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Vol. 09  No. 01 ( 2024 ), Article ID: 80753 , 9 pages
10.12677/Design.2024.91054

基于NFT时代下对生肖文化因子的研究 与分析

杨润清,孙成硕

山东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山东 青岛

收稿日期:2023年11月14日;录用日期:2023年12月4日;发布日期:2024年2月18日

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NFT艺术,探讨生肖因子的NFT数字藏品的价值,从视觉图像和语义两个维度出发,针对生肖因子的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运用意象设计研究方法。本人对生肖文化基因符号提取与转化,将所得数据内容进行不同的意向分类重组,完成文化体系构建的研究,给生肖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方向和引导,为传统文化提供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文化传承创新体系。

关键词

NFT,生肖因子,意象,传统文化,商业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Zodiac Cultural Factors in the NFT Era

Runqing Yang, Chengshuo Sun

School of Ar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Received: Nov. 14th, 2023; accepted: Dec. 4th, 2023; published: Feb. 18th, 2024

ABSTRACT

By studying and analyzing NFT art,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value of NFT digital collections based on zodiac factors. Starting from the visual image and semantic dimensions, a hierarchical analysis is conducted on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survey of zodiac factors, using image design research methods. I have extracted and transformed the genetic symbols of Chinese zodiac culture, and reorganized the obtained data content into different intention categories to complete the research on cultural system construction. This has provided direction and guidance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zodiac culture and an innovative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system for traditional culture.

Keywords:NFT, Zodiac Factor, Image, Traditional Culture, Business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近几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互联网时代的艺术已悄然而至,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从物质化的艺术品逐渐转变为非物质化的数字艺术。NFT艺术作为一种萌芽艺术,市场空间发展可挖掘性强。从经济角度来看,因其独特性和唯一性的属性,数字艺术成本低、传播效率高,成为新锐艺术家展示自己艺术魅力的绝佳平台;从艺术功能角度来看,集审美情趣和使用价值于一体,将传统文化与新技术相结合,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防止他国占有的本国文化资源的一种有效的防御手段。

2. NFT数字艺术的相关研究

2.1. NFT数字艺术

艺术与区块链技术相碰撞的产物——NFT艺术,它作为非同质化代币,以其特殊的价值保护了创作者的作品的独一性。与传统艺术相比,其共同性都是艺术劳动创造的产物,具有文化属性,同时价值具有多元化和复杂性的特点;不同的是NFT数字艺术具有不可分割、不可更改、不可替代等的特点,这源于其架构于区块链技术,把艺术语言的创作和艺术表达的观念推到了一个更高的、更新的层次,为艺术创作者提供了崭新的观念和广阔的平台。

NFT数字艺术是在技术架构、艺术架构和源宿架构上的集中创新,其优势包括三点:首先,为艺术创作者提供与众不同的观念的去中心化技术原理;其次,展现了艺术创作的开放性的智能合约技术;最后,保护了艺术创作的独一性的加密技术。

2.2. NFT数字藏品研究现状及特征分析

NFT (Non-Fungible Tokens)是架构在区域链技术上的加密数字产权证明。如今,越来越多的行业参与其中,作为“非同质化代币”的NFT,因其独一无二的属性,为当代艺术既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交易收藏媒介,又保证了传播的数字物质的唯一权属。

从方兴未艾到渐成潮流,NFT数字艺术上的应用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数字头像、表情包、摄影、视频等收藏品类迎来喷井式增长,逐渐向游戏、体育、时尚等多种领域席卷而去。

2.2.1. 唯一性

NFT艺术是区块链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其中加密技术保护了艺术创作的唯一性 [1] 。正如世界没有两片相同的雪花,去中心化模式都具有独一无二的ID和基因。唯一性常隐喻着独创性,因为作品的独一无二来源于作者的独创性,给艺术家带来了新的创作观念,即使有着复制性,副本也无法掩盖原本的唯一性特征。例如“加密朋克”系列头像就是通过“创作风格 + 类型 + 特征”的生成程式,以类别和特征为基础,进行互不干扰的交叉分配,从而使组合创造出的头像都是与众不同的。

2.2.2. 流通高效

作为一种非物质化的形式,NFT艺术品相对于传统媒介的作品更易于收藏和传播,具有成本低,便携储存和高效传播的特点。除此以外,其高效的流通更源于“社会身份认同”概念的引入,通过情感和价值的意义进行黏着用户,有利于热爱同类艺术的人,无形中产生一种情感价值的桥梁,找到拥有同种属性的群体,这往往是超越性别、国籍等的。

