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1  No. 03 ( 2023 ), Article ID: 62622 , 7 pages
10.12677/ML.2023.113102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绍兴语言景观翻译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徐梦佳,周怡,马艺宁,陈科芳*,殷鸯*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 绍兴

收稿日期:2023年2月9日;录用日期:2023年3月3日;发布日期:2023年3月16日

摘要

绍兴作为“东亚文化之都”,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调查和分析景区语言景观翻译对当地语言人文环境的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拓展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项目组依据生态翻译学“三生”关系,从译本、译者、译境三个层面出发,对景观翻译错误进行层级分类,据此分析所存问题并提出对策。调研发现目前景观翻译中仍存在语言不规范,文化内涵缺失,交际效果不佳等问题。基于此,项目组在“文–人–境”关系论视角下,从译本、译者、译境三个层面出发,采用“综衡化”、“仿生化”、“简生化”、“延生化”等策略进行整体性整改,以期改善城市语言景观环境,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关键词

绍兴,语言景观翻译,生态翻译学

Investig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Linguistic Landscape in Shaox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

Mengjia Xu, Yi Zhou, Yining Ma, Kefang Chen*, Yang Yin*

Zhejiang Yuexiu University, Shaoxing Zhejiang

Received: Feb. 9th, 2023; accepted: Mar. 3rd, 2023; published: Mar. 16th, 2023

ABSTRACT

As the “cultural capital of East Asia”, Shaoxing has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rich tourism resources.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linguistic landscape translation in the scenic spot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language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expansion of foreign cultural exchanges. Based on Hu Gengshen’s interrel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ual life”, “translator survival” and “translation ecology” in Eco-Translatology, this paper classifies the errors in linguistic landscape transl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text, translator and environment,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the irregular language, the lack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he insufficiency of communication effect are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linguistic landscape transl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research members put forward several strategies of reformation from the aspect of Eco-Translatology. By combining text, translator and environment, the research members adopt text-balancing scrutinization, imitationalization, adaptive reduction and extending substitution to conduct overall rectifi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inguistic language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city.

Keywords:Shaoxing, Translation of Linguistic Landscapes, Eco-Translatolog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日渐深入。基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瑰丽文化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无数外国友人来到了中国,无论是交流学习还是参观旅游,都需要公共服务领域提供一定的帮助。面对日益增加的外来人口和移居人口,国内公共服务领域内的语言景观翻译还存在诸多漏洞。事实上,语言景观翻译,不仅仅局限于翻译这一概念,也是我国文化的体现和输出。如何将体现着中国文化的景观标语以适恰的方式翻译处理并以另一种语言呈现出来,是本项目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2. 绍兴语言景观翻译的现场调查

本研究以兰亭景区、柯岩风景区、安昌古镇、东湖景区等十大景区为调研取样点,通过实地拍照的方式拍取图片500余张,然后将图片导入电脑,剔除模糊和重复图片,最后剩下300张图片作为研究样本。项目组成员对这300张图片按错误类别贴上标签,进行分类整理,对所存错误逐一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

3. 绍兴语言景观翻译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分析语言景观翻译,首先需对语言景观翻译错误进行层级分类。项目组依据生态翻译学关于译本、译者和译境三个层面的关系,借助三维转换法 [1] ,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对绍兴语言景观翻译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

3.1. 语言表达不当

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日趋频繁,语言景观翻译变得不可或缺。但同时,语言景观翻译参差不齐的乱象并未得到根本改观,学者甘雯(2022)认为造成景观翻译语言不规范是因为公示语信息丢失或者篡改。作为旨在为公众提供宣传及服务的标识,语言景观翻译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受众群体的文化体验 [2] 。

首先,语义表述不当。以绍兴兰亭景区中出现的几处错误为例子。景区中将“景区导览图”翻译成了“Tour map of scenic spots”。逐字翻译导致译文过于冗长,翻译成“Tourist Map”显得更为合适。另外,兰亭景区中将“小心地滑谨防摔倒”翻译成“Wet Floor”,此处错误则是没有将警示语进行翻译,所以正确地翻译应该为“CAUTION//Wet Floor”。最后,景区将“检票口”翻译为“Ticket Check”,对于词义没有进行正确理解,正确的可以翻译成“Check-in”,“Entrance”,“Ticket Gate”或“Ticket-checking Entrance”。

