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1
No.
06
(
2023
), Article ID:
68292
,
6
pages
10.12677/ML.2023.116368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字幕翻译研究
刘芳,李华东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3年5月11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20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30日

摘要
随着全球文化的交融,国际影视作品竞相涌入中国市场,在此过程中影视字幕翻译重要性日益凸显。《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是一部经典的美国科幻电影,该影片于2019年在中国上映后得到广泛好评,最终以42.38亿的票房位列当年中国大陆票房第三,这与其优秀的字幕翻译密不可分。本文运用生态翻译学理论,以电影《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英汉字幕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探讨该影片在翻译时做出的适应性转变,验证了生态翻译学理论的解释力,也为字幕翻译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生态翻译学,字幕翻译

Analysis on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Avengers: Endga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
Fang Liu, Huadong Li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May 11th, 2023; accepted: Jun. 20th, 2023; published: Jun. 30th, 2023

ABSTRACT
The convergence of global cultures has led to a significant influx of international film and television content into the Chinese market. Consequently, the importance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for film and televis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vengers: Endgame, a renowned American science fiction film, was released in Chinese mainland in 2019 and achieved widespread acclaim. It attained the third position in the box office of Chinese mainland, generating revenue of 4.238 billion RMB, a success attributed in part to its exceptional subtitle translation. This study applies the theory of Eco-translatology to analyze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subtitles of Avengers: Endgame. It investigates the adaptive modifications in the film’s translation across linguistic, cultural, and communicative dimensions. Through this analysis, the study confirms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Eco-translatology and offers references for subtitle transl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Keywords:Avengers: Endgame, Eco-translatology, Subtitle Translatio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影的国际化现象日趋明显,字幕翻译也在影视跨国传播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优秀的电影字幕翻译不仅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给观众带来良好的观影体验,还能为影片的国际传播提供基础。《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是一部美国科幻电影。该片于2019年4月24日在中国大陆上映,随后于2019年4月26日在美国上映,以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在全球电影史上排名第一,同时以42.38亿的票房位列当年中国内地票房第三。不可否认的是,该影片的成功与其优秀的电影字幕翻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根据漫威漫画改编,是漫威影业制作的第22部科幻动作片,也是复仇者联盟系列的第4部影片(前三部依次是《复仇者联盟》《复仇者联盟·奥创时代》和《复仇者联盟·无限战争》)。这一系列电影主要讲述了复仇者联盟的成立和后续超级英雄们集结的故事。在《复仇者联盟·无限战争》中,超级反派灭霸让整个宇宙的生命随机减半,使得整个世界陷入了混乱与悲痛之中。《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的故事紧接着《复仇者联盟·无限战争》的剧情继续发展,幸存的复仇者再次集结,在剩余盟友的帮助下逆转了灭霸的所作所为,恢复了宇宙的秩序和生机。
本文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考察该理论对于字幕翻译的解释力和应用价值,从而为今后的字幕翻译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在理论上,本文旨在丰富字幕翻译的研究视角,拓宽字幕翻译的研究领域。在实践上,本文旨在为英汉字幕翻译提供参考和建议。
2. 字幕翻译与生态翻译学
2.1. 字幕翻译
字幕翻译是指对电影、电视剧等视听媒体文本的翻译,即为视频提供同步的字幕翻译。相对配音而言,由于字幕成本低廉,效果良好,可以让视听产品得到迅速传播,同时可以帮助二语教学或有视听障碍的人观看视频,所以被广泛应用,字幕研究也成为视听翻译中关注较多、发展较快的一部分 [1] 。
在Bassnett看来,虽然中国对翻译策略的研究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对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的研究历史很短,只有几十年,字幕翻译策略的研究在翻译界并不占据重要地位 [2] 。董晓瑜指出,在国内的近十年以来,对字幕翻译的研究多数都是和翻译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涉及到的翻译理论包括功能对等理论、顺应论和目的论等 [3] 。例如:张玲以英文电影《冰河世纪3》为例,分析了影视字幕翻译功能中的对等理论,并分别从字幕平衡、文化语境和人物语气三个方面探索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性作用 [4] 。周龙英在顺应论的视角下对《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翻译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其优秀译法 [5] 。梁素文以美剧《摩登家族》为例,分析了目的论视角下电视剧字幕翻译的特点以及翻译对策 [6] 。虽然国内外对电影的字幕翻译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很少采用生态翻译学视角。本文将在生态翻译理论指导下,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角度分析《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的字幕翻译。
