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12
No.
06
(
2023
), Article ID:
67301
,
9
pages
10.12677/ASS.2023.126425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时间银行”模式的 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南宁市X社区为例
覃正贤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23年4月10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8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19日

摘要
老龄化已经成为当前及未来的社会常态,而“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模式的出现为养老服务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渐趋走向社区常态化。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南宁市X社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站,了解到“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模式存在着老年人参与“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的主动性不高、“时间货币”尚未形成科学规范的计量标准、“时间货币”无法实现跨区域通存通兑以及“时间银行”志愿服务供给层次总体较低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建议从加强“时间银行”的宣传力度、完善“时间银行”的运行机制、构建“时间银行”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以及开展“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培训等多角度加以完善。
关键词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

Research on 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ime Bank”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pulation Aging
—A Case Study of X Community in Nanning City
Zhengxian Qin
School of Management,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Received: Apr. 10th, 2023; accepted: Jun. 8th, 2023; published: Jun. 19th, 2023

ABSTRACT
Aging has become the current and future social normal,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Time Bank” mutual voluntary service mode for the elderly has created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derly service, gradually toward community normalization. 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Time Bank” mutual pension volunteer service station in X Community of Nanning City, this paper learned that the “Time Bank” mutual pension volunteer service mode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low initiative of the elderly to participate in the voluntary service of “Time Bank”, the lack of scientific standar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ime Money”, the inability to realize cross-regional deposit and withdrawal of “Time Money” and the low level of supply of “Time Bank” voluntary service.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o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of “Time Bank”, by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ime Bank”, constructing the service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ystem of “Time Bank” and carrying out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Time Bank” volunteer service.
Keywords:Time Bank, Mutual Support for the Aged, Volunteer Service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国家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 (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人,占总人口的13.5%) [1] 。同时,来自人社部的数据表示,2021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年支出60,197亿元 [2] ,较上年增加5541亿元,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风险持续增加。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压力日益严峻,作为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基本国情,如何探索有效的途径破解“银发危机”成为我国无法逃避的一大现实问题。
