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Vol. 11  No. 08 ( 2023 ), Article ID: 71223 , 6 pages
10.12677/CES.2023.118356

“课程思政”融入医学心理学教学的探索与 实践

游浩

江汉大学医学部,湖北 武汉

收稿日期:2023年7月11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16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25日

摘要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医学和心理学交叉的学科,承担着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的任务,为培养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奠定基础。本研究以高校课程思政的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思政教育在“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结合点,以期为医学院校医学人文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课程思政,医学心理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into Medical Psychology Teaching

Hao You

School of Medicine, Jiang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Received: Jul. 11th, 2023; accepted: Aug. 16th, 2023; published: Aug. 25th, 2023

ABSTRACT

“Medical psychology”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of medicine and psychology, which undertakes the task of cultivating medical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and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cultivating medical students’ good professional quality. Guided by the spiri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study actively explores the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medical psycholog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edical humanities courses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Medical Psychology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新时代高校面临“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的新课题。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根本任务、解决根本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受到复杂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尤其是微信、微博和抖音等新媒体的蓬勃发展,都使其价值观受到严峻挑战;大学生如何在纷扰杂乱的信息冲击中坚持正确价值判断,积极传递正能量,这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课程思政”最早是由上海市委、市政府在2014年提出来的一种教育理念,把思政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课程思政”,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等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1] 。

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各院校应深入落实并创新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20年6月,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 ‎[2] 。《医学心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将思政教育与医学专业课程相结合,是“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教育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医学心理学教学的思政教育研究比较少,存在以下问题:1) 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两张皮”的现象,没有很好地融合到一起。2) 专业课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参差不齐,立德树人意识与能力尚待提升。3) 高校管理部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机制还未建立。为此,我开展了“医学心理学”课程思政的研究,以期为医学院校医学人文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2. 医学生学习《医学心理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学科,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的一门科学。其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心理学基础、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主要理论流派、心理评估、心理应激、心身疾病、异常心理、健康行为、病人心理、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心理干预等。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 ‎[3] 显示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我国成年人平均水平,焦虑、偏执、抑郁较为突出。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护人员的基地,不仅要提高医学生的专业素质,更应关注医学生的心理健康,以适应复杂的临床工作,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某市属医学院校的研究表明 ‎[4] :31.96%的医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市属医学院校本科生心理健康状态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敌对性、恐怖、精神病性和焦虑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如果医学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低,不仅仅影响自身的学习和身心健康,而且走上工作岗位还会影响到患者及其家属。大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包括考研、就业和恋爱、各种急慢性疾病等问题,作为医学生不仅应该自己知道如何应对和处理这些问题,还应该帮助病人和身边的人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从而促进人群的心身健康,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在医学各专业课程中加强《医学心理学》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3. 《医学心理学》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

3.1. 教学中注重充实课程思政内容,调整教学方法

1) 通过绪论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该学科的性质、研究任务及其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掌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理解心理因素对健康及疾病的重大影响,认识到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医学生整体的医学观,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 。上课时,教师组织学生重温“医学生誓言”,不忘学医初心,牢记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培养学生采用系统论和整体观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来认识疾病和健康;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医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努力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医德高尚和技术高超的医生 ‎[6] 。

2) 心理学基础的教学中强调保持积极的正面情绪和锤炼健全的人格。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会带来不同的态度体验,我们有时候感到满意、愉快等,有时候感到不满意、不愉快等。每天保持积极的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则有害于身心健康。医学生常见的消极情绪有:焦虑、情感淡漠、兴趣丧失等,这些都明显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由于大学生对疫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在认识上的不足,防控措施上的不完善,他们会感到面临疫情时的不确定感、不可控制感增强,甚至部分人可能会出现灾难化思维,会夸大疫情带来的后果,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应激反应、心理问题甚至精神障碍 ‎[7] 。在疫情期间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恐惧、焦虑、愤怒、敌对、抑郁、睡眠问题、躯体不适症状和疑病倾向等。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重点强调如何正确认识新冠肺炎疫情,如何保持积极的正面情绪,采取多种有效方法,避免和减少负面情绪,保持身心健康。比如:向亲朋好友倾诉、转移注意力、进行呼吸调节和运动调节等 ‎[8] 。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健全人格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关系到个人幸福、社会安定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人格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但是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家庭教育的缺失、高校育人功能弱化、西方不良思潮的侵袭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大学生的人格状况出现了各种障碍 ‎[9] 。笔者在教学中注意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气质类型和性格特点,采取树立榜样、解决具体心理问题、营造良好人际交往氛围等多种形式,鼓励和帮助大学生积极健康生活,刻苦钻研学习,砥砺奋进,在生活和学习中努力锤炼健全的人格,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心理应激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应激,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心理应激是机体在对生存环境里多种不利因素的适应过程中,实际上或认知上的要求与适应和应对能力之间不平衡导致的心身紧张状态及其反应 ‎[10] 。正处于青年期的医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但在经济上和社会经验等方面对家庭有较强的依赖性,生理上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并存,这种矛盾导致他们在遇到学习压力大、失恋等问题时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甚至有些极端行为。因此“心理应激”的教学中,应使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理解应激和各种应激源,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法。

