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1  No. 04 ( 2023 ), Article ID: 64408 , 6 pages
10.12677/ML.2023.114222

翻译伦理视角下字幕翻译研究

——以《使女的故事I》为例

周小青,杨维秀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3年3月14日;录用日期:2023年4月12日;发布日期:2023年4月24日

摘要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跨文化交际活动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影视行业蓬勃发展。而字幕翻译作为影视作品中重要的翻译形式之一,则具有承载影片情节和意义的重要作用。因此,众多学者正日益关注字幕翻译的原则、方法和策略研究。本文以美国电视剧《使女的故事I》的字幕翻译为例进行分析,从安德鲁·切斯特曼翻译伦理的五个方面,举例论证该剧字幕翻译当中的伦理性。结果表明,译者在翻译伦理的指导下,选择了适当的翻译策略来完成《使女的故事I》的字幕翻译工作,因此,译文符合翻译伦理的要求。

关键词

字幕翻译,翻译伦理,《使女的故事I》

A Study on Subtitl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Ethics

—Taking The Handmaids Tale I as an Example

Xiaoqing Zhou, Weixiu Ya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Mar. 14th, 2023; accepted: Apr. 12th, 2023; published: Apr. 24th, 2023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increasing globalization and frequent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industry is booming, and subtitle translation, as one of the critical forms of translation in film and television industrie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carrying the plot and meaning of the film. Therefore, there are many scholars who focus on the principles,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the American TV series The Handmaids Tale I as a case to demonstrate the ethics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Andrew Chesterman’s five models of trans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lators chose appropriat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o translate the subtitle of The Handmaids Tale I under the guidance of translation ethics, and therefore, the version compli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ranslation ethics.

Keywords:Subtitle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Ethics, The Handmaids Tale I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影视作品承载着各国不同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字幕翻译作为影视作品中重要的翻译形式之一,则具有承载影片情节和意义的重要作用,对影视作品走向国际市场起着关键作用。在西方影视作品中,由于文化观念的差异,可能会出现一些在中国被认为不雅的词。为了让外来影视作品为中国观众所接受,译者需要采用一定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在准确传递原文信息前提下,将这类词用中文含蓄地表达出来,让观众接受并理解剧情。

字幕翻译与翻译伦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翻译伦理是翻译学的一个分支,发展由来已久,它关注的是译者在进行翻译时需要遵循的职业道德伦理。而字幕翻译作为翻译活动的一种形式,同样需要遵守翻译伦理的原则。

《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是一部改编自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同名小说的美国电视剧。作为一部充满女性主义色彩的文艺作品,通过对女性在极权主义社会中的苦难和权力斗争的描写,引发人们对于性别歧视和人权等问题的深刻思考。该剧题材新颖,用词、用语犀利,例如,剧中会频繁出现“污言秽语”,而在中国,这种情况基本上不会在荧幕上出现。本文以《使女的故事I》的字幕翻译为分析对象,以五大翻译伦理为理论依据,分析译者如何减少语言文化差异,提供为中国观众所接受的翻译。分析结果表明,该剧翻译符合翻译伦理的要求,这说明翻译工作者在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目标文化的语言和文化习惯、以及传达信息的准确性等方面有了深入的思考和判断。

2. 字幕翻译现状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加,影视作品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也越来越普遍,而字幕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手段,在影视作品的传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字幕翻译是指译者将外来影视作品的字幕文本进行翻译,以目的语文本形式呈现给观众的过程。字幕翻译的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在技术层面,随着AI技术和字幕翻译软件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例如,AI听译和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等技术的出现,显著地提高了字幕翻译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对字幕翻译的工作模式和商业模式产生了影响 [1] 。其次,在人才方面,字幕翻译的从业人员也在逐渐增加,这些从业人员不仅具备优秀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技巧,还具备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影视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影视作品的背景和意义,并将其传达给观众。

但与此同时,字幕翻译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传统的字幕翻译中,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可能会受到限制,因为翻译人员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翻译工作。此外,字幕翻译还存在着文化差异和意译等问题,需要翻译人员具备更高的文化素养和翻译能力。因此,在研究字幕翻译的伦理问题时,需要考虑这些现实情况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以更好地提高字幕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同时也更好地传达影视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意义。相较于传统的翻译形式,电影字幕翻译还受到影像界面的限制,因此,需要译者在处理这些限制时更加灵活和巧妙。