我国传统主流养老模式可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类。随着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社会养老资源匮乏以及机构养老资源不足等问题的出现,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与养老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该运用何种方式破解如今的养老困局是需要进行深入思考的难题。2021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即“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 [3] 。由此可见,倡导互助养老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老龄化进程持续加剧带来的社会养老服务不足的问题,使其成为养老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互助养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发社会潜在的养老资源,利用不同年龄段志愿者的空余时间进行互帮互助,从而更好地助推养老事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多种不同类型的互助养老模式,其中“时间银行”以其独特的理念和运作方式而备受青睐。“时间银行”将志愿服务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现已广泛应用于社区实践,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从我国多地开展“时间银行”的成效上看,一方面,该模式充分挖掘出潜在的社会养老资源,缓解社会养老压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另一方面,它也在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之间搭建了一座双向沟通的桥梁,既推动了社区志愿工作的发展,又提高了社区的服务水平和治理效能。有鉴于此,研究“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模式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措施,完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模式,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同时有益于推广志愿服务理念,助力社区治理和社区建设。
2. “时间银行”的起源及其本土化的历程
“时间银行”,英文为“Time Bank”,亦称“时间储蓄(Time Saving)”。“时间银行”最早的雏形诞生于1973年水岛照子(Teruko Mizushima)创办的志愿劳动银行(Volunteer Labor Bank)。当时的日本和世界正遭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水岛照子看到了时间与金钱的不同,她认为时间不仅是每个人都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且还不受通货膨胀影响,于是她主张通过正确地管理时间来进行社会治理,甚至预测二十一世纪初的日本可能会出现此类用作复兴地方经济的社区货币。由于人们无法确定未来所拥有的储蓄额以及拥有金钱未必能找到愿意或有能力提供服务的人,水岛照子坚信自己设想的时间转化货币这一模式便可弥补这些不足。除此之外,水岛照子还认为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友谊和人际关系,增加社区的交流,创造一个更加关怀的社会,这也为之后西方各国建立“时间银行”提供了思想上的启发。尽管如此,“时间银行”的概念却是由美国的埃德加·卡恩(Edgar S. Cahn)博士在1980年正式提出,他发起了“时间银行”运动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论述。卡恩设计了一个“时间银行”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按小时记录每个工人的工作时间或服务时间。他还系统地提出了“时间银行”的五大核心价值。此后,“时间银行”在全球被推广开来,我国很多城市也陆续开展了有关“时间银行”的实践探索,被广泛应用于养老领域、志愿服务、社区建设之中。
我国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尝试“时间银行”。1998年,上海虹口区提篮桥街道晋阳居委会创办“时间储存式为老服务”,旨在组织低龄健康老年人向高龄或身体抱恙的老年人提供服务,并将服务时间予以记录储存,等到服务者也需要服务之时,可从中支取同等数额的服务时间 [4] 。它标志着“时间银行”开启了中国本土化发展的历程,也是我国“时间银行”制度化发展的开端,这一探索“曾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多个兄弟省市上门取经,相关部门曾一度酝酿在全市推广” [5] 。与提篮桥街道“时间银行”运营的同一时段,山西省太原市于1998年底成立了宗旨是促进为老服务的“时间银行”,目的是为了推动已退休的低龄老人加入到帮助其他老人的服务队伍里,从而更好地利用太原市的老年人力资源。这一实践中值得关注的一点在于太原市当时还推出了一项规定,即“85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可在无志愿服务存储的前提下获得一定数量的无偿服务”,这是我国对于“时间银行”地方化创新尝试的第一步 [6] 。此后,1999年广州寿星大厦住宅区、北京朝阳区松榆里小区,2001年哈尔滨市南岗区和江苏省鼓楼区,2004年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街道以及2005年南京市兆园社区等纷纷推行了“时间银行”,并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推出了例如“结对互助”、发放“时间银行专属储蓄卡”等新举措。随后,“时间银行”的发展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国各地兴起一股开办“时间银行”的浪潮,无论是东部沿海城市,还是中西部地区的许多省市都开展了相关试点的工作,其中不少“时间银行”至今仍在运作,多地甚至出台了有关“时间银行”的政策条例和制度规范。在此期间,我国“时间银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比如基于政府购买服务的“南沙时间银行”、借助唯创集团旗下的全国最大的居家养老公司——幸福九号电子商务公司此类第三方组织设立的上海“时间银行”等 [7] ,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在“时间银行”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时间银行”的模式可以依据提供资金及管理运营的主体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以政府为主导的“时间银行”、以为企业主导的“时间银行”、以社会组织为主导的“时间银行” [8] 。
