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1  No. 02 ( 2023 ), Article ID: 61419 , 6 pages
10.12677/ML.2023.112052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政治类文本的概念隐喻及其汉英翻译策略研究

——以二十大报告为例

王志蓉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日照

收稿日期:2022年12月17日;录用日期:2023年2月3日;发布日期:2023年2月16日

摘要

二十大报告深受国内外人士的重视。本研究以二十大报告中英双版为语料,分析其中蕴含的概念隐喻并作归类,发现主要有以下七种,战争隐喻、建筑隐喻、人体隐喻、机器隐喻、河流隐喻、旅程隐喻和植物隐喻。涉及概念隐喻的词语使用了多种翻译策略,分别为保留隐喻意象、转换隐喻意象和删除隐喻意象。

关键词

概念隐喻,翻译策略,二十大报告

Conceptual Metaphor in Political Texts and Its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 Case Study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Report

Zhirong Wang

Qufu Normal University, Rizhao Shandong

Received: Dec. 17th, 2022; accepted: Feb. 3rd, 2023; published: Feb. 16th, 2023

ABSTRACT

The report to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highly valued by people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study analyzes and classifies the conceptual metaphors contained i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report, and finds that there are mainly seven kinds: war metaphor, architectural metaphor, human body metaphor, machine metaphor, river metaphor, journey metaphor, and plant metaphor. Words involving conceptual metaphors use a variety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cluding retaining metaphorical images, transforming metaphorical images, and deleting metaphorical images.

Keywords:Conceptual Metapho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Report to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国家领导人在中国共产党历届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报告极具权威性。该报告不仅对我国过去五年的发展状况作出总结,也是对未来五年工作的规划和部署。在2022年10月16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报告。研究发现:该报告中存在多处概念隐喻,并且在官方发布的英文版中,涉及概念隐喻的词语使用了多种翻译策略。本研究以二十大报告中英双语为语料,(其中,中文版共32,560字,英文对照版本共24,728字)采用定性的方法分析报告中的概念隐喻并剖析其翻译的策略。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隐喻理论

隐喻最早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替代理论和比较理论,他认为,隐喻是不能向他人传递的;它是天才的标志,因为要创造好的隐喻意味着对相似点具有敏锐的眼力 [1] 。显然,他对隐喻的认识是片面的。

里查兹于1936年写成《修辞哲学》一书。他在该书中就隐喻理论提出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最有影响的是他首先提出隐喻实质是“互动”(interaction)的观点 [1] 。

直到1980年,两位语言学家莱可夫(George Lakoff)和约翰逊(Mark Johnson)在合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首次提出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他们把语言就是隐喻的认识提到新的高度,使隐喻研究从此摆脱以文学和修辞学为本的传统隐喻理论的束缚,正式纳入认知科学的新领域 [1] 。他们认为“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隐喻无处不在,在我们的语言、思想中”;“隐喻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语言只是概念隐喻的外在表现形式 [2] 。”

2.2. 概念隐喻分类

莱可夫(George Lakoff)和约翰逊(Mark Johnson)将概念隐喻分为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三类。Kövecses列举了十三种常见的源域,包括人体(The Human Body)、健康与疾病(Health and Illness)、动物(Animals)、植物(Plants)、建筑(Buildings and Construction)、机械与工具(Machines and Tools)、游戏与竞赛(Games and Sport)、货币与经济贸易(Money and Economic Transactions)、烹饪与饮食(Cooking and Food)、冷热(Heat and Cold)、光与暗(Light and Darkness)、力(Force)、运动与方向(Movement and Direction) [3] 。

2.3. 概念隐喻翻译

2001年,Newmark在《翻译问题探讨》中提出了七种隐喻翻译策略,分别为1) 复制相同的意象到目标语;2) 用目标语中的标准意象来替代源语的意象;3) 用明喻替代隐喻以保留原始意象;4) 用明喻加上意义去翻译;5) 将隐喻转换为意义;6) 省略;7) 使用相同的隐喻并附加意义 [4] 。

国内有代表性的有余高峰,他提出了几种常见的隐喻翻译处理方法:直译法、意译法、明喻法、换喻法和保留隐喻增添喻义 [5] 。

总而言之,对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翻译的研究还远远少于对其他语篇类型的研究 [5] 。

