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13  No. 04 ( 2024 ), Article ID: 85146 , 5 pages
10.12677/ass.2024.134313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重要性及培育路径

刘甜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收稿日期:2024年3月5日;录用日期:2024年4月15日;发布日期:2024年4月24日

摘要

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化的积极的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教师的道德素养的加强,是提升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品质的重要任务。教师的每句话,每个行为,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因此,必须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当代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育。强化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应该深刻理解高校职业道德特征与重要性,为教师职业道德培育做长期规划,从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三个层面出发,保证每个环节都紧密的连接,深入而扎实地推进这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育路径

Characteristics, Importance and Cultivation Path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ian Liu

School of Marxism, Wuhan Institute of Design and Sciences, Wuhan Hubei

Received: Mar. 5th, 2024; accepted: Apr. 15th, 2024; published: Apr. 24th, 2024

ABSTRACT

Educators are active disseminators of human culture and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pro- 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moral quality of teachers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upgrad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of intellectuals. Every word and every behavior of teachers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behavior and attitude of student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dopt various means and methods to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moral cultivation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teachers in practice. Strengthening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cultiv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s a long-term process that requires unremitting efforts. We should deeply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ortance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ke a long-term pla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start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society, schools and individual teachers, ensure that each link is closely connected, and promote this important work in depth and solidly.

Keywords:High 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Cultivation Path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高校扮演着人才培养和科学发展的重要角色,一线高等教育教师则是贯彻修身立德、推动素质教育理念的实践者,是学生在知识积累和思维发展方面的指路灯和导师,也是我国科技进步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支撑。高校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培养优秀人才是高校重要的使命。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大力弘扬优良教风,依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1]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汇集了所有教育工作者应当遵守的行为和必需的品格,它特指教师职业中必须具备的社会道德表现。师德指导教师如何在实际中正确处理与学生、家长、同事、上级及社会其它领域的关系。它设定了教师在解决教学过程和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问题时应有的思维、态度和行为方法。教师的任务涵盖教育、培育和塑造人,这种职责的独特性塑造了师德的特殊性。在新时代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了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职业道德修养。当前,师德建设存在着教师责任感缺失、学术不端、道德滑坡等问题,阻碍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2] 。高校教师承担着巨大的责任,这也意味着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育必须远超其它职业。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育迫在眉睫。

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

2.1. 工作对象层面:高层次性

教师的育人职责并不是针对动物、植物或其他无感知的自然物,相反,高校教师负责培养和指导充满生命力与活力的社会成员。把知识灌输给下一代,塑造其成为社会的精英,这就是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然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需要用到充足的知识、端正的世界观和坚贞不屈的人格去传授给学生。学生则应积极的探索自己的潜能,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老师,以达成自我成长和完善。教师这一工作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无论是在知识的传授,还是在个性魅力的展现上都是如此。因此,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更为严格和要求更高。

2.2. 工作性质层面:创造性

在教育对象面前,教师除了要以学生群体的特性为依据进行教学外,还需要据学生的个别特质开展教学活动。高校的目的应该是培育具有个性的学生,而非打造生产机器的工厂流水线。学校绝非生产线,如果学校只出产一批又一批具有相同能力的考试机器,那将是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的。同样,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的老师无法培育出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这也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的工作需要具有源源不断的创造性,教学的使命就在于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成长特点、差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2.3. 劳动意义层面:示范性

在教育过程中,高校教师不仅需要运用其专业技能和知识对学生产生影响,而且还需要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适当地指导学生的世界观、认识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建立坚定的信念,树立崇高理想。教师的态度、语言和行为等方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触及他们的每一个举动。教师的个人品格、素质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具有长期性,是无法代替的,比起说教、激励和处罚等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故此,教师的个人素质在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以身作则、身教言传、不断自我提升,这些都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3.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育的重要性

3.1. 有利于全面贯彻高等教育方针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育是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育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增强广阔高校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重要措施。高等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首要目标,通过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智力、体质、审美和劳动能力,着重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明确自身追寻的人生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塑造出被社会需要的、具备高尚道德品质、责任感和正义感的人才,而要达成这个素质教育的目标,以全面贯彻高等教育方针,作为学生成长向导的高校教师必须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职业道德。

3.2. 有利于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完成立德树人目标的核心要素,教师的道德素质不仅影响教育质量的高低,而且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也有重大影响。因此,强化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育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的必然选择。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育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支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严于律己的高校教师队伍。所以,高校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职业道德的修养,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坚定的信仰,强有力的使命感、信念感和社会责任感。

3.3. 有利于推进公民道德的树立

教师职业道德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育会直接影响和决定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提升;其次,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通过对学生的影响,对社会产生积极的辐射效果,促使社会习俗的改变与真善美道德风尚的养成;最后,身为社会一员的高校教师,其职业道德的塑造,有益于整体社会道德思想的进步和提升。同时,教师通过日常的社会交往行为,影响着更多社会公民的思想和行为。