3. X社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模式的运行现状
3.1. X社区基本情况
X社区坐落于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中部,总面积为0.78平方公里,有居民住宅楼101栋,常住户3712户,总人口12,696人。其中60岁~70岁老人866人,70岁~80岁老人353人,80岁~90岁老人165人,90~100岁以上老人21人,残疾老人85人,空巢、孤寡老人46人。
3.2. X社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模式的运行概况
3.2.1. 运行平台
X社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站由X社区党委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进行管理,站点设立在X社区居民委员会内,大概有五六名工作人员,其中主要负责的只有一位,这些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全日制本科生的学历。
3.2.2. 参与主体
1) 志愿者
X社区“时间银行”的志愿者主要是来自社区辖区内热心服务、身体状况好的低龄老人和有志愿服务意愿的辖区居民,其中大部分是身体条件较好的退休老年人,同时也会有政府、党委机关等单位的党员群众以志愿团队的名义加入。
2) 服务对象
X社区“时间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四类人群:辖区内高龄老人、孤寡老人、独居老人;重点优抚对象老人;行动不便、失能、失智、残障老人;低收入家庭老人、有服务需求的志愿者。
3) 政府
政府在“时间银行”实施推广的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发挥着主导引领的作用。从政策制定层面上看,南宁市乃至广西的地方政府都出台过相关政策和规定(见表1),指导“时间银行”以及志愿服务活动工作的开展,为“时间银行”的发展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从资金提供层面上看,X社区“时间银行”的资金来源一部分由政府财政进行拨款,虽然目前“时间银行”尚且属于存储“时间”的阶段,还未需要多大的开支,但政府依旧是“时间银行”主要的资金提供者。此外,从监督的层面上看,政府通常是以直接监督的方式对负责“时间银行”运作的社区和社会组织进行监管,以保证“时间银行”的持续运行。
Table 1. Local level policy documents on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ime Banks”
表1. 地方层面关于支持“时间银行”发展的政策文件
4) 社会
除了来自政府的大力支持外,许多企业和社会组织也会对X社区“时间银行”提供物资和资金帮助。比如一些爱心企业在疫情期间会提供牛奶、方便面等慰问品以及其他社会捐赠,工作人员在进行分配时会考虑到“时间银行”的志愿者,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嘉奖。由此,多方共同参与形成了X社区“时间银行”多元化的支持渠道。
5) 信息技术
南宁市市民卡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为南宁市“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模式提供技术支持,建立了专门的“时间银行”志愿者服务管理平台,无论是志愿者注册、发布服务需求还是积分的记录与存储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进行实现,同时南宁市市民卡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还为“时间银行”志愿者设计专属的志愿服务卡,以便于未来志愿者在有关应用场合中,以服务时间进行实物消费。这样一来,电子数据信息记录改变了以往传统手工登记的形式,完成志愿服务信息的实时更新,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服务时间的通存通兑。
3.2.3. 服务内容
X社区“时间银行”的服务内容分为4个类别、15个小项(见表2),其中需求量比较大的是诸如聊天、购买东西、打扫卫生等技术含量较低的项目。除了基本养老服务、心理服务之外,社区也会主动开展一些特色活动,例如“情系空巢共度欢乐年”团圆家宴活动、“巧手慧心”送福到迎新年活动、“我为祖国送祝福”活动等等。
Table 2. List of “Time Bank” service projects in X community
表2. X社区“时间银行”服务项目表
备注:存入时间 = 实际服务时间*服务难度系数。
3.2.4. 运行成效
自“时间银行”成立以来,X社区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志愿者参与自觉性高,发挥了良好的志愿服务示范作用,为社区中的老年人提供了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服务,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社区为老志愿服务工作。截止2022年1月19日,X社区“时间银行”共有志愿者247人,志愿团队27个,服务对象44人,存入时间1043小时,暂无支取时间。
1) 创新服务理念,打造服务品牌
