加便利、更有质量,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保持传统民族古村落原生态风貌,修缮恢复传统建筑,开发古村落的特色资源价值。

5.2. 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建立以“绿色、环保、和谐”理念为依托的生态环境型模式,规范农村生产生活中的污水排放、固体垃圾堆放、禽畜粪便处理、农作物废物燃烧等行为,合理规划垃圾废品收集、运输、处理流程,探索建立市场运作的农村垃圾处理运行机制,持续推进农村“改厕改灶改圈”项目;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移民搬迁”工程,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注重饮用水源和土地等资源保护,严控农作物生产中的化肥使用和地下资源开采,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重视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以保护乡村景观和生态环境 [2] 。

6. 提升乡村文化内涵,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中国的乡村承载了历史文化传承的职能,倡导天人合一、和谐相处的乡村文化和田园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现代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石 [3] 。文化振兴要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地位,立足于中华优秀乡村传统文化,秉持科学、客观、礼敬的态度是搞好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基础。

6.1. 注重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升新时代乡土文化内涵

一是增强乡村文化保护意识和完善保护机制。通过现代媒体宣传、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农民增强对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进一步完善文化保护传承机制,惩处损害乡村文化发展的不良行为,设立乡村文化传承专项资金,开展乡村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培养传承人才,促进传承和保护工作良性循环。二是提升内涵,打造乡土文化品牌。进一步挖掘和传承各种传统技艺文化,如传统手工艺、民间文艺、声乐器乐表演、复古文化、风土人情等,我们在对其进行继承和保护的同时,更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更高层次上的发展与创新,进一步凸显地方特色,提升乡土文化的影响力 [4] 。让其产生应有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丰富大众精神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

6.2. 商定积极向上的村规民约,形成“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文明乡风

民政部、中央组织部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到2020年全国所有村、社区普遍制定或修订形成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推动健全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机制。贵州安顺塘约村的“红九条”经验,把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善、和、忠”等传统美德和风俗习惯相结合,合议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言行,让村规民约成为村民内心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我们应按照《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借鉴塘约等先进模式,结合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挖掘丰富的乡土文化和革命文化资源,以多种形式弘扬村民喜闻乐见的非物质文化,倡导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勤劳节俭、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乐于致富的村规民约,大力创建积极向上的文明村寨。

7. 结语

本文通过探索如何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群众树立“乡村振兴”的思维意识,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解决乡村发展所需人、财、政策支持及土地、文化等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新思路、新对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应举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努力谱写农村改革发展新篇章,实现乡村产业、生态、人居、文化的共同振兴,建设富美宜居的社会主义现代乡村。

文章引用

徐 强,唐天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思考
Thoughts on Approaches for Implementing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J]. 农业科学, 2019, 09(01): 28-32. https://doi.org/10.12677/HJAS.2019.91005

参考文献

  1. 1. 霍军亮, 吴春梅.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3): 1-8.

  2. 2. 曹斌. 乡村振兴的日本实践: 背景, 措施与启示[J]. 中国农村经济, 2018(8): 1-13.

  3. 3. 黄祖辉. 浙江乡村振兴的先行探索与启示[J].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8(9).

  4. 4. 曹云, 周冠辰. 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保护困境与有效传承策略[J]. 现代城市研究, 2013(6): 31-34.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