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4 ( 2023 ), Article ID: 64170 , 6 pages
10.12677/AE.2023.134292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发展分析

樊晓博

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河北 唐山

收稿日期:2023年3月17日;录用日期:2023年4月13日;发布日期:2023年4月20日

摘要

随着“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升温,汉语国际教育人才需求尤其是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剧增。本文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型博士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并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型博士,发展现状,问题,解决对策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octoral Degree in Chinese as a Foreign Education

Xiaobo Fan

Department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Received: Mar. 17th, 2023; accepted: Apr. 13th, 2023; published: Apr. 20th, 2023

ABSTRACT

As the “Chinese fever” heats up globally, the demand for talents in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especially for high-end talents, has increased sharp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doctoral degree in Chinese as a foreign education, analyzes the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olutions.

Keywords:Doctor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atus, Issue, Countermeasures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中国的快速发展推动中文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此大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蓬勃发展。汉语国际教育不仅仅是教授汉语,更承担着传播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重任。如何更好地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培养优秀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学位的设立更是满足当下对汉语国际教育人才亟需的正时之举。

2.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发展现状

2018年全国人大代表刘宏指出: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设置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我们还需要培养更高层次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从而满足新时期教学和科研的人才需要 [1] 。为了适应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层次,培养中外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2] ,2018年5月教育部特批20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名额指标。首批获得汉语国际教育博士招生资格的学校有7所: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7所高校。

为了进一步满足汉语国际教育高端人才需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的招生数量进一步扩大,2019 年21所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高校提交了招生计划,教指委向教育部申请60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名额,除了上述7所院校外,又增加了14所院校 [3] 。

截止到2022年,共有25所高校设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

3.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问题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自从2018年设立到现在,也仅仅四年时间,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专业称谓不统一、本硕博学科定位不一致、对教育学专业依赖程度过高、申请条件不合理等方面问题。

3.1. 专业称谓不统一

我们通过对25所高校的相关招生简章进行查阅,发现高校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的称谓并不统一:北京大学在招生简章中的专业名称是“学校课程与教学领域汉语国际教育方向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在招生简章中的专业名称是“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学校课程与教学领域汉语国际教育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南京师范大学在招生简章中的专业名称是“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等等。25所高校的招生简章中共出现10种不同的专业称谓。

不仅是学校在招生简章中的专业称谓不一致,连政府相关部门对改专业称谓也不统一。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在2019年发布的文件《关于做好2019年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中,将专业名称表述为“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3] ;在《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中又称为“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研究生” [3]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件中的名称又是“汉语国际教育方向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4] 。目前无论是高校还是政府相关部门,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专业称谓。

3.2. 本硕博学科定位不一致

在2021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汉语国际教育”(代码050103)归属于文学门类(代码50)下位的中国语言文学类(代码0501) [5] 。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在发展初期,归属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此时的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归属清晰,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明确,研究重点突出。但是到了硕士阶段,由于汉语国际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践内容丰富,教育部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归入到专业学位当中,并且归属于教育学学科。到了博士阶段,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归属更加不统一。有的学校例如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龙头院校,由于没有教育学的一级学科,因此不具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的招生资格,便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立“汉语国际教育博士学位研究生”;更多的学校是直接在教育博士下设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笔者经过调查发现,有的学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博士归属于教育学,但是很多学校的招生机构在文学院或者文化学院,并没有在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本硕博在学科定位以及学科归属上并不统一。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教育的连贯性,汉语国际教育从本科到硕士以及博士阶段的培养,没有归属于同一个一级学科,会造成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通道无法有效衔接的问题,同时这也不符合中国特色新文科培养的真正理念 [6] 。

3.3. 对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过于依赖

由于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短,缺乏相应的发展经验,难免会产生在教育制度、培养模式和标准上对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和国外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的依赖 [7] 。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归属于教育学一级学科,这也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对教育学专业的过度依赖。在二十五所招生院校中,有十七所是师范院校,我们通过对比同一个院校中的教育学专业博士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的招生简章与培养方案,可以轻易发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培养模式,乃至一开始的招生条件上都与教育学专业博士有较高的相似度。

