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1  No. 10 ( 2023 ), Article ID: 74339 , 4 pages
10.12677/ML.2023.1110621

《郑伯克段于鄢》“融融”“洩洩”新证

张苏锦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 宜昌

收稿日期:2023年8月30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16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5日

摘要

熟语“其乐融融”出自《郑伯克段于鄢》结尾之诗。关于“融融”“洩洩”二词的训释,旧说饱受争议。今亦有学者提出新见,但有待商榷。先秦诗歌创作以《诗经》为代表而惯用“比兴”,此诗亦非例外。“融”兴于隧外暖阳,训为“大明”义,比关系回暖;“洩”兴于隧内流水,训为“舒徐貌”,喻氛围轻松。

关键词

《左传》,融融,洩洩,赋比兴

New Evidence on the Meanings of “Rongrong” and “Yiyi” in the Article Count Zheng Defeated Gongshuduan at Yan

Sujin Zhang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Media,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Received: Aug. 30th, 2023; accepted: Oct. 16th, 2023; published: Oct. 25th, 2023

ABSTRACT

The familiar phrase “joyfully integrated” comes from the ending poem of Zheng Bo Ke Duan Yu Ya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words “rongrong” and “yiyi” has long been controversial. Some scholars have proposed new interpretations, but they are still open to discussion. Pre-Qin poetry, represented by The Book of Songs, often used “analogy” in its creation, and this poem is no exception. “rong” suggests the warmth of the sun outside the tunnel, meaning “bright and clear”, indicating a warming relationship. “yi” suggests the flowing water inside the tunnel, meaning “relaxed and unhurried appearance”, metaphorically describing a relaxed atmosphere.

Keywords:The Biography of Zuo, Rongrong, Yiyi, Fu Bi Xing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左传·隐公元年》记录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古文观止》选为首篇,取《春秋》之记为题,名曰“郑伯克段于鄢”。姜氏与共叔段谋王位,行迹败露,郑庄公置姜氏于城颖,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然此事社会影响恶劣,故而庄公安排的一场公关性质的行为艺术——母子掘地相见而各自赋诗:“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氏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此句真义何为?历代训诂资料均粗略释之。主流观点多从杜预注:“融融,和乐也”;“洩洩,舒散也。”今之学者认为“洩洩”同“泄泄”是“众多”的意思,而“融融”并非旧说和乐义,而是“长久”义(房振三 [1] )。先生的考据扎实,参考了古注,并引经据典以证明之。然如此新解,却使诗缺其义,文散性灵。《左传》之于叙事,善引《诗》以阐理、通情、明义,“造篇”之需也自然“附庸风雅”。

2. “其乐融融”考

“融”字从鬲,虫省声。左“鬲”表形,为烹饪器,《说文》认为本义是炊气上出。目前可归纳的功能主要有:用作鬼神、族徽名;表示“大明”义;表示“长”义;表示“和乐”义。

“融”最早见于商代晚期金文,写如“”(融簋),楚简中多次出现写如“”(包山楚简2.217)。根据《金文字典》《包山楚简》等整理,“融”字在金文中多用于族徽名,楚简中多用为人名或鬼神名。《国语》:“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耹隧。”“融”即指火神祝融。

先秦早期传世文献中“融”虽多指祝融,但有时也作形容词用,可表示程度高的明亮。《昭公五年》:“明而未融,其当旦乎?”杜预注:“明,朗也。”孔颖达疏:“融是大明,故为朗也(杨伯峻 [2] :1264)。”此句中,“明”是天初亮,“融”天大亮。这一功能由本义引申而来:“炊气上出”因蒸煮之火旺,故以“融”指“火”。如上所述称火神为“祝融”。先秦称东北风为“融风”。如《昭公十八年》:“丙子风梓慎日是谓融风。火之始也。七日,其火作乎。”杜预注:“东北曰融风。融风,木也。木,火母,故曰火之始。”孔颖达疏:“东北曰融风。《易纬》作调风,俱是东北风。一风有二名。东北,木之始,故融风为木也。木是火之母,火得风而盛,故融为火之始(杨伯峻 [2] :1394)。”所以可以用“融”表示火的特性:明亮、炽热。如《吕氏春秋·览审·分览》:“是故圣王之德,融乎若日之始出,极烛六合,而无所穷屈;昭乎若日之光,变化万物,而无所不行。”即用“融”形容太阳始出之貌。

