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1  No. 06 ( 2023 ), Article ID: 66932 , 8 pages
10.12677/ML.2023.116316

《望庐山瀑布》英译文的语篇功能分析

朱文娜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收稿日期:2023年4月18日;录用日期:2023年5月30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12日

摘要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以韩礼德的三大纯理功能之一的语篇功能为基础,对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及三种英译文的主位结构与衔接手段进行分析,比较各译文的优劣,为古诗翻译领域提供新的视角,以此为译者提供可行化建议,解决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译文质量,进而验证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诗歌分析方面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

语篇功能,主位结构,衔接,英译文

Textual Function of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Poem Cataract on Mount Lu

Wenna Zhu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 Literatur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Received: Apr. 18th, 2023; accepted: May 30th, 2023; published: Jun. 12th, 2023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based on the textual function of Halliday’s three metafunc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matic structure and cohesion in Li Bai’s poem Cataract on Mount Lu and its three English versions. Consequently, this thesis compar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ree English versions, and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translation of ancient poetry, so as to provide feasible ideas for translators. It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 by solv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and then enriches the application of Systemic Function Theory in translation.

Keywords:Textual Function, Thematic Structure, Cohesion, English Versions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少译者将古诗词翻译为多种语言传播到海外,加大了文化对外传播,提升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然而由于中外语言本身的结构差异以及文化的差异,使得诗歌翻译并不是那么容易。

关于古诗英译方面的研究,有很多学者从“三美”、“四化”、形式对等与功能对等角度以及不同的翻译理论为指导来研究。随着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的发展,也逐渐有学者开始以三大纯理功能(Metafunction)为基础来分析古诗词的译文,因此以语篇功能为角度的诗歌翻译与译文对比方面的研究仍有发展空间。

本文并不以翻译理论为导向分析译文,而是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篇功能角度来分析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的三种英译文,通过主位结构、衔接手段的对比分析,来说明原文与各译文结构上的差异。

2. 语篇功能概述

语篇纯理功能是语言通过一定的方式组织成语篇,体现语言内部之间信息之间的关联、信息本身与交际语境之间的关系。语篇功能主要通过主位系统、信息系统和衔接来表达。何伟和郭笑甜 [1] 提出“语篇功能由组篇系统表征,组篇系统包括互文、主位、信息和衔接四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的体现方式涉及语境、语义、词汇—语法和音系/字系各层次资源”。语篇功能是在概念功能与人际功能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各层级之间、各个成分之间意义的交互、动态地整合起来的” [2] [3] 。因此语言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可以通过语篇功能中的主位结构、信息结构与衔接手段体现。

2.1. 主位结构理论

主位结构理论是三大纯理功能之一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由布拉格学派的创建者马泰休斯提出。他从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提出了主位(Theme)、述位(Rheme)、连位(Transition)三个概念,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述位是围绕主位所说的话,往往是话语的核心内容;连位是把主位和述位连接起来的过渡成分 [4] 。随后,韩礼德将连位合并进述位,主位结构则由主位和述位构成。

主位是信息出发点,述位是信息发展的部分,主位与述位结构的结合便构成了主位系统。主位系统(Thematic Structure)是将信息通过一定的结构组织成带有意义特点的成分。主位结构不仅存在于小句(Clause)层次,而且同时存在于小句之下——词组层次和小句之上——语篇层次中,其主要功能是在信息传递中发挥定向(directing)和助使(enabling)的作用 [5] 。

主位也会通过不同的语法形式体现,比如词、词组、短语、小句。主位可分为单项主位(simple theme)和复项主位(multiple theme)。单项主位只包含概念成分,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名词词组、副词词组或介词词组构成,或者由小句构成;复项主位则包含多种成分,除了表达概念意义的成分外,还有表达语篇意义和人际意义的成分。其中,概念成分也叫做主题成分,或主题主位,在句子中不可或缺。主位还分为有标记性主位(marked theme)和无标记性主位(unmarked theme)。无标记性主位是指主位由句子主语充当。有标记性主位是指主位由其他成分充当。

Baker [6] 探讨译者对主位推进模式的处理时提到过两种情况:1) “你可能发现可以在不扭曲目的语语篇的情况下保留原文的主位模式。”2) “你可能发现无法在不扭曲目的语语篇的情况下保留原文的主位模式。”“如果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无法在译语中自然地再现,那么你就不得不放弃它。这时,必须保证译文具有自己的推进方式并具有自身的连续性。”

主位推进模式不是在句子层面,而是超越句子之上,译者不能仅翻译到文本句子层面的含义,还“应该认识到句内和句子之间存在的信息的语用权衡级层体系,以及它的功能” [7] 。因此译者应根据原文体裁与主旨,适当保留或改变译文的主位推进模式,最终目的是产出衔接与连贯的译文,使目的语读者能体会到我们国家的文化。

