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2  No. 12 ( 2022 ), Article ID: 59220 , 5 pages
10.12677/AE.2022.1212830

新时代高校美育德育协同育人的 路径研究

——以长沙民政职院艺术类专业为例

杨烨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收稿日期:2022年11月13日;录用日期:2022年12月12日;发布日期:2022年12月19日

摘要

美育德育协同育人是高校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人才的重要抓手之一。在教育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该积极搭建美育德育协同育人的综合教育大平台,推进美育德育协调纵深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以美化人,以德育人”的教育效果。本文以长沙民政职院艺术类专业为例,提出了新时代高校美育德育协同育人的融合路径,积极推进高校美育德育协同育人工作不断创新。

关键词

美育,德育,协同育人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A Case Study of Art Majors in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Ye Yang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Changsha Hunan

Received: Nov. 13th, 2022; accepted: Dec. 12th, 2022; published: Dec. 19th, 2022

ABSTRACT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for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talents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of education refor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build a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platform of coordinated educ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promote the new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coordinated and in-depth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and realize the educational effect of “beautifying people and educating people with virtue”. Taking art majors of Changsha Civil Affairs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and actively promotes 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Aesthetic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Cooperative Education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新时代高校美育德育协同育人的重要价值

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和美感教学的融合,通过教育提高人们认识美感、认知美、欣赏美、创作美的力量,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美育是重要工作着力点,在“立德树人”方面中充分发挥了独特的、无从替代的功用。其中,艺术教育是美育最集中地、最常见的教育形式 [1]。

美育教育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学生崇尚美,践行美所必要的。经过美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全方位的素质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先进优秀的对美的追求,培养学生的正义、正直、正确的道德精神 [2]。

德育是指由教师有目标的、有组织、有系统地对受学生施以文化、政治和知识等诸方面的教育,实现学生对自己的了解、感受以及延伸至实践,而使之道德品质达到要求的教育方面,即教师以培养学生品德为目标的教学教育活动 [3]。

美育与德育都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美育与德育协同育人,可以使学生在美育的熏陶之中获得道德提升,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在德育的实践之中提升审美情趣,润物无声地感受精神愉悦。美育与德育协同育人,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更具活力与感召力,推进德育实践更加丰富多彩;有助于把握美育教育的发展方向,丰富美育实践的内涵和外延 [4]。

充分发挥美育和道德的协同育人作用,使美学认识和道德认知互补,美学意识和道德知识相结合,美学价值和道德功能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身心成长,实现“以美化人,以德育人”的教育效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5],“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树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把握美育德育协同育人的精神实质,构建美育德育协同育人的教育平台,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新时代高校美育德育协同育人的内涵联系

美育通常是“以美感人”,偏重情感教育 [6]。美育教育通过美好的事物来感化人们的精神、陶冶人们的心灵,引导人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美育关注人们的情感、心灵的释放、精神的愉悦,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道德教育通常强调“以理服人”,偏重理性引导。德育教育是指运用文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等的手段,促进个人对正确价值的追求理解和对道德规范的遵循,以及个人对至善品质的崇尚。

自古以来,“美”、“德”两字就经常放在一起相提并论。教育家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美学上最终目地,与伦理学上最终之目的合。”中国“现代美育之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由此可见,美育和德育虽然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二者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美育通过德育的感知,能够深刻感悟“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7]。美育不仅能配合德育的深入开展,而且能贯穿于人们全面发展的教育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德育通过借鉴美育的特性,能够产生富有感染力的内容和形式,不仅创造出德育形式、德育过程,还可以增强德育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美育与德育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在一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优势,有助于促进人性的发展、道德的提升及人格的健全。

美育以德性为根本,德育是其他三育的基础,是美育的灵魂。只有在良好的德育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发展美育,才能使得美育发挥更大的作用。德育与美育协同育人,是为教育找到的“德”的纲,为教育找到了“美”的价值追求,两者协同,是现代教育的本质要求。

3. 新时代高校美育德育协同育人的存在问题

3.1. 课程建设有待深化

现阶段,美育和德育课程建设不均衡 [8]。在部分高校中,美育和德育课程是属于两个完全独立的课程体系,导致两者协同育人效果不明显。有的高校的美育课程几乎都是选修课,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有些美育课程只是单纯地带领学生进行艺术欣赏,停留在审美教育的表层,没有发掘美育的道德教化功能;有些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偏重说教,忽视了学生情感的体验与共鸣,导致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缺乏亲近感和参与感。

美育与德育的课程设计的问题,集中暴露在两者关系的割裂。德育与美育本是一体的两面,德育是美育的基础,美育是德育的追求,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割裂的课程设计使得两者各自失去了本来融合课程的丰富性,单一的课程设计无法发挥美育、德育协同育人的作用。

3.2. 教学方式有待创新

高校传统的美育和德育课程主要依靠教师课堂讲授,信息化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教学效果差强人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高校的美育和德育课程要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创新美育和德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美育和德育课程的教学方式融合新媒体技术,将传统美育与德育课堂的教学模式融入了新一代传媒信息技术,把传统的说教型课堂转化为场景型、体验式课堂教学,打造有思想、有温度的美育和德育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获得感 [9]。

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涌动,美育德育协同教育也要紧跟教育改革的郎潮,优化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要转变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方式,老师应该在教育活动中更多的起到指导帮助作用,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发展丰富多样,互动启发的新式教学氛围。

