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1  No. 04 ( 2021 ), Article ID: 44140 , 5 pages
10.12677/AE.2021.114207

讲好中国故事:英美文学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

——以动画片《BAO》为例

赵学峰

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 台州

收稿日期:2021年6月21日;录用日期:2021年7月19日;发布日期:2021年7月26日

摘要

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反映着时代、社会及个人存在,有责任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英美文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链接本土文化与域外文化,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传递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奥斯卡获奖动画片《BAO》讲述了一个海外华人家庭的日常生活,其中丰富的思政元素给英美文学课程提供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案例。

关键词

英美文学,《BAO》,中国故事,课程思政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Well: A Study on the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In the Case of Animation Bao

Xuefeng Zha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Taizhou University, Taizhou Zhejiang

Received: Jun. 21st, 2021; accepted: Jul. 19th, 2021; published: Jul. 26th, 2021

ABSTRACT

Literature, as a part of ideology, reflecting the times, the society and the individual existence, is supposed to instruct correct values and outlook. By learning the course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link local culture and alien cultures, spreading Chinese voice and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well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s an Oscar winner, the Animation Bao, presenting the daily life of a common overseas Chinese family, provides a case of how to combine the elements of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to tell Chinese stories well.

Keywords: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Bao, Chinese Stories,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 落实到外语学院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英美文学,如何“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是每一个授课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的规定,外语类专业学生具备的能力要求有“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对素质的要求则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 [2], p. 92),《国标》明确了在全球化的视野之下,外语专业学生在对外交流中有义务,有责任讲好中国故事。所以,在两课之外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外语专业课程的学习,这对于建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讲好中国故事十分必要。事实上,思政教育与文学课程从来都是并行不悖,“一方面,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虽说不完全受制于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而且文学大多来自作家的个体劳动,所面对的也是作为个体的读者,因此是一种个人化的审美和认知活动,取决于一时一地的作家、读者的个人理智与情感、修养与好恶。另一方面,无论多么特殊,文学又毕竟是一种意识形态,终究是对时代、社会及个人存在的反映。”( [3], p. 6)。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学其所传递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将汇聚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但是如何因势利导,如何取长补短,如何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英美文学的授课内容完美衔接成为摆在授课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简单说教或生搬硬套无疑会令学生反感,知识型和趣味性的融合才能春风化雨,润泽学生的心田。

实现知识型和趣味性的融合在不同的时代途径并不相同。但是,无论采取何种途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英美文学课的内容需要与时俱进,而呈现方式也要更加灵活。一直以来,在英美文学课上,经典文学作品从来都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试想如果在讲授英国文学时不介绍莎士比亚,或在讲授美国文学时绕过马克·吐温,这样的英美文学课一定不完整。但是在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21世纪,像《哈姆雷特》或《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样的西方正典对于很多本科生很难具有吸引力,学生们坦承阅读经典的动力多是为了考试;所以,如果能在这些厚重的经典之外再补充一些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通过大众文化的催化剂作用,链接和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内容,同时拓展其文学素养的综合运用,在这个意义上,大众文化可以作为英美文学课程的灵活组成部分。在各种大众文化的传播中,“图像文化在今天的文化生存环境中已处于主导地位,图像的呈现与传播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充斥着现代生活。青年学生是影像化时代最有力的支持者,他们越来越多地从视觉产品中寻求信息,这是英美文学教师不能忽略的趋势。”( [4], p. 66)。而在各种图像文化中,短视频的异军突起可谓是21世纪20年代的一个时代标签。短视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俘获几乎所有人群的关注力,大学生更是深度参与,大把时间用在制作和发布视频上。因此,将传播大众文化的短视频与英美文学授课结合起来不仅会给严肃的文学课程增加一丝活泼,而且更有助于灵活地开展思政教育。