第二,句型结构认识不足。在语言景观翻译过程中,句子要在“达意”的基础上做到“简明”,例如“水深危险,请勿攀爬”若被译成“Do Not Climb In Danger Of Deep Water”会造成翻译冗长,不利于游客的直接观感,而参考“Deep Water, No Climbing”,前后字数相当,去除原先“in danger of”,不但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也会显得公示语更加简洁明了。

第三,语篇结构把握不准确。人们的语言使用方式是在成长过程以及日常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细水长流的过程,不能轻易被改变。外语作为后天学习的第二语言,在学习者的思维中没有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交流双方每日遵循固有的语言使用方式,中文习惯先结果后原因,而外语习惯先原因后结果,所以在使用非母语时,人们会将母语中一些语言习惯带到外语交流中。例如,景区会有“禁止吸烟”的标识,译者受中文影响会直接翻译成“Please don’t smoke”这是因为将汉语中的“请”字文化放到了英语中,其实可以简洁译为“No Smoking”。再例如将“小心落水”译为“Fall into water carefully”,就是由语篇结构差异加上直译造成的错误,是因为汉英不同的语篇结构造成的翻译误区。翻译时要注意语篇结构差异,正确的翻译应为“Danger: Deep Water”。加之由于中式思维的影响,在阐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中西思维方式存在巨大差别。中式思维不讲究主语以及逻辑的连贯性,而外语却极其注重这两方面。所以在进行景观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会因为条件反射将中式思维加入到翻译中从而造成语言使用的错误。

3.2. 文化内涵缺失

在景观标识语的创写中,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景观标识语的作用不仅是表达出标识语的意义,也是对本国文化的一种展示和传递。但是,国与国之间不同的文化,往往会造成翻译上的许多错误。

首先,文化负载词内涵缺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翻译的时候需要注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将文化分为了五类: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 [3] 。文化负载词承载了一个国家社会的文化,是对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最直接的展现。在语言景观翻译过程中,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不可避免的。绍兴作为一座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古城,许多名胜古迹和街道小巷的名字都承载着中华文化。例如“兰亭”就是一个带有中华文化的词,“兰亭”这一名字由“兰”即兰花,和“亭”即亭子组成。作为一个风景区,“兰亭”有着独属于自己的翻译“The Orchid Pavilion”,但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某些场景下,“兰亭”被直接音译为“Lan Ting”,这是景区需要对景观翻译进行整改的一个方面。

第二,中西方思维差异引发理解偏差。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习惯从整体出发,而在西方人的思维中会先将事物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中文喜欢用意象去描述事物,而西方语言比较抽象,注重逻辑性和科学性。汉语思维不太注重主客体的区分,但在西方的语言中会将主客体分离。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中西方人民在看待事物的角度和对事物的描述方式上存在诸多不同。而中国的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时就需要先跳出中式思维的圈子,否则翻译出来的文字就会很难看懂。比如“顾客止步”这句话,中文将“顾客”作为了主语,强调这里顾客不可以进入,而在进行翻译时要根据西方的语言思维进行转换,我们通常将其翻译为“Staff only”,强调的是这里只有员工可以进入。再例如,在安昌古镇景区中有专为母亲准备的母婴室,在景区中被译为“Mother and Child Room”,即“妈妈和小孩的房间”。其实,母婴室是为母亲和婴儿准备的,中文“母婴室”注重的是这个房间的适用人群,而英文翻译则会更注重房间的用途,应该翻译为“Nursery Room”。在语言景观翻译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问题,还需要系统地分析和整改。

第三,价值观念差异导致文化休克。中西方在审美、宗教等价值观上存在很多不同。最典型的一个差异是中国人注重集体主义,看重集体利益,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而西方人多推崇个人主义,竞争意识强。这也是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所形成的。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注意不同价值观念下同一句子的观念转换。还有一点,由于意识形态不同造成的翻译错误,也与价值观念不同相似。这些都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翻译错误。在语言景观翻译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不同的意识形态进行合理有效的语言转换。