从毛氏起,诸多学者训“融”为“长”。《大雅·即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终。”毛传:“融,长;朗,明”。郑笺:“天既助女以光明之道,又使之长,有高明之誉而以善名终,是其长也(毛亨、郑玄 [3] :389)。”又《尔雅》:“宋卫荆吴之闲曰融骏者,长大也(郭璞、邢邴 [4] :330)。”《尔雅·释诂》、《方言》均言:“融”义为“长也。”清人按《说文解字》:“融,炊气上出也。炊气上出则必长且高(马瑞辰 [5] :892)。”《国语·周语下》引之曰:“故高朗令终,显融昭明。”韦昭注从毛氏:“朗,明也;融,长也。(沈镕、王懋 [6] :98)”今人亦受此古训影响训“融”以“长”义,如《说文解字助读》“融”本为炊气上升之状,引申为消融、融化之义(苏宝荣 [7] :160);《新编说文解字》亦将“长”这一义项列入“融”的词条中(梁东汉、王宁 [8] :139)。

然而,“融”作“长”训上古文献仅《大雅》见一句,“炊气上出”之貌中“长”的形象并不突显,且如此引申有违生活经验,实在牵强。本文认为“昭明有融”可写作《国语》:“显融昭明”的形式。从结构上看是典型的互文见义,“显”与“昭”义同,则“融”和“明”互训。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一句的“融融”应该训为“大明”义。然旧说多从杜预注:“融,和乐也。”“融融”是《诗经》中常见的“重言”,即形容词以重叠的形式表示程度深。如果按照杜氏等人的观点,以形容词“和乐”修饰形容词“乐”的现象是不合常理的。再者,先秦文献中除此处的“融”可训作“和乐”外,再不见第二例。故房先生提出:“融”字当同《大雅·即醉》解释为“长”,义即和乐长久,以副词“长”修饰形容词“乐”看起来确实更为合理。然而,“融”训作“长”亦近乎孤例为证,难为信。且如此解释既忽略了《诗》的表达习惯,也达不到“诗”的艺术水准。故,本文认为“融融”乃是比兴:“兴”于隧外暖阳,“比”姜氏庄公关系回暖。

总之,“融”可从杜预等训为“和乐”之义是由于此诗句以暖阳比和乐之氛围,而成为典故,并不是语言系统中的词义引申。“融”训作“长”乃是毛氏误传,后人从之的缘故。

3. “其乐洩洩”考

“洩”同“泄”“渫”,皆从水。如《集韻》:“渫渫,波連貌。”再如“泄”在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义项“泄露”。《庄子·秋水篇》:“尾闾渫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而不虚。”此水漏也;又《禮·月令》:“季春之月,阳气发泄。”此气漏也;《管子·君臣下篇》:“古言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此声漏也。又假借为“歇”,义“发散”,如《庄子·山木》:“运物之泄也。”司马彪注:“泄,发也。”

“渫”字有“减除”义,而“洩”假借之。段玉裁引荀爽言:“渫,去秽浊清洁之意也。按凡言泄漏者即此义之引申。变其字为泄耳(段玉裁 [9] :2254)。”例如《昭公二十年》:“济其不足,以洩其过。”孔颖达注:“减也。”

《左传》和《诗经》中的“泄泄(洩洩)”有“舒散”“鼓翼貌”“多貌”三种观点。《隐公元年》:“姜氏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杜预注:“洩洩,舒散也。与《诗》泄泄同洩。”而《诗经》中共检得“泄泄”三例:《邶风·雄稚》:“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毛传:“飞而鼓其翼泄泄然。”清人注:“泄泄”为“鼓翼貌”(马瑞辰 [5] :125)。然《康熙字典》注:“舒徐貌”。《魏風·十亩之间》:“桑者泄泄兮”。传曰:“泄泄,多人之貌。”清人马瑞辰言:“闲闲、泄泄皆树桑盛多之貌(马瑞辰 [5] :327)。”《大雅·板》:“天之方蹶,无然泄泄。”传:泄泄尤沓沓也。清人按:说文:“呭,多言也”竝引此诗。荀子《解蔽》篇:“辨利非以言是,则谓之呭。(马瑞辰 [5] :924)”是泄泄实多言之貌。《孟子·离娄上》:“《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诗集传》:“泄泄,怠缓悦从之貌……沓沓,即泄泄之意(朱熹 [10] :27)。”

