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ilosophy
Vol. 12  No. 03 ( 2023 ), Article ID: 62102 , 4 pages
10.12677/ACPP.2023.123096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

王艺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收稿日期:2023年2月3日;录用日期:2023年2月23日;发布日期:2023年3月6日

摘要

马克思的一生有两大重要发现,其中之一是唯物史观。马克思基于科学实践观的基础,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突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终结了唯心主义历史观一直以来的统治地位。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更是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突破。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我们探究世界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创立

The Establishment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Yiwen Wang

School of Marxism,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Received: Feb. 3rd, 2023; accepted: Feb. 23rd, 2023; published: Mar. 6th, 2023

ABSTRACT

Marx made two important discoveries in his life, one of which i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practice, Marx created a materialistic view of history, emphasizing that social existence determines social consciousness, and stressing that the people are the creators of history, which ended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idealistic view of history.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the theoretical cornerstone of Marxist philosophy and a great breakthrough i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a scientific worldview and methodology, which is the basic principle for us to explore the world.

Keywords:Historical Materialism, Practice, Establishment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碑前讲话时,指出:“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坚持以实践为基础,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探究事物原理以及方法论。唯物史观的创立并不是突然产生的,它的诞生,伴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更新,以及思想运动的广泛传播。马克思正是汲取了以往哲学家们的思想精华,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与实践探索,以及在恩格斯的通力协作下,逐步明确了清晰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创立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新的飞跃,这也为后来的科学实践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

2. 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条件

(一) 时代背景

随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在英国的资本主义统治者一边进行着海外贸易统治,一边进一步推行着“圈地运动”,其目的是获得更广阔的市场、更廉价的原材料和大量的劳动力,这促使了工场手工业蓬勃发展。为了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一场技术革命即将到来。18世纪60年代,从“珍妮纺纱机”到瓦特改良蒸汽机再到“蒸汽机车”,很快,大机器生产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这也使得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加快了英国登上世界霸主的宝座。18世纪末开始,工业革命很快扩展到法、美、德等国家,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十八世纪法国部分地区的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得相当发达,资产者经济雄厚,但政治上却没有丝毫权利。随着启蒙运动的影响,工人和资产阶级对贵族们的愤恨以及知识分子对贵族特权的愤恨,加之他们对自由的渴望,一场革命到来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君主制解体,天赋人权的民主思想替代了旧的观念。作为推翻封建王朝的主力军,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不仅没有得到相应的权力,而是遭受着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与压榨。1831年,里昂纺织工人联合起来,举起了起义大旗,即使历经了两次失败,但是这次起义所代表的无产阶级力量,正式宣布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不仅仅在法国,之后在英国爆发了宪章运动和在德国爆发了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尽管三次工人运动以失败告终,但是正是失败的教训为马克思、恩格斯日后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现实的材料,而正是因其失败,也让马克思、恩格斯看到了工人阶级需要革命理论武器的迫切要求。

(二) 思想前提

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而是吸取了过往人类思想史中的精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马克思在大学期间加入青年黑格尔派,一直深受黑格尔派的影响,在黑格尔逝世后,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力不曾减轻,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使马克思将其头脚倒立从而形成。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研究的直接理论来源。在英国,亚当·斯密的资本主义运转的解释和李嘉图创立的劳动价值论对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经济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发展到达了顶峰。圣西门看到了产业的发展阶级之间的斗争在历史的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启示人们沿着产业发展和阶级斗争的思路,为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理论路径。 [2] 此外,费尔巴哈的“半截子”唯物主义也为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前提,马克思在批判其唯心主义的部分后,将其部分唯物主义融合于自己的思想中,在整个论证分析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实践为出发点,能动地认识其思想的丰富内涵,从而不断地形成历史唯物主义。

3. 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主义历史观一直占主导地位。神学历史观认为“神是主宰社会的最高力量”;英雄史观认为“社会本质上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产物,人的自我意识、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动力”;自然主义历史观认为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是决定社会的主体。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正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最根本的区别。

