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Vol. 09  No. 04 ( 2021 ), Article ID: 44773 , 5 pages
10.12677/CES.2021.94177

“新时代”与“新医科”双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方剂学》的教学模式探索

——结合其与治国理政的关系

王冬梅*#,卢长青*,钟馨,梁小清,刘文雯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收稿日期:2021年7月22日;录用日期:2021年8月18日;发布日期:2021年8月25日

摘要

本文旨在探索基于“新时代”与“新医科”双背景下中医药学专业课程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建设课程思政,培养专业知识夯实,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兼顾的全能型中医药人才。《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以该课程为例通过分析课程特点,挖掘其思政教育元素和其中蕴含的治国理政思想,探索其在各教学环节中可能实施的途径,为全面提升中医药学领域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能力素养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

方剂学,课程思政,治国理政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Civic Politics in the Curriculum” in the Context of “New Era” and “New Medical Science” in “Formulary”

—Combined Its Relationship with Governance

Dongmei Wang*#, Changqing Lu*, Xin Zhong, Xiaoqing Liang, Wenwen Liu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Chengdu Sichuan

Received: Jul. 22nd, 2021; accepted: Aug. 18th, 2021; published: Aug. 25th, 2021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how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curriculu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der the dual background of “New Era” and “New Medicine”, so as to cultivate all-round medical talents with soli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both scientific and humanistic literacy. “Pharmacology”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in the course, through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excavating its ideological education elements and the implied in governing thought, exploring the possible ways in teaching, to improve comprehensive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 and ability literac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tial ideas.

Keywords:Formulary, Curriculum Civics, Governance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高校为贯彻落实一系列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思政建设的方针与政策,结合自身历史底蕴和人才培养方向,打造出了各具特色的思政教育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引路人,而且是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实施者 [1]。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强调,发展“新医科”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医学教育发展的最新要求,也是为适应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新要求 [2]。2021年恰逢建党一百周年,更要把握住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传承并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方剂学》是高校中医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中医基础课和临床实践应用二者之间的“桥梁”。本次开展《方剂学》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新探索是响应《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课程思政融入医学课程的人才培养的号召。

“课程思政”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在2014年被正式提出,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3] [4]。课程思政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师生一起收获课程知识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高等院校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多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作用 [5]。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全方位地渗入至高校各类课程中,而非单一地依靠思想政治类课展开。《方剂学》作为中医药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富含了丰富专业知识,也蕴藏着思政元素。同时,《方剂学》中的许多观点对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的若干思路富有启发。中医药文化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方面发挥极大作用,这些性质和趋势为课程思政融入“新时代”、“新医科”双背景下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中提供了基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其课程思政的作用,结合治国理政的重要启发思想,在教学中潜移暗化地指引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6] [7] [8]。

2. 《方剂学》的独特文化

《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中辨证立法、药物配伍是区别于其它课程的特色内容。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其辩证方法主要体现在分析和综合的关系上。《方剂学》中的“辨证”是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对病因、病位、病性分析和综合来确定病症,例如感冒一病,可根据患者的病症而确定病因,确定是风寒还是风热,从而选择是辛温解表还是辛凉解表。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君、臣、佐、使的基本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合理配伍,确定合适的剂型、剂量、用法。方剂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与发展的总特征。如越鞠丸中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为君药;川芎行气化瘀,解郁散结;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苍术祛湿健脾,祛风散寒;神曲消食化滞,治胸胁胀满,化郁调气,此四药共为臣佐。综观本方,重在疏肝理气,五药并用治六郁,贵在治病求本。本次研究旨在深入挖掘《方剂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探索适合其课程思政的新教学模式,培养有担当的大国中医方剂学子。

3. 《方剂学》与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融合

“新时代”、“新医科”双背景下,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四个自信,培养医、理、工、文等学科的交叉型人才。

关于课程思政上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教师可以例举特刊《建党100年中医药100人–弘扬红色精神传承中医国粹》中的楷模事迹,培养具有大局意识、工匠精神、圣者仁心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同时教师在授课育人中要结合国家政策,引经据典,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讲话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9]。”结合历史上发生的鼠疫、疟疾、非典型性肺炎等数次流行传染病,探索和讲解中医药经典名方及回顾历史上医药学家的贡献,增强文化自信、学术自信、医学自信。同时,古今对照,发散思维举出中医药在新时代的应用。基于新冠肺炎(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和中国取得抗击疫情的初步胜利,开展讲解和讨论中医药在本次抗击疫情中的卓越贡献和定位,引导同学形成学科自信、制度自信的理念,培养有担当的方剂学子,增强其对中医文化的自信。

学生在学习《方剂学》这门课的同时,应当注重相关学科的学习,为后续学习某些课题时探讨的科研打下基础。随着“新医科”的提出,各大医学院校培养的人才偏向于精准医学、转化医学、再生医学。我们尝试用人工智能解决医生资源匮乏问题。比如,人工智能与方剂。利用人工智能构建中药方剂数据库、人工智能感官(电子舌、电子眼、电子鼻、电子耳以及电子皮肤)、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腧穴配伍规律的研究等,都可应用于中医诊断。当老师在上课时某些专题涉及到此类知识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介绍现代人工智能与本专题的联系,既能达到传授知识的效果,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方剂学》课程教学体现课程思政

