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Vol. 10  No. 11 ( 2020 ), Article ID: 38923 , 13 pages
10.12677/ACM.2020.1011422

肠道菌群与妊娠期糖尿病(GDM) 发生的关联性Meta分析

饶安阳*,杨晶艳*,刘辰昊,王冬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收稿日期:2020年11月2日;录用日期:2020年11月23日;发布日期:2020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 Manager 5.3软件包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与六种肠道菌群和两种炎症因子之间的关联进行Meta分析,确定肠道菌群水平变化是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推测益生菌是致使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主要菌群,且肠道菌群通过改变炎症影响因子水平致使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并推测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构成同时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和GDM。方法:研究过程中利用了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9个数据库检索文献,总共纳入12篇文献,主要对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梭杆菌、炎症影响因子IL-6和炎症影响因子TNF-α的变化进行了Meta分析,总共纳入实验对象1705例,GDM组纳入697例,妊娠期糖耐量正常组纳入1008例。Meta分析结果:1) 肠杆菌:MD = 1.75,95%CI [1.32, 2.18],P < 0.00001;2) 肠球菌:MD = 1.33,95%CI [1.16, 1.50],P < 0.00001;3) 双歧杆菌:MD = −1.86,95%CI [−2.65, −2.09],P < 0.00001;4) 乳杆菌:MD = −1.57,95%CI [−1.65, −1.49],P < 0.00001;5) 拟杆菌:MD = −0.59,95%CI [−1.41, 0.24],P = 0.16;6) 梭杆菌:MD = 0.02,95%CI [−0.07, 0.11],P = 0.70;7) 炎症影响因子IL-6:MD = 71.42,95% CI [49.55, 93.29],P < 0.00001;8) 炎症影响因子TNF-α:MD = 113.66,95%CI [58.91 ,168.40],P < 0.0001。结论:肠杆菌和肠球菌水平的增加与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水平的减少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关联,肠道菌群的变化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推测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等益生菌的水平变化可能是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并且肠道菌群通过改变炎症因子水平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肠道菌群,微生物丛

Meta-Analysis for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stinal Flora and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Anyang Rao*, Jingyan Yang*, Chenhao Liu, Dongmei Wang#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Sichuan

Received: Nov. 2nd, 2020; accepted: Nov. 23rd, 2020; published: Nov. 30th, 2020

ABSTRACT

Objective: Using the Review Manager 5.3 software package that provided by Cochrane collaboration network to analyze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occurrence of GDM and six Microbiota and two inflammatory factors, to make sure that the changes of intestinal flora level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of GDM, it is suggested that probiotics are the main flora that cause GDM, and intestinal flora of GDM by affecting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and GDM by altering the composition of intestinal flora. Methods: In the course of the study, 9 databases were used to retrieve the literature, such as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CNKI), Wanfang Data Knowledge Service Platform and VIP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 (VIP), including a total of 12 documents, the changes of Enterobacter, Enterococcus, Bifidobacterium, Lactobacillus, Bacteroides, Clostridium, the Inflammatory factor IL-6 and the Inflammatory factor TNF-α were Meta analyzed. A total of 1705 cases were includ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697 cases in the GDM group and 1008 cases in the 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group during pregnancy. Meta analyze results: 1) Enterobacter: MD = 1.75, 95%CI [1.32, 2.18], P < 0.00001; 2) Enterococcus: MD = 1.33, 95%CI [1.16, 1.50], P < 0.00001; 3) Bifidobacterium: MD = −1.86, 95%CI [−2.65, −2.09], P < 0.00001; 4) Lactobacillus: MD = −1.57, 95%CI [−1.65, −1.49], P < 0.00001; 5) Bacteroides: MD = −0.59, 95%CI [−1.41, 0.24], P = 0.16; 6) Clostridium: MD = 0.02, 95%CI [−0.07, 0.11], P = 0.70; 7) Inflammatory factor IL-6: MD = 71.42, 95%CI [49.55, 93.29], P < 0.00001; 8) Inflammatory factor TNF-α: MD = 113.66, 95%CI [58.91, 168.40], P < 0.0001. Conclusions: The increased levels of Enterobacter, Enterococcus and the decreased levels of Bifidobacterium, Lactobacillu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 with the GDM; the change of intestinal flor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of GDM.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level of probiotics such as Bifidobacterium and Lactobacillus may be an important cause of GDM, and Microbiota leads to GDM by changing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Keywords: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Intestinal Flora, Microbiota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前言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是妇女妊娠期特有的疾病,该疾病对于妊娠结局和子代健康存在着较大的影响 [1] [2] [3]。妊娠期间妇女的体重会发生增长,存在的胰岛素抵抗程度逐渐加重,一旦体内胰岛素水平不能维持正常的葡萄糖代谢就会导致糖尿病 [4]。通过妊娠晚期与妊娠早期的肠道菌群水平对比,研究者发现妊娠期间某些菌群的水平增高或降低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 [5] [6]。此次实验研究选择的实验对象是妊娠晚期(妊娠23~29周)的妇女,对已通过实验测量出的肠道菌群和炎症因子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确定肠道菌群的水平变化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存在关联,并在此基础上推测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主要菌群。此外,炎症性肠(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作为妊娠期易发病,与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可对两者间的关系进行猜测。希望此次分析能够为肠道菌群与人体自身疾病方面的研究提供帮助。

