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ilosophy
Vol. 11  No. 05 ( 2022 ), Article ID: 56824 , 6 pages
10.12677/ACPP.2022.115202

马克思恩格斯对封建社会主义的批判及其现代启示

杨彤彤

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收稿日期:2022年9月14日;录用日期:2022年10月10日;发布日期:2022年10月17日

摘要

自新中国成立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糟粕在很大程度上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抵制,但是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思想的残余,例如封建迷信、宗派主义、家族主义等,且这些封建思想在当今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披着“社会主义”的外衣来迷惑群众,混淆社会主义概念的情况。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9世纪便对“封建社会主义”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他们的批判内容在当今也仍旧熠熠生辉。他们追溯“封建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揭露“封建社会主义”的阶级基础,批判“封建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揭示“封建社会主义”的反对本质。启示我们不仅要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党的领导,而且要提升鉴别真假社会主义的能力,加快肃清我国封建主义遗毒,守护我们的社会主义阵地。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封建社会主义,理论批判,现代启示

Marx and Engels’ Criticism of Feudal Socialism and Its Modern Enlightenment

Tongtong Yang

School of Marxism,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Sep. 14th, 2022; accepted: Oct. 10th, 2022; published: Oct. 17th, 2022

ABSTRACT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and the vigorous promotion of socialist culture, the feudal dro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as been largely rejected by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 but there are still remnants of feudal thoughts, such as feudal superstition, sectarianism and familarianism. And these feudal thoughts exist in today’s socialist society, under the cloak of “socialism” and confuse the concept of socialism. Marx and Engels have been mercilessly criticized the “feudal socialism” as early as the 19th century, and their critical content is still shining today. They traced back the theoretical origin of “feudal socialism”, revealed the class basis of “feudal socialism”, criticized the main views of “feudal socialism”, and revealed the essence of opposition to “feudal socialism”. It inspires us that we should not only firmly believe in Marxist theory and adhere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but also enhance our abilit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rue and false socialism, accelerate the elimination of the legacy of feudalism in China, and protect our socialist position.

Keywords:Marx and Engels, Feudal Socialism, Theoretical Criticism, Modern Revelation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进入了改革的攻坚期,一些隐藏的社会矛盾也渐渐凸显出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国家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在文化方面,主要体现为文化多元性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是随着国外的思想观念不断传入中国,我国在吸收优秀的文明成果的同时,国内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遭受到了冲击和淡化。并且借助新时代的网络媒体这一把“双刃剑”,国内的一些别有用心者趁机抬头,鼓吹西方文化的先进性或者大力倡导传统封建文化的诸多“优点”,否定社会主义文化的优越性,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和控制力。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自新中国成立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中国文化中的封建糟粕在很大程度上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抵制,但是仍然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封建主义思想的残余,例如封建迷信、宗派主义、官僚主义、家族主义等。且这些封建思想在当今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披着“社会主义”的外衣来迷惑群众,混淆社会主义概念的情况。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9世纪便对“封建社会主义”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他们的批判内容在当今也仍旧熠熠生辉。

2. “封建社会主义”概述

“封建社会主义”这一思潮发轫于16世纪的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以及资本主义革命的开展逐渐形成并广泛传播,在19世纪30~40年代尤为盛行,代表着没落封建贵族的利益,宣传错误的意识形态,阻碍工人运动的发展。“封建社会主义”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进行批判时将“封建社会主义”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统称为“反动的社会主义” [1]。代表人物有班杰明·迪斯累利、托马斯·卡莱尔、维尔纽夫·巴尔热蒙等,他们维护封建专制,一味抨击资本主义,也会发表一些同情无产阶级的理论,但都是为了拉拢无产阶级为维护封建贵族利益而服务的。

