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ng Research
Vol. 10  No. 03 ( 2023 ), Article ID: 72057 , 5 pages
10.12677/AR.2023.103105

新时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与机遇研究

张紫凌

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收稿日期:2023年8月7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30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8日

摘要

在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瓶颈的形势下和世界人口变化的趋势下,从年轻社会向老龄社会转型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立足新时代,系统研究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特征,准确把握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这不仅对推动老龄人口高质量发展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关键词

新时代,人口老龄化,挑战与机遇

A Study on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China’s Aging Population in the New Era

Ziling Zhang

School of Marxism,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Aug. 7th, 2023; accepted: Aug. 30th, 2023; published: Sep. 8th, 2023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economic growth facing bottlenecks and the trend of global population changes, the transition from a young society to an elderly society has become a fundamental national condition in China. Based on the new era,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accurately grasping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hat population aging brings to China’s development, is not only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and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but also plays a demonstration role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Keywords:New Era, Population Aging,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也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21年底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将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列为今后老龄工作的重点任务 [1]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增多、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文化培育等多方面都具有深远影响。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不仅关系到国家发展,还关系到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对于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人口学词典》将“人口老龄化”界定为:“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则可以称为老年型社会,而老龄社会是当65岁以上人口超过了14%” [2] 。这就意味着人口老龄化是一个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整个社会的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老年型状态。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人口老龄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老年人口的数量庞大。根据学者陶涛对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和《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的分析,可以得出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在2020年达到1.91亿,占总人口比重为13.5%,这意味着世界上有1/4的老年人口是中国人。预计到2057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高峰,接近4.2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32.9%至37.6% [3] 。

第二、老龄化的速度快。2001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到了2021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就达到14%,时间远远短于法国、英国、德国等一些国家。

第三、高龄化和空巢化的问题日趋严重。随着8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不断增加,老年抚养比大幅上升,他们可能面临更为严峻的健康问题,家庭养老负担会逐渐加重,社会也将面临经济增长和养老负担的双重压力。

3. 新时代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挑战

3.1. 老龄产业结构升级的挑战

当前,我国正面临从年轻社会向老龄社会的转变,其中发展老龄经济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从总体上看,由于家庭结构有了变化,所以对整个经济的需求也在发生重大变化。从基础设施到整个服务体系,这都离不来一个强大的产业体系支撑。

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老年人对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方面的需求较旺盛。在日常生活方面,老年人的配套设施依然存在着缺陷,需要继续加大对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工具等进行的适老化改造。同时,各种老年大学之间的资源交换也还不够,对针对老年人的文化产品的开发投入等方面的支持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在医疗护理方面,我国在养老服务方面仍比较薄弱,老年医学人才和护理人员严重不足。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家庭和社区的养老服务严重缺乏。卫生单位应加强对社区及家庭老人的卫生保健工作,扩大卫生保健工作的覆盖范围。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人口老龄化战略的顶层设计,还关系到我国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化。只有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到老龄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加速建立与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使其惠及全体老年人,才能从根源上解决上述问题,打破老龄产业和养老服务长期以来的不平衡性和不充分性,在全社会形成“老龄文明”的共识 [4] 。

3.2. 老龄化社会财富积累的压力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处于一个相对早期的经济发展阶段,这就导致了相对某些发达国家来看,我们整体的财富并不充足。所以,有些发达国家的养老模式尽管值得借鉴,但很难在我国推行下去。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当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实际需求,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财富支持体系。

财富支持体系除了个人的一些必要的储备之外,还有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建立在金字塔式结构之上的。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年轻人的比例在逐渐下降,选择银行储蓄的人在变少。而老年人口的比例在上升,老年人口的寿命在增加,这给我国社会保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事实上,不只是中国面临这一挑战,许多发达国家也都面临同样的难题,造成了入不敷出的局面。因此,我们的财富支持体系绝不能仅依赖社会保障这一支柱,还可以利用企业年金、商业保险等形式。总之,我们需要通过全面扩大财富,才能使我们的老龄社会有足够的资金支撑。

3.3. 老龄社会情感治理的困境

在老龄社会中,部分退休后回归家庭的老年人,可能会因其社会角色的转变而产生心理失衡的问题,这也成为了老龄社会人们关注的现象之一。老年人的心失落、孤独、自卑的焦虑等情绪会随着年纪的增加而逐步出现,这在高龄、失能、失独和空巢老年人中尤其明显。因此,在老年人的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照顾到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还要关注到他们的心灵和精神方面的状况。

目前,尽管家庭的养老功能有所削弱,但传统的家庭道德仍在起着重要的影响,子女对长辈的赡养义务和血脉亲情始终无法被社会和政府所替代。在我国,特别是在乡村地区,家庭赡养的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仅仅强调家庭的情感支持责任已不再切合实际。一方面,家庭的情感支持功能需要在缓解家庭养老负担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另一方面,另外,老年人的情绪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只是由亲人来照顾,则会使某些特定的老年人感到内疚,从而减少他们的幸福感。因此,要解决“情感断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呼吁年轻人“回归”到家庭中去,还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多方面协作,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来整合多方资源。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群体,例如:“失能”老人、“空巢”老人以及即将临终告别的老人,只有通过情感治理来帮助他们获得心灵关爱和精神慰藉,才能使我国老龄化社会更加积极阳光、幸福健康且充满朝气。

4. 新时代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

危机和机遇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机即是机遇。由挑战论向机遇论转变,就是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既要制定正确的应对之策,将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转化为积极因素,还要着力挖掘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 [5]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丰厚的资源和独特的优势,提供了多元化的治理工具。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需要我们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制定更为科学、更加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