2. 资料与方法

2.1. 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采用主题词、关键词或全字段分别组合的方式进行检索,检索的平台包括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EBM外文数字图书馆(寻知)、超星检索平台、SCI-科学引文索引网络版、RSC电子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hina Biomedical Documentation Service System)。检索年限是2016年到2020年。检索词包括:妊娠期、肠道菌群、Intestinal flora、Microbiota、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采用主题词组合、关键词组合、篇摘要组合、主题词与关键词组合、主题词与篇摘要组合、关键词与篇摘要组合和全文检索共七种检索词组合策略进行文献检索。

2.2. 文献纳入

2.2.1. 纳入标准

1) 妊娠期23到29周妇女;2) 设立了妊娠期糖尿病组与正常组的对比,并对纳入对象的肠道菌群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3) 提供具有特异性的研究效应指标,比如:① 肠杆菌属检测均数对比;② 肠球菌属检测均数对比;③ 双歧杆菌属检测均数对比;④ 乳杆菌属检测均数对比;⑤ 拟杆菌属检测均数对比;⑥ 梭杆菌属检测均数对比。

2.2.2. 排除标准

1) 研究时间早于2016年;2) 排除孕前糖尿病和IGT (IGT是葡萄糖耐量异常,医学上称为糖尿病前期,是介于糖尿病和健康人之间的中间状态。诊断标准是: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大于等于7.8 mmol/L,但不超过11.1 mmol/L。)患者、孕前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有严重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者、严重焦虑者和抑郁者;3) 合并高血压、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等慢性病史者;4) 近1个月内腹泻或合并消化道慢性病史者、长期服用抗生素或调节肠道菌群药物者;5) 未提供特异性研究指标。

2.3. 质量评估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2版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1) 随机分配:充分、不清楚、不充分;2) 分配隐藏:充分、不清楚、不充分;3) 盲法:正确、不清楚、不正确、未提;4)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完整、不清楚、不完整;5) 选择性报告结果:无、不清楚、有、未提;6) 其他偏移:无、不清楚、有等方面。根据修改后的Jadad评分方法对研究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其中1~3分视为低质量,4~7分视为高质量。评价过程由两人一起进行,一人进行评价,一人进行监督与核实,如有分歧则再次进行评价和讨论决定。

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 Manager 5.3软件包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数分析资料使用加权均数差(Weightegd Mean Difference, WMD)表示效应量,以90%的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表示,当纳入研究的异质性检验结果P > 0.1或者I2 ≤ 40%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E)进行Meta分析;当研究的异质性检验结果P ≤ 0.1或者I2 > 40%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RE)进行Meta分析。计量统计数据资料则使用相对优势比(odds ratio, OR)表示效应量,以95%的置信区间表示,当纳入研究的异质性检验结果P > 0.1或者I2 ≤ 40%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E)进行Meta分析;当研究的异质性检验结果P ≤ 0.1或者I2 > 40%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RE)进行Meta分析。同时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包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得到偏倚风险百分图(Risk of bias graph)和偏倚风险总结图(Risk of bias summary)。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输入关键词检索,最初得到1160篇文献,通过阅读主题和摘要删除不符合选题的文献961篇。然后再通过阅读剩余199篇文献,了解实验方法和数据记录方式,删除实验雷同文献和数据无明确记录文献165篇。最终纳入指标符合且计量标准相同文献12篇,见图1