“封建的社会主义”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未被完全消灭的旧社会意识形态,在根本上体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价值观,与新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都是格格不入的。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使社会退回至中世纪封建专制统治,在内容上完全表现为封建主义,其理论根源于中世纪封建教会思想和封建君主专制思想。但是他们又怕遭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反对而发生革命,于是用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来作外衣,对自己进行包装,以达到欺骗人民的目的,丝毫没有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他们所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私有制生产关系的思想形式,所对应的是“个人主义”和“私有主义”,在思想上对资本主义进行猛烈的抨击,在日常生活中却利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人民进行剥削。“封建的社会主义”的传播者在社会上层是贵族和僧侣们,其中僧侣为了让社会特权重回自己的手中,努力给封建的社会主义涂上神圣的色彩,形成了“基督教社会主义”也叫“僧侣社会主义”。他们人民中寻找的拥护者和传播者是从流氓无产者,流氓无产者们是各个阶级中分化出来的消极腐败分子,他们痛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他们认为让他们苟活于封建主的庄园,不用进入资本家的工厂进行高强度的劳动,便满足了他们的愿望,于是他们帮助贵族和僧侣们传播封建的社会主义思想。他们同土地贵族和僧侣的共同诉求都是将社会拉回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基础息息相关,生产力的发展在其产生过程中起着根本的作用,政治、文化、经济因素的改变也是其产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① 在经济方面:18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开展后,工业资本家们纷纷开办工厂,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上升,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也大大提升。但是由于占用了大片土地以及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的流失,损害了以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们的利益,他们的政治权利也逐渐被工业资产阶级们分割,封建贵族们的势力在渐渐缩小。部分封建贵族阶级逐渐意识到处于人身依附下的农奴的劳动并不积极,他们对农奴剩余劳动的占有程度不如资本阶级对工人们的剩余劳动占有的多。于是他们选择构建新的占有关系,承诺农奴“自由”,把“徭役农奴变成自由却又一无所有的无产者,以便榨取更多的劳动”。

② 在政治方面:英国自上而下的“光荣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虽然封建贵族的力量被有所削弱,但是议会仍然是由大地主贵族和金融寡头们掌控。新兴资产阶级为获得更多政治权利而进行了1832年的议会改革,封建贵族们的政治垄断权被大幅度削弱,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随之得到大幅度提升,但也引起了封建贵族们的不满。因而许多封建贵族便试图将封建理论嫁接到社会主义理论上以获得无产阶级的支持,英国的“封建社会主义”也就这样酝酿并产生了。法国的“封建社会主义”的产生和英国类似,但法国的贵族们经过法国大革命后政治力量被大大削弱,于是他们更多在文字方面对资产阶级进行攻击,并将他们复辟封建专制的目的包裹上拯救工人阶级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外衣。

③ 在文化方面:封建贵族在思想上处于长期封闭的状态,他们的思想观念已和当时的深受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影响的社会思潮不相符合。在面临资产阶级迅速崛起并导致自身的利益、政治权利被大幅度削减的情况下,封建贵族们已经不能再大肆鼓吹复辟封建帝制的言论。于是便选择将眼光投放在底层无产阶级上,抄袭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吸收德国哲学和文学理论中的封建思想,将当时社会思潮中带有一些封建社会幻想而又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社会构想与封建主义和僧侣主义相结合,构建出一幅看似能改变无产阶级被剥削现状的“封建社会主义”图景。

3. 马克思恩格斯对封建社会主义的批判

由于“封建社会主义”这一错误思潮在欧洲的广泛传播影响了各国的现代化进程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一思潮展开了激烈的批判,以期肃清这一封建遗毒对人民群众产生的恶劣影响,建立起具有科学理论武装的无产阶级政党,推进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共产国际工人运动。

3.1.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封建社会主义”的过程

① 《莱茵报》时期:早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封建的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许多观点进行了零星的批判,但未形成对这一思潮完整的批判理论体系,例如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和恩格斯的《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未来”》等文章,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的《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均涉及了对“封建的社会主义”的批判。除此之外,对“封建的社会主义”的批判在《哲学的贫困》、《反克利盖的通告》《“莱茵观察家”的共产主义》等著作中也有涉及。马克思恩格斯将他们早期对社会现实状况的研究成果和对冒牌的社会主义的批判相结合,为写共产主义同盟纲领即《共产党宣言》奠定基础。

