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2 ( 2023 ), Article ID: 61788 , 6 pages
10.12677/AE.2023.132122

延安时期文艺作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 探析

李婷

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收稿日期:2023年1月20日;录用日期:2023年2月17日;发布日期:2023年2月24日

摘要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现有理论和实际局势为依据,灵活运用文艺作品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其中以确立文艺创作方向、发展文艺队伍、提升文艺作品质量、拓展传播路径为主要策略,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升华、道德教化、政治导向和经济发展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出来,借助文艺作品这个渠道实现了当时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意识形态整合的目的,为新时代进一步推动思想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

延安时期,文艺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An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in Yan’an Period

Ting Li

School of Marxism,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Received: Jan. 20th, 2023; accepted: Feb. 17th, 2023; published: Feb. 24th, 2023

ABSTRACT

During the Yan’an period, the CPC, based on the existing theory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flexibly used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to promote the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mong them, the main strategy is to establish the direction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develop the literary and artistic team,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and expand the communication path, so as to promote the emotional sublimation, moral education, political guida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unctio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fully play out. With the help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the purpose of ideological integration pursued b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that time was realized, it provides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Keywords:Yan’an Period,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Functio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前言

“文艺承担着成风化人的职责” [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文艺作品向人民群众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政策并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新时代可以借助延安时期运用文艺作品的成功经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2. 延安时期党发挥文艺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策略

延安时期党十分重视文艺工作,认为优秀的文艺作品是革命斗争不可或缺的一把利器,一直热忱支持和鼓励发展文艺工作。所以,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明确文艺作品创作方向、提升文艺作品思想性、推动文艺作品传播力度协同发展,推动了本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2.1. 以社会实际现状为立足点,明确文艺作品创作的方向

毛泽东以本国国情和社会实际为立足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创作方向。文艺作品创作方向的指明使广大文艺工作者改变了之前存在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和作风并深入工农兵的群体之中,以工农兵的生活为创作内容,创作出了一大批立足实际反映现实并深入人心的文艺作品。例如《血泪仇》、《边区自卫军》、《参加自卫军》等反映军队生活,《丰衣足食》《小二黑结婚》、《夫妻识字》等反映百姓实际生活生产,《活在新社会里》、《白毛女》《反巫神》宣传新思想、新社会等众多优秀作品。这些与民众息息相关、内容上反映真实社会生活,形式上实现艺术性创新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文艺作品成为当时打击敌人的子弹、唤醒民众的喇叭,成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载体,促进了民众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

2.2. 以文艺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点,推动文艺作品思想性的提升

延安时期注重人才的培养,我们党这一时期以文艺人才队伍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创建专业文艺学校、开展文艺批判活动和推动文艺下乡等举措培养了文艺修养卓越的文艺创作者,推动了文艺作品思想性的提升。一是文艺院校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创办了著名的鲁迅艺术学院、部队艺术学校、陕甘宁边区艺术干部学校、延安星期音乐学校等众多学,推动了人才队伍壮大的同时提升了文艺素养和技术技能,使众多学员在毕业后将所学习的知识理论运用到作品创作之中。其中最突出的,在当时享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当属鲁迅艺术学院,本学校以宣传革命思想为主要内容培养了大批革命文艺干部和文艺人才,为当时文艺作品的繁荣奠定了人才支撑,其中贺敬之、穆青等著名作家、李焕之、马克等音乐家,丁毅、于蓝等戏剧表演艺术家,在鲁迅艺术学院毕业后积极投身于文艺创作,创作了大批高质量的作品。二是激烈、火热的文艺批判活动纠正了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倾向,引导文艺为革命服务的创作方向。热烈融洽的批判的氛围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影响,明确了文艺作品应该正确处理政治与艺术的关系,有力推动了延安文艺作品质量的提升。三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党极力推行的文艺下乡运动,使“‘到群众中去’成为延安文艺工作者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2] 创作出众多思想深刻深受民众喜爱的文艺作品。比如艾青创作的长篇叙述诗歌《吴满有》,他以边区劳动英雄吴满有的生活命运为题材塑造了一个新型农民的艺术形象,激发大家对英雄模范的学习热情,提升了文艺作品的思想性、人民性和共鸣性。

2.3. 以多元媒介为载体,推动文艺作品的传播

延安时期为了将蕴含重要主张和政治目标等众多高质量文艺作品传播到人民群体中,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多元的传播方式,架起与民众沟通的桥梁,为文艺作品的传播打造了广阔平台。一方面,文艺协会和文艺团体的兴起,成为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多元文艺活动的保障。文艺协会方面成立的陕甘宁边区救亡文化界救亡协会,团体方面成立的关于戏剧的民众剧团、鲁艺实验剧团、烽火剧团等创作展演的作品中都聚焦拥军爱民,锄奸防奸的主题,歌颂了人民大众,揭露了国民党的反共主张,爱憎分明深受群众的喜爱,在人民大众中广泛传播。另一方面,报纸和图书出版活动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自1937年开始《新中华报》、《解放日报》、《文艺杂志》、《边区群众报副刊》等刊物陆续创办起来;解放社、新华书店、延安人民书店等出版机构的建立,八路军印刷厂、机要印刷厂等印刷厂的建成为图书出版创造了优越条件。传播方式的更新使党的理论、政策方针路线飞遍全国,汇入到全国人民的头脑之中,进一步推动文艺作品的传播,让优秀的文艺作品飞入到民众身边。

