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
Vol. 12  No. 02 ( 2024 ), Article ID: 83993 , 6 pages
10.12677/jc.2024.122037

新闻导语彰显易读性的进路

武斌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浙江 绍兴

收稿日期:2024年2月13日;录用日期:2024年3月28日;发布日期:2024年4月7日

摘要

“易读性”是决定一篇新闻的导语是否有粘性,能否粘住受众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文献阅读法、案例研究法对六个新闻导语样本进行解剖,试图通过这些样本启示媒体人践行“四力”,消除阻抗,精益求精,建构易读性好的导语,奉献用户体验好、传播效果好的新闻文化精品。

关键词

新闻导语,易读性,阻抗,锐化焦点,受众本位

The Path to Enhancing the Readability of News Leads for Better User Experience

Bin Wu

School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Zhejiang Yuexiu University, Shaoxing Zhejiang

Received: Feb. 13th, 2024; accepted: Mar. 28th, 2024; published: Apr. 7th, 2024

ABSTRACT

“Readability” is a crucial indicator of whether a news lead can effectively engage and hold the attention of readers. This paper employs content analysis, literature review, and case studies to dissect six samples of news leads, aiming to illuminate the path for media practitioners to enhance the readability of their leads, eliminate impediment, strive for excellence, construct easy-to-read news leads, and dedicate to creating high-quality news culture with good user experience and dissemination effect.

Keywords:News Leads, Readability, Impedance, Sharpening Focus, Audience-Centeredness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美国传播学者梅尔文·L·德弗勒等在《大众传播通论》中提出了“阻抗”的概念,所谓阻抗,指“减少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含义相似性的干扰因素” [1] ,即阻碍传授双方对符号作出一致性理解的干扰因素。欲提高新闻的传播效果,消除“阻抗”因素,就得增强符号的易读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指出:“易读性是书面材料易于阅读理解的程度” [2] 。在英语中,易读性有三个常见的词汇,其一是legibility,它指受众对字母文字等印刷符号的快速和准确的识别;其二是readability,相当于中文的“可读性”;其三是reader-friendly presentation,意为“为读者友好演示”,相当于当下的“用户体验良好”。本文认为,采用第三个语义更能体现易读性的语境,这正如邵培仁先生所说的“站在人本的立场上为你的传播对象考虑,最终是为了提高传播效果、为传播者自己考虑” [3] 。

新闻导语作为新闻报道的起点,决定着报道的主题呈现、叙事结构、材料安排和写作风格,堪称一语定乾坤。新闻导语分为两类:直接导语(也称硬新闻导语、概括式导语、消息导语)和间接导语(亦称软新闻导语、延迟式导语、延缓性导语、特稿导语),“采用直接导语的事件消息通常由一句或两句话构成消息的第一个自然段。采用间接导语的人情味故事注重开头对受众的吸引力,可用第一个自然段作导语,也可采用两个或三个自然段建构复合导语” [4] 。新闻导语的传播效果由其易读性决定,“一个好的开头需要一下子就勾住读者的心,让他们继续读下去。一则好的导语能让读者接着读一个他们本不那么感兴趣的话题,而一则干巴巴的导语甚至会在故事还没展开前就阻止读者读下去” [5] 。美国报纸编辑亚瑟·布赖斯本毫不留情地说,“如果你没有在第一句话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就没有接着写第二句的必要” [5] 。

中国台湾学者杨孝藻1974年参考国外研究模式提出了适合测量汉字的易读性公式,他对中文报纸设定了五个级别的可读性测量标准:极易、易、中等、难、极难。根据杨孝藻的公式,在新闻语篇中,一画到十画字数多(常用词汇多)、完全对称字(如中、单)数多、特殊词(如专有名词)数少、难词(冷僻词汇)数少、总字数少(篇幅短),受众对新闻话语的理解分数就高,证明其易读性好 [6] 。冯宇乐运用杨孝藻的易读性公式,对新浪微博“头条新闻”的“毒胶囊”的五篇报道进行易读性测量,发现其易读性基本处于“易”与“中等”两个程度,无一达到“极易”的程度,可见微博平台140字内的新闻报道带给用户的阅读体验未尽善尽美,其易读性并不突出 [6] 。

熟悉新闻文本者清楚,微博新闻等同于截取的新闻导语。本文从网络新闻阅读中积累的百余篇易读性不佳的导语中挑选出6个,通过发现并消除其阻抗因素前后的案例比较研究,结合内容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探讨如何建构对用户体验友好的新闻导语进阶之路。

2. 新闻导语要凸显新闻的本质属性“新鲜”