② 《共产党宣言》时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性意义,同时也是“封建社会主义”批判史上的关键节点。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首次将其称之为“封建的社会主义”,并对其进行了完整的批判,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并未就此结束对这一思潮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将“封建的社会主义作为单独的一节进行批判,可以见得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一社会思潮的重视,也可以看出这一错误思潮对社会的巨大危害。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封建的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阶级根源、价值诉求、反动本质等进行了完整的剖析,辛辣地讽刺“封建的社会主义”“半是挽歌,半是谤文,半是过去的回音,半是未来的恫吓” [2],指出“封建社会主义者”们完全不能理解现代历史的进程,所谓的“基督教的社会主义”也只不过是“僧侣用来使贵族的怨愤神圣化的圣水罢了” [2]。

③ 《资本论》时期: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进入了新的阶段,封建主义的力量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现代化和共产主义革命运动进入新的阶段而呈现出新的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又在《资本论》中从最基础的物质生产资料入手,中深化了对“封建的社会主义”的批判,从根基上完全将“封建的社会主义”驳倒。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指明了封建领主剥削劳动者的两种方式,一是以地租形式对自耕农的剩余价值进行剥削,另一种是剥削农奴的剩余价值。他们利用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封建贵族剥削的隐秘性,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和封建制度作为剥削制度,只是采用的方式不相同,其本质上都是对生产者剩余劳动的无偿占有。

3.2.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封建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① 追溯“封建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封建社会主义”的产生是在复杂的社会矛盾下新旧意识交融冲突的结果,它继承了封建教会专制思想,吸收抄袭了当代社会主义和德国哲学与文学思想。首先,“封建社会主义者”的根本目的是使社会退回至中世纪封建专制统治,在内容上完全表现为封建主义,其理论根源为中世纪封建主义以及教会思想,为中世纪封建社会辩护,鼓吹过去封建社会的“美好”。其次,“封建社会主义者”利用并抄袭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材料,他们的著作中那些同情无产阶级和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话语大多都能在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作品中找到出处。最后,“封建社会主义”还吸收了德国哲学和文学理论的糟粕。德国的哲学和文学理论十分丰富,例如哲学上的代表人物有康德、黑格尔,文学上有歌德。但是受德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他们的思想理论中或多或少存在带有封建色彩的内容,“封建社会主义者”们便利用德国理论中的封建成分,将其与被歪曲的共产主义思想杂糅在一起,为封建专制辩护。

② 揭露“封建社会主义”的阶级基础:“封建社会主义”所代表的根本阶级利益主体是封建土地贵族,他们也是宣扬“封建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其阶级性表现在维护封建贵族阶级的经济、政治以及意识形态等各方面利益。僧侣作为神圣化了的封建贵族,在宣扬“封建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充当了帮凶的角色,借助神学观念来给“封建社会主义”理论赋予神秘性,使自己的统治思想更具有普遍性。而流氓无产者作为从各个阶级中分化出来的消极腐败分子,是“封建社会主义”在下层社会中的代言人和群众基础,他们的思想曾受封建主义长期禁锢,并不能很好的接受资本主义变革,在面对封建贵族阶级许下的种种利益和他们描绘的“美好”未来的时候,甘愿为封建贵族们鞍前马后。

③ 批判“封建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对“封建社会主义”的政治观、历史观、宗教观和特权观等都进行了严厉的抨击。在政治观上: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德国封建制度和东方社会国家社会制度的考察,揭示了“封建社会主义”所宣扬的政治主张是反对别人的自由与权益,从而维护自己特权的本质。在历史观上:“封建社会主义”属于唯心史观的派别,认为社会发展取决于个人意志,试图通过英雄崇拜的方式来获取无产阶级的拥护。马克思恩格斯揭示“封建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是为了掩盖封建贵族和僧侣的剥削本质,试图歪曲他们曾剥削压迫人民的历史事实,将中世纪的封建社会描绘和谐美好的社会。在宗教观上:马克思恩格斯对“封建社会主义”倡导的将宗教教义同专制政权相结合的而产生的种种观点进行了批判,认为宗教不仅束缚着人民的精神,更采用宗教教义作为他们统摄政治的工具,压制下层人民的生活。在特权观上:“封建社会主义”为延续封建旧社会贵族和僧侣们的特权等级地位,不断向人民群众灌输特权等级思想。例如“封建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卡莱尔认为1842年宪章运动失败是由于宪章派没有认清自己的敌人,失败的社会遭难是由于王权或特权被消灭了。恩格斯就对卡莱尔的这一观点进行了批判,指出卡莱尔实质上是为了维护封建贵族的特权,其理论本质是特权资本主义。

