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 and Globalization
Vol.03 No.03(2015), Article ID:15649,8 pages
10.12677/BGlo.2015.33007

The Maritime Silk Route Booster for RMB Regionalization

—Taking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CAFTA) as an Example

Kuixi Xiao, Guangquan Xie

21st Century Marine Silk Road Collaboration and Innovation Center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Guangdong

Email: xiaokuixi@163.com, 2450316532@qq.com

Received: Jun. 20th, 2015; accepted: Jul. 3rd, 2015; published: Jul. 13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rising power of China’s economy, the 1997 Asian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2008 global financial storm provided opportunities to promote the RMB regionalization. But with the recovery of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RMB regionalization faced challenges. Meanwhil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put forward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construction of the 21st Century Marine Silk Road in 2013.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RMB regionaliza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actually facilitated regional trade integration, and then took an example of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CAFTA)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21st Century Marine Silk Road would push the RMB regiona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e. At last, several measures, which boosted RMB regiona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21st Century Marine Silk Road, were provided.

Keywords:21st Century Marine Silk Road, RMB Regionalization, CAFTA, Trade Integration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人民币区域化的助推作用

—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为例

肖奎喜,谢广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广东 广州

Email: xiaokuixi@163.com, 2450316532@qq.com

收稿日期:2015年6月20日;录用日期:2015年7月3日;发布日期:2015年7月13日

摘 要

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为推进人民币区域化提供了契机。但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体经济复苏,人民币区域化面临挑战。2013年国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本文在介绍现阶段人民币区域化现状,并说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际上是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区域贸易一体化的基础上,从贸易视角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背景下人民币区域化进展的经验论证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助推人民币区域化,并提出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过程中助推人民币区域化的措施。

关键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人民币区域化,CAFTA,贸易一体化

1. 导言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显得非常必要,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不仅能提升我国国际地位,还可以稳定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区域化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经之路,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的金融危机为人民币区域化提供了机遇,但随着西方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复苏,人民币区域化面临着考验。中国必须对此作出应对,为人民币区域化创造新的机遇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恰逢2013年10月,习近平在出访东盟国家之时,提出建设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中国同沿线各国的国际关系,促进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合作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意图。显然,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成为国家战略,近段时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是否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区域化,是否能够在新时期为人民币区域化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文试图以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人民币区域化的进展这一经验来说明“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中否可以助推人民币区域化。然后,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战略下推动人民币区域化的措施。

2. 人民币区域化与建设海上丝绸之路

2.1. 人民币区域化现状

一般情况下,一种货币在某个区域内能够自由兑换、交易,并具备储备功能就可以称为货币的区域化。现阶段,人民币应首先成为中国周边区域内的关键货币,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与区域内日元、美元等主要国际支付结算货币的合作和竞争而提高人民币在周边区的影响力。因此,在区域内跨境贸易支付结算和金融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行使关键货币的职能是人民币区域化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绝不能一开始就追求人民币在亚洲内的货币一体化[1] 。近年来,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体经济萎靡的良好机遇下,中国经济稳中有升,GDP增速继续领跑,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1,并超越美国,人民币国际使用不断扩大,为人民币区域化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人民币区域化的发展。2012年至2013年,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2总体上稳步上升,如图1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著。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与发展2014。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6

Figure 1. Index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图1.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

2012年第1季度RII数值为0.56,而后逐渐攀升,直到2013年第4季度,RII已达1.69,创历史新高。期间,RII每季度平均增长率达15.7%,较同期中国GDP和贸易的增幅要大得多。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走势趋好说明人民币在区域和国际经济中发挥且充当了越来越多的有关国际货币的职能,人民币区域化的成效显现。但另一方面,截止至2013年底美元国际化指数高达50多、欧元则高达30多,连日元国际化指数也在4以上3,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不及美元国际化指数的1/25,不及欧元的1/15,不到日元国际化的1/2,从这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还处于很低的水平,人民币离完全充当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这就需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其次,跨境人民币业务方面势头良好,潜力巨大。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及全球占比平稳上升。如图2所示。

从2012年第1季度到2013年第4季度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由不到0.6万亿增长到1.5万亿左右,环比增长率约14.0%。同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全球占比也从2012年第一季度的1.0%提高至2013年第4季度的2.5%,增长空间巨大,但与美元、欧元等国际主要储备货币所占比例差距尚大。