以上几点都是中西文化差异下产生的翻译误区,需要译者跳出母语舒适圈,从译出语角度看待翻译文本。

3.3. 交际功能不佳

在文本传播媒介方面,多模态、数字化的应用有限。比如二维码投入,如果在标识语旁提供二维码供游客扫描,那么游客可以获得更多文化背景信息,从而增加景观与游客的互动性。我们还可以采用VR技术与数字旅游系统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帮助景区管理单位对景区进行旅游线路规划、旅游信息收集及分析、相关文创产品研发提供技术支持等,这既符合时代发展下对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又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4] 。此外,恰当利用好文本符号,会优化国外友人的旅游体验感,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标识语的关注点在于标识符号,比如“嘘”的标志代表禁止喧哗。禁止拍照是红色“叉号”。这些世界通用语言都能让游客一目了然。同时,我们也应该谨慎使用一些有歧义的手势符号,如“竖大拇指”等。

在文本交际场所方面,不同场所对应的英语表达没有明显区分。景区公示语分为禁止类,提示类,指示类,说明类。禁止类多采用短语,短句表达,比如“警告!”(Warning!),“禁止吸烟”(No smoking!/Smoke-free Area)、“游客止步”(Staff Only)等。不同类别的标识语应对应不同的英语表达。时态方面,景点介绍通常为客观陈述,多采用一般现在时,涉及景点历史介绍使用一般过去式。

在文本交际动机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所传达的内涵和重点把握不准。汉语词意大多含蓄委婉,意象朦胧,重在传神,而英文则言贵简洁,重在达意。比如在这一段景区介绍中“安昌古镇,一个有着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典型江南水乡古镇”,现有的标识语把“江南水乡”直译为“Jiangnan watertown”。但“江南水乡”是典型的中文独特表达,江南水乡位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水网地区,交通以水运为主,居民的生产生活依赖着水,这种自然环境和功能,塑造了极富韵味的江南水乡民居的风貌与特色。对美国游客来说,Water town是美国纽约州的一个地名,音译为“沃特敦”。所以江南水乡直译为“Jiangnan watertown”容易引起歧义,外国游客会误以为“water town”的风貌与他们的“沃特顿”类似,所以译为“Canal Towns in South of the Yangtze”更合适。“canal”是运河或水道,对应江南水乡小河道蜿蜒密布的自然形态,所以相较于直译,更有利于外国游客的理解,有助于传播中华特色文化。绍兴是一座具有独特人文地域文化的城市,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旅游吸引能力较强。不规范的标识语可能会影响他们对绍兴旅游景区的印象。所以绍兴市景观标识语的翻译要充分考虑特定的语言文化背景,这样才能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并被外国游客接受,源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翻译困境也会迎刃而解。其次,对某些信息的漏译也会引起阅读者的误解。例如在绍兴兰亭风景区中有一块指示场馆开放时间的指示牌,景区在对其进行翻译时仅翻译了普通场馆的开放时间,却忽略了标示牌下面关于书法博物馆特殊开放时间的翻译,这类漏译的情况也会造成译出语阅读者对关键信息的错误理解。有些时候大范围的漏译甚至会导致译出语阅读者无法看到信息,例如在绍兴兰亭风景区中,市民及免费对象服务专窗中的具体实施内容全部未作翻译。

在文本版面设计的分析上,文字与版面空间匹配度、字体颜色和清晰度等方面均存在很大问题。无论是在柯岩风景区还是安昌古镇,大部分的警示性标语,如“当心塌方”,“当心落水”等,都有明显的大字标明汉语,但英文警示语却都在汉语下方,且字体很小,很难引起游客注意。版面设计的另一个问题是标识牌制作不当,如标牌字体脱落或是字迹不清等。在安昌古镇中,“当心落水”的警示牌制作较小,贴在湖边石质栏杆的中间,标牌颜色选用了米白色,很难引起游客注意,警示牌也就很难起到警示作用。绍兴古城历史悠久,许多景区中喜欢使用石头作为景观介绍的标示牌,例如在柯岩景区中,许多对花草树木的介绍都使用了石碑,并将字刻在上面,时间一长,许多字就开始变得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4.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绍兴旅游景观翻译整改策略