黄国文 [8] 指出主位推进模式主要有六种常见的模式:主位相同、述位不同的平行型、前一句的述位或述位的部分为后一句主位的延续型、主位不同、述位相同的集中型、前一句的主位是后一句的述位的交叉型、第一、三等奇数句的主位相同,偶数句的主位相同的并列型、第一句的主位派生出后面句子主位的派生型。

2.2. 信息结构

语篇功能的句子的内部结构有两种,一个是信息结构,另一个是主位–述位结构。信息结构是把已知信息与新信息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信息单位的结构(胡壮麟 [4] 等,2017)。其中,信息结构中的信息中心所传递的信息是最突出、最重要的。信息单位的构成形式是已知信息与新信息,其中已知信息有时候是可以省略的,但新信息是必不可少的。信息结构是:句子的重音部分承载的是新信息(或未知信息),非重音部分承载的是已知信息。最常见的信息单位结构是已知信息先于新信息,但这并不绝对。

主位结构与信息结构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从结构上看,主位体现的信息内容一般是已知信息,述位的内容是新信息。讲话者为了强调某些内容,主位也有可能出现新信息。

2.3. 衔接

衔接是指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衔接手段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其中,语法衔接有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词汇衔接有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局部–整体关系和搭配。

从谋篇意义的角度讲,语篇的主位推进程序、信息结构之间的关系、跨小句际语音上的对应、对比等关系都是意义连接关系,对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起组织、强化和突出作用 [9] 。因此,衔接不仅包括语言内部结构之间的连接关系,还包括语篇与语境的联系。

Halliday和Hasan [10] 指出,衔接决不仅仅提供叙述的连续性,它还由此构成语篇的语义整体。衔接实质上是一个语义概念,体现语篇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当一个成分的阐释依赖于另一成分时便产生了衔接。

3. 《望庐山瀑布》一诗的主位结构分析

《望庐山瀑布》是李白隐居于庐山时所创作的七言绝句,全诗紧扣题目的“望”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庐山之地的奇丽景观,表达出李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从主位结构角度看,可将《望庐山瀑布》一诗的主位、述位如表1划分。

Table 1. Thematic structure of the original text

表1. 原文的主位结构

分析原诗可得,第一句和第三句的主位是由名词词组构成,分别是“日”、“飞流”,第二句和第四句的主位由动词充当,分别是“遥看”、“疑”。其中“飞流”、“遥看”都是已知信息,因为“飞流”指的是前句的瀑布,“遥看”指的是看、望,而本诗题目为《望庐山瀑布》,因此这两个主位都是旧信息。“日”、“疑”都是新信息,补充本诗的意象,使画面更加丰富,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4. 英译文的语篇功能分析

4.1. 译文的主位结构分析

《望庐山瀑布》一诗有众多译文,本篇文章选取其中的三种译文(见附录)进行对比分析,译者分别为许渊冲、王守义与约翰·诺弗尔、杨宪益与戴乃迭。为方便叙述,下面将以许译 [11] 、王诺译 [12] 、杨戴译 [13] 代表各译文。

第一句的主位划分见表2,可知各译文分别以名词、小句、介词的形式来表现。因此在王诺译文中述位又可划分为新一层的主位(the peak)与述位(looks like an incense burner in the sunlight)。

Table 2. Thematic structure of the first sentence in three translated texts

表2. 各译文第一句的主位结构

原文主位是以名词为主位,虽然以名词词组“The sunlit Censer Peak”为主位(许译),并不与原文主位相一致,但相比较于原文,英译文将整个句子真正的主要信息当作主位,会使原本冗长的译文变得简练,让读者对叙述的重点景象更加清晰。而相比较,王诺译文的主位由小句充当,使得句子冗长,但将原文的意象以及表达的意义解释得清楚明了,可是却缺少了一份精炼的美感。以介词形式为主位(杨戴译)侧重于太阳光照射的景象,也与原文的主位“日”(照)基本一致,主位与述位的翻译也是精炼干脆。

表3可得,此句三种译文分别以介词词组、小句形式作为主位,而第一种译文(许译)以“Like an upended stream”为主位,侧重于描述瀑布,与原文的主位不一致,但却与原文表达的重点内容一致。而以“Far off”为主位的译文(杨戴译)则选择与原文的主位“遥看”相一致。在王诺译文中可划分为新一层的主位(the whole waterfall)与述位(hangs there)。并且与前两者不同的是,也加入了叙述者“I”,使得译文的故事脉络更完整,但平铺直叙却徒增故事的无趣感,也使得译文更偏向于叙述文而非诗歌。