Figure 1. Document screening flowchart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3.2. 基础纳入文献分析

从实验对象、样本容量(T/C)、GDM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实验方法三个方面对纳入数据分析的8篇文献进行基本信息分析,排除各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方法误差,并整理出各文献中可分析的结局指标,得到基础纳入文献信息表,见表1

Table 1. Basic inclusion of documentation information

表1. 基础纳入文献信息表

结局指标序数指代内容:1、肠杆菌;2、肠球菌;3、双歧杆菌;4、乳杆菌;5、拟杆菌;6、梭杆菌;7、IL-6;8、TNF-α

3.3. 纳入文献方法质量学评估

从随机分配、随机隐藏、盲法、数据是否完整、选择性报告结果和其他偏倚六个方面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标准得到各文献的Jadad评分 [15]。通过整理,最终获得纳入文献方法质量学评估表,结果显示文献分析具有一定风险偏倚,但仍可得到较准确分析结果,见表2

3.4. 肠道菌群META分析结果

为了探究肠道菌群与妇女患病妊娠期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我们查阅了已有的研究数据,主要从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和梭杆菌分析了肠道微生物与妇女患病妊娠期糖尿病存在的联系 [16] - [21],具体数据分析与结果如下。

Table 2. Methodological quality assessment form of literature included

表2. 纳入文献方法质量学评估表

3.4.1. 肠杆菌

对妊娠期糖尿病组与妊娠期期糖耐量正常组的肠杆菌差异进行Meta分析,纳入文献5篇 [7] [9] [10] [12] [14],共纳入实验1417例,其中妊娠期糖尿病组纳入病例549例,妊娠期糖耐量正常组纳入868例。根据异质性检验显示P < 0.00001,肠杆菌差异检验的I2值为93%,数据表明研究存在异质性,应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结果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组的肠杆菌均数水平明显高于妊娠期糖耐量正常组,MD = 1.75,95%CI [1.32, 2.18],P < 0.00001,妊娠期糖尿病组与糖耐量正常组肠杆菌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Meta分析显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肠杆菌水平相较妊娠期糖耐量正常妇女而言有了明显的增高,说明肠杆菌的增加与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见图2

Figure 2. Forest of Enterobacteriaceae

图2. 肠杆菌META分析森林图

3.4.2. 肠球菌

对妊娠期糖尿病组和妊娠期正常组的肠球菌差异进行Meta分析,纳入文献3篇 [7] [12] [14],共纳入实验1105例,其中妊娠期糖尿病组纳入病例393例,妊娠期糖耐量正常组纳入712例。根据异质性检验显示P = 0.31,肠球菌差异检验的I2值为15%,数据表明研究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应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组的肠球菌均数水平高于妊娠期糖耐量正常组,MD = 1.33,95%CI [1.16, 1.50],P < 0.00001,妊娠期糖尿病组与糖耐量正常组的肠球菌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Meta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拟杆菌水平相较妊娠期糖耐量正常妇女而言有增高,说明肠球菌的差异与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存在联系。但由于纳入的研究数量太少,不能较准确的预测大范围情况,此分析结论存在不足,见图3

Figure 3. Forest of Enterococcus

图3. 肠球菌Meta分析森林图

3.4.3. 双歧杆菌

对妊娠期糖尿病组与妊娠期糖耐量正常组的双歧杆菌差异进行Meta分析,纳入文献8篇 [7] - [14],共纳入实验1705例,其中妊娠期糖尿病组纳入病例697例,妊娠期正常组纳入1008例。根据异质性检验显示P < 0.00001,双歧杆菌差异检验的I2值为99%,数据表明研究存在异质性,应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结果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组的双歧杆菌均数水平明显低于妊娠期糖耐量正常组,MD = −1.86,95%CI [−2.65, −2.09],P < 0.00001,说明妊娠期糖尿病组与妊娠期糖耐量正常组双歧杆菌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Meta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双歧杆菌水平相较妊娠期糖耐量正常妇女而言有了明显的降低,说明双歧杆菌的减少与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见图4