2.2. 生态翻译学
胡庚申教授从生态视角对翻译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发轫于2001年。在《从达尔文的适应与选择原理到翻译学研究》一文中,他讲述了借助达尔文“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探索翻译活动的理据和可行性,提出建立“适应选择的初步构想”。同年,胡庚申教授在《翻译适应选择论初探》一文中,从适应与选择的角度重新定义了翻译,阐述了译者适应和译者选择之间的关系,并对翻译的过程、翻译的原则、翻译的方法等从适应选择的视角做出新的描述,初步形成了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本框架。该文对翻译活动中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并对译文做出选择的探讨,为更系统地构建翻译适应选择论铺平了道路,因而也为生态翻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2年,在《翻译即适应与选择》一文中,胡庚申教授将该项系统的理论研究明确地定位为一种生态学的翻译研究途径 [7] 。
生态翻译学乃中国原创,不仅享誉海内,且占国际译坛一席之地。其二十载的成长离不开两本里程碑式的著作:《翻译适应选择论》(2004)和《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2013);二者构成了由译论走向译学创新的典范,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国内外书评就达十几篇 [8] 。
作为一种从生态视角综观翻译的研究范式,生态翻译学立足于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同构隐喻,以生态整体主义为理念,以东方生态智慧为依归,以“适应/选择”理论为基石,是一项系统探讨翻译生态、文本生态和“翻译群落”生态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跨学科研究,致力于对翻译生态整体和翻译理论本体作出符合生态理性的综观和描述 [7] 。
3. 《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字幕翻译三维转换案例分析
生态翻译学理论认为翻译是动态的适应与选择的过程,是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适应性选择的多维转化过程,其中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三维”转化模式是比较常用的翻译原则 [9] 。以下将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角度分析《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的字幕翻译。
3.1. 语言维字幕翻译案例分析
译者就要致力于保持原语与译语的词义平衡,句意平衡,原语与译语的“传神”与“达意”的平衡,原语与译语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平衡,原语与译语的文风的平衡 [7] 。因此,在字幕翻译中要把握好两种语言的差异,进行适应性转换,力图展现源语言的原汁原味。
例(1)
--- For one of you. For the other…In order to take the stone, you must lose that which you love. An everlasting exchange. A soul for a soul.
---你或他要得到原石,就必须放弃至爱。这一条件亘古不变。灵魂换原石。
分析:
英汉语言在词汇与语法的表达上存在巨大的差异,这就要求译者需要在词汇和语法上进行适应与选择,否则翻译生态必将失衡,翻译生态质量也会大大下降。
当寡姐和鹰眼寻找原石时,被原石守护者告知,要想得到原石就必须用所爱之人的灵魂换取。“soul”在电影字幕中出现了两次,但两次翻译有所不同。前者被翻译为“灵魂”,而后者却被翻译为“原石”。这是因为译者根据电影的故事情节准确地判断了每个“soul”的指代对象并将用对应的汉语表达了出来,在词汇层面实现了语言信息的生态平衡。
例(2)
--- Why the long face?
---干吗拉个脸?
分析:
英语是静态的语言,多用名词、介词,而汉语是动态的语言,多用动词。源文本中“the long face”是名词词组结构,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没有照搬原文的句式,而是将名词词组转换为动词词组“拉个脸”,充分发挥了汉语中动词的灵活性,使译文非常的地道和自然,几乎不留下翻译痕迹,这种转换适应了目的语观众的逻辑思维与表达习惯,使源语与目的语在语法层面保持了生态平衡。
例(3)
--- We need your help. There might be a chance we could fix everything.
--- What, like the cable, cause that’s been driving me bananas for weeks.
---我们需要你的帮助,我们可能有机会补救这一切 。
---什么,你说的是有线电视吗?那玩意已经让我抓狂好几个星期了。
分析:
“driving somebody bananas”是美国的一句俚语,在20世纪60年代末使用得相当频繁,表示让某人抓狂,其中“banana”一词也可以用“nuts”代替,或者直接改成“crazy”。在翻译时,译者准确把握了原词在语境中的含义,并选择了合适的词语表达出了原短语的含义,达到了词汇与语法的生态平衡。
3.2. 文化维字幕翻译案例分析
所谓“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这种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于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译者在进行源语语言转换的同时,关注适应译语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 [10] 。
例(4)
--- Can we get a photo?
--- 100%, little person.
--- Come on, step on up. You mind?
--- Oh. Yeah.
--- Thanks.
--- Say “green”.
--- Green.
---我们能合个影吗?
---必需的,小朋友
---来靠近点能帮个忙吗?
---没问题,谢了。
---一起说“绿茄子”。
---绿茄子。
分析:
“Green”是一种拍照术语,类似于“cheese”。这是因为发长元音[i:]时,人们的嘴角是裂开的,像一个自然而快乐的微笑,非常适用于抓拍。然而,当“cheese”作为拍照术语被引入中国时,该词演变成了能引发微笑表情的汉语词汇“茄子”。但在本段字幕中,如果把“Green”直接翻译成“茄子”,会使得原文与译文差距过大,出现割裂现象。译者充分考虑了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在尊重源语言文化的基础上,将“Green”的本意“绿”和“茄子”合并为一个词汇“绿茄子”,使观众能联想到“Green”和“茄子”都属于拍照术语。本例中的译文用目标表达方式对源文本进行了简要的解读,并且找到了本地的表达方式来相应地替代外来文化元素,同时避免了“绿色”这种可能出现的歪曲原文、错译、漏译的问题,使字幕翻译符合了受众的阅读习惯和认知能力,并在其充分理解一部剧的基础上让受众轻松感受到了外来文化。
例(5)
--- I used the stones to destroy the stones. It nearly killed me. But the work is done. It always will be. I am inevitable.