今人认为:《左传》中的“洩洩”与《魏風·十亩之间》同义,是“众多”的意思(房振三 [1] )。然而,以形容词的重叠形式表示“繁盛”“众多”义,是《诗经》中一种常见的写法。《诗经》中的“盛”义重言词凡44例。其实多数单字义与重言义并无关系,有时仅是用韵的需要。故而,《魏風》中的“泄泄”只是形容桑的繁盛,不能说明“洩”字本身有“众多”义。总之,将《左传》中的“洩洩”视为同《诗经》的“众多”义是不妥的。

本文认为,对于“洩洩”的训读应从杜预注:“舒散也。”然而,杜氏的注应是强调“舒”而非强调“散”,“舒”强调流水之“慢”。更准确地说如《康熙字典》词条释义:“洩,舒徐也。”《尚书大传》有例:“不醉而出,是不亲也;醉而不出,是渫宗也。”又《毛诗正义》:“醉仍不出,是渫慢宗子也。”可见,先秦时期“洩”可以表示缓慢的样子。

总而言之,“其乐也洩洩”也是修饰母子和好如初的融洽氛围,形容原本紧张的气氛此时有所缓解。故当从杜预训为“舒散也”或《康熙字典》所言“舒徐也。”原因如下:第一,“洩”从水,可引申出“漏”“减”“舒散”等义,皆与流水貌相关,且《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姜氏是兴于隧中的泉水而作此诗,“洩”之语义定与水相关。第二,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融”有“长”义,毛氏训“融”为“长”可能是误训。《诗经》中多数重言词的单字义与重言词的词义无关,即使《诗经》中“泄泄”表示繁盛义,也不能说明“洩”字本身有“多”义。所以释“洩”为“多”实不合理。第三结合语境。

4. 结语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为“造篇”之诗,诗歌结构正如郑笺云:“大隧之中,中字与融融相顾。融融中心乐而和畅也。大隧之外,外字与洩洩相顾,洩洩,乐意洩而外发也。是就中外二字寓兴。而先中后外,乐满于中而发于外之义也。”是一种交叉的互文结构。但郑氏并没有注意到《左传》中的诗歌,无论是“引古”还是“造篇”,比兴都被无意识地使用。也许在左氏的时代,比兴不是一种修辞手法,而是固有的表达习惯,或是一种新词义产生的机制。

本文主要讨论了《郑伯克段于鄢》中“融融”“洩洩”两个词的训释问题。认为:“融融”应训为“大明”义,“洩洩”应训为“舒徐貌”,前人的训释并非有误,只是随文所释并非词义。“融融”“洩洩”二词在《郑伯克段于鄢》中的意义与《诗经》中的“融融”“洩洩”意义不同,这一观点与房振三先生不同。像“其乐融融”这类机具创造性的表达,完全有能力赋予“融”一个新的义项。即“和乐”义来源于这个典故。后来“其乐融融”变成了一个汉语的经典熟语,人们无须考究“融融”的意义,自然明白整个词是形容和睦的氛围。“其乐融融”的词汇化是由比兴促成的。

文章引用

张苏锦. 《郑伯克段于鄢》“融融”“洩洩”新证
New Evidence on the Meanings of “Rongrong” and “Yiyi” in the Article Count Zheng Defeated Gongshuduan at Yan[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10): 4631-4634.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10621

参考文献

  1. 1. 房振三. “其乐融融” “其乐洩洩”新解[J]. 青岛师范大学学报, 2008(2): 86-88.

  2. 2.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1: 1264-1394.

  3. 3. 毛亨, 郑玄. 毛诗传笺[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8: 388-390.

  4. 4. 郭璞, 邢邴. 尔雅注疏[M]. 李学勤, 主编.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5. 5. 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9.

  6. 6. 沈镕(辑注), 王懋(校订). 国语[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

  7. 7. 苏宝荣. 说文解字助读[M].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3.

  8. 8. 梁东汉. 新编说文解字[M].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6.

  9. 9.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10. 10. 朱熹. 诗经集传[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