基于以上三个问题,项目组依据胡庚申提出的生态翻译学“三生”关系,从译本、译境、译者三个角度出发,结合景观翻译错误进行整体性整改,旨在构建“文–人–境”三位一体的译写体系。

4.1. 构建规范有效译本

从译本角度看,译文存在三个主要错误点。第一点是基于语言维度产生的拼写错误、单复数错误、用词句法标点等错误。这种翻译错误是基于语言维度所产生的拼写错误,大部分是由于景区对翻译不够重视而引起的小错误。还有一些是由于中英文语篇结构差异造成的问题。第二点,从文化维度看景观翻译的错误。这类错误是由于词汇文化的缺省以及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引起的。第三点是翻译在交际作用上的缺失,主要问题出现在,有些景区标语上的中英文信息不对等或是直接没有译文。还有一些标语存在错译、漏译、误译等情况,又或是译文中没有强调突出重点信息。

以上三点是基于译本本身产生的一些问题,主要依靠建立系统的景观语言翻译规则以及提高景区对翻译标语的重视解决。对此我们可以采用“仿生化”翻译,将某些文本做特殊化处理,为译文加入形态,色彩等的具象化描写,解决排版空间不足的问题,增加阅读的生态性。“仿生化”翻译注重译文的意象,以及对翻译文本的艺术化处理,更注重翻译与生态的衔接与融合,利用“仿生化”翻译原则,可以使翻译文本更生动形象。

其次,也可以选用“简生化”翻译法。“简生化”翻译侧重减少翻译的生态环境要素,提炼文本的“精华”,减少翻译的语量,使得译者能够更加客观、准确的对文章进行翻译。在此基础上,译者再进行文本的提炼和概括,减少冗余的翻译语量使得译文更加简洁、明了。使用“简生化”译法精简译文,能够更精准有效地传播译本的内容和重点信息。

第三,可采用补生化翻译,“补生化”侧重于补建译语生态环境因素,补足文本的缺失,增加译语语量。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很多我们通俗易懂的典故或俗语,对于外国游客却晦涩难懂。所以我们采用“补生化”翻译,对典故和缩略语等进行文化缺省补偿,以一名无所知的外国游客为视角切入,力争让译文能够被看懂,被接受,让外国游客更能切实了解景观背后的历史,感受到它所表达的现实意义,避免由于翻译不当导致外国游客误解,从而进一步达到文化交际功能。比如兰亭,兰亭是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园林住所,是一座晋代风情的园林。“曲水流觞”是兰亭非常著名的景点。流觞亭前,一条“之”字形的曲水,中间有一块木化石,显现了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描绘的景象“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它包涵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典故。所以为了能让外国游客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曲水流觞”可补充译为(of a gathered crowd) drink water from a winding canal with one wine cup floating on it so as to wash away ominousness.

4.2. 构建和谐统一译境

其次是从译境角度看景区标识语。首先是标识牌制作上的问题。绍兴作为江南水乡,景观标识语的文本排版,字体大小,图形以及色彩的设计在强烈醒目,简练清晰的同时,风格应与景观保持一致。除此之外,文本设计师应该遵从文本阅读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阅读流程规则。在实际的文本阅读中,35字一行更为轻松 [5] 。这样既能增加外国游客的旅游体验,又能间接的让景观与游客进行对话互动。还有一些译文出错是由于原文的逻辑、提法或是表达本身就存在问题。这些译境上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制定统一的标示牌制作标准,加强景区之间的系统合作以及设立有效的标识语考核机制来解决。