---我用原石的力量摧毁了原石。这几乎要了我的命。但我的使命已经完成了。注定如此。我就是天命。
分析:
“inevitable”在牛津词典中的释义有3个:1) 不可避免的,不能防止的;2) 总会发生的,照例必有的,惯常的;3) 必然发生的事,不可避免的事。而译者则将“inevitable”一词的含义,浓缩和抽象成为了必然性更高的“天命”,暗指灭霸摧毁地球的绝对必然性。
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美国强调人是价值的主体,并且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在电影中,灭霸将自己视为救世主,这是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的典型表现。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一直坚持对天的信仰和崇拜。“天”包含着神的意志,世间万物运动的规律,是无法抗拒的。虽然近代以来很多人接受了无神论教育,但他们的用语习惯仍受到了很大影响。“天命”是指最高的命令,它包含了自然界的必然性,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在本例的翻译过程中,译者结合了中国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使用习惯,将不可阻挡的趋势转化为天命。“我就是天命”在这里被灭霸用来炫耀自己战无不胜。
3.3. 交际维字幕翻译案例分析
所谓“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之外,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 [10] 。
例(6)
--- The world is in our hands. Its left to us guys. And we got to do something with it.
---世界的命运就掌握在你我的手中。这是我们的使命。我们责无旁贷。
分析:
这段话出现在电影的开头,人们正沉浸于失去亲人和朋友的痛苦中,于是美国队长鼓励幸存者勇敢地面对生活。若采取直译,译文则为“我们需要做点事情”,这并未把源文本的信息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译者从原文的交际意图出发,用汉语成语“责无旁贷”把想要重点传达的意思表达了出来,同时为目的语读者创设了最佳的语境效果,达到了交际的意图。
例(7)
--- I love you tons.
--- I love you three thousand.
--- 老爸爱你。
--- 我爱你三千遍。
分析:
本例中,划线的英文句子是钢铁侠的女儿对钢铁侠所说的话。根据语境,可以推断出完整的句子是“I love you three thousand tons”,直译为 “我爱你三千吨”。然而事实上,钢铁侠说的“I love you tons”中的“tons”一词表达的意思是“许多”,整句含义为“我非常爱你”。但他的女儿却把“tons”误解为了“许多吨”。在这个理解逻辑下,吨数越多,爱意越深。所以不愿意示弱的女儿用幼稚的语气说了一个她知道的最大的数“three thousand”来表达她对钢铁侠的爱。译者理解了该句在语境中的交际意图和思维逻辑后,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将该句译为了“我爱你三千遍”,达到了交际的目的。
4. 结语
本文以电影《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为例,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对其字幕翻译进行解读,发现其字幕翻译无论是在语言维、文化维还是交际维都体现了生态翻译的适应选择论。本研究一方面验证了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描述力和解释力,另一方面也为字幕翻译者今后的工作提供了一条新的参考路径。笔者希望有更多的字幕翻译工作者能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译出高质量的作品,推动电影的国际化。
文章引用
刘 芳,李华东.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字幕翻译研究
Analysis on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Avengers: Endga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06): 2718-2723.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6368
参考文献
- 1. 王娟. 国外字幕翻译认知实证研究: 分析与展望[J]. 外语学刊, 2020, 213(2): 88-94.
- 2. Bassnett, S. (2004) Translation Studies.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Shanghai.
- 3. 董晓瑜, 程建山. 中国知网2011年至2020年间国内字幕翻译研究综述[J]. 海外英语, 2022, 471(11): 58-60.
- 4. 张玲.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冰河世纪3》的字幕翻译[J]. 电影文学, 2013, 577(4): 151-152.
- 5. 周龙英. 顺应论视角下看《红楼梦》茶文化翻译[J]. 福建茶叶, 2017, 39(11): 333.
- 6. 梁素文. 目的论视角下的电视剧字幕翻译——以《摩登家族》为例[J]. 出版广角, 2015, 258(Z1): 154-155.
- 7.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构建与诠释[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3.
- 8. 黄忠廉, 王世超. 生态翻译学二十载: 乐见成长期待新高[J]. 外语教学, 2021, 42(6): 12-16.
- 9. 薛红果.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问题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2, 30(4): 97-100.
- 10.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 中国翻译, 2011, 32(2): 5-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