2.2.3. 易于确权

在当今充满竞争的数字化时代,创作和文化艺术产业面临着许多挑战。盗版、侵权和剽窃创意成果的行为屡禁不止,对创作产业和艺术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上的伤害。但NFT技术通过去中心化,捕捉资产持有者的信息并记录下来,对发生过的交易进行验证跟踪,通过资产的著作权或所有权确权的方式,我们可以防止一些售假行为,保护创意和文化艺术生产者。

3. 生肖因子的NFT数字藏品的价值分析

“全国十二个,人人占一个。”十二生肖文化,牵连着每一个华夏子孙,是传承千年的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符号 [2] 。在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发展中,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中的各种媒介资源的共融互通,NFT艺术在这强大的背景下,将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进入世界文化精神潮流中的一张门票,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其中关键一环。因此,以生肖文化为底蕴的NFT数字艺术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艺术价值、技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3.1. 经济价值

“文化和艺术作为物质和经济的抽象表现,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NFT艺术的火爆出圈,不仅本身具有线上价值,而且具有完整的商业使用权,可与奢侈品牌合作,亦可开发实物产品等线下的延伸价值,形成线上和线下两种生态。正如“无聊猿游艇俱乐部”采用链上和链下的梦幻联动的方式,以区块链授权实物开发,加上名人效应,让更多的消费者加入其中,获得了极大成功。

生肖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可挖掘性强,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市场经济价值。因此,生肖因子以NFT数字艺术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基于对生肖文化的深层次解读,深入挖掘其背后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展现新的存在方式和新的文化寓意,运用链上和链下的相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大众的认可,更好地推动文化传播,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3.2. 艺术价值

十二生肖与人的日常不可分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的瑰宝。一方面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俗文化,如本命年,每个人出生于不同的年份,就与之相对应着不同的属性,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生肖文化在演变发展过程中,不是一个单纯的演变过程,而是一个从简单的视觉符号上升至文化符号,再由文化符号转变为更高层次的视觉文化符号的过程。在中国造物观念中,以十二生肖作为基本造型符号通过不同的艺术形态,展现多彩的生活民俗和独具韵味的文化理念,其常见的形式有剪纸、木版年画、彩塑、皮影和刺绣等。

另一方面,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在千百年中形成了文学艺术与生肖文化交融互动,特别是在神话传说、诗词歌赋、民间盛大的庆典活动都蕴含着生肖文化的身影。如果将十二生肖美学元素借助NFT技术与音乐、视频、游戏等数字内容结合,创造出更具娱乐性和互动性的艺术体验,不仅能直观展现生肖之韵,更能满足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多元化、个性化的视觉追求,激起大众共鸣。

3.3. 技术价值

生肖文化是深厚的、沉淀的、丰富的,需要更加有效的方式进行传播。在当下,对于生肖文化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生肖文创、生肖动画、生肖服装等一些相对传统的传播形式,而如今NFT技术将为传统文化提供一种更为新颖的艺术呈现方式。元宇宙可以跨越时空展示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如在线虚拟展览、互动艺术作品等,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这种数字展示形式打破了地域限制,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艺术体验,同时也推动了数字艺术市场的快速发展。我们要在历史传统中秉承生肖文化基因,就要充分发挥NFT技术的传播性、大众化和生动化的优点,贴合人们的日常生活,采用适合中国式思维方式的设计策略。

3.4. 社会价值

文以载道,创以出彩,我们要深度思考如何利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将传统文化中的社会价值重新落实到个体的意识之中,将团结、友爱、爱国、敬业这样传承千年的民族精神深入人心。NFT数字艺术是民间文化传播新的表现形式,鉴于十二生肖文化本身具有社会身份认同的认知因素,将独属于中国人的文化价值体系,如凝聚力、合作力等注入到十二生肖设计再创作中,通过新媒体的传播,这些价值观、理念和实践会被认为是积极的、独特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4. NFT时代下生肖因子设计应用的体系构建