将传统的《方剂学》与翻转课堂结合,创造师生互动、及时反馈学习情况的机会。灵活运用问答式、案例式、探索式、发散式教学方法,让《方剂学》能够更好地与课程思政贴合。以下从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两方面对该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深度挖掘。

4.1. 教学模式体现课程思政

本次研究的教学模式是以翻转课堂为主要途径,建立起与《方剂学》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系统化理论体系。我们采用三个教学模块,分别为学生自主学习、辩论赛有效考核和师生探讨交流。教师通过课堂和案例导入,提出专题中的重难点问题,继而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其专题内容,收集和筛选有效信息,提出解决方案或反馈学习疑难点。教师通过反馈信息选定辩论赛主题并确定辩论赛正、反方,学生围绕各自观点展开辩论,学生可以通过此种形式对某一知识点“越辨越明”。授课教师通过辩论赛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掌握学生的学情,有的放矢,查漏补缺,高效地进行疑难点解答。对于医学生而言,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与其他专业课的标准基本一样。相较之,以往的课程思政评价有一定困难。针对此教学模式,我们对《方剂学》课程思政方面的评价标准作出了创新性探索,其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的参与情况、小组讨论情况(辩论赛的形式)、学习某个专题后的学习心得、思政感悟等。

4.2. 教学内容体现课程思政

该课程中含有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如“五行学说”、“气血津液”、“治未病”、“辨证诊治”、“对症下药”、“刮骨疗伤”、“中医整体观”、“舒筋活血”、“祛风驱寒”、“固本培元”、“营血卫气”、“扶正祛邪”、“通络经脉”、“药到病除”等。以下以课程思政元素和治国理政部分思想为切入点,对《方剂学》中重要观点进行了具体阐述,进而从教学内容体现课程思政。

在《方剂学》中参苓白术散所利用的配伍规律是培土生金,而百合固金汤中所体现的是金水相生,使金、水并调。在“气血津液”的观点中“气”为阳,“血”为阴,“气血”即为阴阳。阴阳本为一气,阴虚,则在阳中求阴;阳虚,则在阴中求阳,阴阳相互对立又彼此协同。在当归补血汤这一方剂中黄芪为君药,固散亡之阳气,致使阳生阴长,气旺血充,辅以臣药当归,两药合用,补气养血。教师可以对方剂中体现的阴阳五行学说进行拓展,用“土生金”、“金生水”、“阴阳”引出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的观点,阐明事物对立性和同一性的关系。该课程的另一重要观点:即“治未病”,该词源于《黄帝内经》中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此思想是中医学的特色和先进理念,注重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原则 [10]。教师可以通过这一观点阐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即“质变”是“量变”积累的结果,“量变”不因“质变”而停止。同时还可引用著名典故或分析社会现状,例如成语“讳疾忌医”就充分体现出“治未病”中欲病救萌的重要性。而后疫情时代国家各部门、机关将疫情防控放在首要位置,与“治未病”中的病后防复观点极为一致。该课程专业内容和拓展内容相辅相成,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治未病”观点的理解,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5. 总结

中医药学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中《方剂学》蕴含着丰富的东方文化和哲学思维。作为高校中医药专业中的基础必修课,《方剂学》顺应国家的医学发展趋势,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结合治国理政重要思想,培养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中医药人才。

基金项目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项目(JGYB2020012)。

文章引用

王冬梅,卢长青,钟 馨,梁小清,刘文雯. “新时代”与“新医科”双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方剂学》的教学模式探索——结合其与治国理政的关系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Civic Politics in the Curriculum” in the Context of “New Era” and “New Medical Science” in “Formulary”—Combined Its Relationship with Governance[J]. 创新教育研究, 2021, 09(04): 1079-1083.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1.94177

参考文献

  1. 1. 石定芳, 廖婧茜.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本真、阻碍与进路[J]. 现代教育管理, 2021, 4(4): 38-44.

  2. 2. 吴岩. 新工科: 高等工程教育的未来: 对高等教育未来的战略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6): 1-3.

  3. 3. 赵继伟. “课程思政”: 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9, 17(2): 114-119.

  4. 4. 王学俭, 石岩. 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1(2): 50-58.

  5. 5. 路涵旭. 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路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 2020.

  6. 6. 张业, 龙旭阳, 赵欣纪. 方剂学课堂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模式探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 28(23): 13-15.

  7. 7. 张林, 王良滨, 高琳, 王坦, 吴晓丹. 方剂学课程思政元素和实施途径的探索[J]. 中医教育, 2020, 39(2): 80-82.

  8. 8. 马金玲, 张文风. 方剂学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入点挖掘[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 17(12): 19-21.

  9. 9. 张明学. 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基础[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4(4): 12-17.

  10. 10. 池伟东, 冼柏青, 庄娟娜. 《金匮要略》对“治未病”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 湖南中医杂志, 2014, 30(10): 120-122.

  11. NOTES

    *共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