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ng Research
Vol. 11  No. 01 ( 2024 ), Article ID: 80647 , 5 pages
10.12677/AR.2024.111005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网络文化适老化建设路径

温蕾铃

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收稿日期:2023年11月22日;录用日期:2024年1月29日;发布日期:2024年2月7日

摘要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世界性问题,积极老龄化理念也成为了世界应对这一问题的基本观念,积极老龄化基于健康、参与、保障三支柱,倡导老年人社会参与。在数字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日益趋向智能化,在数字化和老龄化交织的背景下,老年群体逐步被数字和信息技术遗弃,老年人数字鸿沟正处于扩大趋势。因此,伴随着网络发展起来的网络文化要不断创新,无形中推动老年群体数字素养的提升,提高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度,以此弥合老年人数字素养鸿沟,积极应对老龄化困境。

关键词

积极老龄化,老年人,网络文化适老化建设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Network Culture Adapting to Ag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ctive Aging

Leiling Wen

School of Marxism,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Nov. 22nd, 2023; accepted: Jan. 29th, 2024; published: Feb. 7th, 2024

ABSTRACT

Currently, population aging has become a global issue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concept of active aging has become the basic concept for the world to address this issue. Active aging is based on the three pillars of health, participation, and security, advocating for the social participation of the elderly. In the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eople’s lives and work are increasingly becoming intelligen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interweaving of digitization and aging,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s gradually being abandoned by digita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igital divide among the elderly is expanding. Therefo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network culture needs to constantly innovate, invisib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digital literacy among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crease their social participation, so as to bridge the digital literacy gap among the elderly and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s of aging.

Keywords:Active Aging, The Elderly,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Culture Adapting to Aging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新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正面临着数字化和老龄化交织进行的挑战。一方面,人口的低速增长和老龄化高速发展使劳动力成本逐渐提升,庞大的老年群体意味着各国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应对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担;另一方面,数字化带来的数字经济存在巨大发展潜力,高科技赋予老龄化社会新活力,数据共享与劳动生产方式的改变缓解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冲击,同时,老年群体的需求也可以通过数字产品得到满足,科技和文化可以赋予老年人便利和高质量的生活方式。

人类的每一代都会比上一代更加数字化,“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老年人在互联网上的使用频率也在跳跃式上升,老年互联网接入群体逐渐扩大,互联网架构的赛博空间中各种实践活动及交往行为所蕴含的思维观念等精神成果便形成了网络文化,无论是主动接入还是被动融入,网络文化都在无意中影响着老年群体的数字素养,因此新时代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以弥合老年人数字素养鸿沟,积极应对老龄化。

2. 积极老龄化与网络文化适老化的内涵阐释

当前既是老龄化时代,同时也是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对青年人的生活、工作造成了影响,也对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和终身学习产生了影响,因此要结合老年群体需求加强其网络素养,以网络文化建设为载体弥合老年群体数字鸿沟。

2.1. 积极老龄化内涵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对国家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乃至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深远影响,因此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当前满足老年群体各方面需求、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社会问题的必由之路。

2.1.1. 积极老龄化的含义

积极老龄化是一种新的观点,是继健康老龄化之后的又一次理论升华,强调老年群体在晚年生活中既维持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状况,同时又可以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仍能对家庭、社会、国家做出积极的贡献。积极老龄化面向的是老年个体和群体,是强调老年人在老化的过程中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行为,所承认的是即使老年人在年龄和体力上有所欠缺,但仍然有持续获得健康、参与和保障方面的机会与权益,力所能及为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贡献老人力量。因此,积极老龄化是提高老年群体生活质量、实现老年群体自身价值的肯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也是新时代重大的国家战略 [1] 。

2.1.2. 积极老龄化的框架

积极老龄化以健康、参与和保障三方面为基本框架,健康不仅是指老年人个体在身体方面的康健,同时也包括心理和精神方面的积极,是动态的正向的生命活动状态。参与是在国家、社会提供优良环境、优质政策与充足条件的前提下,老年人基于自身的能力与需求,既为社会发展作出相应贡献,同时也可以继续参与社会实践,既依靠老年人个人意愿,同时更注重政府、国家为老年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创造的条件。保障主要是针对政府政策能够依规依法保障老年人各方面权益,尤其是对于丧失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的老年人,社区、政府应该为其提供所需的相关保障,保证他们保持个人尊严继续生活。

