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1  No. 12 ( 2023 ), Article ID: 76684 , 8 pages
10.12677/ML.2023.1112762

目的论视角下中国电影字幕英译的应用——以《你好,李焕英》为例

吴越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收稿日期:2023年10月20日;录用日期:2023年11月28日;发布日期:2023年12月7日

摘要

在全球各方文化不断交融荟萃、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电影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使得字幕翻译在整个翻译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原语字幕承载原语所指文化,其翻译连接原语与目的语受众。本文通过展示《你好,李焕英》这一兼具时代背景与地域特色的电影的字幕英译实例,进而探索如何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探索此类电影字幕英译的相关事宜:即如何实现两种不同语言背后所属文化内核在非母语者与母语受众间的对等传递。

关键词

目的论,电影,字幕翻译,对等

The Study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in Hi, Mo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Yue W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Received: Oct. 20th, 2023; accepted: Nov. 28th, 2023; published: Dec. 7th, 2023

ABSTRACT

Nowadays, in the context of continuous integration of various cultures and deepening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film,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 is helping subtitle translation to occupy a more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realm of translation. Source subtitle carries the cultur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connects the source language audience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 audience. In this paper, by showing the example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film Hi, Mom, which has both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we can explore how to translate the subtitles of this kind of film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kopos theory, and how to achieve equal transmission of the cultural core behind two different languages between non-native speakers and native speakers.

Keywords:Skopos Theory, Film, Subtitle Translation, Equivalence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字幕翻译涉及将一种语言的口头表达准确地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书面表达。由于时间(电影字幕可供展示的时间有限)与空间(荧幕空间有限)的限制,给字幕翻译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翻译过程中的符码解读与传递显然受制于源语文本提供的语境及译者对它的认知,只有准确解码源语信息,并恰当理解和把握交际意图、译语受众的接受能力,进而选择正确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翻译行为方可顺利达成 [1] 。

字幕翻译本质上还是属于翻译,这其间便存在着“翻译”这一主题永远脱离不开的话题:忠实。与其他视听翻译模式相比,字幕翻译既有优点又有不足,受视听翻译领域技术发展、受众变化以及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其发展颇有起伏 [2] ,其目标在于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始内容的意义和情感。不同于其它领域的翻译,字幕翻译是把声音转化为目的语的书面文字并且需要呈现在荧幕上 [3] 。然而,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翻译时,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如难以表达的含蓄意思、双关语或文化特定的笑话等。基于源语言与目标语言间的文化差异,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语法、词汇与结构上的差异,以及两种语言背后的特定文化背景各不相同,都给译者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译者需理解并传达源语言文字中蕴含的具体信息与原始情感,并将其“解码”成目标语言进行准确表述。在某种程度上,翻译应基于以源文本为中心的“等值”基础之上,尽力寻求译文与原文的功能对等 [1] 。

由于电影字幕的特殊性,字幕翻译必须面临的问题还有语速与时间限制,翻译人员必须考虑到语音或对话的实际速度和时长,并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翻译。这可能需要他们进行删减、压缩或简化,以确保字幕能够准确地传达原始内容。基于电影所属的不同风格,可能出现口语与书面语转换之间、学术或专业术语转换之间的困难。对前者而言,其间又可能涉及到方言与标准官话的转换、方言与书面语之间的转换;于后者而言,某些领域具有特定的术语和概念,这可能因文化差异而在其他语言中没有明确的翻译。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发起者、原作者、译本读者等参与者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他们与翻译行为发生所需的语境条件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1] 。

本文的研究对象之所以选择影片《你好,李焕英》,主要考虑到了该影片所具备的时代特点与地域特色,前者主要体现为一些具有时代特点的表达,后者主要表现在演员的话语风格上。该片故事背景是贾晓玲因一场车祸穿越到了1981年,与年轻时候的母亲相遇,试图通过撮合母亲李焕英与厂长儿子在一起进而改变她的命运。1981年距离大跃进、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开始没多久,所以影片中一些台词与这一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如胜利化工厂车间主任总爱把“大搞特搞”挂在嘴边,这是因为当时刚结束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没多久,一些浮夸的时代特点与作风还未完全消除;再比如当时距改革开放开始的时间也不久,物质供应仍不能在数量上满足人民的全部需求,且很多商品的购买都需要票据,所以李焕英与王琴二人同时持票去商店买电视机时,两人因数量有限差点打起来,最后李焕英和贾晓玲得到购买权后,把票据交给了售货员。此外,因影片主演贾玲、张小斐、沈腾等人均是东北籍贯演员,故而影片中出现了大量带有地域特色的台词,如“你叭叭起来没完了”、“你说这事儿扯的”、“大侄女”等。

