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 13  No. 08 ( 2023 ), Article ID: 71110 , 8 pages
10.12677/AP.2023.138429

基于微信的社交网站使用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网络自我表露的中介作用

刘艳*,张丽瑶

河北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系,河北 石家庄

收稿日期:2023年7月12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8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23日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人社交网站使用、网络自我表露及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为提高老年群体的生活满意度水平提供新依据。方法: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网络自我表露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598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① 老年人的社交网站使用、网络自我表露和生活满意度问卷得分存在显著的年龄、月收入和教育程度等人口学变量差异,其中55~59岁、60~69岁老年人社交网站使用均显著高于70岁以上老年人。在月收入上,4000以上及2000~4000的老年人的社交网站使用及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2000以下,月收入4000以上的老年人网络自我表露得分显著高于2000~4000及2000以下。高中、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的老年人的社交网站使用、网络自我表露和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初中以下老年群体。②老年人的社交网站使用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 = 0.219, P < 0.01),与网络自我表露呈显著正相关(r = 0.777, P < 0.01)。老年人的网络自我表露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 = 0.282, P < 0.01)。③ 网络自我表露在老年人社交网站使用与生活满意度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β = 0.317, P < 0.001)。结论:老年人的社交网站使用对其生活满意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且全部影响可能是通过网络自我表露行为来实现。

关键词

老年人,社交网站使用,网络自我表露,生活满意度

The Effect of Social Network Site Use Based on WeChat on Life Satisfaction for the Elderly: The Mediating Roles of Online Self-Disclosure

Yan Liu*, Liyao Zhang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Management, He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hijiazhuang Hebei

Received: Jul. 12th, 2023; accepted: Aug. 8th, 2023; published: Aug. 23rd, 202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ocial network site use, online self-disclosure, and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the elderly people,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evidence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the elderly population. Method: A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598 elderly people using the Social Network Site Use Questionnaire, online Self-Disclosure Scale, and Life Satisfaction Scale. Results: ①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emography variables such as age, monthly income and education level in the elderly’s social network site use, network self-disclosure and life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scores, among which the social network site use, of 55~59 years old and 60~69 years old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elderly over 70 years old. In terms of monthly income, the intensity of social network site use, and life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people with a monthly income of over 4000 and 2000~4000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with a monthly income of below 2000, and the score of online self-disclosure of elderly people with a monthly income of over 4000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ose with a monthly income of 2000~4000 and below 2000. The intensity of social network site use, online self-disclosure, and life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people with high school, college, and bachelor’s degree or above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elderly group below junior high school. ② The use of social networks by the elderly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ife satisfaction (r = 0.219, P < 0.01), and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online self-disclosure (r = 0.777, P < 0.01). The online self-disclosure of elderly people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ife satisfaction (r = 0.282, P < 0.01). ③ Online self-disclosure plays a complete medi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Network Site Use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elderly people (β = 0.317, P < 0.001). Conclusion: The use of social networks by the elderly has a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their life satisfaction, and the entire impact may be achieved through online self-disclosure behavior.

Keywords:The Elderly, Social Network Site Use, Online Self-Disclosure, Life Satisfactio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其中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提升至30.8%,可见,互联网进一步向中老年群体渗透。互联网具有天然的社交属性,用户在互联网上的行为都离不开与熟人或是陌生人之间的交往。而网络社交应用(QQ、微信等)的普及和发展使得个体能随时随地与好友和家人保持联系,以帮助个体维持现有的社会联系(Best & Krueger, 2006)。众所周知老年人由于退休而带来的社交圈子缩小增加了他们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增强了其通过社交网站维系和加强与亲人朋友等社会关系的沟通联络。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社交,网络社交逐渐成为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在众多网络社交应用中,微信因其简单易用且拥有重要的社交功能为老年人广泛使用。研究显示微信中老年人用得最多最熟的都是和人际交往有关的功能(周裕琼,2018)。微信的社交功能成为老年人获取情感支持和友谊,增强老年人的时代感和社会参与感,以及重构和维持固有的熟人社会的一个重要渠道,是构成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一个重要社会环境。