新闻有两大本质属性,其一,新鲜;其二,真实。作为提供信息、报道动态事件的新闻,其导语常常以“最近时间点”醒目地展示其新鲜度。但是在新闻实践中,这一特点常常被忽视。例如联合早报网2024年1月19日刊文《澳媒披露朱令原室友孙维近况》 [7] ,该消息导语是“1994年怀疑被人蓄意投毒的清华大学校友朱令去年底去世,澳洲媒体披露了被认为可能与本案有关的朱令原室友孙维的近况”。该导语事实是陈旧的新闻背景,没有突出消息体裁传播信息新鲜、及时的特点,此外,它是一个由两个被动句组成的时间状语从句,一般而言,被动句比主动句费解,在新闻写作中宜尽量少用,还有,新闻语言宜用主–谓–宾结构的简单句,因此,该新闻导语的句式和句子结构都增加了受众易读的“阻抗”,难以吸引受众。其实,它宜用第二自然段“《澳大利亚人报》(The Australian)星期四(1月18日)发布了一篇题为‘Investor linked to China poisoning discovered in NSW coastal town’的文章”。作为导语的开头,用一句话提炼、浓缩其最重要、最令人感兴趣的事实,删除对中国受众有阻抗的英语新闻标题,可以这样写:《澳大利亚人报》星期四(1月18日)披露,已改名为孙释颜的孙维现生活在当地的旅游城市史蒂芬斯港(Port Stephens)。国内媒体对孙维被怀疑涉嫌1994年向其清华大学好友朱玲下毒致其伤残及朱玲在2023年底病亡前前后后报道了很多次,受众大多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陈年的相关新闻背景在新闻主体中补充即可。

3. 锐化焦点,聚焦主题

新闻导语写作要锐化焦点,一事(人)一报,如果一个新闻导语中罗列了两件事,那就分散了主题,会影响受众对新闻价值的理解和把握,不明白记者的意图和新闻传播的中心思想。例如《杭州亚运会时间定了!2022年9月10日至25日》 [8] 的导语包含了两个主题:1. 杭州亚运会2022年9月10日至25日举行;2. 杭州亚运会已确定37个项目。这两个主题的新闻都是预测性报道。将两个主题的材料分开写,一事一报,新闻的主题就集中了,传播效果好,可读性也好。第一个主题是亚运会召开的时间,这是受众最关心的,宜集中笔墨这样写:杭州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至25日举行。关于已经确定竞赛大项增至37个也是新鲜的信息,可以单独发简讯。这样,抗阻因素减到了最少,信息变得单纯,容易被识记。“对大众传播的定义要求它尽可能地接触最大数量的受众,所以,它就必须尽可能地采用人们容易理解的书写形式和表达方式” [9] 。

4. 从传播信息的角度建构导语

传播信息是新闻的主要功能,也是受众接触媒体的需求,记者心中要装着受众,要急受众之所急,想受众之所想,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及时而鲜活,高效而准确。切莫以己之心任性为之,忘记了受众意识。例如“近日,随着最后一段无砟轨道床浇筑完成,杭温铁路杭州段无砟轨道施工全部圆满完成,为后续铺轨和通车运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10] 。

该导语开头的时间模糊陈旧,它是从宣传工作的角度建构的,简短的导语中包含两个铁路人才懂的专业术语,如“无砟轨道床”“无砟轨道”,这些令非专业的受众感到与自己的生活无关,提不起兴趣。如果记者换位思考,从受众对新鲜信息感兴趣的角度建构导语,改写成:明年即将开通的杭州至温州新高铁线路将使往来两地的行驶时间从现在的2个多小时缩短到1个小时左右。这样,导语就拉近了与公众的心理距离,它是在告知公众一个新鲜的、关系到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信息,其传播效果就好了。新闻导语不但决定了全文的建构进路,而且它还决定着标题的制作,其标题也可做这样的改变:(引题)杭温铁路二期施工进展顺利将在桐庐东站与湖杭铁路连接;(主题)明年杭州至温州高铁一小时到达;(副题)从杭州西站乘坐高铁直达义乌、横店、温州等沿线各地。如是,则该新闻从标题到导语都直截了当地起到了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令受众一目了然。“已有的研究表明:在影响文本易读性的字、词、句、段、篇等不同层面因素中,词汇因素无疑是最为重要的” [11] 。新闻报道涉及专业名词要力求通俗易懂。

5. 从满足受众需求知识的角度建构导语

专业领域的报道要遵循科学精神,还要通俗易懂,记者若是从普及专业知识、满足受众知情权的角度建构导语,就会考虑用什么样的语言、如何叙事才能力求让一般人都看得懂且感兴趣。德尔、崔尔提出了有名的易读性公式的标准:“1. 句子愈短,其可读性愈高。2. 词汇愈容易,其可读性愈高” [12] 。例如《海前列腺癌高危人群检出率超1%专家呼吁筛查》 [13] 的导语第一句是“去年启动至今的上海‘前列腺癌精准筛查’项目已有初步结果”没有体现新闻的新鲜属性,在其后的第二句中出现了受众不熟悉的专家姓名、陌生费解的专业术语“血清PSA水平筛查”、“前列腺癌检出率”和抽象的数据。