3. 二十大报告中的隐喻分类及数据统计

3.1. 研究方法

我们使用隐喻甄别程序(Metaphor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简称MIP) [6] 对二十大报告中蕴含的概念隐喻进行识别,步骤如下:

1. 阅读文本以把握整体意义。

2. 锁定词汇单元(lexical units)。

3. 1) 对任意词汇单元尽可能掌握其在语境中的意义,即该意义如何关联话语文本激活的特定事项、关系或属性。

2) 确定所有词汇单元在其他语境中是否还有比在当下语境中更基本的意义:更具体(产生联想和引发视、听、触、味、嗅等感官上的激活);与身体行为相关;更精确(与模糊相反);历史更久远。

3) 在其他语境中该词汇单元如有比在当下语境中更加基础的意义,核查语境意义与基础意义是否存在差异,并通过两相比较能够得以理解。

如能充分满足以上3项条件,便可以将该词汇单元识别为隐喻词汇单元 [7] 。

3.2. 数据整理

经过分析,二十大报告中主要的几种概念隐喻类型及其表达式如表1所示:

Table 1.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Report

表1. 二十大报告中的概念隐喻

从上表可以看出,二十大报告中蕴含的概念隐喻非常之多,上表只列出主要的几种,还有一些次要的,未在表格中列出。

3.2.1. 战争隐喻

例1.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例2. 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

例3.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例1提到二十大的重要性时使用了“进军”一词,该词原意为“军队向目的地前进”,而在此处表明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例2总结我国在脱贫方面取得成功用到了“打赢”一词,原意为“战争取得胜利”,在此处表明了脱贫得以成功的来之不易。例3把“基层党组织”喻为“战斗堡垒”,该词原意为“战争中在重要之地设立的防守性坚固建筑”,此处体现了基层党组织对于实现党的领导的战略地位。

3.2.2. 建筑隐喻

例4. 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

例5.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

例6.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例4中“基础”是建筑用语,原意为“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结构”,此处用来形容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激活了建筑隐喻;例5“框架”原指建筑工程中由梁、屋架和柱等联结而成的结构,此处指安全应急体系,为建筑隐喻。例6使用“台阶”一词,本意为“用砖和石头筑成的一级一级供人上下的建筑”,此处用来描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取得的成效,激活了建筑隐喻。

3.2.3. 河流隐喻

例7. 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

例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

例9. 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

例7使用“深水区”一词来描述改革中遇到的困难,激活了河流隐喻;例8中“源远流长”本意为“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用在此处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例9中“源泉”一词原意为“水的来源”,用在此处体现了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对于理论创新的重要作用,激活了河流隐喻。

3.2.4. 旅程隐喻

例10.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

例11. 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例12. 我国发展站在了更高历史起点上。

例10中描述紧跟时代发展的速度时用到“步伐”一词,激活了旅程隐喻;例11中“迈上”“征程”均为旅程隐喻的关键词,“征程”原意为“很远的路程”,用在此处来形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路;例12“起点”一词,原本来形容“旅途的起始位置”,在此处的意思是我国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4. 隐喻翻译策略

4.1. 概念映射对等:保留隐喻意象 [8]

虽然中英在文化上存在差异,但是为了译文更加接近源语所表达的意思,当源语和目的语存在相同意象且表达的意思相近时,我们就使用保留隐喻意象的方法来翻译。在汉英隐喻翻译中,如果我们能够把原文喻源域的意象与译文喻源域的意象基本对应,就可以认定这个隐喻的翻译完全恰当 [9] 。

例13.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译文:Holding high the great banner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例13中“旗帜”一词激活了战争隐喻,在译文中保留了隐喻意象,译为“banner”,使目的语更贴近源语表达的意思。

例14. 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

译文:By galvanizing the entire nation to carry out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we have won the largest battle against poverty in human history.

例14中“打赢”和“攻坚战”为战争隐喻的关键词。译文中写为“won”和“battle”,同样也激活了战争隐喻,与源语表达意思相近。

例15. 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

译文:We have dared to brave uncharted waters, take on tough problems, navigate potential dangers, and face new issues and challenges.