2.2. 网络文化适老化内涵

文化是人类生存方式的历史凝结化人文化交往理论,网络文化是以网络信息为基础,在网络空间形成的文化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价值思维的总和,是人、文化、信息、空间的“四位一体”,网络文化适老化则是以老年群体为主体,推动网络文化活动和产品进入老年人当中。

2.2.1. 网络文化的含义

网络为公众叙事提供了新的平台,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一种“关联” [2] ,将虚拟世界中跨地域、跨时间的人与人、人与物关联起来,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物质和精神产品,网络文化使异质文化在虚拟空间得以传播交流,有力消解了世界文化同质化倾向。网络文化从广义讲,是人类在一切社会实践包括虚拟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讲,是在当前物质生产方式基础上在网络空间中形成和发展的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是包括网络文化观念、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产品和文化技术等于一身的集合体,因此,网络文化是存在于虚拟空间之中,依托技术和信息,在人类创造、接受信息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制度意识等精神现象的总和。

2.2.2. 网络文化适老化的必要性

网络文化既是技术特质和文化内涵的统一,也是脱域性与区隔性的统一,这就决定了其既有积极作用,同时也会有消极影响。

网络文化适老化打开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缺口。老年性社会构建需要完整、系统的社会支持和服务体系做支撑,公共文化服务是这一体系中关键一环。当前,网络文化作为势不可挡的文化发展趋势,如何推动网络文化更好地服务老年人文化生活便成为了重要的时代议题,要让更多老年人享有优质的晚年文化生活,网络文化适老化建设有利于提升老年人文化生活质量。

网络文化适老化满足老年人对网络服务的迫切需求。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操作和运用成为了社会公民必备的数字能力,老年人要积极应对自身存在的缺陷,在社会参与和社交活动减少、与朋友家人分离的社会问题背景下,老年人迫切需要一个除了生活空间和工作空间之外的第三空间开展自身社会文化活动,网络文化的公共性、共享性和平等性特征使其成为了老年群体第三空间的首选 [3] ,通过网络文化适老化建设实现知识、信息和文化向老年人倾斜的转换,满足他们的文化和网络需求。

3.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网络文化适老化建设的困境分析

人口老龄化不断呈现加深态势,同时信息技术也在不断普及,网络空间也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阵地,但由于老年人信息素养较低,信息化建设之后,出现了老年数字鸿沟、文化服务适老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3.1. 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度与网络文化传播媒介变化不平衡

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时代,各种网络文化传播媒介平台成为了网民社交、工作、学习的生活方式,互联网使文化服务和应用构建了数字形态,这对于大多数老年群体陌生茫然的赛道,老年网民规模占全国网民总体比例较低,传统的文化交往方式固化了老年群体思维,使得伴随时代发展的新的知识技能未能掌握。导致老年群体在网络文化服务空间中的社会参与度较低,逐步形成了“数字鸿沟”。

3.2. 老年群体自身数字素养与网络技术快速进步不均衡

目前,老年群体对信息的数字化认识不足、对信息使用不够充分,影响了互联网文化服务的有效性。首先,受地理环境、信息资源、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互联网文化服务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平衡和不公平的问题,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和乡村教育制度的制约,农村老年人的数字化意识普遍低下,其文化素质较低,属于典型的“数字贫困”群体。另外,老年群体在数字化生活的边缘,宣传和推介网络文化服务方面仍然很落后,缺乏老年教育。

3.3. 老年群体完整文化认知需求与网络信息茧房现象相冲突

当前,算法技术使得个人和群体只接触到与自己观点相似的信息,对网民进行了用户画像,使老年群体只能片面地认识由自己受教育程度所接触的内容,一些错误的、非科学的文化和信息极易影响和改变老年群体的认知,因此老年群体亟需完整的网络文化认知,使其形成对信息舆论全面的判断和选择,避免局限于自身、本地的特定文化与信息。