该科技新闻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健康知识传播,理应受到欢迎,但该新闻导语却让人费解,它是从专业的角度来建构的,语言学术化,术语难懂,数据抽象。若改成:专家认为,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我国前列腺癌患者总体生存率最有效手段。这样写仅有44个字,它消除了令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的专业术语,清除了有碍阅读理解的阻抗。它启示我们,对涉及专业领域的报道,从标题、导语开始就要注重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既要准确,又要通俗易懂。近年来,有媒体在报道人身伤害案件时,喜欢用“重大刑事案件”这个法律术语代替人人都懂的“杀人”,则显得不够通俗。根据著名语言学家科克曾提出驾驭人类语言行为的“最小代价律”法则,“为了让读者花最小的力气就能得到最大的收获,必须用字简单、造句平易,否则,文字晦涩难懂,必将造成读者的阅读障碍,直接影响医学科普文本的传播效果” [14] 。

6. 提供鲜活的信息,避免言语空洞无物

新闻导语通常是针对一件有新闻价值的具体的事件进行报道,让受众感兴趣,而非年终总结的汇报材料枯燥乏味,没有鲜活的事实信息,令受众避而远之,例如“昨日,记者从江西省公安厅获悉,去年,江西公安机关在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等方面收获满满、成效显著,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年新立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59起,共刑拘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12792人;全省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6895起,止付资金32.9亿元,群众满意度创新高达96.19%” [15] 。

该导语偏长且事实不新鲜,不符合新闻导语应含有新鲜、有效信息的特点,其第一句用的是陈言套语,表述空洞,不符合新闻通俗传播具象事实的规范。叶圣陶曾提出,“凡是套语笼统语坚决不说,只要随时留心,是容易办到的” [16] 。该导语使用的133个字符中有118字符为新闻背景,是旧的事实,没有突出导语强调新鲜的特点。如果记者用心,无须根据总结材料摘录上述旧事实编成“新闻”,而是将其作为新闻背景,将打击涉黑案件的旧事实置于最新发生的一起涉黑案件报道之中,将与电诈相关的旧事实放在新发生的涉及电信诈骗案件侦破中,这样,这些材料的价值和意义就得到了彰显,也使新闻报道主题变得更为突出,新闻价值更重要。新闻导语宜用具象的实词凝练最重要的事实,“新闻报道要有由头,有节点性的事实或事件” [17] 。

7. 叙事紧凑,节奏明快,语句流畅

杭州媒体一篇社会新闻《“你女儿30岁还不结婚,丢不丢人!”爸爸被单位同事骂,女儿去理论气到住院……》 [18] 1691字,其导语就有17段、855字(可查阅网络)。该导语属于间接导语,与前五个案例不一样的是,它不是关于事件动态的报道,而是讲述人物故事。本文开头说过,这种导语与报道事件的直接导语写作风格不同,直接导语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通常就是一两句话,语言直白,格式刻板,而间接导语需要虚实结合,即先用有文采的语言铺陈,再交代主题,所以此类导语可用文学修辞,铺陈的语言要精彩,可短可长,自由灵活。但新闻文化的精髓是简洁,该导语写得冗长了,其第一、二段均为记者的主观想象,其后的15个段落叙事琐碎。同硬导语惜字如金、开门见山相比较,软导语需要铺陈、营造旨趣,比硬导语要长,但新闻文化的特色是简洁,软导语也应珍惜笔墨,不宜铺垫奢靡、极尽渲染以至于喧宾夺主。“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曾列出过一个计算读者对信息选择率的公式,选择概率 = 报酬的承诺 ÷ 所需付出的努力。说明读者对信息的选择率与他们所能获得的报偿成正比,与他们所要付出的努力即代价成反比” [19] 。如今人们喜欢社交媒体就是因为它篇幅简短,交流方式简明扼要。新闻导语是为报道主题服务的,导语过长势必会影响受众对新闻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的阅读体验变得艰涩而放弃了对全文的通读。该导语应简化为:

杭州萧山两男子为工作上的事发生了争执,陈某嘲讽王某:“你女儿都三十了,还不嫁人,丢不丢人?”/王某的女儿听说后第二天去父亲的工厂讨说法。这次双方吵起来了,还互相推搡。王某的女儿气得当场瘫倒。/萧山区瓜沥镇派出所民警徐洋闻讯赶到现场制止了冲突升级。/医生说,王女士因“过度通气症”,得在医院住一阵。