有些英译应采用“简生化”翻译,凸显重点信息。比如景区的售票处标语“票已售出,概不退换”,翻译为“Tickets cannot be exchanged or money refunded”,则有些繁琐,译为“No Return. No Exchange.”即可。景观标识语的文本版面设计应与其相对应的景观浑然一体,将传统文化符号抽象提炼,现代表达,注重传统文化的情境意韵。比如在“书圣故里”景区加入王羲之行书字体的文本设计,在“三味书屋”的景观标识语版面设计中,结合东方元素,产生类似音乐旋律的韵律感的“书本形象”,整体展现内敛,韵味悠远的美学风格。景观标识语的文本版面设计将东方美学与景观文化融合,相互呼应,实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对话,展现绍兴文化的独特魅力,达到通过视觉传达文本交际的功能。

此外,我们可以根据“综衡化”原则,从“文–人–境”关系论视角出发,对译文内外各因素从生态翻译理念层面上进行整体性统筹、平衡和协调 [6] 。“综衡化”翻译注重文本的整体性,在公示语这类景观语言翻译处理的过程中,合理利用好“综衡化”原则,从整体出发,追求翻译的平衡性和协调性,翻译出来的标识语才能更加贴近生态,更加贴近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4.3. 组建协调互动的译者群体

语言景观翻译问题也有许多是由于译者与翻译诸者之间沟通不到位引起的。译者需要与文本发出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真正理解标识语的含义与作用,才能准确传达出标识语上的信息。译者不仅需要很好的了解文本发出者的意图,也需要准确掌握文本接收者的语言习惯和接受度。标识语翻译需要尽可能的避开生僻词或直译文化负载词,尽量减少使用一些晦涩难懂的句法。译者还需要与标示牌制作者进行沟通,错误的排版会造成错误的断句或分行,进而造成翻译错误。

总结来说,语言景观翻译对译者有极高的要求,需要译者与多方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方可译出准确无误的标识语。译者可以采用“延生化”的翻译模式,更加关注译出语言的使用习惯,更加注重翻译在不同文化上的体现和转化。采用“延生化”翻译时,译者能更关注文化负载词内在意义的引申和替代转换,填补文化负载词在西方语言中的空白,选用西方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形式。在翻译的过程中利用“延生化”这种翻译能有效避免由于直译或理解不到位而产生的翻译错误。

5. 结语

本研究先对语言景观翻译错误进行正确的层级分类,然后按错误类别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方面展开具体分析,最后是对这些错误进行针对性的整改。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利用生态翻译“十化”译法中的翻译策略对这些错误的语言景观翻译进行有效的整改,然后分析整理并匹配这些翻译策略和错误类型,最终总结出这些匹配的理据以及整改的效果。

我们希望能通过对绍兴景观翻译的研究和整改,改善绍兴语言景观翻译现状,探究景观语言所揭示的绍兴景观以及文化内涵,加速促进绍兴旅游产业的对外交流和转型升级,推进绍兴国际文明城市形象的建构和输出。基于语言景观翻译上的错误大部分都是有规律的,我们也将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创建语言景观翻译图片库,使语言景观翻译规范化发展。同时也希望未来语言景观翻译图片库不仅能合理规范绍兴各大娱乐观光场所的语言景观翻译,也将带动浙江各地语言景观翻译的统一化、合理化、生态化发展。

基金项目

2022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绍兴语言景观翻译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项目编号:S202212792004);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重点课题“绍兴文体旅公共外语标识英文译写的生态翻译学研究”(项目编号:145184)。

文章引用

徐梦佳,周 怡,马艺宁,陈科芳,殷 鸯.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绍兴语言景观翻译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Investig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Linguistic Landscape in Shaox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03): 724-730.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3102

参考文献

  1. 1.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3.

  2. 2. 甘雯. 公示语翻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才智, 2022(29): 139-141.

  3. 3. Nida, E. (1945) Linguistics and Ethnology in Translation-Problems. Word, 1, 194-208. https://doi.org/10.1080/00437956.1945.11659254

  4. 4. 潘琛, 田永刚, 王晓燕. 三维数字化技术在山西旅游文创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 2022, 18(3): 91-92+96.

  5. 5. 林曦, 张力. 基于阅读行为的屏幕文本版面设计研究[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2(2): 273-274.

  6. 6. 胡庚申. 以“生”为本的向“生”译道——生态翻译学的哲学“三问”审视[J]. 中国翻译, 2021, 42(6): 5-14.

  7.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