4. 马克思恩格斯对封建社会主义批判的现代启示

4.1. 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在众多社会力量中选择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在各种社会思潮中选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3]。在百年的进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党的灵魂,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世纪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 [4],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国际地位的提升、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实力的增强,都是在党的领导建设下进行的。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需要践行的。

4.2. 提升鉴别真假社会主义的能力

当今社会的思想氛围是极其活跃、丰富的,但也正如习近平强调的那样:“当今社会,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和落后的相互交织,社会思潮纷纭激荡” [5]。尤其是面对当今网络新媒体发展迅速,正确的和不当的舆论纷杂,因而防止错误的思潮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帜去混淆社会主义理念,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对“封建社会主义”的批判过程中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深刻剖析这种反动思想的观点、立场和动机,并进行掷地有声的批判。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且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判断一个思想是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是需要其理论形式去看清其背后隐藏的物质根源和内容实质,并且需要切实的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努力提升自己鉴别真假社会主义的能力,守护我们的社会主义阵地。

4.3. 加快肃清我国封建主义遗毒

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封建主义对当今社会有着很深的影响,至今还存在许多封建残余,例如官本位思想、特权观念、鬼神之说等,这些腐朽落后的思想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具有相当大的危害。在当今的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中,不免会发现出现诸多披着社会主义外衣的封建主义者,例如王力宏事件,看起来是娱乐圈的八卦,其实是社会事件娱乐化表现,当今社会存在许多诸如王力宏一样,标榜留学的高文凭,却满脑子封建思想。此外目前仍然还存在着将封建主义与社会主义等同将或者杂糅起来的情况,例如倡导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主流意识去统摄其他的社会思潮,或者是认为我国自古就有社会主义的意识,例如大同社会,所以就不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引领。无疑,这些观点都是以偏概全,完全错误的,存在着将马克思主义悬空化和污名化社会主义的嫌疑,我们应该坚决抵制和反驳。同时也应该警惕的是,我们必须加快肃清这些封建遗毒,谨防这些思想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来反社会主义,污蔑社会主义。但也要注意的是,肃清封建遗毒不是全盘否定我国的传统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是我们需要继承并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

5. 结语

简言之,“封建的社会主义”抨击资本主义,维护封建专制,其中不乏同情无产阶级的理论,但不过是一种欺人之谈。他们不断用封建迷信来蛊惑人心、宣扬宗法等级观念、美化封建君主专制、强调恢复中世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假意构建似是而非的“社会主义美好图景”,这种错误的思想不仅影响了各国推进现代化建设以及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更对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产生了严重的腐蚀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一思潮展开了激烈的批判,以便肃清这一封建遗毒,根除这一错误思潮的恶劣影响,从而建立具有科学理论武器武装的无产阶级政党,顺利推进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以及共产国际工人运动。同样,马克思恩格斯对“封建社会主义”的批判对当今中国社会的指导意义仍然是巨大的,启示我们不仅要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党的领导,而且要提升鉴别真假社会主义的能力,加快肃清我国封建主义遗毒,守护我们的社会主义阵地。

文章引用

杨彤彤. 马克思恩格斯对封建社会主义的批判及其现代启示
Marx and Engels’ Criticism of Feudal Socialism and Its Modern Enlightenment[J]. 哲学进展, 2022, 11(05): 1180-1185.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2.115202

参考文献

  1. 1. 吴兴娟. 马克思恩格斯对“封建社会主义”的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 [硕士学位论文]. 贵阳: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2. 2.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3. 3. 刘书林, 王宏岩. 五四运动与先进青年知识分子的选择——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9(12): 46-55.

  4. 4. 石仲泉. 百年大党理论创新的伟大成就[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1(7): 6-11.

  5. 5. 习近平. 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求是, 2016(9): 3-13.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