4.1. 意向认知

“意象认知往往从视觉图像和语义两个维度出发,设计师通过对设计任务的感性认知,形成对概念原型初步、模糊的描述。”因此,设计师需要对生肖文化因子进行初步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其表象的形象和背后的内涵,形成感性认识,完成意向认知,建立生肖文化因子文化基因数据库。为了更好的融汇生肖因子的社会价值和独特意义,通过查询权威期刊和相关文献,了解历代图案造型、色彩搭配,研读相关书籍、期刊杂志,观看图片、视频等资料,并涉及民俗文化等的交叉领域相关书籍,结合现代的文化发展,从十二生肖动物外在的形、色、意和内在的文化语意双重属性进行研究,最终将出现频次最高的进行归纳总结出生肖因子特征意义图,如图1

如子鼠形象往往是尖嘴、小巧玲珑、繁殖能力强,古人的“鼠戏葡萄”代表多子多福的意思。被称为“谷神”的鼠经常在农民家偷窃粮食,这一行为反衬出老鼠只会被家里仓廪充足、不愁吃喝的人家所吸引,因此鼠在人们的造物观中往往隐喻着生生不息、福气财运的象征。

辰龙比较特殊,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所虚构出的形象,龙有九似,角、头、眼、嘴、腹、鳞、足、须、耳分别相似于鹿、牛、虾、驴、蛇、鱼、凤、人、象九种动物。龙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极高,在旱涝灾害、庄稼收成、出海打鱼等的祭祀活动中,人们都会以龙作为保佑自己的对象,因此关于龙的传说故事、成语等更是不胜枚举。

4.2. 意向收集

对于生肖因子的拓展研究需要以调研的方式为主,主要包括了问卷调查、情境分析等研究路径,在前期的意向认知的基础之上,设计师与调查对象进行头脑风暴,展开思维的发散,广泛收集与生肖因子所联想的元素,搭建用户模型库,使设计原型能够更加丰富和具象。通过形成与生肖相关的视觉形象与文化语意的集合,对十二生肖意象进行分类,为接下来形成具体的设计形象打下坚实基础,同类型表示为同源性意象,非同类型表示为非同源意象,也就是:“同源性意象指与设计目标类似的意象来源,如形象特征、颜色等;非同源性意象指异于设计目标的意象来源,一般是概念原型的衍生,是创意灵感的体现 [3] ,如春联、元宝等衍生元素。”

Figure 1. Meaning map of zodiac factor characteristics

图1. 生肖因子特征意义图

为更加直观地且丰富的表现生肖元素,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归纳总结,最终得到大众对十二生肖最为常见和贴切的设计元素。

1) 问卷调查选取了不同年龄段、性别、地区的人进行调查。

2) 内容涉及关于生肖形象、生肖民俗、生肖文化等所延伸出相关的设计元素等。

3) 发放问卷调查60份,收回有效问卷52份,其中学生群体20份,30~50岁人群20份,50岁以上人群20份,将最终得出的调查结果中的重要元素提炼归纳绘制如图2所示。

Figure 2. Design elements

图2. 设计元素

4.3. 意向重组

通过对生肖因子意象的收集与分析,将具有象征性和代表性的视觉图像与文化语义的意象特征进行打散与重构,用这些“基因”相互交叉来搭建用户模型库,包括外观、个性、特质、色彩等视觉图像与联想到的文化基因符号进行提取与转化,强化每一个生肖动物的原型表达,由此组成一个独一无二的生肖特征,获取设计参照与指引,会产生很多的不同的可能性,能有效提升大众对后续NFT艺术喜爱程度,如图3

Figure 3. Diagram of image recombination

图3. 意象重组示意图

4.4. 意向输出

将所得的设计元素进行适当的变化延展,如虎头帽延伸舞狮帽,丰富设计元素,如图4在“老鼠嫁女”的民间故事中延展出的形象,人们会炒芝麻糖作为老鼠的喜糖,将生肖鼠与盛满糖果的竹编器皿结合,头戴舞狮帽突出嫁娶的喜庆气氛,从而创作出新的生肖形象。对于其传播方式上以受众感受为主,通过NFT技术进行线上的快速传播,让生肖形象与音乐、视频等相结合从而在大众视线中脱颖而出。在有一定的受众基础上,可以采用线下传播的方式,打造文化全产业链,将生肖形象运用到文创、包装、饰品之中,从“互联网思维 + 科技化 + 设计活化 + 深度体验”的理念展现生肖文化的经济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形成线上宣传销售与线下传递转化为物质消费的梦幻联动,从而面向新一代的消费者。