尽管现阶段,人民币区域化取得不错的成绩,但与国际化程度较高的美元、欧元等相比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2013年以来随着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经济逐渐出现复苏迹象,美元等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币值趋于稳定,人民币区域化面临着挑战。特别是美国在2014年10月底美国退出QE后,美元开始升值,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周边各国对美元的需求量就会增加,在贸易中就会更多地使用美元进行结算,从而减少用人民币来进行跨境贸易结算,这将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2] 。另外,数据显示欧元区2013年下半年经济加速回暖,在国际外汇储备中欧元份额上升至24.45%,这直接表明欧元国际地位开始呈现上升趋势4。面临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结算货币“趋硬”的挑战,在新时期,要实现人民币区域化这一阶段性目标,必须要抓住一切机遇来推进人民币区域化。

2.2. 海上丝绸之路内涵及其对人民币区域化助推展望

海上丝绸之路涵盖区域是整个区域经济中重要的一环,对人民币区域化前景有重要影响。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前景巨大,而且中国与其经贸密切,十分有利于人民币的区域化。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著。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与发展2014。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6

Figure 2. Scale of balance account of cross board RMB

图2. 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

2012年中国对东盟、南亚及波斯湾航线、红海湾及印度洋西岸航线的贸易额分别达到4001.46亿美元、2334.54亿美元、265.53亿美元,分别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0.34%、6.04%、0.69%,合计共占17.07% [3] ,成为中国对外贸易重要组成部分。贸易发展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决定性推动力量。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特别是与周边国家一般贸易中的普遍使用,是人民币区域化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4] 。因此,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交通运输、信息交流方面打通双方互通互联的脉络,建立和完善经济合作体制,进一步扩大中国与沿线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推动加快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贸易一体化进程,实现双边贸易额和贸易人民币结算额的平稳快速增长,将有利于人民币区域化。

3. 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助推人民币区域化的经验论证: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为例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否对人民币区域化有推动作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本质上就是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一体化过程。在贸易一体化过程中,随着贸易机制的建立和健全,双方的贸易无论实在量上还是质上都会有所突破,从而为人民币区域化提供贸易保障。而在这方面中国也有过不少实践,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基于此,本文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例子从经验层面论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人民币区域化的助推作用。自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来,中国同东盟的经济贸易关系发展迅速,从贸易的角度出发,探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人民币区域化的影响,可以明确分析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对人民币区域化的助推作用。

3.1. 中国–东盟自贸区不断增长的双边贸易额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

人民币区域化需要坚实的贸易基础,中国同东盟迅速增长的贸易总量既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也满足了这个需求。毫无疑问,人民币区域化在贸易总量上要求中国自身必须具有能够支撑人民币“走出去”的贸易基础。由于人民币国际化处于起步状态,如果与其他贸易国没有一定的贸易额来支撑,那么也不能自然而然地进行跨进人民币结算了。自从2002年中国与东盟十国签订《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与东盟单双边贸易额除了在2008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有所回落之外,总体上保持快速增长(见图3)。

资料来源:霍伟东、杨碧琴 自由贸易区战略助推人民币区域化——基于CAFTA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3,2

Figure 3. Trade amount between China and CAFTA

图3. 中国与东盟贸易额

如上图所示,1995年至2000年,中国与东盟进出口总额增长缓慢,到2002年增长速度加快并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然后在2007年、2011年分别突破200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中国与东盟不断扩大的双边贸易额有力地推动了人民币跨境结算。2009年至2013年6月末,中国与东盟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1,200多亿元人民币,数量逐年增加。此外,人民币与马来西亚林吉特、泰国泰铢实现直接交易[5] 。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与东盟诸国在双边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能够有效抵御西方发达经济国家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近年来,美元、欧元等国际主要结算货币汇率在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的影响下趋于不稳定,这给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提供了契机,因为这样可以降低汇率波动的风险和金融交易成本。因此,中国与东盟国家“向好”的贸易能够有力推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

3.2. 中国与东盟贸易依存度不断提升有利于人民币区域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完善使得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依存度不断提升,对推动人民币区域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依存度就越高,就越有利于为人民币的输出和跨境流动奠定坚实的贸易结算基础[6] 。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对外贸易额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可以用来表示贸易依存度,表示如下:

其中FTD、FTT、GDP分别是是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缩写,一般情况下,FTD越大,表明贸易依存度越高。2002年至2013年,中国与东盟贸易依存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见图4),不过东盟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要比中国对东盟贸易依存度要高、要增长的快,这对于推动中国与东盟在双边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进而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大有裨益。同时,2002年至2010年中国对东盟的贸易基本上保持逆差(见表1),这说明东盟对中国的出口依赖要高于进口依赖,为人民币在东盟流动提供了良好途径。

3.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挖掘中国与东盟贸易发展潜力,持续为人民币区域化提供动力

随着的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根据比较优势贸易理论,中国与东盟各国会根据各国自身优势形成专业的国际分工。这必然使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互补性得到逐渐增强,进一步挖掘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的发展潜力。