3. 延安时期文艺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表现

在中国共产党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之下,本时期的文艺作品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挥出了文艺作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升华、道德教化等个体性功能以及包含政治导向和推动经济发展的社会性功能,成为当时社会进步发展的思想保证。

3.1. 情感升华功能,激发了精神动力

延安时期文艺作品将人们熟悉的场景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融合起来,构造了一种独特且贴合群众内心的思想政治教场景,使人们将自己融入到文艺作品创造的场景之中,使情感上产生满足促进了情感共鸣,激发了人民强大的精神动力。延安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本营和根据地,这一时期文艺工作者用艺术的形式将革命中的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融入到文艺作品之中从不同的层面描绘了军队和战士为保卫国家而流血牺牲的场面,进一步激发人民的抗战热情,坚定了他们的革命信念。胡一川的木刻画作品《坚持抗战、反对投降》主要刻画了一个八路军战士在战争中骑马挥刀英勇抗战的形象;李伯钊的戏剧作品《农村曲》以农村妇女王凤姑为主要代表,歌颂了在抗战时代中前进着的模范女性有利发挥了抗战时期宣扬民族气节、动员民众抗日的情感 [3] 。这些艺术作品振奋了人心、鼓舞了士气坚定了他们的革命信念,促使更多人加入到革命统一战线中去,为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创造了条件。

3.2. 道德教化功能,提升了思想水平

延安时期文艺作品将科学先进的思想理念融到具体作品之中对新社会的人际关系,妇女地位和科学习俗进行传播,通过正面积极的宣传使个人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得到了提升。延安时期文艺作品借用舞蹈、戏剧、美术等农民群众都听得懂的“文艺语言”将晦涩难懂的文化知识和党的方针政策灌输给广大农民群众,使深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深受和地主的压榨的农民获得心灵得洗涤,深化了民众的观念教育,提升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修养,使他们从传统的思想中解救出来营造了社会新风尚。例如《张玉兰参加选举会》驳斥了旧社会女性几乎没有政治地位的事实;《小脚婆姨》这一短诗作品则是鞭挞了封建旧习在社会的危害,批判了旧封建对妇女的迫害,呼吁社会新风尚 [4] 。

3.3. 政治导向功能,传导了主流意识形态

延安时期文艺作品通过传播和弘扬无产阶级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意识等观念,发展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促进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延安时期为了促进党的革命理念的宣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优势,唤起民众被压迫的思想,坚定他们的革命信念,文艺工作者用文艺作品揭示国民党伪善的面具,宣扬共产主义的优越性,强化了民众对共产主义的政治认同。比如战斗剧社和抗日剧社所创作的广场活报剧《活捉蒋介石》,展示了在面对外来侵略之时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对中国犯下的罪行;李冰创作的民歌体叙事诗《赵巧儿》,讲述了被恶霸“东霸天”强抢来的赵巧儿在共产党正确政策和方针的指引下,逃离“东霸天”的魔掌,最终和心上人虎儿终成眷属,并一起参加革命的故事。经典剧目《血泪仇》反映了广大农民在国民党黑暗统治下遭遇不公和压迫。还有丁玲的《夜》、兆阳的《俺们毛主席有办法》、李普的《陈毅将军印象记》等作品都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宣传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强化了民众对共产主义的情感认同。

3.4. 经济发展功能,激发了军民生产热情

延安时期文艺作品立足当时社会实际通过故事使人们直视萧条的发展,认识到恢复生产经营的重要性,进而激发了人们的精神动力、调动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当时经济发展。延安时期,受到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双重压迫,整个解放区经济发展困难,需要我们党及时地在解放区内激励军民参与到大生产之中缓解我们的经济压力。文艺工作者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大批激励和鼓动军民参与到大生产运动中得优秀作品,为解决解放区经济发展困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比如塞克和冼星海共同创作的音乐剧《生产大合唱》以贴近百姓生活的语言歌颂了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美了激发了大众的感情和大众的情趣。除此之外还有安林的版画作品《春耕》、《纺织》等。党利用这些宣扬经济生产,鼓励生产的文艺作品,激发了大家的建设热情,促进了解放区经济的恢复,为革命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4. 延安时期文艺作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启示