3.4. 老年群体特定文化数字化体验与网络平台建设相矛盾

由于硬件基础设施的不足,数字资源平台建设与线下的服务提供不能进行有效的对接,使得许多具有历史沉淀、群众基础的优秀文化得不到很大的发掘与保护,深受老年人喜爱的戏曲、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水平不高,不能实现数字化的体验,导致老年人群的文化服务选择空间被压缩。同时,网络文化服务的数字平台建设涉及跨层级、跨地域的多个部门,由于各部门之间存在隔阂,导致了文化资源的共享难以实现,这也造成了老年社区文化设施的重复建设、标准化程度不一、信息孤岛等问题。

4.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网络文化适老化建设的路径分析

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要科技文化全面发展、城市乡村协调发展,因此应对老龄化问题要积极满足老年人对文化服务的需求、对文化产品的创造,以文化的转型发展赋能老年群体精神富足,既使老年群体融入网络时代、现代化信息建设,又充分提升网络文化老年服务质量。

4.1. 提高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度

积极老龄化是为了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所开展的积极的老龄化行动,提倡老年群体对文化生活和网络社会的参与,在健康、参与和保障方面获得最佳感受和结果,因此要鼓励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各方面建设,尤其是文化生活建设,扩展老年人力资源,使老年群体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服务的转变,从而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媒介技术。

4.2. 提升老年群体数字信息素养

在家庭中要积极提倡“数字反哺”,通过媒体宣传、学校教育、社区传播等方式,引导年轻一代指导老年人群正确运用数码媒体,发挥广播电视、社交媒体等媒介的功能,转变对数字时代老年人的固有观念;以社区为基础为老年人数字化学习活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社会参与方式,社区老年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有相应的硬件设施,还要有教学组织、教材规划等软条件。

4.3. 推动老年群体网络文化教育

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因此要进一步拓展老年教育的供给,高质量发展老年教育,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需要,是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服务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4] 。要激发老年人的教育潜力,依托各地教育学校,补充老年群体文化认知。鼓励多种社会力量参加老年教育,在原有的老年教学内容基础上,加强对数字化技能的培训,倡导终生学习的方式,让老年人中比较年轻的一批人去教年长的一批人,充分激活老年人文化建设热情。

4.4. 加强数字文化平台老年化建设

在积极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加速建设数字文化资源平台是提高养老服务效率的前置工程。推动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对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进行法律上的规定,把资源和信息都连接到统一的文化云平台上,进行统一的管理,把文化延伸到老年人群中去。同时,要突破传统的“城市中心”思维框架,在乡村数字服务上适度加大投入,根据乡村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和娱乐喜好,并与乡村地方特有的文化相结合,探讨构建一个能够与区域内老年人文化需要相匹配的数字平台,从而达到提高农村老龄人群公共文化服务有效性的目的。

5. 结束语

处于数字化与老龄化共同发展的时代,既要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解决老年群体经济、文化需求,同时又要合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使老年群体跟随时代脚步、青年脚步,在提升自身数字素养的同时,推动国家文化全面建设,因此要摆脱网络文化老年群体发展困境,通过网络技术、文化内容的改革创新,加大网络文化适老化程度,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5] 。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3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网络文化建设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KYCX23_0907)的成果。

文章引用

温蕾铃.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网络文化适老化建设路径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Network Culture Adapting to Ag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ctive Aging[J]. 老龄化研究, 2024, 11(01): 29-33. https://doi.org/10.12677/AR.2024.111005

参考文献

  1. 1. 陶涛, 周骞, 贾琳. 积极应对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体育消费升级的动力、机制与路径选择[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3(3): 75-81.

  2. 2. 刘同舫. 网络文化: 技术与文化的联姻[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 20(7): 94-96.

  3. 3. 文立杰, 赵文明. 建设老年友好型图书馆: 内涵、意义与进路[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3(6): 28-33.

  4. 4. 张春江, 侯焱华, 王洁. 老年教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价值、机理与路径[J].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23, 36(5): 16-20.

  5. 5. 苏海琴, 李琼. 助力“文化养老”办好有温度有品质的老年教育[N]. 甘肃经济日报, 2023-11-30(00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