X社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理念,采用“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的互助养老办法,创办“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新模式,社区治理有了显著的成效。子女们都出去打工了,志愿者就去老人家里和他们聊聊天;当老人感觉到后背疼痛的时候,志愿者会利用自己的医疗知识,给他们进行推拿;老人家行动不便,志愿者会到家里帮忙打扫卫生;除此之外,还有“老人生日会”、“领里长桌宴”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也让老人们过上了温馨的晚年生活。自从X社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开展活动以来,“时间银行”的志愿者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将敬老、爱老的风气传播到了整个社区,人性化的家庭护理,和谐的社区气氛,赢得了所有老人的一致好评。
2) 建强服务队伍,提高服务质量
突破以往单一的养老志愿服务内容,在X社区党委的领导下,集中辖区的力量和资源,为“时间银行”的志愿者们提供了各种实用的技能培训,比如制作手工艺品,按摩捶背,垃圾分类等,以此来提志愿者自身的专业水平,增强服务供给能力。到目前为止,X社区已经建立了26支志愿服务团队,其中有广西自治区党委机关,广西区气象局,广西教育学院,“萤火虫”美发联盟等。与此同时,制定并完善了志愿服务标准和规范,根据“6个1”标准,为每位志愿者提供了“时间银行”存折,以及背心、帽子、雨伞、手套、工具箱等基础服务用品2600份。
3) 规范服务管理,提升服务效果
X社区和南宁市民卡公司共同研发了“时间银行”志愿者服务管理平台客户端,为“时间银行”志愿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系统。首先,参与者可以通过电脑网页端或者手机客户端申请注册成为志愿者,查看最新需求结合自身实际认领任务、储存积分或支取时间、销户等。其次,服务对象在家便可发布需求信息,系统根据志愿者认领情况及时更新认领状态,更加精准的进行服务对接。再者,社区工作人员可在线上完成“时间银行”整个服务过程的管理,发布社区“时间银行”服务动态、活动剪影与志愿者风采,提高服务的便捷性与智能化。
4. 发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模式的现实困境
目前“时间银行”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已相对完善,但我国“时间银行”在志愿服务供给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时间银行”的进一步推广。结合X社区“时间银行”的实践情况,如今我国“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模式还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难题。
4.1. 老年人参与“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的主动性不高
众所周知,“时间银行”的主要参与者是低龄健康的退休老人,通过老年人群体之间的互助以缓解社会日益严峻的养老压力,同时,老年志愿者在提供养老志愿服务时,也比其他高校志愿者、社会中青年志愿者等群体更具有优势,他们往往更有耐心和同理心,能与服务对象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然而,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老年人通常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对“时间银行”这一新型的互助养老志愿服务模式产生出极大的陌生感和不信任感。除此之外,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许多老人退休后会选择在子女家中帮忙带孩子,抚养孙辈。根据一些专家的研究,我国隔代抚养占比达25%至30%,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调研过程中,X社区“时间银行”负责人黄主任曾表示,“现在社会上部分老人积极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还比较少,都是愿意在家里带小孩。如果能够从整个社会上实现‘能帮就帮’的南宁精神,形成人人参与到‘时间银行’这个模式中的氛围,这种规模就厉害了。”因此,如何提高老年志愿者参与“时间银行”的积极性与对志愿服务的认同感,乃至提升全社会志愿服务认知、形成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是当前推动“时间银行”模式发展的一大重点。
4.2. “时间货币”尚未形成科学规范的计量标准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模式最大的创新之处便在于其能够存储参与者的服务时间,将该段时间所创造的劳动价值以劳动成果代际接力的方式进行延期支付。虽然“时间银行”储蓄的是“时间”,但由于每项服务单位时间内所含的价值量不同,其计量标准不应过于单一,以免有失公平。我国有些地方“时间银行”的计算标准十分粗放,不区分劳动强度、服务类别,只记录服务事项和服务时间,这将导致劳动强度大的服务供不应求,而劳动强度小的服务供过于求的现象发生。X社区“时间银行”的存入时间以实际服务时间与服务难度系数二者相乘所得,该公式有一定的实用性,可实际服务时间与服务难度系数却是由社区的工作人员自行判定,也比较简单。由此可见,为完善“时间银行”的进一步建设,就必须研究制定更统一合理的换算标准,实现更精细化的管理,确保服务测量的公平性,服务评价的有效性。
4.3. “时间货币”无法实现跨区域通存通兑
从我国“时间银行”实际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地的“时间银行”信息管理系统覆盖范围有限,一般仅供本区域的居民使用,例如南宁市青秀区与南宁市民卡公司开展相关合作,搭建“时间银行”专门的志愿服务平台,发放“时间银行”专属市民卡,其涵盖的范围目前也只有青秀区城区的68个社区,更高一级地市级的平台还未建立,更不必说省级乃至全国级的总行了。正因如此,当志愿者去往一个新的城市居住时,由于平台之间的信息不互通就容易导致“时间货币”无法兑换,影响“时间银行”的长效运作。此外,由于各地的计量标准不一致,致使志愿者提供同种志愿服务在不同地区换算后的“时间货币”并不等价,进一步加剧实现“时间货币”通存通兑的难度。毕竟当“时间银行”服务平台的参与者在改变常住地后,很难以统一的标准换取自己赢得的“时间货币”。总而言之,若无统一的“时间银行”信息管理系统与换算方式,解决“时间货币”异地通存通兑的问题,“时间银行”将难以为继。
4.4. “时间银行”志愿服务供给层次总体较低