4) 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的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各类病人的心理特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作为一名医学生,要求熟悉各类病人的心理特征,为将来走上临床对患者实施有效心理干预、促进病人康复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病人心理的教学中,融入临终关怀教育,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具有人文情怀。近年来,医患关系的形势不容乐观,关于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的负面报道屡见不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1]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医学生的人生重要课题之一,也是医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的医学生渴望交往,但缺乏人际沟通的技巧,教师应认真地向学生全面讲解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

5) 在心理干预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对心理问题或疾病进行干预,进行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干预包括心理支持和行为干预。心理支持主要包括倾听、提问、鼓励、内容反应、情感反应、面质、解释和非言语性技巧,是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心理干预技术。行为干预是针对特定的行为施加影响,使其做出改变,主要技术包括认知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正强化技术、示范法、生物反馈与放松治疗 ‎[12] 。比如:在认知疗法学习中融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总而言之,心理干预的教学注重指导学生运用心理学理论和原理,增强学生处理个人和患者各种心理问题的综合应对能力,促进自身和他人的心理健康。

3.2. 注重医学心理学的实验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医学心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每学期在开课前,认真做好实验训练计划和内容,主要是安排心理测验和心理咨询、医患沟通的情景模拟等。常选用的心理测验量表为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90项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等,使学生熟悉心理测验过程,学会对量表的分析和解读。开展医患沟通的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意识和能力,强化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沟通技巧,为提高医疗质量,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帮助。

3.3.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上课时,笔者注重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借鉴了案例教学、角色扮演、PBL、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医学心理学的内容深入人心 ‎[13] ‎[14] ‎[15] ‎[16] 。比如:针对埃利斯ABC合理情绪疗法这部分内容,选用了“大学生恋爱的案例”,让学生理解了事件、信念、情绪和行为的结果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讲授病人心理时,教师安排学生扮演医生和病人两个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去体会如何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如何实施医学人文的关怀和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

3.4. 布置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促进学习的巩固和提高

每次课布置课堂讨论,比如:教师提供异常心理的案例,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更好的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异常心理的干预措施。又比如:“你认为目前的医患关系如何?并请说明理由。可结合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谈。”这是针对医患关系的讨论,使大家对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也提出一些改善医患关系的措施。课后作业,主要是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须认真完成,从而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3.5. 加强教学全过程监督管理,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教师高度重视和认真落实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作业检查、测试、结业考核等教学环节,通过课堂交流和QQ、E-mail等课后交流,不断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查缺补漏,完善知识结构;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对结业考核成绩进行认真分析,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并加以总结,不足之处要进行修改完善,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 《医学心理学》课程思政的成效

《医学心理学》开展课程思政以来,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以前明显提升,19级临床医学专业(儿科方向) 46人参加考试,80分以上的优良率达91.3%,无不及格现象。通过课程思政,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加强,热爱自己所学专业,不断进行自我发展和完善;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保健,塑造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正确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医学生的人文情怀得到提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人际沟通能力进一步增强;能够科学评估和解决自身的常见心理问题。学生的获得感是检验教学活动的试金石,这说明医学心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思政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高校课程思政的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不断地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课程思政中存在一些问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挖掘不充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需进一步完善;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有待提升。今后,我们要以本次课程思政探索为契机,以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遵循,努力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并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医学心理学课程思政工作,为健康中国建设培养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医生。本研究将为医学院校其它医学人文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基金项目

湖北省武汉市教育局市属高校教学研究项目(2021043);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20年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2020B-N03266)。

文章引用

游 浩. “课程思政”融入医学心理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into Medical Psychology Teaching[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08): 2404-2409.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8356

参考文献

  1. 1. 高德毅, 宗爱东. 课程思政: 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1): 31-34.

  2. 2. 教育部.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020-06-01.

  3. 3. 傅小兰, 张侃.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 [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4. 4. 袁媛. 市属医学院校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7): 1712-1714.

  5. 5. 李光英. 积极心理学理念在本科生医学心理学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16): 46-47.

  6. 6. 姚树桥, 杨艳杰. 医学心理学[M]. 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7. 7. 冉丽娟, 张俐, 赵立. 传染病对大学生心理影响的调查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 2014(9): 1267-1269.

  8. 8. 吴静. 《医学心理学》课程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思考[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 31(13): 136-137.

  9. 9. 王怡.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J]. 教学实践研究, 2011(9): 197-198.

  10. 10. Lazarus, R.S. (1993) From Psychological Stress to the Emotions: A History of Changing Outlook.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44, 1-22. https://doi.org/10.1146/annurev.ps.44.020193.000245

  11. 11. 闫萍, 张建华, 李爱娇, 等. 医患关系存在问题的严重性研究[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 31(5): 597-600.

  12. 12. 杨艳杰, 曹枫林. 护理心理学[M]. 第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13. 13. 杨阳.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医学心理学》为例[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35): 61-64+74.

  14. 14. 王秀超, 史康, 刘旭峰, 等. 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心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52): 198-200.

  15. 15. 赫英娟, 马子媛, 张春军. 某医学院校医学心理学课教学现状满意度调查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1(6): 39-40.

  16. 16. 孔微, 陶明, 陶丹红, 等. 加强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实效性的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8): 66-67.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