3. 翻译伦理简介

1984年法国翻译家安托瓦纳·贝尔曼在法国国际学院首次提出“翻译伦理”这一概念。贝尔曼认为译者是能够独立承担伦理责任的主体,“思考”和“决定关系”是译者的关建任务。贝尔曼指出一个伦理的翻译应该尊重原文的异质性,应该让目标文化感到“不安”并从中得到新生(to disturb as well as to rejuvenate) [2] 。此外,安德鲁·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在1997年发行的《翻译模因论——翻译思想的传播》(The Memes of Translation: The Spread of Ideas in Translation Theory)和2001年发表的《关于哲罗姆誓言之建议》(Proposal for a Hieronymic Oath)中阐述了五大翻译伦理,即再现伦理(Ethics of Representation)、服务伦理(Ethics of Service)、交际伦理(Ethics of Communication)、规范伦理(Norm-based ethics)以及承诺伦理(Ethics of Commitment)。切斯特曼认为,翻译理论必须基于职业伦理。他进一步区分了个人伦理和职业伦理,并强调了译者可以持不同的主观政治立场或道德底线。但是,他认为职业伦理守则应该体现一定的客观性和中立性,不应该带有太多的政治色彩。切斯特曼对翻译伦理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译者的伦理素养,推动翻译行业良性发展。

翻译伦理的引介、研究和实践在我国已有十多年的历史。21世纪伊始,中国学者开始展开对翻译伦理的研究。吕俊教授提出,在解构主义翻译研究的困境中,构建一种以交际伦理为哲学基础的翻译学 [3] ,这一理论被视为中国翻译伦理研究的开端。此后,孙宁宁学者认为,语言的实践性与真理性是翻译与伦理相结合研究的基础。2013年,中国首部《翻译伦理学》 [4] 专著出版。该书在详尽阐释西方与中国翻译伦理思潮和传统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翻译研究的实际情况,明确了翻译伦理学的性质和定位、内容和任务。中国学者提出的独一无二的观点弥补了国内该研究领域的缺失,为中国今后的翻译伦理学研究确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中国学者对诺德、切斯特曼等学者所提出的译者伦理模式,翻译伦理对译者的制约论,以及译者职责等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译者主体性在不同层面会受到伦理制约,译者素养核心价值在于译者的责任 [5] 。

4. 案例分析

4.1. 再现伦理

切斯特曼的再现伦理强调原文的不可侵犯性,译者必须忠实于原文,不得随意增减原文,其概念与“忠诚”(fidelity),“忠实”(faithfulness),“对等”(equivalence)等传统翻译概念相近,再现的翻译伦理模式要求译者不仅要忠实于原文的内涵,还要忠实于原作者的意图和原文的文化精髓,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应该遵守不添加、不删除、不修改的翻译准则 [6] 。因此,译者常常会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使得源语读者和目标语读者在欣赏两种版本时感受相似,画面感相似。受再现伦理和异化策略的影响,译者常常使用直译、音译、直译加注等翻译手段再现原文内容。

例1:Commander Daniel and Mrs. Monroe. You are Ofdaniel now.

译文:丹尼尔大主教和门罗太太。现在你是奥芙丹尼尔。

在这个例子中,“Ofdaniel”表示“丹尼尔的使女”,但是在英译汉时,译者使用音译将其译为“奥芙丹尼尔”。诸如此类的名字还有Ofglen (格伦的使女→奥芙格伦)、Offred (弗瑞德的使女→奥芙瑞德)、Ofsteven (斯蒂文的使女→奥芙斯蒂文)、Ofwarren (沃伦的使女→奥芙沃伦)等。在英语里“of”通常用作介词,可以表示所属关系,在剧里“of + 姓氏”表示某一家的使女,“of”是名字的一部分,也是对她们身份的限制,译者将其翻译成“奥芙”可以避免译文冗长,达到字幕翻译所追求德简洁明了;并且可以让观众理解,所有名字前两个字是“奥芙”的女性都是没有人生自由的使女,她们的任务就是为那些无法生育的家庭带来孩子,完整地再现了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即这些使女毫无自由,饱受折磨与凌辱,体现了翻译的再现伦理。

4.2. 服务伦理

服务伦理是指译者要符合客户要求,即符合与委托人协商后达成的要求。服务伦理是将翻译视为一种商业服务而提出来的,所提供的翻译要符合客户的要求,在这一定义下,客户的内涵广泛,包括雇主、目的语读者,评论人员等。为了向客户提供满意的翻译内容,在翻译进程中,译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仅要了解目的语读者的需求,让译文具有可读性,还需要在此伦理的指引下,选用意译、意译 + 注释等以及归化的翻译策略,即在翻译中,必须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诠释,因为在将汉外互译的过程中,“翻译”和“诠释”是不可分割的 [7] ,这种诠释体现了译者对原作的忠诚,更体现了对目的语读者的忠诚。

例1:We’re doing God’s work.