这样写,该软导语就变成了145字,比原导语少了710字,节奏感加快了,易读性增强了,消除了阅读阻抗。软导语不同于硬导语的直白直接,而是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但它需要在第三自然段或最迟第五自然段揭开悬念的谜底,满足受众想知道结果的窥视心理。亨利·福勒在他的名著《现代英语用法字典》中曾建议:“宁可使用熟悉的字而不用冷僻的字;宁可使用具体的字而不用抽象的字;宁可使用意思单纯的字而不用含义宽泛的字……” [20] 写好导语的语言需用活动词、用短句、用简洁的语言、用具体的而不是模糊的语言清晰地表达、慎用修饰词。

8. 结语

每一篇新闻的语言都应力求准确、简洁、通俗,以清晰的叙事传播事实真相。好的新闻写作要反对冗长、空洞、乏味,提高新闻传播效果。在构思新闻导语时,尤其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反复推敲,仔细打磨,把影响受众阅读理解的阻抗因素尽最大可能剔除。当我们在电脑键盘上敲下每一个字之前,我们都要自问:我为谁写作?我的读者是谁?新闻写作要为受过中低等教育的人群为服务参照的标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综上所述,新闻传播者树立受众本位的服务意识是扫清阻抗、建构新闻导语“易读性”的前提,同时,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等新闻文化底蕴上上下求索、孜孜不倦,方可找到新闻导语写作的进阶之路。

基金项目

浙江省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建设项目《新闻采访与写作》[浙越外教发(2020)37号]阶段性成果。

文章引用

武 斌. 新闻导语彰显易读性的进路
The Path to Enhancing the Readability of News Leads for Better User Experience[J]. 新闻传播科学, 2024, 12(02): 232-237. https://doi.org/10.12677/jc.2024.122037

参考文献

  1. 1. (美)梅尔文∙L∙德弗勒, 等. 大众传播通论[M]. 甄建军, 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89: 20.

  2. 2. 韦永智. 《纽约时报》易读性测量研究[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 31(6): 68.

  3. 3. 邵培仁. 传播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181.

  4. 4. 武斌. 消息写作原理[M]. 广州: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20: 159.

  5. 5. 华莱士∙诺伯尔. 光与热: 新一代媒体人不可不知的新闻法则[M]. 华超超, 许坤,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 107.

  6. 6. 冯宇乐. 易读性测量在微博新闻报道中的运用——以新浪微博“头条新闻”的“毒胶囊”报道为例[J]. 东南传播, 2012(11): 89-90.

  7. 7. 联合早报网. 澳媒披露朱令原室友孙维近况[EB/OL].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40119-146301320, 2024-01-19.

  8. 8. 浙江新闻网. 杭州亚运会时间定了! 2022年9月10日至25日[EB/OL]. https://zjnews.zjol.com.cn/zjnews/hznews/201904/t20190409_9857336_ext.shtml, 2024-02-16.

  9. 9. (美)沃纳∙赛佛林, 小詹姆斯∙坦卡德. 大众传播的理论、方法和应用[M]. 北京: 华厦出版社, 2000: 129.

  10. 10. 浙江新闻网. 最新进展来了! 明年杭州西到温州一小时! [OB/EL]. https://zjnews.zjol.com.cn, 2024-02-16.

  11. 11. 李静姝. 机器人中文新闻易读性的实证研究[J]. 传媒, 2020(10): 92.

  12. 12. 赵宏. 论新闻计算句子长短的句子标准[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117(5): 114.

  13. 13. 央广网. 上海前列腺癌高危人群检出率超1%专家呼吁筛查[EB/OL]. http://health.cnr.cn/jkgdxw/20181205/t20181205_524439991.shtml, 2024-02-16.

  14. 14. 李法宝. 论医学科普文本的易读性[J]. 编辑学报, 2009(3): 208.

  15. 15. 新浪网. 江西: 去年刑拘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12792人[EB/OL]. http://jx.sina.com.cn/news/b/2020-01-17/detail-iihnzhha3080106.shtml, 2024-02-16.

  16. 16. 高金国. 厚报时代的“易读”之路——中文报纸“模糊指数”的建立及测量浅探[J]. 中国报业, 2006(9): 59.

  17. 17. 杨保军. 摇摆不定的李普曼——读〈公众舆论〉眉批录[J]. 新闻记者, 2017(5): 88.

  18. 18. 搜狐. “你女儿30岁还不结婚, 丢不丢人!”爸爸被单位同事骂, 女儿去理论气到住院[EB/OL]. https://www.sohu.com/a/336595074_222072, 2024-02-16.

  19. 19. 吴文虎. 传播学概论[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 246.

  20. 20. 王泰玄, 编译. 新闻写作的语言问题[J]. 国际新闻界, 1983(8): 51-53.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