无论是时代特点,还是地域特色,都具备浓厚的中国特色,蕴含着厚重的中国文化气息。在目的论指导下探究电影《你好,李焕英》的字幕英译,对于此类影片的字幕外译而言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亦有益于助推中国文化传播,助力世界真正客观地了解中国。

2. 国内外学者对于电影字幕翻译研究

2.1. 国外研究

电影字幕翻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静默电影时代。在默片时期,电影没有声音,观众需要通过字幕来理解角色的对话和情节发展。最早的电影字幕翻译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德国和法国电影。在德国,电影制片商开始将外国电影引进本国市场,并通过添加字幕来让观众理解。这种做法迅速风靡并被广泛采用。后来,德国电影制片商将自己的电影出口到其他国家,也将德语字幕翻译成其他语言,以便全球观众欣赏。与此同时,在法国也开始使用字幕翻译来引进外国电影。1929年,法国引入了对话型声音电影,但由于技术限制,许多外国电影仍然以默片形式播放,并通过法语字幕进行翻译。这种方式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为后来的电影字幕翻译奠定了基础。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和声音技术的成熟,电影字幕翻译逐渐演变为一项专业的翻译任务。

2.2. 国内研究

受诸多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电影的发展远远晚于西方国家,更遑论电影字幕翻译的研究进程。在中国,电影字幕研究的进程大抵可分三个阶段:初期阶段(20世纪60~80年代)、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发展阶段(2000~2010),以及现代阶段(2010年至今)。初期阶段,中国电影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对电影字幕的研究相对较少。当时的字幕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观众对外国电影的需求,翻译质量和技术还相对简单;到了起步阶段后,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对外电影的引进,电影字幕翻译开始受到重视。研究者开始探讨字幕翻译中的技术问题,如翻译速度、文化适应等,并提出了一些翻译准则和规范;直至发展阶段,随着电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内外电影交流的增加,电影字幕翻译领域进一步壮大。在这一阶段,研究者开始关注字幕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审美以及观众接受度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一些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也开始开设相关的字幕翻译课程和培训项目;而等到了现代阶段,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电影字幕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研究者开始关注在线字幕翻译、社交媒体上的字幕翻译和字幕翻译影响力等问题。同时,一些创新的字幕翻译方法和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实践中。

3. 有关目的论的简要介绍

3.1. 内容概要

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由德国翻译学家Hans J. Vermee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它的核心思想是翻译的目的性,即翻译的目标应该是根据特定的沟通目的来确定的。根据目的论,翻译的目的主要可以分为两类:源文本导向和目的文本导向。源文本导向指的是以原始文本的信息为中心,尽可能忠实地翻译和再现源文本的内容和风格。目的文本导向则强调翻译的目标语言读者和沟通目的,将翻译结果调整和适应目标文化和目标语境。目的论强调翻译目标的多样性,要求翻译者考虑读者的期望和需求,适应目标文化和语境,以达到有效的沟通效果。同时,目的论也提醒翻译者注意源文本和目标文本之间的平衡,避免忠实于源文本而导致目标文本的不自然或难以理解。

3.2. 三原则介绍

3.2.1. 目的原则

目的原则是目的论的核心。维米尔认为,在进行翻译工作时,译者应当遵循一定的翻译目的,以其为导向进行翻译活动指导。换言之,译者应将自己视为目标语言之母语者、目标语言文化精英习得者。抛却翻译一贯遵从的“对等”与“真实”姑且不论,执行翻译活动的首发任务便是确定翻译目标,将目的原则作为第一指导原则。

3.2.2. 连贯原则

连贯原则要求译者在对原文进行翻译时,应考充分考虑译文之可读性与目标语受众对其的具体接受度。译文既要符合目的语受众的语言习惯,又要符合其使用习惯和语言风格。翻译行为和翻译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使各种类型的翻译作品为目的语受众所接受。因此,“连贯原则”所蕴含的内容不仅是翻译文本行为的现实需要,而且是对所有文本的内在要求。

3.2.3. 忠实原则

忠实原则主要要求译者在保证译文流畅性和可读性的基础上,遵从原语本身的语言特点。忠实原则鼓励译者继承原语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在思想精髓,并在原语作品中表现出来。此外,忠实原则还要求所有的目标语译作与和源语作品保持风格一致。