以往研究发现,社交网站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对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感(龙文霜,2020),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张振亭,2019)、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杜鹏,汪斌,2020),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闫辰聿,和红,2023),以及延缓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都具有重要影响(闫洁,马卓娅,李娟,2021)。其中,社交网站使用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最为研究者及社会所重视。社会情绪选择理论(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认为,人们在生活中建立并与之互动的社会关系能够提供高水平的情绪收益。老年人更加重视有情感意义的目标,更加关注社会交往中的情感质量,因而比年轻人更愿意和熟悉、亲密的人进行交往(Carstensen et al., 1999)。实证研究也表明,具有更广泛社会关系网络的老年人拥有更高的幸福感更少的孤独感与焦虑感(Litwin & Shiovitz-Ezra, 2010)。老年人互联网使用可以通过提升其身心健康水平而提升生活幸福感(丁雨乔,温勇,2022)。

以往研究者认为个体在社交网站中的经历和体验(如自我表露)是社交网站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中介变量,对回答社交网站使用如何影响个体生活满意度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郭俊杰,田录梅,2017)。网络自我表露作为自我表露在信息化时代的新形式,是个体在网络上运用多种方式向他人传递信息, 以达到维持网络沟通或获得个人需求的网络行为(谢笑春,孙晓军,周宗奎,2013)。社交网络向个体提供了自我表露的机会,而自我表露对减少孤独、抑郁,改善个体的人际关系,增强自尊与心理资本,提升主观幸福感,促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谢笑春,孙晓军,周宗奎,2013;刘寅伯,倪晓莉,牛更枫,王瑜萍,2020;葛红宁,周宗奎,牛更枫,陈武,2016)。实证研究发现,社交网站中的自我表露与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并能显著提高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柴唤友,褚晓伟,牛更枫等,2018)。社交网站使用可以显著的正向预测网络自我表露(谢清彬,2022)此外,自我表露还能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影响生活满意度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郭俊杰,田录梅,2017)。

综上所述,加强对老年人社交网站使用的研究,考察社交网站使用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机制,进一步探讨互联网在改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中发挥的作用确有必要。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星对河北省老年大学589名老年人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在告知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并征得同意后发放电子问卷二维码,所有被试同意后自行填写电子问卷。对填写过程不清楚的问题,调查人员予以解答。发放问卷612份,剔除漏填或规律填写等问题的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89份,有效率为96.2%。其中,男性117人(19.9),女性472人(80.1%),55~59岁287人(48.7%),60~69岁225人(38.2%),70以上77人(7%)。

2.2. 方法

2.2.1. 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量表

采用Ellison等人编制的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Elison, Steinfield, & Lampe, 2007)对老年人微信使用强度进行评估,故本研究将问卷中的“社交网站”替换为“微信”进行施测。该问卷共8个项目,其中前2个项目采用自我报告法,后6个项目采用Likert 5点评分(1 = “很不符合”、5 = “非常符合”)的方法对个体与微信的情感联系强度以及融入程度进行测量。所有项目得分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相加,分数越高,表明微信使用强度越大。本研究中该问卷的α系数为0.908。

2.2.2. 网络自我表露问卷

采用的问卷是Leung编制的网络自我表露问卷(Leung, 2002)。该问卷包含共18个项目,包括意识性、数量、积极性、深度及诚实性五个维度。采用七点评分,数字分别代表“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以总分的高低来表示个体的网络自我表露水平。本研究中该问卷的α系数为0.927。

2.2.3. 生活满意度量表

采用Diener等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Diener, Emmons, Larsen, & Griffin, 1985)。该问卷共5个题目(如,“我对我的生活感到满意”),采用李克特7点计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以量表中所有项目的平均分作为“生活满意度”的测量分数,得分越高,表示被试对自己的生活越满意。本研究中该问卷的α系数为0.860。

2.3. 数据处理

运用SPSS23.0进行原始数据的录入和整理,并进行差异性检验、描述统计及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用Hayes开发的SPSS的宏程序PROCESS中的Model4 (检验中介效应)验证理论假设。