Figure 4. Forest of Bifidobacterium

图4. 双歧杆菌META分析森林图

3.4.4. 乳杆菌

对妊娠期糖尿病组与妊娠期糖耐量正常组的乳杆菌差异进行Meta分析,纳入文献7篇 [7] - [12] [14],共纳入实验1645例,其中妊娠期糖尿病组纳入病例667例,妊娠期糖耐量正常组纳入978例。根据异质性检验显示P = 0.64,乳杆菌差异检验的I2值为0%,数据表明研究间不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应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组的乳杆菌均数水平明显低于妊娠期糖耐量正常组,MD = −1.57, 95%CI [−1.65, −1.49],P < 0.00001,妊娠期糖尿病组与糖耐量正常组乳杆菌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Meta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乳杆菌水平相较妊娠期糖耐量正常妇女而言有了明显降低,说明乳杆菌水平降低与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此外,根据Risk of Bias图可以知道此实验分析存在不足,见图5

Figure 5. Forest of Lactobacillus

图5. 乳杆菌META分析森林图

3.4.5. 拟杆菌

对妊娠期糖尿病组与妊娠期糖耐量正常组的拟杆菌差异进行Meta分析,纳入文献5篇 [7] [8] [9] [11] [12],共纳入实验755例,其中妊娠期糖尿病组纳入病例389例,妊娠期糖耐量正常组纳入366例。根据异质性检验显示P < 0.00001,拟杆菌差异检验的I2值为97%,数据表明研究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应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组的拟杆菌均数水平低于妊娠期糖耐量正常组,MD = −0.59,95%CI [−1.41, 0.24],P = 0.16,妊娠期糖尿病组与妊娠期糖耐量正常组妇女拟杆菌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图6

Figure 6. Forest of Bacteroides

图6. 拟杆菌META分析森林图

3.4.6. 梭杆菌

对妊娠期糖尿病组与妊娠期糖耐量正常组的梭杆菌差异进行Meta分析,纳入文献3篇 [7] [12] [14],共纳入实验1105例,其中妊娠期糖尿病组纳入病例393例,妊娠期糖耐量正常组纳入712例。根据异质性检验显示P = 0.63,梭杆菌差异检验的I2值为0%,数据表明研究不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应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组的梭杆菌均数含稍微量高于妊娠期糖耐量正常组,MD = 0.02,95%CI [−0.07, 0.11],P = 0.70,妊娠期糖尿病组与糖耐量正常组妇女梭杆菌含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图7

Figure 7. Forest of Clostridium

图7. 梭杆菌META分析森林图

3.5. 炎症影响因子META分析结果

在各研究实验中都有测量妇女患病妊娠期糖尿病后炎症影响因子的水平变化,研究显示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22] [23],此次研究主要分析了IL-6与TNF-α的变化和差异。

3.5.1. IL-6

对妊娠期糖尿病组与妊娠期糖耐量正常组的炎症影响因子IL-6差异进行Meta分析,纳入文献6篇 [7] - [12],共纳入实验977例,其中妊娠期糖尿病组纳入病例500例,妊娠期糖耐量正常组纳入477例。根据异质性检验显示P < 0.00001,IL-6水平差异检验的I2值为100%,数据表明研究存在异质性,应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结果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组的炎症因子IL-6均数明显高于妊娠期糖耐量正常组炎症因子均数,MD = 71.42,95%CI [49.55, 93.29],P < 0.00001,妊娠期糖尿病组与妊娠期糖耐量正常组炎症影响因子IL-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Meta分析显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炎症影响因子IL-6水平相较妊娠期糖耐量正常妇女而言有了明显的增高,说明孕妇在患病妊娠期糖尿病的同时自身的炎症影响因子IL-6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提高了患病的概率。此外,根据Risk of Bias图知道此实验分析存在不足,见图8