4. 从目的论视角看《你好,李焕英》的字幕翻译

4.1. 目的原则指导下的翻译方法

究其本质,“目的原则”这一翻译指导原则的落脚点是放在了“目的”二字之上的,即翻译指导的具体“目的”。依照目的原则的核心表述,译者应当首先确定翻译活动的交际目的,以具体的交际目的确定接下来的翻译活动中应当采取何种翻译方法,从而达到起初所确立的交际目的。

4.1.1. 方言改述

例1:“大侄女”

译文:God daughter

“大侄女”是东北方言中的一个词汇,是对自己好朋友女儿的爱称,而“大”字与年龄大小并无关系,电影台词的英译本是“God daughter”,在英语中是“教女”的意思,在英语国家中教女相当于“干女儿”,通常是密友或亲戚的孩子,让你成为他的教父母。教父母与监护人的区别是,并没有法律意义上的职责,只是负有精神上的教导职责,具有宗教色彩。“God daughter”即“教女”,在此处与“大侄女”具有同等意思,达到了向英语观众准确表达意思的目的。

例2:“你叭叭起来没完了”

译文:Stop it

基于本文的电影选材特殊,具备浓厚的东北特色,电影台词掺杂了诸多东北方言词汇,在对相关字幕进行音译之前还需要进行从方言到官话(即普通话)的转码,较之普通话-英语多出了一项语内翻译的工作,对该电影字幕的翻译也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基于此现实,在目的原则指导下,电影字幕的英译活动中采取了“方言改述”的翻译技巧,对“你叭叭起来没完了”进行翻译指导。“你叭叭起来没完了”起源于电影中的角色王琴和李焕英在排队购买电视机时,她们二人对排队站位的顺序产生的分歧。王琴本来就不如李焕英到得早,加之嘴上功夫不如李焕英,遂恼羞成怒,欲要结束对话,猛拉一把李焕英头发,说出了这句“你叭叭起来没完了”。“叭叭”是东北方言中常见的表达,用来形容人“话太多,有点惹人烦”,不能直接翻译。由于英语和汉语语言与文化背景相异,英语中不存在“叭叭”这个词。因此,这一具有强烈方言特征的陈述句只能采用“方言改述”的翻译技巧进行翻译。在目的原则指导下,短语“你叭叭起来没完了”被翻译成“stop it”。由于王琴说这句话的主要目的是让李焕英闭嘴,不要再和她争论,所以这句话被翻译成了“stop it”,以“stop”为核心。

4.1.2. 词义转换

例3:“哪有您风光”

译文:We can’t steal the limelight from you

“风光”一词在汉语方言里的意思为“铺张”、“热闹”、“体面”,“哪有您风光”即“不能抢了您风头”。这句话在汉语的表达形式上是一个疑问句,但实质上是以疑问形式表达否定意思,所以不能逐字直译,故而电影字幕组将其翻译为“couldn’t possibly have stolen your thunder”,遵从目的原则,将电影角色王琴台词里所想表达的“不敢抢了您的风头”完整表达出来了。

例4:“你说这事儿扯的”

译文:I got it

“你说这事儿扯的”是一句典型的东北方言,一般发生在说话者了解、明白、领会他人话中意思,或是明白某种情形的语境下。在电影中,该台词出自角色张江,贾晓玲自称“玲儿”而李焕英叫她“乐莹”。对于二人给出的名字出现分歧这一情况,贾晓玲的解释是“乐莹”念快了所以张江听成了“玲儿”在她解释后,张江便明白了——原来是语速的问题。原句“你说这事儿扯的”表达的是他对于贾晓玲所解释的情况的了解。若是按照字面意思逐字翻译,不仅受到方言特色语言翻译的困扰,而且也找不到完全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译本。但是在目的论原则的指导下,该句台词采取化用词义的翻译方法,以表达出张江“明白了”为目的,将原句“你说这事儿扯的”译为“I got it”,把显得略为冗长的句子译为简单的两个单词,又将原句的意思完整表达了出来,传达了原文台词中的意思,将目的原则体现得淋漓尽致。

例5:“上啊”

译文:Don’t let her.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正值改革开放时期。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买任何东西都需要票。商店新到了一批电视机,李焕英和王琴都抢着去买,两人本身就不对头,一直明争暗斗,在王琴找借口排到李焕英前面的时候,贾晓玲使王琴插队不能得逞,便对李焕英说:“上啊”,其实际意思是“别让她得逞了”。“上”是一个多义词语,可以表示方位也可以有“采取行动”的意思。“Don’t let her”是“上啊”的深层意思,通过词义转述,将贾晓玲想要李焕英阻止王琴插队成功的意思完整地表述了出来。