2019年2月,荣获第9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由皮克斯(Pixar)动画出品的《BAO》提供了一个用英美文学课程思政联动短视频娱乐的案例素材,这部作品以其丰富的思政元素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英语专业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需求。该片以中华美食为看点,将一个华裔家庭中母爱与成长,冲突与和解的主题以戏剧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获得了青年学生的广泛认同,该视频说明“面对多元化文化渗透、本土文化与异质文化相互影响的情况,如果能够形成价值共识,构建多元文化共存共生的命运共同体,则更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 [5], p. 138)。

《BAO》的中文译名为《包宝宝》,由加拿大华裔导演石之予创作并执导。这部时长7分46秒的动画片讲述了一位加拿大华裔母亲在包包子的过程中,手中的包子变成了人形的小宝宝。于是,母亲开始精心抚育这个肉嘟嘟的宝宝,一起逛菜场,一起吃点心,时时刻刻把宝宝捧在手心。随着宝宝逐渐地长大,他要求拥有独立的空间和生活,并且开始抗拒母爱的蔓延与束缚。一天,长大的宝宝带来了一位金发碧眼的女友,告诉母亲要和女友搬出去住,母亲坚决不同意,但无法阻挡儿子奔向独立生活的脚步。自从儿子搬走后,母亲每日都觉得空虚无聊,无所事事。不久之后,宝宝和订婚的女友一起回来了,经过离家后的成长和历练,宝宝和母亲都感受到了爱的多重维度,一家人又再次坐在一起愉快地包包子。这部作品虽然剧情老套,但对于仍在成长中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认同感。根据连续两年的学生反馈,课程思政的效果明显。同学们经过分组讨论和查找资料,提炼出三个思政主题。以下,本文将从教学实践出发举例说明思政主题如何有效融入动画片《BAO》的赏析中去。

2. 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

经过半学期的文学课学习后,学生们在解读作品时,很自然地把背景介绍分为导演的背景介绍和作品的背景介绍两部分。导演石之予(Domee Shi)在两岁的时候随父母从中国绵阳移民到加拿大多伦多。导演的中西教育背景为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能力背书,同时奠定了这部作品整体的审美基础。受益于父母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石之予虽然身在国外,却无时无刻不被中国文化包裹,除了自幼傍身的中国绘画,母亲拿手的中国饮食也深深地俘获了石之予的身心。在采访中,石之予说“我想分享中国文化,华人社区的食物和人文,这部影片是一次完美的表达机会” [6]。关于作品,石之予强调,《BAO》的出品方皮克斯动画“愿意向世界讲述各种特别的故事” [7]。这显示出皮克斯公司倡导多元文化,兼收并蓄的开放理念。在此理念之下,满载中国文化的《BAO》以其世界性话题产生的审美经验提升了观众的跨文化意识,如萨默(Sommer)指出“审美经验有助于发展人们称之为‘跨文化的思维’,即,寻求突破种族中心主义世界观固有局限的思维方式,并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理解”( [8], p. 155)。在跨文化审美的背景之下,同学们看到了海外华人对中国文化的坚持,继承和传播,石之予不仅没有因为去国多年产生出与中国文化的隔膜,她用美食锚定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链接点,并且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短小的动画片《BAO》搭建了一座沟通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桥梁。

3. 亲情表达的多重维度

在中国人的家庭里,美食和宠溺往往是母亲表达爱的法宝。宝宝的母亲作为家庭妇女,每日忙于烧饭带孩子,孩子的成长构成母亲的全部生活,她除了尽其所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之外,自己别无所求,对孩子的宠溺在所难免。当孩子小的时候,母亲是他的全部世界,但随着年岁增长,母亲所能提供的条件已经无法满足孩子不断成长的需求。外面的缤纷世界时刻在召唤,冲出家庭的束缚变得迫不及待;但对于母亲,一旦儿子自立门户,她的生活将变得空虚无措,于是控制与反控制,保护与反保护构成该片的主要冲突。