Table 3. Thematic structure of the second sentence in three translated texts

表3. 各译文第二句的主位结构

第三句译文的主位划分可见表4,分别是名词、小句、介词形式,其中第一种译文(许译)的主位与原文的主位一致,述位的翻译也是相对等的。王诺的译文的主位是小句形式,将“飞流”“三千尺”等信息都包含在内,述位则用来进一步解释瀑布的支流落下的状态与落处。第三种译文(杨戴译)以介词为主位,首先将“直下”的景象描绘出来,更突出瀑布落下的动态过程,给人一种壮阔磅礴的气势。

Table 4. Thematic structure of the third sentence in three translated texts

表4. 各译文第三句的主位结构

表5可知,第四句的主位分别是复项主位与小句形式。其中,第一种与第三种译文(许译与杨戴译)的主位是相同的,都为复项主位“As if the Silver River”(疑是银河),由连词和名词一起构成,整句翻译都与原文基本一致。王诺译文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是“I”作主位,后面“think”是述位,“it”又是主位,“must be the milky way spilling to the earth from the heavens”是述位。第二种方法是“I think it”是主位,其余部分是述位。该译文还加入了叙述者这一角色,将原文意思表达得直白,情绪表达方面虽然与原文中的含蓄内敛大相径庭,但这种方式会更符合西方文化。

Table 5. Thematic structure of the fourth sentence in three translated texts

表5. 各译文第四句的主位结构

4.2. 译文的衔接

一段语段组织成为一篇语篇,只有依靠多种衔接手段,才能按照一定的话题展开叙述。而翻译中的衔接在语义连接与语篇整体结构的完整构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两种语言的连接词的使用差异与中外思维方式的不同,在翻译的过程中适当调整语篇的衔接手段,从而更符合原文意义的表达及目的语的表述。

首先,原文的衔接手段主要包括五种。第一,省略手段。第二句和第四句都省略了主语,也就是叙述者“我”。第二,连接手段。第三句和第四句之间是无形式连接或意合连接,此处是隐含的因果关系,正是因为“飞流直下三千尺”,所以诗人才“疑是银河落九天”。第三,同义手段。第三句的“直下”和第四句的“落”是相同的意思,更使得第三句和第四句能实现意象的比喻与搭配。第四,上下义/局部与整体关系。“飞流”是“瀑布”、“川”的局部,因此从第二句的瀑布描写到第三句的水流,从大视野缩进为小视野。连水流都能达到几千尺喷涌而出,更不知瀑布从何处倾泻而下。第五,搭配手段。“日照”、“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银河落”都是词义之间的搭配。

其次,三种译文之间的衔接手段有所不同。在许译中,第一是连接手段。同样地,第三句和第四句之间是意合连接,此处是隐含的因果关系,正是因为“dashes down three thousand feet from high”,所以诗人才“As if the Silver River fell from the azure sky”。第二,同义手段。第三句的“dashes down”和第四句的“fell”是相同的意思,也同原文一样实现了三四句的对应。第三,上下义/局部与整体关系。“its torrent”是“the cataract”的局部。第四,搭配手段。“exhales incense”,“sounds loud”都是词义之间的搭配。这里不同的是,前者是表达转化,由原文的“香炉生紫烟”变为“散发出香气”,增加了灵动性,与原文的“生”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后者是译文中新增加的,属于原文意义的延申。并且缺少了“日照”的搭配,翻译为形容词表达了“太阳照射”的意思,这也与英文的语言特点有关。

在王诺译中,第一是照应手段。“there”指的是前句中的“valley”所在的位置,“it”指的是前面的“the torrent”。这里的照应是“内指”(endophoric)中的“前指”(anaphoric)。第二,连接手段。第一句的前后两小句之间是因果关系,正是因为山顶冒出了烟,所以山才像香炉一样。第三,同义手段。第三句的“dropping”和第四句的“spilling”是相同的意思。第四,上下义/局部与整体关系。“the mountaintop”是“the peak”的一部分,“smoke”是“an incense burner”的一部分,“the torrent”是“waterfall”的局部,“the valley floor”是“valley”的局部。第五,搭配手段。“smoke rises”,“waterfall hangs”,“The torrent dropping”,“the milky way (is) spilling to”都是词义之间的搭配。第六,重复手段。第二、四句的“I”将文章的叙述者交代完整,更符合英文句子中主语必不可少的特点。由此可见本译文增加了照应手段和很多上下义词汇,使得对原文的解释更详细,让读者更清楚明白。当然也能体现出译者翻译风格的不同。