例6:“我就没稀的理你”

译文:I ignored

“我就没稀的理你”这句话的口语表达痕迹十分明显,而在翻译中源语言的口语表达绝对不能采取逐字翻译的方法进行翻译。字幕组遵从了目的论翻译理论中的目的原则,采取化用词义的方法,将带有浓重中国东北特色的口语表达“我就没稀的理你”的核心意思“I ignored”抽取出来,表达得十分准确且凝练。

4.1.3. 词义转换

例7:“再来一碗”

译文:More

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电影字幕在译入语版本中应注重简化、保持原语的核心。为了保证目的语受众在最短的时间和空间内获得最核心的浓缩信息,电影字幕不可避免地要去除冗余词语。在电影《你好,李焕英》中,在目的原则指导下,角色贾晓玲想要表达的“再来一碗”被译成“more”,仅仅一个单词便将字幕翻译组想要传达的角色思想清晰地表达出来:贾晓玲还想再吃。若是将这一核心信息逐字翻译成“I’d like another bowl of rice”,虽能完整表达角色意思,但过于冗长,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无法抓住目的语受众的眼球。“more”一词简洁且明了,亦符合目的原则的标准。它成功地将信息传递给了观众,亦保证了字幕翻译的质量。更重要的是,“more”这个词将幼时的贾晓玲和其他孩子区别开来——她胃口好得出奇,吃饭堪称第一——但在其他方面却没有让她的母亲骄傲。

4.2. 连贯原则指导下的翻译方法

谈及连贯规则,自然会涉及到语内翻译的概念:即译文必须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表达习惯,需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并使目标语受众能够在译入语的文化语境以及相关交际语境中理解译文。

4.2.1. 直译

例8:“不秃了”

译文:Not bald anymore

电影台词“不秃了”的翻译可谓运用直译的典型代表。从表面上看,意译就是不改变原文的字句。严格来说,它力求保持原作的风格和情感,以句子为基本单位,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到文本整体构架。此外,它力求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和风格,并尽可能地保留修辞手法。将“不秃了”译为“Not bald anymore”,遵循了目标语言的语法和逻辑原则,符合连贯规则,亦满足语篇内连贯要求,且具有很高的可读性,使得目标语言受众更易理解。此外,“不秃了”的翻译在译入语文化和交际情境中都具有一定意义。

4.2.2. 增译

增译即基于原文的翻译,并在其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补充。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原文翻译成目标语言,还对原文中的一些隐含意义、文化背景、行话等进行了解释和阐述。通过增加翻译的内容,增译可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情感,使得翻译更加准确、流畅和易于理解。

例9:“天大的好事”

译文:A life-changing opportunity

增译是指根据原文上下文的意思、逻辑关系以及译文语言的句法特点和表达习惯,在翻译时增加原文字面没有出现但实际内容已包含的词。“天大的好事”一词中,“天大的”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用来形容这种机会不可多得,十分重大。结合电影的背景,在母亲李焕英原本的时空里,她和好友包玉梅没有参加胜利化工厂举办的篮球比赛,而王琴则参加了这场比赛,还为厂长所看中,成为了厂长的儿媳妇,从此飞上枝头变凤凰,借着夫家的关系与背景,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从此大富大贵。若没有穿越到母亲的青年时代,贾晓玲便不可能理解在自己庆功宴上包玉梅所说的“天大的好事”是指什么。电影字幕组将“天大的好事”结合主角贾晓玲的母亲的人生线,对其进行背景信息上的增译,对外语观众进行了信息空缺上的填补,避免了因背景信息缺失而造成观众对整部电影情节的理解出现断层、不连贯的现象。

例10:“我弃武从文了”

译文:I gave up sport to become a poet

对汉语台词“我弃武从文了”的翻译也是增译方法的体现。该台词出处是李焕英、贾晓玲在劝说赵艳华参加排球训练的时候,赵艳华以自己要写诗为由拒绝了,并说自己要弃武从文。“弃武从文”的出处是《九世同居》里面的“弃文从武”。“弃武从文”的字面意思是“放弃武事,改从文业”,在翻译的过程中,若是根据字面意思“弃武从文”,难免给与观众一种误导:为什么在电影之前的情节里从未出现具体的指代“武事”的内容,而“文业”又是何出处呢?实际上,“弃武从文”中的“武”是指排球训练,“文”则是指赵艳华自己搞文学创作,写诗歌。如果不采取增译的方法,直接将“武”译成“武事”,将“文”译成“文业”,与电影整体情节是脱节的,是没办法连贯在一起的,会给观众带来极差的观感体验。“弃武从文”算是文化负载词,那么对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除了结合词语本身的意思,还要结合电影情节的发展。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结合电影具体内容,“武”译成了“sport”,即“排球训练”;而“文”则译成了“to become a poet”,即“成为一名诗人”,这种增译方法是在目的论翻译理论中的连贯原则指导下进行的,有助于观众将电影字幕译文与电影情节联系在一起。