3. 研究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由于本研究采用单一的问卷调查来收集数据,为了避免共同方法偏差,需要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选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共计得到5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首个因子的解释率为34.8% (<40%),这表示本研究的数据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3.2. 老年人社交网站强度、网络自我表露与生活满意度得分的人口学变量比较

表1可知,老年人的社交网站强度得分、网络自我表露得分及生活满意度得分存在显著的年龄、月收入、受教育程度等人口学差异,事后多重比较显示55~59岁、60~69岁老年社交网站强度得分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70岁以上老年人。在月收入上,4000以上及2000~4000的老年人的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及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2000以下,月收入4000以上的老年人网络自我表露得分显著高于2000~4000及2000以下,而2000以下与2000~4000的自我表露不具有显著差异。高中、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的老年人的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网络自我表露和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初中以下,而高中、大专及本科以上老年人的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网络自我表露和生活满意度均没有显著差异。

Table 1. Difference analysis of demographic variables

表1. 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注:*P < 0.05,**P < 0.01,***P < 0.001。下同。

3.3.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每个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Spearman相关系数见表2。由表2可以得出,社交网站使用强度与网络自我表露、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网络自我表露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三个标量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分析。

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表2.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3.4. 网络自我表露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

为了进一步了解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及网络自我表露的中介效应(见表3),使用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对构建的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温忠麟,叶宝娟,2014),考虑到人口学变量可能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产生作用,将人口统计学变量(受教育程度、月收入)作为控制变量纳入模型进行控制,同时以社交网站使用强度为自变量,网络自我表露为中介变量,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考察社交网站使用强度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包括直接效应和以自我表露为中介的间接效应。抽取样本5000,对各通经系数的95%可信区间进行检验。结果发现,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对生活满意度的总体效应为0.264,95%的可置信区间为(0.154, 0.373),直接效应为−0.053,95%的可置信区间为(−0.223, 0.116);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通过网络自我表露对生活满意度的间接效应为0.317,95%的可置信区间为(0.183, 0.453)。网络自我表露总效应和间接效应可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但直接效应可置信区间包含0,说明网络自我表露在社交使用强度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见图1)。

Table 3.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ables

表3. 各变量间关系的回归分析

Figure 1. The mediating effect pathway of online self-disclosure between social network site use and life satisfaction

图1. 网络自我表露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路径

4. 讨论

研究发现老年人的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得分、网络自我表露得分及生活满意度得分存在显著的年龄、月收入、受教育程度等人口学差异,事后多重比较显示55~59岁、60~69岁老年社交网站强度得分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70岁以上老年人。这可能是因为70岁以下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较好,社会参与更频繁,通过网络社交拓宽人际交往。而70岁以上老人身体机能与认知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没有充分的精力和体力使用社交网站休闲娱乐。在月收入上,高收入群体的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生活满意度及自我表露分数都明显高于低收入群体,其中4000以上及2000~4000的老年人的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及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2000以下,月收入4000以上的老年人网络自我表露得分显著高于2000~4000及2000以下。在文化程度上,高中、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的老年人的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网络自我表露和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初中以下。这可能是因为经济状况较好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年人拥有更丰富的社会资本,更好的生活条件,更高的社会地位,从而提升了其生活满意度。充足的物质保障是老年人尝试和探索新鲜事物的有力保障(Carpenter & Buday, 2007),因此高收入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年人对社交网站这种新兴事物的崛起更容易接受并进行探索和尝试,而社交网站的使用能够促进老年人与重要他人的交流互动与自我表露,促进了老年人与子女、朋友等成员的社会交往频率。