与此同时,父亲表达爱的语言则是每日勤勉地工作。片中的父亲和孩子很少正面交流,父亲整日忙于工作,回家就是看电视和吃饭,他不带孩子出去运动,貌似也不关心孩子的成长,他就像是长期住在家里的客人,一个每天提着公文包来来去去的熟悉的陌生人。父母之间缺乏沟通也造成了母亲把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在儿子身上,成为压在儿子身上无法承受的母爱。

宝宝的个人的成长过程便是不断体悟父母之爱的过程。和所有的小朋友一样,宝宝在幼小的时候十分依恋母亲,母亲的怀抱,母亲的点心都让宝宝快乐不已;但是年岁渐长的宝宝越来越认识到怀抱和点心并非自己想要的全部世界,他向往和小伙伴踢球聊天,向往和女朋友开车兜风。当母爱成为自己奔向自由的羁绊,宝宝毫无犹豫地甩掉束缚,冲出家门;又过了几年,宝宝结婚成家了,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幸福。等他建立自己的家庭之后,他突然理解了母爱的羁绊,他知道母亲是这个世界唯一无条件,无原则宠溺自己的那个人,再次回到母亲身边时他的爱也获得了成长;与此同时,他也理解了自己的父亲,这个从来不苟言笑,不善言辞,生活略显乏味的男人。这个男人貌似感受不到妻子默默的付出,感受不到美食的乐趣,吃饭时要么狼吞虎咽,要么漫不经心,不知道他的所思所乐何在,这是一个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缺乏存在感的父亲。但是,无法忽略的事实是,这个男人才是家庭的一家之主,每日地忙碌打拼都是为了养家,为了妻子和儿子能有更好的生活环境。这个男子面对妻子与儿子的冲突虽然着急烦恼,但却无计可施。等成家后的宝宝再次回来后,犹豫彷徨间不知如何表达,正是这个男人从背后推了一把宝宝,将其推入母亲的房间,这关键时刻的一推,消除了母子间短暂的尴尬,让母子俩再次开心地坐在一起吃点心。所以,父亲看似不在场,却无时无刻不在为这个家庭出力打拼,他是家庭的顶梁柱,是关键时刻的推动力。成家后的宝宝,无疑也会变成和父亲一样的男人,沉默而有力,做家庭的栋梁。尽管亲情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宝宝终于理解了父母给予自己的深厚无私的爱,与父母达成了和解,无疑宝宝也会把这种爱传承给自己的后辈。

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主人公宝宝历经了出生时的喜悦,成长时的烦恼,和成家后的和解三个阶段。这部短片引发了同学们对中式家庭教育的阵阵共鸣,其中母亲的温暖与父亲的沉默,让在场的同学们不由地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亲,那画面或许是母亲在窗前等候的目光,或许是和母亲逛菜场时从容的脚步,或是停留在父亲手中的电视遥控器;片中的宝宝也让同学们看到了自己年少的身影,谁的青春不叛逆,时而与母亲对峙,时而要离家出走,还有一房间的影星海报带来的喜悦和满足。作为对片中亲情的回应,某同学深有感触地总结: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除了多打电话,多回家看看以外,还应该帮助父母建立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圈子,不要让父母陷入空巢家庭的困境,在父母逐渐衰老的过程中,子女需要多一点理解,多一点耐心,不要让“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贴在墙上变成口号。