在实地调研X社区以及在线浏览“时间银行”网页后不难发现,“时间银行”志愿者以提供家政服务、外出代办、邻里关照等简单项目为主,医疗护理、维修服务等具有一定技术性的项目供给较少。根据X社区“时间银行”负责人黄主任的介绍,“时间银行”中需求量大的项目就是聊天、购买东西、读报、打扫卫生等比较简单的服务内容,像中医推拿这类如果有退休医生就可以提供相应的服务,但还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力所能及的服务为主。如果遇到小部分项目无志愿者能够提供服务,工作人员会和服务对象及时表明情况。产生此类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志愿者缺乏专业培训,不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制约着志愿服务水平。比如当失能、半失能老人需要短期照料时,很少有志愿者有能力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这也凸显了“时间银行”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即互助养老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得不到保障,高层次的志愿服务供需矛盾大,这会影响到社区居民对于“时间银行”志愿者的满意度甚至是对“时间银行”模式的信任度,限制“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
5. 推动“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模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时间银行”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创新举措、建设特色养老服务体系的应然方案,有助于推动新时代老龄工作创新发展。根据X社区“时间银行”的现实困境出发,当前完善我国“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5.1. 加强“时间银行”的宣传力度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模式一大发展困境在于其社会认知度与参与度偏低,而社会参与是“时间银行”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因此,政府和社会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广泛开展“时间银行”宣传,提高社会大众对“时间银行”认可度,号召群众积极报名参与“时间银行”志愿服务,为推动“时间银行”的发展奠定较好的群众基础。首先,政府应增加“时间银行”宣传工作的人员和经费投入,通过线上线下多途径向大众普及“时间银行”的理念与实践,引导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基层养老服务的供给中,使“时间银行”模式不断深入人心。其次,政府应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利用各方的优势完善“时间银行”的建设,让企业与社会组织能够成为“时间银行”互助网络的重要组成力量,保障“时间银行”的健康运作,引领“时间银行”向更高层面发展。最后,“时间银行”自身也应寻求各种宣传机会,拓展志愿者的来源渠道,提升志愿者的活跃程度。例如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可以通过向社区居民发放宣传单或者上门宣传的方式讲解“时间银行”有关知识,鼓励居民加入“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团队,强化领里互惠的关系,传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公益理念,营造良好的互助养老风气,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
5.2. 完善“时间银行”的运行机制
健全的运行机制是“时间银行”能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完善服务兑换评估机制。由于目前我国“时间银行”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关于“时间货币”的计量并未出台科学统一的相应规则,制约“时间银行”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因此,为了确保“时间银行”服务兑换的公平公正,应结合各类服务活动包含的劳动强度及价值,出台全国统一的“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兑换系数细则,为“时间银行”服务兑换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完善志愿服务回馈机制。为实现“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必须注重激励机制的建设,否则仅靠志愿者的热情与道德也难以为继。因而,在服务过程中需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为优秀志愿者颁发适当的奖励,使志愿服务活动获得强大的动力,以此来提高志愿者的参与激情,同时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不仅如此,政府应对“时间银行”面临的诸如运行困难或志愿者服务中发生意外等风险建立托底保障机制,进一步保证志愿者的利益不受侵害。此外,还要探索后期服务评估体系。在“时间银行”志愿者完成服务后,及时开展服务评估工作,发挥监督的功能,更好地保证志愿者的付出与回报相对等,提升服务质量以及服务专业化水平。
5.3. 构建“时间银行”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模式需要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实现长期高效运转,这就要建立起省市级乃至全国一级的“时间银行”信息服务平台系统,为志愿者通存通兑“时间货币”提供技术支持,提高信息管理效率。探索建立“时间银行”联盟或设立“时间银行”总行,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协力做好“时间银行”联盟的工作。为了保证社会效益和价值取向,可由中央部委管理的公益基金会作为“时间银行”牵头单位,以中国银行等央企、地方国企为主,吸收吸纳社会组织、企业等优质社会资源,作为资源供给、参与运营以及技术保障的主要力量,统一管理、指导各地区、各层级的“时间银行”机构发展,促进各主体之间的互惠合作、资源共享 [8] 。此外,有学者建议通过与各地区银行合作,同时联结各地的志愿者服务组织参与,建立全国性“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志愿者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 [13] 。