目前在对于专业学位博士生的培养模式,我国大多高校会借鉴学术学位博士生的培养模式,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在实践环节缺乏锻炼等问题普遍存在 [8] 。过于依赖学术学位博士生的培养模式,最后只会造成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的错位,其中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学生对科研的压力非常大。在上述招生院校中,有多个学校的毕业要求是在核心期刊发表至少一篇论文,然而中文核心期刊数量有限,想要成功发表难度巨大。再加上博士学位论文更是耗费精力的工作,这直接导致学生不可能有较多的时间投入到真正的汉语教学实践中去。《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中要求学术在校学习和实践的时间不得少于两年,同时要求学术要有至少一年的实习经历。但是由于论文压力较大,学生很少会选择去国外孔子学院或其他中文教育机构进行实习,也就无法满足培养方案中的“在国际岗位从教或担任管理工作”的要求。这直接导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的培养方案无法实现最终的培养目标,也无法体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的培养特色。

3.4. 部分入学申请条件不合理

通过对上述学校招生简章的查阅,我们发现所有招生学校都没有限制学生的本硕专业,只要求具有硕士学位即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如果在生源定位上对学生专业没有要求,很可能造成学生“入学容易毕业难”的问题,同时也会削弱本专业的鲜明特色。其次对学生的工作经历要求较高。《关于做好2019年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研究生的招生对象为具有硕士学位、有一定年限教育及相关领域全职工作经历、具有相当成就的、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 [3] 。其中并没有明确要求学生有多少年限的工作经历,但是在各大高校的招生简章中,都明确要求最少两年(大多为三年、五年)的全职工作经历。这些要求明显不利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的长远发展,极有可能因此失去真正的人才。最后是对学生外语水平和科研能力重视不够。首先是高校对学生外语水平要求过低,汉语国际教育是一个交际性极强的专业,对外语尤其是英语有较高要求。但是在高校招生简章中,大多数院校对外语水平没有明确要求。部分学习即使对外语水平做了要求,也仅是通过英语六级或者相当英语水平即可,广州大学甚至是通过英语四级即可。学生英语水平不够,根本无法满足学习、实践过程中的交际需要。《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中对学生做了明确的科研要求 [3] ,因此在招生就应该提出一定的科研能力要求。但是在上述各大高校的招生简章中,仅有南京师范大学和辽宁师范大学明确设置了科研能力条件。缺少对科研能力的限制,与《培养方案》要求不符,不利于培养合格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

3.5. 部分学校盲目增设汉教博士学位

博士生导师是学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博士生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牵引指路作用。有些高校例如河南师范大学的三位博导,研究方向分别是古代文学、英语、农村教育,且三位博导的论文也均与汉语国际教育无关;2020年1月,河南师范大学与萨戈达大学签署了《关于合作建设萨戈达大学孔子学院的执行协议》,截止到目前为止,河南师范大学尚未拥有完整的孔子学院,更难以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提供海外实习机会。无论是从师资还是机构建设上,河南师范大学与其他高校相比并不具备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学位的成熟条件。

4.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发展对策研究

4.1. 积极推动“汉语国际教育学”学科成立统一专业名称

由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极具中国特色,将语言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融为一体,因此无法与传统学界中的学科体系相对应,这也是其学科定位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汉语国际教育有自己本学科独特的教学对象,在教学方法、培养模式上都极具独特性,同时还有着自己的学科基础。对于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定位一定是交叉性的,很难将其归为某一个单一学科 [9] ,这是一门不可替代的专门学科。

如何解决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定位、学科归属问题,学界目前普遍认为需要单独成立“汉语国际教育学”学科。我们应该在现有理论及实践基础上,积极联合相关领域以及其学术力量,积极推动成立“汉语国际教育学”学科,为汉语国际教育长远发展提供更为坚定的学科基础。建立汉语国际教育学学科是满足当前和适应未来全球汉语教学发展的一项根本策略 [10] 。在此过程中,应尤其注重强化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以及相关研究人员的学科意识,加强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理论建设,不断积极推动汉语国际教育学学科的成立。

教育部文件与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文件中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的名称不一致直接导致了各个学校对“汉教博士”的叫法不一致。这尤其需要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来商讨,与教育部等其他政府部门规定一个统一的、学界认可的专业名称。