Figure 8. Forest of IL-6 inflammatory factors

图8. 炎症因子IL-6 META分析森林图

3.5.2. TNF-α

对妊娠期糖尿病组与妊娠期糖耐量正常组的炎症影响因子TNF-α差异进行Meta分析,纳入文献4篇 [7] [10] [11] [12],共纳入实验799例,其中妊娠期糖尿病组纳入病例417例,妊娠期糖耐量正常组纳入382例。根据异质性检验显示P < 0.00001,TNF-α水平差异检验的I2值为100%,数据表明研究存在异质性,应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结果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组的炎症因子TNF-α均数明显高于妊娠期糖耐量正常组,MD = 113.66,95%CI [58.91, 168.40],P < 0.0001,妊娠期糖尿病组与妊娠期糖耐量正常组炎症影响因子TNF-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Meta分析显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炎症影响因子TNF-α水平相较妊娠期糖耐量正常妇女而言有了明显的增高,说明孕妇在患病妊娠期糖尿病的同时自身的炎症影响因子TNF-α水平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提高了患病的概率。由于纳入研究数目过少,分析结果存在不足,见图9

Figure 9. Forest of TNF-α inflammatory factors

图9. 炎症因子TNF-α META分析森林图

4. 讨论

4.1. 发表偏倚

首先,根据基础纳入文献信息表(见表1)可知,GDM组和正常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均采用相同的取样和检测方法,取清晨新鲜粪便进行肠道菌群检测、取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进行炎症因子检测,尽可能排除了方法误差,实验所得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保证,可纳入数据进行分析。其次,根据纳入文献方法质量学评估表(见表2)可知,使用修改后的Jadad评分方法对研究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其中1~3分视为低质量文献,4~7分视为高质量文献,本次实验分析纳入的文献均为低质量文献。且其中关于肠球菌和梭杆菌的分析纳入研究过少,具有较大局限性,由于实验例数量大,只适用于本次研究推测,不排除发表偏倚的可能。又根据偏倚风险百分图和偏倚风险总结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该次研究的测量偏倚、失访偏倚和其他偏倚属于低风险偏倚,而选择偏倚和报告偏倚不确定因素占比多,实施偏倚更是属于高风险偏倚,见图10。但是,这些风险偏倚不会对我们的研究结果产生过于严重的影响,引起过多的失误导致结论错误。经过讨论,主要存在以下三个原因 [24] [25]:

1) 参与研究的孕妇都是各医院研究人员从一定年限内在本院定期产检的孕妇中筛选,虽然研究人员在实验时无法做到完全随机,但定期产检的孕妇已经是社会群体中的一个随机群体;2) 该项研究都需要经过各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并且研究对象均要签署知情同意书,无法做到实施者和参与者双盲,属于客观因素;3) 各实验研究对象要求条件相仿,研究数据采用同一种形式进行汇报,均报告了各自研究指标的均数与标准差,未曾隐藏个别数据。

4.2. 分析总结

肠道菌群是指寄居在人体胃肠道内的细菌,人体肠道中存在的微生物约为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从人类一出生起就开始建立形成,与其生存环境构成重要的微生态系统 [26]。经科学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紊乱与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糖尿病、自闭症普群疾病、骨质疏松、肠易激综合症、肝硬化和慢性肾炎等疾病存在关联性,且还参与人体的炎症调节 [22] [27] [28] [29]。

Figure 10. Literature risk bias

图10. 文献风险偏倚

妊娠期糖尿病是妇女妊娠期特有的疾病,该疾病对于妊娠结局和子代健康存在着较大的影响 [2] [3]。而最近几年对于肠道菌群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能够促发妊娠期糖尿病,也能够调节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为此,科学研究者提出了一些肠道菌群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相关学说,有内毒素学说、胆汁酸学说和胰岛素抵抗学说 [26] [27]。在此已有的基础上,收集科学研究人员的研究数据,对肠道菌群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关联进行可视化数据分析。此次研究和分析主要得出了如下结论:

1) 肠杆菌和肠球菌水平的增高与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水平的降低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影响,肠道菌群的水平变化是致使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2) 通过抽取妊娠期妇女的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炎症因子,发现患妊娠期糖尿病的个体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期妇女;3)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益生菌水平相对于正常妇女降低,致病菌相对于正常妇女有所增高。