5.4. 开展“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培训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模式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高龄老人、孤寡老人、独居老人以及行动不便的失能、失智、残障老人,需要志愿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照料护理知识和技能,以提高“时间银行”养老服务的规范化水平,增强志愿者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为此有必要建立多元化的“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技能培训体系。首先,由政府出资成立专门的“时间银行”志愿者培训机构,聘请养老服务领域的专家定期对“时间银行”志愿者开展基础服务项目技能培训,针对部分难度系数较高的项目,也可以根据志愿者自身喜好及个人能力分配合适的项目进行培训。其次,可以通过与其他专业的社会养老机构、正规培训机构等第三方组织合作,邀请其工作人员到社区进行现场教学,指导志愿者进行技能学习,保障志愿服务的专业性,提高服务对象对“时间银行”志愿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最后,建立志愿者技能培训考核制度,对于达到考核标准的“时间银行”志愿者予以提供服务的资格及发放相应的奖励,更好地鼓励志愿者有意识提升自身专业化程度。
文章引用
覃正贤.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时间银行”模式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以南宁市X社区为例
Research on 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ime Bank”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pulation Aging—A Case Study of X Community in Nanning City[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06): 3094-3102.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6425
参考文献
- 1. 国家统计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 [EB/OL]. http://www.stats.gov.cn/sj/zxfb/202302/t20230203_1901085.html, 2021-05-11.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202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zwgk/szrs/tjgb/202206/t20220607_452104.html, 2022-06-07.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21-11/24/content_5653181.htm, 2021-11-24.
- 4. 邓志锋. 关于我国助老服务“时间银行”建设的思考[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28(4): 17-21+43. https://doi.org/10.14132/j.2095-7963.2012.04.003
- 5. 陈友华, 施旖旎. 时间银行: 缘起、问题与前景[J]. 人文杂志, 2015(12): 111-118. https://doi.org/10.15895/j.cnki.rwzz.2015.12.016
- 6. 陈功, 黄国桂. 时间银行的本土化发展、实践与创新——兼论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之新思路[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4(6): 111-120.
- 7. 张文超, 杨华磊. 我国“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 南方金融, 2019(3): 33-41.
- 8.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中国时间银行发展研究报告[R]. 2021. https://pic.crcf.org.cn/attachment/20210926/d2cdae56d5b440f78fe321570f33d135.pdf
- 9. 广西南宁市人民政府.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宁市人口发展规划(2021-2030年)的通知[EB/OL]. http://www.nanning.gov.cn/zwgk/fdzdgknr/zcwj/zfwj/t5066173.html, 2022-01-20.
- 10. 广西南宁市人民政府.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宁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南府办〔2021〕46号) [EB/OL]. http://www.nanning.gov.cn/zwgk/fdzdgknr/zfgb/2022nzfgb/d1q_50646/zfwj_50647/t5072020.html, 2021-12-27.
- 11.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志愿服务条例[EB/OL]. http://mzt.gxzf.gov.cn/xxgk/flfg/t7241535.shtml, 2020-07-24.
- 12. 广西南宁市民政局. 2019年全市民政工作要点[EB/OL]. http://mzj.nanning.gov.cn/xxgk/ghjh/t4019109.html, 2019-06-06.
- 13. 陈际华.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发展难点及应对策略——基于积极老龄化的理论视角[J]. 江苏社会科学, 2020(1): 68-74. https://doi.org/10.13858/j.cnki.cn32-1312/c.202001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