资料来源:李德军、孙波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现状、挑战及机遇[J]。中国商贸,2014,17

Figure 4. Trade dependent degree between China and CAFTA

图4. 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依赖度

Table 1. Trade balance condition between China and CAFTA

表1. 中国对东盟贸易平衡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1年秋季)》。

反过来,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互补必然意味着两国之间存在较大的贸易额[7] ,而贸易额的增大为人民币的跨境结算提供了机遇。在这里本文采用贸易互补指数来测度贸易互补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5

当一个国家出口产品的主要类别和数量与进口国进口产品很大程度上一致,即出口国的产品结构与进口国的产品结构吻合程度高时,贸易互补指数就越大,意味着出口国与进口国的贸易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反之亦然。2004年至2012年,中国与东盟10国的贸易互补指数基本上呈上升走势(见图5),中国与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马来西亚、老挝和泰国等东盟7国的贸易互补指数一直大于0.6,这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互补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都在不断强化,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发展潜力正在不断得到挖掘。在这种利好形势下的带动下,人民币的跨境结算必定会有上一个阶梯,进而推动人民币区域化。

综上所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完善促进中国与东盟贸易一体化方面,特别是在扩大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提升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依存度以及挖掘双方的贸易发展潜力方面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对于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在周边国家进行,从而对促进人民币区域化进程有极大的帮助。事实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促进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贸易一体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与丝绸之路各国的双边贸易额也会不断扩大,并逐渐提升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贸易依存和互补,最后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跨境人民币结算和投资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验表明国家关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之路的提议是正确的,对于促进区域贸易和人民币区域化是有帮助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区域经济潜力巨大,与中国经贸往来密切、传统渊远,相信促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会助推人民币区域化。

资料来源:杨春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现状、效应和趋势分析[D]。安徽大学,2014,5

Figure 5. Trade complement index between China and CAFTA countries

图5. 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互补指数

4.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框架下助推人民币区域化的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正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现阶段,抓住一切机遇实现人民币区域化,进而推动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繁荣发展,提高我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当下抓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机遇,拓展我国外贸发展空间对于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促进人民币区域化十分有利。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合适呢?从贸易的角度出发,本文认为应在贸易壁垒、贸易产品结构和人民币回流机制方面有所作为来适应并引导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个过程为人民币区域化服务。

4.1. 削弱与沿线区域各国的相互关税壁垒,扩大与沿线各国贸易额,并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

一国货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一开始就与国际贸易联系在一起,货币的跨境结算始于跨境贸易,良好的贸易基础是人民币区域化前提[8] 。高关税水平和非关税壁垒是阻碍区域各国扩大贸易的重要因素,借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过程中逐步降低关税水平的经验,中国应该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在原有经贸合作的基础上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取消或削弱关税壁垒,降低关税水平来强化与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甚至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全部三条航线整体经济区域的贸易一体化来增加与沿线各国的贸易额与贸易合作,并努力推动人民币作为与沿线各国贸易中的结算货币,以此来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区域化。鉴于,中国与中国至东南亚航线各国(东盟10国)的贸易一体化已经取得不错的成效,所以目前,中国应主要致力于推动降低与中国至南亚及波斯湾航线、中国至红海湾及印度洋西岸航线各国的关税水平,并与之签订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协定。

4.2. 改善我国对沿线各国贸易产品结构,助力人民币跨境结算

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改善对沿线各国贸易的产品结构,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在与沿线各国的贸易中作为结算货币。一般情况下,一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越高,出口国对于贸易结算货币就越有选择权,也有利于出口国使用本国货币定价。同时,一国进口产品中同质性程度较高的初级产品比重越大,则越难以使用本国货币进行结算。1991年到2010年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得到改善,逐渐转变为以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但在进口方面,显示对外依赖程度加深,主要的表现为资源密集型产品在进口商品结构中所占比重增加[9] 。中国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中的泰国、越南等国的大米、橡胶,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等国的原油等资源类产品有比较大的进口需求,这不利于扩大人与沿线国家贸易中的人民币结算额,阻碍人民币区域化。因此,我国应优化进口商品结构,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和关键技术设备的进口,减少对资源类产品的消耗和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升中国参与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涂远芬(2011)认为,健全关键设备、先进技术的稳定进口机制,既可以增加关键设备、先进技术的供给又可以产生技术溢出效应[10] 。进口关键设备和技术既是模仿、复制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过程,又是学习、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缩短我国科学技术攻坚的时间,间接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动技术进步,进而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我国能源、资源使用效率,达到改善我国进口商品结构、推动与沿线国家进行人民跨境结算的目的。