译文:我们在替天行道。

“We’re doing God’s work”的本意是“我们在做上帝的工作”,强调在某些事情上做了正确的事情,是在传达一种道德上的信念和责任感,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没有像基督教或伊斯兰教中的上帝这样的统一神明的概念,通常使用的词汇包括“天”、“道”、“阴阳”、“五行”等等,来描述自然界和宇宙的力量和规律。“替天行道”是一种中文习惯用语,通常用于形容打击不义之事或为正义而战的行为。在这个例子中,译者发挥其主体性,将“God”译成了中国人都知道的“天”,生动地把弗瑞德和塞丽娜自以为是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体现服务伦理的作用。

例2:My parents thought it would help me with the SATs.

译文:我父母觉得这个对高考有好处。

在这个例子中,SATs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s,全称:学业能力评估测试),是指美国大学入学考试。为了让中文观众直观地理解SATs,译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将它译成了“高考”,虽然SATs考试与高考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它们本质上都是大学入学考试。使用了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词语,将SATs译为“高考”,有利于中国观众迅速理解剧情的内涵。

4.3. 交际伦理

交际的翻译伦理模式把翻译的整个过程视为是一场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译者便是这“跨文化交际空间”(intercultural space)中的“混血儿”(blendlinge) [8] ,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在交际伦理下,译者不仅要再现原文内容、原作者意图,对译文使用者负责和服务,也要考虑对原文的“诠释”方式,体现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对话 [9] ,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常常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让译文的句式和表达更贴近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更易于理解;并且,在平衡两种文化的基础上避免文化偏见,努力实现共同的文化理解,在翻译过程中会尽量使用“直译 + 意译”、“音译 + 意译”、“音译 + 注释”等翻译方法,以维持原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平衡。

例1:Had yourself a Nordstorm’s card, right?

译文:还有诺德斯特龙会员卡(美国高端连锁时尚百货),对吧?

这句话出自新奥芙格伦,她对女主奥弗瑞德表示自己现在很满意使女的身份,她的过去没有女主那么安逸,高档住宅区、高端消费与自己无缘。当观众看到“Nordstorm’s card”这个名词时,可能会不理解是什么东西。但是如果字幕翻译进行注释、解释,观众马上就能明白人物之间对话的含义,从而了解美国文化,此处的字幕翻译体现了交际伦理。

例2:Quick question. Um, are you on Tinder?

译文:简单问一下。你注册了探得(美国交友软件)吗?

在这个例子里,译者使用“音译 + 注释”的方法翻译“Tinder”。“Tinder”是一款美国的交友软件,但是中国观众并不了解,不过中国有一款交“探探”的社交软件,译者将“Tinder”译为“探得”,能让中国观众联想到“探探”,并且结合解释性注释,加深观众对“Tinder”的印象与理解,明白它的用途,此处的字幕翻译也体现了交际伦理。

4.4. 规范伦理

规范伦理是对翻译行为或译文文本的要求,是“好”与“不好”的评判,是对翻译标准的丈量。该规范(norm)主要分为两类规范,一类是期望规范(expectancy norm),另一类则是专业规范(professional norm) [9] 。前者与译文文本在目的语中的接受有关,后者则是强调译员翻译行为在各方的接受度。Salah Basamalah认为,如果把伦理看作致力于理解人类行为的一套价值体系,那么一种文化无异于一种生活方式的一套伦理。因此“规范”或者“标准”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10] 。在该伦理模式下,译者要考虑译文在目标语中的可接受程度,根据不同的读者群体和需求,翻译出具有不同特点的译文,因此,译者需要具备专业素质,以满足大众的要求。译者的翻译“规范”或者“标准”常常视具体情况而定。

例1:Should I just go in the kitchen and cut my dick off?

译文:我是不是该进厨房净身了事?