研究发现老年人社交网站使用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社交网站使用可以显著的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老年人由于退休、场所变更、人际关系改变等因素的影响而容易感受到较强的孤独感和较低的生活满意度,当面对健康状况不佳、收入有限、社会交往匮乏时,这种较低的生活满意度会表现得尤为突出(Chen et al., 2014)。而互联网和社交网站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联系形式,增加了现实社交网络和社会联系(Hampton & Wellman, 2002)。老年人更需要通过互联网来重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保持与亲人朋友之间的联系。使用满足理论指出,社交网站使用能够满足个体的结识新朋友、维持关系、娱乐学习、社会支持、自我建构、知识分享等需要,对提升个体生活满意度及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Akpan, Akwaowo, & Senam, 2013)。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认为人们获得知识和情感方面的需求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老年人更加关注社会交往中的情感方面的满足,寻求更加紧密的社会交往关系,因而比年轻人更愿意和熟悉、亲近的人进行交往,从而增加自身的主观幸福感(Carstensen et al., 1999)。因此老年人的社交网站以熟人居多,线上互动往往是线下互动的延续和补充。社交网站使用有利于老年人与他人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社会参与程度及满足归属感的需要,这对老年人提高社会交往水平及获得社会支持,提升生活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另外社交网站具有一定的娱乐与学习功能,能够帮助老年人了解时事,学习健康知识,丰富空闲时间,减少无聊感,从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以往研究显示社交网站互动交流与网络发布行为能够显著降低老年人孤独感(龙文霜,2020)。老年人会尝试把互联网和各式新媒体作为实现自我需求的工具,微信平台信息联结、满足自我呈现、提供生活服务的维度功能对老年人提升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作用(张振亭,2019)。

该研究也发现老年人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可以显著地正向预测网络自我表露,网络自我表露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即社交网站使用可以通过网络自我表露的中介作用影响生活满意度。自我表露是一个过程,通常发生在社交互动中,对发展和加强人际关系很重要,由于网络的视觉匿名性导致了在网络交流中的个体必须依靠沟通对象的信息表露才能了解对方意图(谢笑春,孙晓军,周宗奎,2013),以及在网络上个体意识减少、较低的社交存在感等因素使得在社交媒介中比面对面环境中存在明显更高的自我表露(Misoch, 2014)。网络自我表露可以通过增进信任,改善人际关系、促进沟通,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方便日常生活的方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谢笑春,孙晓军,周宗奎,2013)。老年人社交网站使用能够促进老年人与重要他人的交流互动与自我表露,这有利于老年人与亲人,同伴建立更加亲密的人际关系,且能够增强老年人与重要他人之间的情感联结。当老年人在微信朋友圈上发布自己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时,好友会给予互动和积极反馈,从而为个体提供情感社会支持,这会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产生积极影响。所以社交网站使用可以通过网络自我表露的中介作用影响生活满意度。

5. 研究意义与不足

该研究探讨了社交网站使用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这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网络心理实证研究的内容,而且扩展了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研究视角。此外,该研究还可以为老年人合理的社交网站使用提供指导方法。引导老年人在社交网站使用中建立关系,发展关系,培养积极心态,理性平和地使用社交网站。

该研究也有一些不足。一是研究样本数据主要来自老年大学,会影响到该结果的推广,未来研究需要扩大样本选取范围,提高数据的客观性,以期验证该研究的主要结论。二是该研究运用横断研究方法,因果推断无法实现,未来研究考虑用实验设计或纵向研究来考查因果关系。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210201490)。

文章引用

刘 艳,张丽瑶. 基于微信的社交网站使用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网络自我表露的中介作用
The Effect of Social Network Site Use Based on WeChat on Life Satisfaction for the Elderly: The Mediating Roles of Online Self-Disclosure[J]. 心理学进展, 2023, 13(08): 3422-3429. https://doi.org/10.12677/AP.2023.138429

参考文献

  1. 1. 柴唤友, 褚晓伟, 牛更枫, 等(2018). 社交网站中的自我表露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 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心理科学, 41(5), 1103-1109.

  2. 2. 丁雨乔, 温勇(2022). 互联网的使用对中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的影响. 心理学探新, 42(1), 69-75.

  3. 3. 杜鹏, 汪斌(2020). 互联网使用如何影响中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 人口研究, 44(4), 3-17.