Figure 4. Zodiac rat design

图4. 生肖鼠设计图

比如像文化和旅游部为了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推出了“数字长城”项目,将文化遗产数字化为NFT,采用全新的数字文创开发的模式,借鉴传统文创的盲盒玩法进行设计,将馆藏文献数字化为数字藏品,以盲盒的方式发行,好评如潮。

5. NFT时代下生肖文化因子的价值意义

5.1. 文化引领消费新模式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对于消费模式产生了颠覆与创新,90后、00后的年轻人已成为“NFT”艺术消费的主流部队,这绝对有利于生肖文化价值的演进。传统消费模式追求物质财富与功能,而“NFT”时代下的消费人群反对商业化与大众化,偏好隐秘、小众、私人化的品牌及消费,更加注重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并且越来越倾向于独特个性和文化内涵并自己赋予意义与解读。NFT通过多样的呈现形式来吸引不同的消费人群,不仅有JPG图片,还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创作和呈现形式,如动图、3D模型、小视频、交互性应用等,增加与消费者的互动来推动生肖文化的发展,实现立体化、多媒体化多样的创新。只有在文化的引领下,消费模式才能真正的与时俱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贡献。

5.2. 文化IP重塑商业开发新模式

“文化的根在生活,创造好的文化应当扎根具体的场景、时间等”,“NFT”的出现使文化产业开始重新界定原有的商业模式,使传统产业借助社群、数字化平台、多元场景融合及跨界联合等商业模式,对文化元素重新整合、策划、包装,通过创意设计来提高IP的文化辨识度和市场认同度,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激发消费活力 [4] 。如图5,在形成生肖IP在设计的基础上赋能牛轧糖产业,将生肖IP与企业特征相结合,为市场经济赋能。

Figure 5. Design of bull roll candy for the twelve zodiac signs

图5. 十二生肖牛轧糖设计

同时,文化IP重塑商业开发模式提供丰富的营销资源,推动了创新产品的开发,带来了多维度的变现方式,充分发挥文化IP的优势能够提高生肖文化的创新和大众的认可。通过将十二生肖形象与知名文化IP合作,NFT时代下生肖文化可以借助深厚的粉丝基础和品牌影响力,提高文化的传播;亦可通过推出生肖IP相关的衍生品,如周边产品、影视改编等,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盈利。

5.3. 赋能科技创造社会新价值

科技的赋能使得传统生肖文化因子具备了创造社会新价值的能力,如人文价值、文化价值等。出现的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化技术等技术,使得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之间的技术壁垒破冰了,从而使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进程加快了。“NFT数字藏品带动了数字资源流转、传播的新模式,让资源得到充分的传播和使用,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也是对藏品本身价值的提升。”比如利用NFT技术开发的筹款系统,一方面可以保护稀有动植物等文化遗产,另一方面给参与者以NFT数字藏品的公益纪念和证明,希望通过具有生活化的文化设计,让人们能够在物质文化生活中获得独特的精神享受,形成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社会价值体系,带来文化认同,从而利于文化产业的促进。

6. 结论

NFT时代下带给生肖文化的再设计和再传承,提供了更为新颖的设计方式和体验视角,带给人独特的感受。因此,在对待传统文化时应当具备创新性,利用数字技术赋能艺术设计,了解消费者的深层需要,开发出符合当代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商品。本文通过对NFT时代下生肖因子设计应用的体系构建,基于意象的设计方法研究为生肖文化因子在新时代的商业模式中的价值演进提供新的参考。

注释

文中所有图片均为作者自绘。

文章引用

杨润清,孙成硕. 基于NFT时代下对生肖文化因子的研究与分析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Zodiac Cultural Factors in the NFT Era[J]. 设计, 2024, 09(01): 452-460.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4.91054

参考文献

  1. 1. 王熠婷. 新技术、新艺术、新生态: NFT艺术观察[J]. 中国艺术, 2022(4): 64-73.

  2. 2. 薛晓霞. 十二生肖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 包装工程, 2019, 40(16): 254-259.

  3. 3. 谢玄晖, 刘强. 基于意象重组的展示设施设计方法[J]. 包装工程, 2022, 43(8): 332-339.

  4. 4. 刘潇, 周欣越. 基于新文创视角的文化IP体系构建[J]. 包装工程, 2022, 43(10): 183-18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