由于中西方社会文化的不同,电视剧在用词方面存在非常大的不同,这也给译者带来巨大的挑战。在这个例句中,如果直译会让观众感到不适,有失译者水平,但是为了能再现原文的意思,译者不得不从目的语中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在观众可接受范围内的词语。译者将“cut my dick off”委婉地翻译成“净身”,避免暴力倾向,提高了译文的可接受程度,符合规范伦理的要求。

4.5. 承诺伦理

由于以上四种翻译伦理存在本质差异,译者难以同时考虑并融合,因此切斯特曼提出了承诺伦理。这种伦理指的是译者应该履行职业道德的规范与誓言 [11] ,并致力于自身德行的提升。这是在伦理道德层面对译者行为的管理,同时,在承诺伦理的指导下,译作的质量也会充分保证,不会出现篡改原文含义,影响观众理解等情况 [12] 。

例1:An hour of outside and rain and flowers and fresh fucking air.

译文:能出去一个小时享受细雨花香还有新鲜空气。

该例句描写了奥芙瑞德被女主人塞丽娜关禁闭13天后,在得知自己可以外出时的喜悦心情。虽然原文没有动词,但是译者增译“能出去”、“享受”,并且考虑到观众的可接受程度,译者将“fresh fucking air”省译为“新鲜空气”。这些都体现了译者遵守承诺原理,认真对待译文,不乱改,不硬译。

例2:I’m just counting the days until Angela’s weaned and that girl is out of my house.

译文:我日盼夜盼安吉拉断奶后把那个女孩赶出我的房子。

“counting the days”直译为“数着日子”,但是,结合剧中沃伦太太对奥芙沃伦的态度,译者将“数着日子”引申为中文四字成语“日盼夜盼”,将她希望奥芙格伦离开自己家的迫切心情更加直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她的忘恩负义和尖酸刻薄,同时,也让观众对以奥芙格伦为代表的使女感到同情,以上体现了承诺伦理。

5. 结论

本文从翻译伦理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使女的故事I》的字幕翻译。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外来影视作品中的暴力文化意识形态。同时,我们还需要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充分传达原作中的情感和价值观,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原作的内容。

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翻译伦理是字幕翻译中理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我们需要注重性别平等的价值观,尊重原作中的性别议题,并避免强化性别歧视和暴力的文化意识形态。其次,在翻译中,我们需要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充分传达原作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在直译、自由翻译和重构翻译等方法中,我们需要根据原作的具体情况和读者的文化背景进行选择,以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最后,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尊重原作的作者和读者,并通过合理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尽可能地传达原作中的情感和价值观。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广原作的文化和价值,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总之,翻译伦理是字幕翻译中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通过对《使女的故事》字幕翻译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翻译伦理的重要性,并探索适合翻译伦理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充分传达原作中的情感和价值观,推广原作的文化和价值。

文章引用

周小青,杨维秀. 翻译伦理视角下字幕翻译研究——以《使女的故事I》为例
A Study on Subtitl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Ethics—Taking The Handmaid’s Tale I as an Example[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04): 1650-1655.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4222

参考文献

  1. 1. 王华树, 李莹. 字幕翻译技术研究: 现状、问题及建议[J]. 外语电化教学, 2020(6): 80-85+6.

  2. 2. 王岫庐. 再谈翻译伦理[J]. 上海翻译, 2016(5): 13-18.

  3. 3. 吕俊. 结构•解构•建构——我国翻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翻译, 2001(6): 8-11.

  4. 4. 彭萍. 翻译伦理学[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3.

  5. 5. 常瑞娟, 张晓玲. 中国翻译伦理研究十五年述评[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3(4): 73-77.

  6. 6. Chesterman, A. (2001) Proposal for a Hieronymic Oath. The Translator, 7, 139-154. https://doi.org/10.1080/13556509.2001.10799097

  7. 7. 孙周兴. 翻译的限度与译者的责任——由安乐哲的汉英翻译经验引发的若干思考[J]. 中国翻译, 2008(2): 11-15+95.

  8. 8. Pym, A. (1997) Pour une Ethique du Traducteur.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Artois, Artois, 38-41.

  9. 9. 陈振东. 翻译的伦理: 切斯特曼的五大伦理模式[J]. 国外理论动态, 2010(3): 85-88.

  10. 10. 侯丽, 许鲁之. 从Andrew Chesterman的五个翻译伦理模式谈译者主体对翻译伦理的坚守[J]. 外国语文, 2013, 29(6): 133-136.

  11. 11. Pym, A. (2001) Introduction: The Return to Ethic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The Translator, 7, 129-138. https://doi.org/10.1080/13556509.2001.10799096

  12. 12. 修文乔, 姜天扬. 从语言-文化-交际维度的转换看科幻作品翻译——以刘宇昆译《北京折叠》为例[J]. 中国科技翻译, 2018, 31(1): 46-48+64.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