4.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育路径

4.1. 社会角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气氛和校园环境

高校教师作为社会成员处在社会之中,作为教职工存在于高校校园环境之中,社会和学校就构成了高校教师成长的两大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是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高校教师既是一个大学人,也是一个社会人,他承担有更多更大的社会责任 ‎[3] 。目前,社会各行各业的腐败行为和不正当竞争给全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挑战。我们应广泛推广社会主义文明下的社会主义美德,大力弘扬我国的传统美德,创建和谐、文明、民主的道德规范,建设完整有效的监督体系,于全社会深入培育诚实公平的文明风尚。学校的建设应有长远的眼光,重视发挥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注重以人为本,倾听教师群体的宝贵建议,积极创造美好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术气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有效帮助众多教师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使广大教师能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正确地摆正自身的位置,清楚自己所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从而强化自身职业道德培育。

4.2. 学校角度: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长效机制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通过建立健全必要的系统性制度保障来实现 ‎[4] 。教师职业道德构建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同时需要创造良性的内外环境,并确保创建起一个有力且完备的体系作为其支持和保证。此中,首先涉及到构筑一个公正且全面的考核评价机制。高校应该设立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相关组织,并涉及到各个层级,在对教师价值判断的过程中应用科学且可操作的评估体系,并把评价结果反馈到教师,这样能推动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稳步提升。再者,搭建奖惩机制。教师道德表现应与奖金、薪资、职位和职称评定等有所联系。因此,高校需要适时调整相关政策,完善配套手段。对于表现优秀的教师,应偏向于给予更多的工资和奖金,要求形成科学的激励标准,确定奖惩措施,嘉奖优秀者,塑造教师道德榜样,并在职位和职称考核中,将教师道德素质作为衡量标准之一,通过定量化的方法,全面评估教师对职责的忠诚、对学生的敬业以及教育教学的效果,激励教师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通过这种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发挥其最大潜力,突显激励机制的导向性。最后,设立监管机制。教师道德的监管机制应联合个人自律与他人监管、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明确查询与秘密监察。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监督评估体系,实行由领导、在职教师及退休教师组成的师德检查制度,并设立专用“师德信箱”让学生评价师德进展并公告师德条例,同时,创建师德观察机制,并运用社交媒体等各类方式来推动师德的培育。同时,应借助多种有效手段为教师们设置自我约束的高标准,以走向更高的思想境界。

4.3. 教师角度:加强学习、积极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优秀卓越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依赖于其主观的积极行动,以及持续的学习,强化自我磨炼的执着,以及自我完善的不断追求,努力学习职业道德理论,树立崇高的教师道德人格 ‎[5] ,以此逐步塑造和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只有深入探究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才能用科学的理论来引导职业道德走向正确轨道,从而促进良好师德形象的创建和培育。我们需要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二是要向优秀的教师学习,三是要在社会生活中学习。但作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修炼不只涉及理论理解,更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进行。使教师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标准真正化为行为准则,须依赖持续不歇的努力,主动进行培育和提升。高尚的道德观念并非天生具备,它需在长时间的社会实践中逐渐雕琢并开展。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育的基石。一方面,应该坚持在教育实践中对师德进行锤炼和培育。一位高校教师不仅要清楚哪些是必备的职业道德观念,为何需要拥有这样的道德观,更主要的是将这些理解用于指导自身行动,按照师德要求进行教育实践,以此为标准,来对比、检查和纠正个人的不足,塑造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方法。在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育过程中,无论是道德知识的理解、道德的情感体验,还是道德的意识、信念,甚至是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建立,都是在社会实践和教学环境中逐步完成的。只有在教育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处理好与学生、同事、家长以及社会其他人员的关系,才能清晰认识行为的正确与错误,才能明确善与恶,才能塑造出优秀的道德品性。如果仅是空洞的谈论道德,而没有实际的操作和实践,那么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就会流于形式。因此,深入参与社会实践,全力投入教育教学事业,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已成为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径。

5. 结语

新时代,高校教师承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高校教师只有全面履行社会责任,才能培养出更好更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6] 。高校教师的工作对象、工作性质、劳动意义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特殊性,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呈现为高层次性、创造性、示范性的特征,因此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育有利于全面贯彻高等教育方针、有利于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以及有利于推进公民道德的树立。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尤其要注重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育不仅仅是教师个体的事情,必须要由宏观到微观,从社会、学校再到教师个人角度,进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育工作。这一项工作将决定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决定高校教师队伍的打造、决定高校教育的质量。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要以教育方面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以党和国家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政策为依据,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强高校良好师德师风的意涵,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的主动性 ‎[7] 。

基金项目

湖北省教育厅思政处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1ZD154),项目名称《马克思正义观及其当代意义》。

文章引用

刘 甜.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重要性及培育路径
Characteristics, Importance and Cultivation Path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04): 393-397.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4313

参考文献

  1. 1. 张建祥. 高校教师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的当下价值及途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7): 85-87.

  2. 2. 李思为. 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探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4): 45-46 49.

  3. 3. 赵骏.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探析[J]. 中国成人教育, 2014(22): 128-131.

  4. 4. 钱晓芳, 周艳.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逻辑起点与路径选择[J]. 中国高等教育, 2016(21): 28-31.

  5. 5. 张迪.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促成机制探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12): 86-88.

  6. 6. 赵聪, 赵彦宏. 新时代高校教师社会责任问题探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1, 39(2): 87-91.

  7. 7. 王新清. 从“好老师”到“大先生”: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路径[J]. 中国高教研究, 2021(9): 31-37.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