4.1. 推动经济适老化转型

在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老年抚养比不断上升,劳动力供给逐渐短缺,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等困境。学者李志明强调要立足老龄化现实,从以下两个方面推动经济转型:一是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二是发展“银发经济” [6] 。

“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指每一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年延迟一岁。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采取缓慢而稳妥的方式扎实推进,每年延迟3个月或6个月,最后延迟到新的法定退休年龄。“渐进式”退休除了要考虑延迟速度,还要在延迟过程中有“弹性”和“灵活性”。例如:可以在法定退休年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灵活性,让就业者根据自身需要适当选择或早或晚退休,给予劳动者自主选择退休年龄的权利;还可以根据工作性质让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更有弹性,让劳动者选择合适的工作地点与工作时间,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便利,让整个延迟退休灵活起来。除此之外,针对一些特殊职业情况,与高温、高冷、高寒、高风险、井下和辐射相关的工作,应该制定专门的退休政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我们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庞大国家,有着比发达国家更多的人力资源。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人口优势,对老年人的人力资源进行了积极的规划,对人力资本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发展“银发经济”就是指开发适老化技术和产品,培育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新动能。从需求侧来看,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持续完善,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结构和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正在从传统的衣食住行等消费,向医疗保健、康复护理、旅游休闲等服务消费方向发展。从供给侧来看,目前支持银发经济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面向老年人的优质产品与服务总体上还比较缺乏,市场主体规模小,产业能级偏低,与之相关的企业在产品研发与自主创新方面也比较薄弱。要想缓解供需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对产业的发展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不断地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让银发经济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

4.2. 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其本质是促进我国全面深刻的社会变革和转型。老年友好型社会是指在老年人面对空巢、独居和失能等多种情况下,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首先,住宅作为老年人生活的主要空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增设电梯、设置紧急呼叫装置和加强卫生间的安全性,提高住宅的舒适性。除此之外,社区也是老人们生存的一个关键的社会环境,不仅要对公共活动场所、社区食堂、社区医院等的硬性条件进行完善,还要对家政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等软性条件进行完善。随着我国城市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养老服务系统的建设迫切需要对城市养老服务系统进行优化,以提高城市养老服务系统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其次,养老保险和医疗报销与老年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老年群体关注焦点。要营造高质量、可持续、更加公平包容的制度环境,需要对老年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待和社会慈善体系进行完善,从而让社会养老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国在养老服务方式上发生了深刻变化,拓展了养老范围,为老年人提供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在健康支持上,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等手段,推动健康老化进程,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最后,老龄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需要家庭、政府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使之成为一个全民参与的社会格局。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安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家庭是社会的基石,更是老年人物质保障与精神慰藉的主要来源。因此,必须要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体系,使其在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着重发挥好在顶层设计、规范标准、统筹协调等方面的引导,在社会层面也要给予老年群体更多关怀,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尚。

4.3. 培育老龄社会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理想老龄社会的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7] 。构建文明和谐的老龄社会需要我们培育积极的老龄观,弘扬孝亲敬老文化以及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使老年人不仅要在身体上保持健康,还要在思想上更有价值。

第一,要重视老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构建,从精神上满足老人的需要。在构建老年社会的过程中,应把优良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融入到老年社会的文化建设之中,并加大“孝”的文化输出力度,推行终生教育制度,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前的社会生活和技能。第二,要充实我们的文化底蕴,为老年人提供更多能够满足他们需要的特色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基层推行志愿者模式,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文化服务,鼓励老年题材的文化创作与传播,组织并指导老年人参加各种有益健康的、科学的文化活动,使老龄社会也能树立起健康文明的生活风尚。第三,老年人是养老服务的直接受惠者,对满足老人的消费需求的消费设施和服务选择,应当建立在理解老人的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上。政府和社会应当大力促进老龄居民在社区生活、公共设施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尤其是在文化建设的管理、组织与活动的过程中,让老年人能够充分参与进来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使政府决策与社会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5. 结语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一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只有准确把握住新时代背景下老龄社会的机遇和挑战,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才能确保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均衡发展,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道路。

文章引用

张紫凌. 新时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与机遇研究
A Study on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China’s Aging Population in the New Era[J]. 老龄化研究, 2023, 10(03): 815-819. https://doi.org/10.12677/AR.2023.103105

参考文献

  1.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N]. 人民日报, 2021-11-25(001).

  2.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N]. 人民日报, 2021-11-25(001).

  3. 3. 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 人口学词典[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9.

  4. 4. 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 人口学词典[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9.

  5. 5. 陶涛.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力资本开发[J]. 团结, 2020(6): 35-38.

  6. 6. 陶涛.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力资本开发[J]. 团结, 2020(6): 35-38.

  7. 7. 李程骅, 张钒. 中国式现代化与老龄社会文明建构[J]. 江苏社会科学, 2023(2): 1-10+241.

  8. 8. 李程骅, 张钒. 中国式现代化与老龄社会文明建构[J]. 江苏社会科学, 2023(2): 1-10+241.

  9. 9. 李志宏. “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及国家战略对策[J]. 老龄科学研究, 2020, 8(8): 3-21.

  10. 10. 李志宏. “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及国家战略对策[J]. 老龄科学研究, 2020, 8(8): 3-21.

  11. 11. 李志明. 有效推动经济社会的适老化转型[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2(8): 70-73.

  12. 12. 李志明. 有效推动经济社会的适老化转型[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2(8): 70-73.

  13. 13. 李志宏.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特色道路的基本内涵和总体布局[J]. 老龄科学研究, 2020, 8(7): 3-16.

  14. 14. 李志宏.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特色道路的基本内涵和总体布局[J]. 老龄科学研究, 2020, 8(7): 3-16.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