4.2. 坚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办学特色,减少对其他专业的依赖

郑通涛教授2013年指出汉语攻击教育研究内容包涵语言、历史、政治、经济、心理、文化等多个学科内容 [11] 。没有任何一个学科像汉语国际教育这样涉及到多个不同学科,这也使得汉语国际教育极具独特性。丁安琪教授2014年提出我们应该丰富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将哲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纳入其中,并且不断创新发展这一学科的理论体系 [12] 。因此,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汉语国际教育,借助教育学、传播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融合推动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发展,这也是汉语国际教育本身的学科特色所在。因此,在办学过程中,都应该根据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特色来合理安排课程:教育学课程、传播学课程、语言学课程等全面合理安排。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对教学实践的要求,设置相应的实践性课程,加强对博士生个人实践能力的锻炼。这样,能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充分结合起来,并且能够用在真正的汉语教学与管理中去。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实现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的全面培养,体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独特的办学特色。

由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2018年设立,距今不过四年时间,在发展过程中难免要去借鉴其他专业博士发展模式,从而产生对其他专业的依赖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的培养也逐渐摸索出了相应的经验:必须立足于汉语国际教育本专业实际发展情况来不断创新培养模式,依据国家、社会需要来更新培养方案等。伴随着积累的经验逐渐增多,我们也会不断减少对其他专业的依赖性。

4.3. 适当调整入学申请条件

首先,要改变对学术工作经历“一刀切”的做法。有些具有学术研究能力的学生或许并没有太多的工作经历,简单因工作经历的拒之门外不利于全面选拔人才。高校应将工作经历硬性条件转变为弹性条件,面对确实有学术潜力的学生应当放宽工作经历要求,同时采取加试、或者考生自己提交考核材料的方法来真正考量学生的学术能力,同时也避免引起其他学生不满。

其次,加强对学生外语水平和科研能力的考察。学生的外语水平和科研能力是最能体现考生核心能力的两个方面,因此应当将外语水平和科研能力设置为报考博士研究生的基本门槛 [13] 。在外语水平方面,提高一定的门槛,至少应当将考生的英语水平限定在通过大学六级考试之上,同时在对学生外语水平进行考察时,应当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面面俱到,进行全方位考察。同时,还要考察学生对一些专业术语的表达,汉语教学过程中难免会用到中介语,因此学生还需要掌握例如“主谓谓语句”相关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以及学术潜力的考察是往后博士生招生录取的一个新趋势 [14] 。考察学生现有的科研能力很容易,可以采取提交相关科研成果证明,但是该如何去考察一个学生未来的科研潜力?目前大多数高校采取的方法是学生提交自己博士学习生涯的“研究计划”,通过此类“研究计划”来判断学生以后的科研潜力发展。

最后是应该对考生本科、硕士专业加以限定,应当是汉语国际教育或者相关专业者报考或者说优先录取。在同等条件下,对有海外教学经历的考生实行优先录取的方法。

5. 结论

针对目前汉语国际教育高端人才紧缺现状,我们应尽快促进汉语国际教育博士专业发展,为汉语国际教育长远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文章引用

樊晓博.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发展分析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octoral Degree in Chinese as a Foreign Education[J]. 教育进展, 2023, 13(04): 1828-1833.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4292

参考文献

  1. 1. 关于国家设立汉语国际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建议[N]. 光明日报, 2018-03-09(07).

  2. 2. 吴春相. 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中的转型和存在问题思考[J]. 枣庄学院学报, 2019, 36(l): 1-7.

  3. 3. 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关于做好2019年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R]. 2019.

  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1825号建议的答复[Z]. 2018.

  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版[Z]. 2020.

  6. 6. 王治敏, 胡水. 交叉学科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22(1): 86-95.

  7. 7. 罗英姿, 李雪辉.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路径依赖及其优化[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8(5): 55-60.

  8. 8. 魏玉梅. 美国教育领域专业博士学位制度设计及其启示——以哈佛大学“教育领导博士”专业学位项目为例[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6(2): 86-90.

  9. 9. 崔希亮. 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定位问题[J]. 世界汉语教学, 2015, 29(3): 405-411.

  10. 10. 李泉. 汉语国际化进程中学科建设问题的思考[J]. 世界汉语教学, 2007(3): 10-11.

  11. 11. 郑通涛. 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承、文化传播的协同创新[J]. 海外华文教育, 2013(4): 339-345.

  12. 12. 丁安琪. 重构“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从“国际汉语教学”走向“汉语国际教育” [J].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14(2): 5.

  13. 13. 李宝贵.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问题的透视与改进——以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为例[J]. 教育科学, 2019, 35(5): 82-91.

  14. 14. 陈亮, 陈恩伦. “申请-考核”博士招生改革制度优化路径探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5(4): 49-55.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