4.3. 推测与展望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索肠道菌群与妇女患病妊娠期糖尿病的关联性,进一步肯定科学研究人员所得结论,同时根据分析,推测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原因。研究分析的结果显示肠道菌群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存在关联性,与研究人员的推测相符合,且通过数据分析,能够清晰地看到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水平变化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有着重要关联。此外,双歧杆菌和乳杆菌作为人体的益生菌,主要调节肠道微生物紊乱,而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生时两者的相对水平降低,肠杆菌和肠球菌相对水平却有所增高。据此推测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等益生菌的水平变化,可能是肠道菌群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其次,拟杆菌和梭杆菌的变化在此次分析中并没有表现出具体可分析的特异性,但是据研究发现球形梭菌与多形拟杆菌的结构改变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具有重要关联性 [30]。说明拟杆菌门和梭杆菌门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关系依旧存在细致化研究分析的必要性。

同时,研究也发现TNF-α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的发生存在作用 [31] [32],TNF-α可能诱导结肠上皮细胞大量凋亡,促使结肠上皮细胞脱落,并参与黏膜固有层炎症反应,进而增加结肠上细胞通透性 [33]。而根据此次分析显示,妇女患GDM时体内的TNF-α水平升高,这会加重炎症反应过程。由此推测妇女患GDM是致使妊娠期间IBD易发 [34] [35] 的原因之一。

肠道微生态作为人体最重要、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与我们人类自身疾病息息相关,科研工作者为探究肠道微生态变化与人体疾病间的微妙联系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希望我们的研究分析结果能够为解决妊娠期妇女糖尿病和炎症性肠炎的研究提供方向和一定的帮助。

基金项目

成都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学科人才科研提升计划(ZRQN2020001);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19CXTD0055)。

文章引用

饶安阳,杨晶艳,刘辰昊,王冬梅. 肠道菌群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的关联性Meta分析
Meta-Analysis for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stinal Flora and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J].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11): 2766-2778. https://doi.org/10.12677/ACM.2020.1011422

参考文献

  1. 1. 罗蓝秀, 刘敏, 何甦晖, 岳美淋, 杨青霞. 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心脏彩超的临床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 11(13): 115-117.

  2. 2. Zhao, C., Ge, J., Li, X., et al. (2020) Integrated Metabolome Analysis Reveals Novel Connections between Maternal Fecal Metabolome and the Neonatal Blood Metabolome in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Scientific Reports, 10, Article No.: 3660.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0-60540-2

  3. 3. 谭莉莎, 杨丽红, 任飞. 孕妇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孕妇及新生儿糖脂代谢相关性研究[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20, 32(1): 72-77.

  4. 4. 王颖楠, 周琴, 王爱琳, 杨雪, 徐琴燕, 石展鹰, 卢丹华, 赵敏. 孕妇体重对妊娠糖尿病发生率、孕期肠道菌群变化及预后的影响[J]. 医学研究杂志, 2017, 46(2): 70-73.

  5. 5. 许雅娟, 张淼, 张婧喆, 孙宗宗, 班彦杰, 王彪, 侯晓峰, 蔡琰钧, 李晶晶.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晚期肠道菌群的变化[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55(3): 441-444.

  6. 6. Ma, S., You, Y., Huang, L., Long, S., Zhang, J., Guo, C., Zhang, N., Wu, X., Xiao, Y. and Tan, H. (2020) Alterations in Gut Microbiota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Patients during the First Trimester of Pregnancy.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10. https://doi.org/10.3389/fcimb.2020.00058

  7. 7. 张崇媛, 王文蓉, 何秋敏, 胡萍.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重要肠道菌群的特征分析及其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7, 25(4): 320-324.

  8. 8. 陈青华, 齐伟翠.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及炎症因子的变化[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6, 28(12): 1453-1455.

  9. 9. 王字卉, 李权伦, 殷卓, 袁飞宇, 王亮, 袁学华.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细胞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变化[J]. 中国微生态学志, 2018, 30(5): 584-587, 597.

  10. 10. 曹向可, 钱庆增, 赵金珩, 刘海燕.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改变及与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8, 26(6): 451-454.