4.3. 构建人民币回流机制,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区域化

随着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推进,境外人民币规模迅速扩大,需要构建顺畅的人民币回流机制,提高人民币在沿线各国以及全世界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为人民币区域化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在人民币区域化过程中,人民币的回流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忽略的。随着滞留在境外人民币数目的扩大,若没有合理的回流安排机制,一方面不利于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流出以及在沿线各国和国际的流通;另一方面人民币会引发人民币币值的不稳定,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冲击国内货币市场,最终不利于人民币的区域化。目前国内资本项目管制严格、境外人民币相关金融产品的匮乏、人民币现钞回流渠道不足等都是制约我国人民币回流的因素[11] 。基于此,我国应该通过以下措施来推进人民币的回流:一是改革外汇制度,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完全可兑换。中国逐渐放宽资本项目的管制既可以顺应人民币区域化发展和境外人民币存量不断增加的要求,又有利于境外人民币的回流,相当程度上增强沿线各国的人民币持有意愿,从而形成顺畅的人民币循环机制。二是大力发展沿线经济区域的人民币债券市场。可以考虑扩大发行主体,使发债主体多元化;增加发行品种,发行包括金融债券、基础建设债、普通企业债、资产证券化等在内的多种形式的金融产品。三是进一步建立与沿线国家流通中人民币现钞的回流渠道,与有条件有意愿的沿线各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等[12] 。

5. 结语

从贸易视角来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完善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从而助推人民币区域的经验表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区域贸易一体化的过程是有利于人民币跨境结算,并最终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区域化。基于此,中国应通过削弱与沿线区域各国的相互关税壁垒,扩大与沿线各国贸易额;改善我国对沿线各国贸易产品结构;建立健全合理人民币回流机制等措施大力促进人民币区域化,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踏出坚实的一步。

基金项目

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与战略选择”(IRT1224);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需求结构变化研究”(11JZD021);广东省2015年普通高校国家级重大培育项目“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粤教科2015(3)号);广东省委宣传部2015年项目“广东建设海上丝绸之路进展情况之调研”。

文章引用

肖奎喜,谢广权, (2015)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人民币区域化的助推作用—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为例
The Maritime Silk Route Booster for RMB Regionalization—Taking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CAFTA) as an Example. 商业全球化,03,56-64. doi: 10.12677/BGlo.2015.33007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邱兆祥, 何丽芬 (2008) 当前人民币区域化的可行性. 中国金融, 10, 46-47.

  2. 2. 张波涛 (2014) 人民币国际化与美国退出QE的赛跑. 现代经济信息, 19, 344-345.

  3. 3. 陈万灵, 何传添 (2014) 海上丝绸之路的各方博弈及其经贸定位. 改革, 3, 74-83.

  4. 4. 李超 (2010) 中国的贸易基础支持人民币区域化吗? 金融研究, 7, 1-17.

  5. 5. 中国证券网 (2013) 中国与东盟跨境人民币结算已达1.12万亿.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130904/190816665038.shtml

  6. 6. 朱怡然 (201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人民币区域化的影响. 中国商贸, 22, 176-177.

  7. 7. 庞秀萍, 陈锐等 (2013) 中哈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的实证分析及相关建议. 西部金融, 12, 63-67.

  8. 8. 霍伟东, 杨碧琴 (2013) 自由贸易区战略助推人民币区域化——基于CAFTA的实证研究. 国际贸易问题, 2, 68- 69.

  9. 9. 李淑 (201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框架下人民币区域化进程研究. 硕士论文, 西南财经大学, 成都.

  10. 10. 涂远芬 (2011) 我国进口商品结构变动及其优化. 江西社会科学, 9, 65-69.

  11. 11. 李华青 (2011) 人民币回流问题研究. 区域金融研究, 5, 4-10.

  12. 12. 王晓东 (2014) 建立在港人民币回流机制探讨. 对外经贸实务, 5, 94-96.

  13. NOTES

    1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著。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与发展2014。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6。

    2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国际货币研究所编制的,用来衡量和反映人民币国际化的真实水平,如果RII的数值不断变大,表明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中发挥了更多的国际货币职能,其国际化水平就越来越高。

    3数据来源:佚名。报告称人民币中期有望成全球第三大货币。新华网( 2014-10-15 ) http://finance.china.com.cn/news/dcbg/20141015/2727613.shtml

    4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著。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与发展2014。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6。

    5RCAxik表示用出口来衡量的国家i在产品k上的比较优势,RCAmjk表示用进口来衡量的国家j在产品k上的比较劣势,Wk表示k类产品的各国国际贸易总额,W表示世界所有产品的贸易额。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