(一) 开始阶段

马克思步入工作后,他的思想开始慢慢发生了转变。在得知了莱茵省议会将实施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这些规定将剥夺生活在摩塞尔地区的农民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权力。因此,马克思代表该地区的人们,与当时的议会展开了一场场激烈地辩论。在辩论中,他发现黑格尔的法哲学并未派上用场,根本无法反驳莱茵省议会所提出的问题。正是通过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以及切身实际发现的无法解答的问题,因此,马克思从单纯的理论研究转入到现实社会中的物质利益问题。随后,开始尝试通过构建经济学体系,将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两者的研究结合起来,展开对市民社会的批判,从而形成异化劳动的理论,并提出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分析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自我异化是如何产生的;在共产主义条件下,应该如何克服异化,从而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二) 初步形成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合作的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标志着他们再一次向唯物史观靠近了一步。他们主要批判鲍威尔等青年黑格尔派所宣扬的“自我意识”创造了一切,再现了“以思辨的黑格尔的形式恢复基督教的创世说”的黑格尔的思辨哲学,而鲍威尔所主张纯理论的斗争,即就是无产阶级放弃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实践斗争。马克思不仅反对青年黑格尔派所主张的把历史的发展动力归结为“自我意识”,而且反对他们对广大群众的革命实践活动保持鄙视的态度,对他们的英雄史观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又强调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作用,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发展中占主体地位,更加强调无产阶级应该并且有能力去解放他们自己。

被恩格斯称赞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标志着马克思与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决裂,第一次从根本上分析和批判了费尔巴哈唯心主义,以及科学实践观的诞生。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揭露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局限性是对实践的漠视,对唯心主义对人的能动性的夸大与歪曲进行了批评,认为唯心论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即就是他们没有看到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同时指出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是以直观的方式去理解事物,他们一直从未关心过实践的作用。马克思指出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简言之,世界是人们过去的实践活动与现在正在进行的活动的所有合成,这也包含着对未来的各种生命活动的探索,这些都具有可能的发展性。马克思强调新、旧两种唯物主义的根本不同之处,并对其与过去所有的哲学进行了根本性的区分。对此,他明确指出认识目的是改造世界,突出实践的重要性。

(三) 正式确立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基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创立的科学的实践观,在理解现实的个人和现实的社会后,马克思的现实观得以成熟,从而唯物史观也得以完整呈现。 [3]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批判以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它与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是从观念出发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解释观念的形成。 [4] 也正是通过此著作清算了他们从前的哲学信仰。 [5]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的奠基之作,是人类社会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第一次揭示了生产力和交往形式及社会政治结构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历史发展过程中四种所有制形式的依次更替,标志着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完成。

(四) 不断发展

在当时《德意志意识形态》并未公开发表,真正将唯物史观公之于众的是《哲学的贫困》。马克思为了反对蒲鲁东《贫困的哲学》,明确论证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指出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马克思认为在手推磨的生产方式下,主要表现为封建地主与农奴的矛盾;在蒸汽磨的资本主义社会下,体现的是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 [1] 生产关系是一种物质关系,生产关系是在特定的生产力基础上产生的,由于生产力状况的不同,往往导致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改变,但是一直保持不变的是由生产力决定。同时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生产方式始终是决定性的力量,它控制着整个社会的生活、政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此重要阐述,使唯物史观这一原理的表述更为明晰。同时,马克思脱离了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和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理想社会的幻想,在人之外、在历史本身中去寻找社会历史运动的本质规律。 [6] 因此,马克思强调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时,就会产生不同于以往的,那么新的生产力与旧的生产关系将会发生冲突,而其冲突的结果是要求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这时便迎来了社会革命的到来。除此之外,马克思满怀信心地指出:“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1] 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必将灭亡,共产主义必将胜利。人类社会将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地飞跃。

4. 结语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肯定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又强调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与英雄史观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决定作用。历史唯物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论证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区别;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建立了科学的、革命的群众史观,使得唯物史观更加全面、更加完善,为人们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文章引用

王艺雯.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
The Establishment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J]. 哲学进展, 2023, 12(03): 538-541.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3.123096

参考文献

  1. 1. 恩格斯,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1003.

  2. 2. 张玲. 简述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条件、过程及其意义[J]. 法制博览, 2019(29): 242-244.

  3. 3. 毛华兵, 王宇红. 马克思现实观与唯物史观的创立[J]. 湖南社会科学, 2021(4): 23-27.

  4. 4. 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 马列著作选编内容提要和注释[M].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2: 20.

  5. 5. 戴维∙麦克莱伦. 马克思思想导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130.

  6. 6. 杨豪. 论马克思唯物主义史观创立的历史必然性[J]. 世纪桥, 2018(3): 47-4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