4. 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

在所有三个思政元素中,同学们最津津乐道的就是满屏的中国文化,显性的如服装、音乐、饮食、家庭装饰等,隐形的有中国人的情感和处事方式。以下只关注显性方面。随着画面展开,一段悠扬舒缓的二胡声徐徐地将观众带入到一个华裔家庭,片中可辨识的中国乐器有笛子、扬琴、丝竹、琵琶等,如此大量的使用中国乐器也是因为该主题音乐出自美国华裔电影作曲家Toby Chu之手,虽说是艺术无国界,但是饱含中国韵味的背景音乐令人念念不忘,可解乡愁。除了音乐,片中人物的服饰几乎都是中国风,父亲的中山服和毛背心,母亲的花布衣和围裙,还有父亲的黑框眼镜、母亲的翡翠耳钉、父母俩中规中矩的发型、组成中国传统父母的标准配置;至于片中煎煮烹炸焖溜熬炖的中国美食,更是比比皆是,主人公小包子,就是来自于中国的美食代表——包子,片中还有面条、红烧肉、麻婆豆腐等不一而足,各种各样的调料瓶、擀面杖、笼屉等中式物件令人印象深刻;这个家庭的陈设也处处显示出中国色彩,墙上的福字、大红中国结、文人雅客的山水画、花开富贵的扇面、桌上的青铜龙摆件、青花瓷盘、形状不一的装饰花瓶、红双喜字的冰箱贴、小卖部墙上的日历、此外还有中国书法、太极拳等等,还有同学注意到妈妈背小包子时用的是竹制小篮子,所有这些装饰品和用具既代表了小包子一家人的审美品位,也代表了海外华人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感情,共同组成一目了然的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无论中国人走到哪里,中国文化就流淌到哪里,这就是中国文化历史久远的魅力所在。

5. 结论

创作者石之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BAO》虽然拥有特定的文化属性,但反映的却是普遍的世界性话题” [7]。所谓特定的文化属性就是指一目了然的中国元素,世界性话题则是作品中所表达的价值观获得了最大数量观影者的认同,超越了种族和文化。《BAO》这部动画片的动人之处就在于以中国文化为载体的华裔家庭的日常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让每个观影者都能从中产生共鸣,无论是成长的烦恼,还是母爱的温度,亦或是美食的诱惑,又或是大团圆的结局,其中总有打动观众的泪点和笑点,能够唤醒观众情感中积极向上的力量。如果说,“跨文化小说可以鼓励读者改变视角,创造性地应对思维定势、隐喻和信仰的冲突,并且作为心灵读者,对文化规范和文化期待的多样性更加敏感。”( [8], p. 171)。这部短视频完全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其实,开设文学课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无论是通过诗歌、小说,还是通过电影、短视频,对于外语专业学生,养成良好的共情能力是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合作的基础。这部短片不仅成功地唤起了学生们普遍的共情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在今后对外交往中坚持文化自信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识和意愿。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台州学院培育基金项目(高教研究专项):融媒体视域下的课程思政研究——以英美文学课程为例(2021GJ10);2020年度台州学院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大思政”视域下英美文学课程中的家国情怀和人类关怀;2021年度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融媒体视域下的高校课程思政研究(21GHB16)。

文章引用

赵学峰. 讲好中国故事:英美文学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以动画片《BAO》为例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Well: A Study on the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In the Case of Animation Bao[J]. 教育进展, 2021, 11(04): 1348-135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1.114207

参考文献

  1. 1. 习近平.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12-9.

  2. 2.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3. 3. 焦佩. 外国文学与文学发展规律——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J].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20(1): 3-14.

  4. 4. 梁钫. 论电影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理由、原则与方法[J]. 外语电化教学, 2011(5): 63-66.

  5. 5. 高莹. 用大众文化讲好中国故事[J]. 人民论坛, 2019(10): 138-139.

  6. 6. 超人总动员2《包宝宝》华裔女导演石之予访谈[EB/OL]. https://v.qq.com/x/page/j0772ig0ucg.html, 2021-02-09.

  7. 7. 红星专访. 石之予夺得奥斯卡: “我就是母亲手心的小包子” [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6415209589861562&wfr=spider&for=pc, 2021-02-09.

  8. 8. Sommer, R. (2013) Other Stories, Other Minds: The Intercultural Potential of Cognitive Approaches to Narrative. In: Bernaerts, L., De Geest, D., Herman, L. and Vervaeck, B., Eds., Stories and Minds: Cognitive Approaches to Literary Narrativ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Lincoln and London.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