在杨戴译文中的衔接手段有:第一,照应手段。“it”的使用照应前面的“a steam”。第二,连接手段。同样地,第三句和第四句之间是零形式连接,因为“cascades a sheer three thousand feet”,所以诗人才“As if the Silver River were falling from Heaven”。第三,重复手段。“vapor”与“steam”相对应,描绘出庐山的香炉峰被瀑布的水汽所萦绕的景象。第四,同义手段。第三句的“cascades”和第四句的“were falling”是相同的意思,也同原文一样实现了三四句的对应。第五,上下义/局部与整体关系。“a steam”是“the cataract”的局部。第六,搭配手段。“breathes vapor”是词义之间的搭配。这里与前面译文都有所不同,保留原文的“生紫烟”表达,译为“breathes purple vapor”,体现了诗人新奇的想象力与生动、灵活的表达方式,但直译只怕目的语读者不能体会到诗歌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法的特点与表达习惯。

当主位结构翻译得当,并与衔接手段相辅相成时,便能实现双重语篇衔接功能。“双重语篇衔接功能包括主位衔接功能和词汇衔接功能,前者促进了小句信息流动和语义连贯,后者使得译文前后呼应,增强语义关联” [14] 。正如译者对原文的处理,通过主位的改变以及词汇之间的照应与衔接,使得新旧信息交叠连续,语义连贯。

5. 结语

本文从语篇纯理功能的角度对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进行了主位结构、衔接手段的分析,对比原文与各译文结构上的差异。通过我们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译者对于译文结构的处理是不同的。当然,译者对原文的不同处理方式反映了不同的翻译理念与目的。“语言使用者在表征现实时,需要根据语篇意图在词汇语法系统中做出选择,从而达到语言交际的效果,影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当然,选择的前提是语言系统为语言使用者提供了可以选择的资源,特别是相同意义的不同体现方式” [15] 。我们应该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传达原文意义,又不失原文的风格韵味的翻译方法,这些方法有助于译者在翻译过程有选择性地保留或适当改变原文的结构。本文虽不能在翻译理论方面对译文进行分析,但可以从语言学视角对译文进行新的解读,提高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在翻译研究上的作用与贡献。

文章引用

朱文娜. 《望庐山瀑布》英译文的语篇功能分析
Textual Function of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Poem Cataract on Mount Lu[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06): 2354-2361.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6316

参考文献

  1. 1. 唐诗[M]. 杨宪益, 戴乃迭, 译.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01: 264.

  2. 2. 刘毅, 魏俊彦, 张春凤. 名词化隐喻在《黄帝内经》英译本中的语篇功能类型论[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 26(2): 258-260+271.

  3. 3. 何伟, 郭笑甜. 语言系统的复杂性与语篇功能的体现方式[J]. 当代修辞学, 2020(1): 39-49.

  4. 4. 祝克懿. 互文: 语篇研究的新论域[J]. 当代修辞学, 2010(5): 1-12.

  5. 5. 殷祯岑. 语篇意义整合的过程与机制探析[J]. 当代修辞学, 2018(6): 55-67.

  6. 6. 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 李战子.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164.

  7. 7. Halliday, M.A.K. (1994)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ition, Arnold, London.

  8. 8. Baker, M. (1992) In Other Words. Routledge, London. https://doi.org/10.4324/9780203133590

  9. 9. Fawcett, P. (1997) Translation and Language. St Jerome, Manchester.

  10. 10.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11. 11. 张德禄. 论衔接[J]. 外国语, 2001(2): 23-28.

  12. 12. Halliday, M.A.K. and Hasan, R. (1976) Cohesion in English. Longman, London.

  13. 13. 苗兴伟, 梁海英. 作格系统的运作机制与语篇功能[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 43(2): 20-29.

  14. 14. 许渊冲. 唐宋词一百首[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 137.

  15. 15. 王守义, 约翰•诺弗尔. 唐宋诗词英译[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9: 33.

附录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三种英译文(注)

许渊冲(1991: 137)译:

Cataract on Mount Lu

The sunlit Censer Peak exhales incense like cloud;

Like an upended stream the cataract sounds loud.

Its torrent dashes down three thousand feet from high;

As if the Silver River fell from the azure sky.

王守义、约翰·诺弗尔(1989: 33)译:

Watching the Lu Mountain Falls

Purple smoke rises from the mountaintop

The peak looks like an incense burner in the sunlight

Far away I see the valley stretching before me

The whole waterfall hangs there

The torrent dropping three thousand feet

Straight down to the valley floor

I think it must be the milky way

Spilling to the earth from the heavens

杨宪益与戴乃迭(2000: 264)译:

Watching The Waterfall at Lushan

In sunshine Censer Peak breathes purple vapor,

Far off hangs the cataract a steam upended;

Down it cascades a sheer three thousand feet,

As if the Silver River were falling from Heaven!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