例15中“深水区”一词激活了河流隐喻。译文中将该词翻译为“uncharted waters”,保留了隐喻意象,翻译的恰到好处。

4.2. 概念映射转换:转换隐喻意象 [8]

有时,我们在目的语中很难找到相同的意象来表达源语想要传达的意思,但是我们可以用目的语中一些其他的意象来表达相同的意思。下面是在二十大报告中找到的几个转换隐喻意象的例子。

例16.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译文:Primary-level Party organizations play a key role in ensuring the exercise of the Party’s leadership.

例16中“堡垒”一词激活了战争隐喻,而在译文中使用“play a key role”,其中“play”一词为竞赛隐喻的关键词,与原文表达相近的意思,体现了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

例17. 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

译文:We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adapt to the evolution of practice.

例17中“步伐”一词激活了旅程隐喻,而在译文中使用“pace”一词,激活了竞赛隐喻。在这里使用了转换隐喻意象的翻译策略。

例18. 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译文:We must stand firmly with the people, respond to their wishes, respect their creativity, and pool their wisdom to develop theories that they like, accept, and adopt and that become powerful tools guiding them in understanding and changing the world.

例18中“武器”一词为战争隐喻的关键词,而在译文中使用“tools”一词,激活了机器隐喻,也使用了转换隐喻意象的翻译方法。

4.3. 概念映射缺失:删除隐喻意象 [8]

由于中英文之间存在差异,中文的一些表达习惯在英文中找不到对应词,或者是虽然有对应的词,但表达的意思却完全不同,这时,我们适当地删除隐喻意象,使其忠于原文,将意思传达清楚即可。

例19. 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译文:A total of 832 impoverished counties and close to 100 million poor rural residents have been lifted out of poverty.

例19中的“摘帽”为人体隐喻关键词,激活了人体隐喻,但在译文中未使用对应的人体隐喻关键词,删除了该隐喻意象。但译文也表达了脱贫的意思,和源语表达意思相近。

例20.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

译文:We will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integrity, conduct, and ability of our teachers, foster public respect for educators, and encourage public support for education.

例20中“队伍”一词激活了战争隐喻,而在译文中没有找到对应表达。该译文将教师队伍直接译为“teachers”,更加贴近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同时又准确地传达了意思。

例21. 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

译文:At the same time, however, the once-in-a-century pandemic has had far-reaching effects; a backlash against globalization is rising.

例21中“抬头”一词为人体隐喻的关键词,而在译文中将其解释为“rising”,采用了删除隐喻意象的方法。

5. 结语

通过对二十大报告中英双版的研究,发现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概念隐喻,主要包括战争隐喻、建筑隐喻、人体隐喻、机器隐喻、河流隐喻、旅程隐喻和植物隐喻七种。翻译时,译者主要采取了三种翻译策略,保留隐喻意象、转换隐喻意象和删除隐喻意象。具体采用哪种翻译策略更合适,须考虑目的语的表达习惯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文章引用

王志蓉.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政治类文本的概念隐喻及其汉英翻译策略研究——以二十大报告为例
Conceptual Metaphor in Political Texts and Its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A Case Study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Report[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02): 364-369.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2052

参考文献

  1. 1. 胡壮麟. 认知隐喻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 2. Lakoff, G. and Johnson, M.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3. 3. Kövecses, Z. (2010) Metaphor: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2nd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4. 4. Newmark, P. (1988)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Prentice Hall, New York.

  5. 5. 余高峰. 隐喻的认知与隐喻翻译[J]. 学术界, 2011(1): 159-164, 287.

  6. 6. Group, P. (2007) MIP: A Method for Identifying Metaphorically Used Words in Discourse. Metaphor and Symbol, 22, 1-39. https://doi.org/10.1080/10926480709336752

  7. 7. 陈朗. 从MIP到MIPVU: 隐喻识别的方法、应用与问题[J]. 外语学刊, 2022(5): 30-39. https://doi.org/10.16263/j.cnki.23-1071/h.2022.05.005

  8. 8. 卢艳.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概念隐喻及其汉英翻译策略研究[J]. 现代英语, 2022(13): 57-61.

  9. 9. 刘法公. 谈汉英隐喻翻译中的喻体意象转换[J]. 中国翻译, 2007, 28(6): 47-51.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