4.2.3. 词序调整

例11:“大哥,无需多言”

译文:say no more

语言顺序的调整是重要的翻译方法之一。汉语以“意合”为主,英语以“形合”为重。表现在句子层面,则是汉语中上下语句的逻辑关系,主要以隐性方式表现,而英语中句子之间的关系则需要以显性的关系词来表现。英汉互译应考虑到两种语言在行文风格、格式布局上的区别,所以汉译英不能照着原文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否则便将贻笑大方。而要根据句子实际所表达的意思,采取切实有效的翻译方法进行转化、原意继承。台词“大哥,无需多言”在翻译的时候,考虑到了汉语与英语二者本身具备的各不相同的特点,避开了死译,而是采取灵活的调整语序,将“无需多言”译为“say no more”而非“no say more words”这种读来令人啼笑皆非的中式英语,将句子衔接得严丝合缝;倘若直译甚至死译,“no say more words”这一翻译结果读来便是驴唇不对马嘴,纯属一派胡言了。

例12:“今年赢了真有个大好事”

译文:Something great will happen

另一个关于调整语序进行翻译的例子就是“今年赢了真有大好事儿”。原文汉语句式中,“今年”作为状语在汉语中被放置在了句首,而根据英语的语言表述习惯,“今年”这一类的状语作为次要部分应该放在句尾,而句首应该是主语等首要部分,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今年”作为状语被安置在了句尾,而“真有大好事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主谓宾结构被放置在了句首,译为“Something great will happen”,保证了汉语在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保持语句通顺、衔接紧密,迎合了译入语英语的表达习惯。

4.3. 忠实原则指导下的翻译方法

正话反说

例13:“我得让我妈赶上这件大好事”

译文:I will not let mom’s big opportunity slip away

正说反译是指把原文中的肯定说法变成译文中的否定说法。由于英汉语言均存在“正话反说”与“反话正说”的表达习惯,但因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不一,前者的某种表达在后一种语言中或许以截然相反的形式呈现,译者需特别注意二者间差距。句子“我得让我妈赶上这件大好事”的译法是正说反译,这句话本身是肯定表达,但是基于英语的表达习惯,为了使字幕翻译更加贴近目的语,即英语的表达习惯,这一肯定表达在译文中呈现的是否定说法,即“I will not…”,既符合了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又符合了忠实原则,将汉语台词的意思完整地以目标语的形式表达了出来。

5. 结语

字幕翻译不同于其他文字类的翻译,它是艺术的结合,是中西方语言与文化的碰撞与再创造的过程 [4] 。将目的论运用在电影字幕英译中并以其为指导思想,灵活运用具体翻译策略,结合中国电影字幕所蕴含的时代、地域特征,可为提高汉语电影字幕英译的准确性、提高制作质量做出理论指导上的贡献。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在译出语转到译入语的文化信息对接上,电影字幕翻译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要想解决信息在语言“转码”和“解码”过程中存在的遗漏、偏差问题,就需要译者对译入语与译出语有较深的造诣,同时克服字幕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障碍,尽量使译文口语化,充分理解目标语文化背景,准确把握译出的切入点,达到完整传达的目的。

文章引用

吴 越. 目的论视角下中国电影字幕英译的应用——以《你好,李焕英》为例
The Study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in Hi, Mo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12): 5684-5691.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12762

参考文献

  1. 1. 吴全生. 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国家情景喜剧幽默字幕翻译探析——以汉语普通话为目标语[J]. 中华文化论坛, 2018(3): 85-89.

  2. 2. 邓微波. 中西字幕翻译之历史“沉浮” [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8, 29(2): 45-50, 57.

  3. 3. 宋欢欢, 马利飞. 目的论视角下电影字幕的翻译——以《我不是药神》为例[J]. 汉字文化, 2021(S2): 159-161.

  4. 4. 孙爱娜. 目的论对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的操控[J]. 电影文学, 2012(14): 150-151.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