文艺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延安时期党借助艺作品传播了其政治理念,凝聚起民众的力量,为革命胜利的取得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为新时代文艺作品的创作和以文化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4.1. 夯实育人根基,打造精品文艺作品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5] ,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有科学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6] 新时代文艺作品的创作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倡导,通过深化科学理论,重视文艺队伍建设和坚守精神内涵着手,打造出符合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文艺精品,提升文艺作品的质量水平,从根本上提升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体来讲:一是要遵循科学理论,借助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继续服从党的方针、政策,确保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文艺作品的发展方向。二是要重视文艺队伍建设,提升文艺作品思想性。文艺工作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文艺作品的思想政治功能成效的发挥。应该继续强调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文艺工作者的意识,提高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积极培养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借以提升文艺作品的思想性,将深刻的思想意蕴融入到作品之中,进而提升文艺作品的思想性和质量水平。三要彰显民族特色,坚守精神内涵。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年的风雨,产生了众多优秀的文化精粹,在文艺作品创作过程中应充分汲取中华民族优秀力量在文艺作品中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风采,彰显民族特色。

4.2. 整合多方力量,营造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外部环境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艺作品育人功能的发挥。因此,要从政党、文艺行业和媒体层面出发,整合多方力量为文艺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首先,“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7]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针对鱼龙混在的文化事业要依法加强对其规范和监管,针对文艺作品中出现的庸俗低级的内容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加大审查批示力度做好文艺作品“把关人”进而提升文艺作品的质量。其次,文艺作品属于文艺行业,因此文艺行业应该学习延安时期中盛行的文艺批判运动,强化对文艺作品的规范与监督,提升文艺作品的准入门槛,要着重对利益至上思想和行为进行监管并进行及时取缔。最后,媒体在引导舆论、促进社会公众认知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强化对文艺作品正确舆论的引导。各大媒体要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发挥客观公正的原则,对优秀的文艺作品进行积极正面的宣传,使其进入到大众的眼帘,增强人们对优秀文艺作品的正确认识和兴趣,推动优秀文艺作品的传播,为文艺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4.3. 推进自身变革,增强文艺作品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文艺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受众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要立足时代特点,坚持以人为本和立足社会主义进一步增强文艺作品的吸引力,使其更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首先,立足时代特点,坚持与时俱进。新时代,我们面临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8] 随着中国文明的复兴、经济的腾飞,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有必要继续创作更多的文艺精品,来充分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在文艺作品创作中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扎根中华民族的优良沃土,用文艺的形式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传递社会主义思想,引导人们树立起文化自信。其次,扎根人民,顺应人民需求。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 [9] 。因此,新时代文艺作品创作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紧贴人民生活实际使文艺作品具有厚实的群众基础,使文艺作品能够“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除此之外还要兼顾娱乐性,在创作过程中适当迎合大众心理特点,在内容中融入适当的娱乐元素,使文艺作品更加具有吸引力进而增强文艺作品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4.4. 完善发展场域,提升文艺作品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文艺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的新时代背景下,要想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真正的落到实处,除了上文所说的营造优良的教育氛围、提升文艺作品的质量水平以及吸引力的提升外,还应该积极地从学校阵地、乡村平台以及网络平台着手,共同推进文艺作品的社会影响力,使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首先,聚焦学校阵地。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中主要受众的学生群体其思想价值观塑造还未完全成熟,文艺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可以从学校入手,借助文艺作品融入日常教学,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念。一方面,在“大思政”教育下将文艺作品和思政相结合,打造“课程思政”新模式,将优秀的文艺作品贯穿至专业课程之中,在推动专业知识吸收的同时借助文艺作品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思想性。另一方面,借助学生社团开展文艺作品展示活动。比如学生社团可以将优秀的影视作品在操场或者社团内进行展映,借助学校广播站播放优秀的歌曲,使文艺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学校之中得到充分发挥。二要聚焦乡村阵地。振兴乡村,不仅要在经济上体现在思想上也体现出同样重要的作用。农村居民受到知识水平的限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效得不到成分发挥,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戏剧、影视是农民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定时在农村播放优秀文艺作品和戏剧的展演能够将深刻的思想观念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汇入农民心中,通过参与这些文艺活动,放松身心、愉悦心情的同时,提升精神境界,助力乡村文明新风向。三要聚焦网络阵地。信息化速度不断发展的社会,文艺作品和信息化融合已经势不可挡,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顺应时代潮流,重视网络平台,借助网络的力量扩大其受众范围和社会影响力。

5. 结语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文艺作品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我们新时代应继承延安时期党的成功经验,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强化文艺工作者的队伍建设思想教育,增强艺术作品思想性,开拓育人新的平台,充分发挥文艺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文章引用

李 婷. 延安时期文艺作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探析
An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in Yan’an Period[J]. 教育进展, 2023, 13(02): 746-75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2122

参考文献

  1. 1. 习近平. 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EB/OL]. 中国政府网.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667297.htm, 2021-12-14.

  2. 2. 朱鸿召. 延安文艺繁华录[M].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7: 258.

  3. 3. 艾克恩. 延安文艺史(上) [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9: 122.

  4. 4. 艾克恩. 延安文艺史(上) [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9: 72.

  5. 5.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 列宁选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241.

  6. 6. 习近平: 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EB/OL]. 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0/15/c_1112840544.htm, 2014-10-15.

  7. 7.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20.

  8. 8.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人民网.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2/1026/c1024-32551597.html, 2022-10-26.

  9. 9. 习近平.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 5.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