  11. 11. Yu, H., Liu, Z. and Dong, S. (2018) Changes in Intestinal Flora, TNF-α, L-17, and IL-6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European Journal of Inflammation, 16, 2058739218793550. https://doi.org/10.1177/2058739218793550

  12. 12. 柳栾美, 张天如, 郭金霞. 肠道菌群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体内分布特点及与炎症因子的关系[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 33(1): 128-129, 115.

  13. 13. 赵晓琴, 谷强, 赵静, 隋珍, 田松柏, 马姜彦.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肠道双歧杆菌结构特征性分析[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9, 27(9): 653-657.

  14. 14. 吴莎.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体重、肠道菌群的组成变化特点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 中国医师杂志, 2019, 21(6): 909-911.

  15. 15. 马捷, 刘莹, 钟来平, 张陈平, 张志愿. Jadad量表与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在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与比较[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10(5): 417-422.

  16. 16. 郑刘芳, 刘清秀, 李娟. 妊娠期糖尿病肠道菌群变化及临床价值分析[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9, 34(6): 772-775.

  17. 17. 王蕾蕾, 陶晔璇.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与健康孕妇的肠道菌群差异[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39(11): 1300-1305.

  18. 18. 李飞霞, 田刚, 牛星燕, 余婷, 彭芸花. 肠道菌群及益生菌与妊娠期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9, 20(6): 566-568.

  19. 19. 钟嘉鑫. 妊娠期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厦门: 厦门大学, 2019.

  20. 20. Ferrocino, I., Ponzo, V., Gambino, R., et al. (2018) Changes in the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during Pregnancy i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Scientific Reports, 8, Article No.: 12216.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18-30735-9

  21. 21. 李荣琴, 宋志英. 肠道菌群失调与妊娠期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研究, 2020, 33(9): 1285-1288+1291.

  22. 22. 谷婷婷, 赖东梅. 肠道菌群与妇产科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38(8): 968-972, 967.

  23. 23. Liu, H., Pan, L.-L., Lv, S., Yang, Q., Zhang, H., Chen, W., Lv, Z. and Sun, J. (2019) Alterations of Gut Microbiota and Blood Lipidome in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with Hyperlipidemia. Frontiers in Physiology, 10. https://doi.org/10.3389/fphys.2019.01015

  24. 24. 曾宪涛, 熊期, 沈可. Meta分析系列之十三: 盲法的评价[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3, 5(4): 331-333.

  25. 25. 曾宪涛, 黄伟, 沈可. Meta分析系列之十一: 随机化的评价[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3, 5(2): 101-103.

  26. 26. 秦胜堂, 杨慧霞. 肠道菌群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8, 53(9): 648-650.

  27. 27. 邓娅莉, 丁依玲. 妊娠期糖尿病与肠道菌群[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8, 34(9): 974-976.

  28. 28. 孙璐, 李一卉, 袁庆新. 妊娠期糖尿病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医学, 2018, 25(1): 141-146.

  29. 29. 钟梦丹, 陈蕾. 肠道菌群与妊娠糖尿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 2017, 33(21): 3224-3226.

  30. 30. 张凯楠, 刘潇潇, 王慧, 张朝霞. 肠道菌群结构改变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21): 2642-2646.

  31. 31. 谭蓓, 钱家鸣. 炎症性肠病妊娠期管理与治疗[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8, 38(3): 200-203.

  32. 32. 蔚晓霞, 刘占举, 胡艺, 杜冬梅, 王志威.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分布与血清TNF-α与IL-6水平的相关性[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 17(16): 3076-3078.

  33. 33. Gisbert, J.P. and Chaparro, M. (2015) Use of a Third Anti-TNF after Failure of Two Previous Anti-TNFs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s It Worth It?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50, 379-386. https://doi.org/10.3109/00365521.2014.928901

  34. 34. 朱玉霞, 吴小翎. 妊娠合并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 2015, 31(9): 1334-1337.

  35. 35. 卢平, 高世蓉. TNF-α及白细胞介素参与儿童炎症性肠病发病的作用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7): 192-193.

  36. NOTES

    *共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