  4. 4. 葛红宁, 周宗奎, 牛更枫, 陈武(2016). 社交网站使用能带来社会资本吗. 心理科学进展, 24(3), 454-463.

  5. 5. 郭俊杰, 田录梅(2017). 基于QQ的社交网站使用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QQ空间自我表露和领悟社会支持的序列中介作用. 见 中国心理学会(编), 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pp. 1139-1140).

  6. 6. 刘寅伯, 倪晓莉, 牛更枫, 王瑜萍(2020). 网络自我表露对大学新生适应的影响极其中介机制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8(1), 132-135.

  7. 7. 龙文霜(2020). 老年人社交网站使用行为对孤独感的影响.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8. 8. 温忠麟, 叶宝娟(2014). 中介效应分析: 方法和模型发展. 心理科学进展, 22(5), 731-745.

  9. 9. 谢清彬(2022). 大学生社交网站使用对网络自我表露的影响: 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37(3), 123-128.

  10. 10. 谢笑春, 孙晓军, 周宗奎(2013). 网络自我表露的类型、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心理科学进展, 21(2), 272-281.

  11. 11. 闫辰聿, 和红(2023). 互联网应用程序使用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微信、短视频、影音和游戏为例. 人口学刊, 45(3), 78-89.

  12. 12. 闫洁, 马卓娅, 李娟(2021).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状况与微信使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35(7), 552-557.

  13. 13. 张振亭(2019). 城市老年人微信使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以N市为例.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40(10), 141-147.

  14. 14. 周裕琼(2018). 数字弱势群体的崛起: 老年人微信采纳与使用影响因素研究. 新闻与传播研究, 25(7), 66-86.

  15. 15. Akpan, U., Akwaowo, E., & Senam, N. (2013).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of Social Networking Websites among Youths in Uyo, Niger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ian Social Science, 3, 353-369.

  16. 16. Best, S. J., & Krueger, B. S. (2006). Online Interactions and Social Capital: Distinguishing between New and Existing Ties. 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 24, 395-410, https://doi.org/10.1177/0894439306286855

  17. 17. Carpenter, B. D., & Buday, S. (2007). Computer Use among Older Adults in a Naturally Occurring Retirement Community.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3, 3012-3024. https://doi.org/10.1016/j.chb.2006.08.015

  18. 18. Carstensen, L. L., Isaacowitz, D. M., & Charles, S. T. (1999). Taking Time Seriously: A Theory of 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American Psychologist, 54, 165-181. https://doi.org/10.1037/0003-066X.54.3.165

  19. 19. Chen, Y., Hicks, A., & While, A. E. (2014). Loneliness and Social Support of Older People in China: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 22, 113-123. https://doi.org/10.1111/hsc.12051

  20. 20. Diener, E., Emmons, R. A., Larsen, R. J., & Griffin, S. (1985).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49, 71-75. https://doi.org/10.1207/s15327752jpa4901_13

  21. 21. Elison, N. B., Steinfield, C., & Lampe, C. (2007). The Benefits of Facebook “Friends”: Social Capital and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 Sites. Journal of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12, 1143-1168. https://doi.org/10.1111/j.1083-6101.2007.00367.x

  22. 22. Hampton, K. N., & Wellman, B. (2002). The Not So Global Village of Netville. In B. Wellman, & C. Haythornthwaite (Eds.), The Internet in Everyday Life (pp. 345-371).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https://doi.org/10.1002/9780470774298.ch12

  23. 23. Leung, L. (2002). Loneliness, Self-Disclosure, and ICQ (“I Seek You”) Use.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5, 241-251. https://doi.org/10.1089/109493102760147240

  24. 24. Litwin, H., & Shiovitz-Ezra, S. (2010). Social Network Typ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a National Sample of Older Americans. The Gerontologist, 51, 379-388. https://doi.org/10.1093/geront/gnq094

  25. 25. Misoch, S. (2014). Card Stories on YouTube: A New Frame for Online Self-Disclosure.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2, 2-12. https://doi.org/10.17645/mac.v2i1.16

  26.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