4. 新时代高校美育德育协同育人的融合路径

4.1. 课程思政:立足课程育人,美育德育相辅相成

高校教育的主体还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强调将美育德育协同育人的赛道融合到专业知识教育的过程中去。这对专业技术课的老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美育德育本就存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破解美育德育与专业教育相互独立的现状,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新组合优化,包括课程教学思路的调整和授课方式的变化,将对新时代高校美育德育协同育人产生中的促进作用。

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类学科把思想政治教学纳入到专业课教育之中,全面挖掘和探索专业课所蕴含的思政内涵和品德要求,推进美育与德育课堂教学相融合,发挥“课程思政,铸魂育人”的作用 [10]。长沙民政职院艺术学院立足课程育人,将德育教育贯穿于美育教育全过程,注重学生“德”、“艺”双修。在《旅游纪念品研发与生产》课程中,学生们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整合党史材料,提炼设计元素,从而完成了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创作。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加深了对于党史的了解和学习,将对党的深厚情感融入了艺术作品的创造之中。

4.2. 非遗传承:传承非遗技艺,陶冶学生审美情操

传统中华文化是国家、人民的魂魄,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传统文化兴则国运兴,传统文化强则中华民族强。缺乏文化自信,就不会有中国文化的蓬勃兴旺,就不会有独立自主的坚强脊梁。提高文化自信,就要传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和信仰价值的载体 [11]。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可以通过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研究,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能力相融合,陶冶学生审美情操,提升学生文化素养。长沙民政职院艺术学院坚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育人全过程,聚焦湖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将《民间工艺继承与创新》打造成为省级精品课程。该学校在马王堆漆艺技艺、醴陵釉下五彩技艺等非遗文化学习了解传承过程中,融合了课程思政教学与劳动实践教学的理念,建设了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教育传承示范基地。学院不断深化文化育人与非遗传承的内涵,培养了大批具有人文素养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4.3. 工匠精神:感悟工匠精神,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作为培养支持区域经济与社会建设的应用型人才的摇篮,高校应适应时代发展之需,综合考量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需要,改变狭隘的人才观,树立大人才观,着眼于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不拘一格培育人才。

工匠精神是我国制造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有着巨大的文化意义和文化魅力。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等专业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同时把工匠精神与专业技能实习相结合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专业知识领域中勤学苦练、敢于钻研、精益求精的优秀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12]。长沙民政职院艺术学院开展了“大国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邀请了湘绣传承人刘爱云、宝庆竹刻传承人张宗凡等工艺大师与学生们讲座交流,这些工艺大师的成长经历与进取精神令广大师生们备受鼓舞。通过与这些工艺大师们面对面地交流,师生们感受了大国工匠的魅力,领悟了工匠精神的真谛,坚定了传承创新中华优秀工艺的信念与追求。

4.4. 社会实践:开展志愿服务,美育德育知行合一

实践育人是美育德育协同育人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 [13]。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得认识社会,感受社会。让学生更加清楚自身在社会实践中的定位和价值追求,帮助他们提升的责任感,培养正确的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增强学生们总体文化素养水平。通过社会实践与服务,学生不仅学会了各种本领,更培养了他们的奉献精神,埋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火种。由此可见,社会实践,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对新时代高校美育德育协同育人至关重要,是新时代高校美育德育协同育人的重要抓手之一。

高校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实现美育德育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项目,能够促使学生熟悉实际国情,并在实践中达到知国情、受教化、长能力、作贡献的教育本心和目的 [14]。长沙民政职院艺术学院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的育人效应,充分结合专业特色,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艺术素养、深化道德教育、激发创新意识,探索出了一条美育德育知行合一的社会实践之路。该院志愿者服务队在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蒋坊乡大同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手绘文明,艺为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们用手中的画笔,在大同村的十面白墙上,精心绘制了传统二十四节气、现代气息的乡村振兴、清廉建设等传统文化和现代主旋律相结合的主题版画。学生们用画笔美化了村民的居住环境,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了智慧与力量。学院还依托非遗木工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在长沙市泰禹小学开展了“传统木工文化进校园劳动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们通过介绍木工历史文化知识、讲解木工发展的历史故事、手把手指导制作筷子等活动环节,将传统非遗木作技艺融于小学劳动教育实践之中,让小朋友们在边学边做的过程中体验了与众不同的劳动教育。

5. 结语

美育与德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5]。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不断推进美育与德育相融合,使美育与德育协调发展,发挥两者协同育人的最大功效。高等学校应当积极探索新时代美育德育协同育人的融合路径,支持和帮助学生“以美育德”、“以德生美”,成为具有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章引用

杨 烨. 新时代高校美育德育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以长沙民政职院艺术类专业为例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A Case Study of Art Majors in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J]. 教育进展, 2022, 12(12): 5460-546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12830

参考文献

  1. 1. 高群. 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现状及实施策略分析[J]. 大众文艺, 2022(21): 166-168.

  2. 2. 马志辉. 美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途径研究[J]. 就业与保障, 2022(9): 136-138.

  3. 3. 冯艳青. 德育概念的理论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 13(15): 157-158.

  4. 4. 徐丽媛. 美育与德育的耦合关系研究[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2(21): 4-6.

  5. 5.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6. 6. 韩东才. 论美育的独特性及其对德育的辅助功能[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2(4): 134-136.

  7. 7. 蔡元培. 蔡元培美学文选[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 174.

  8. 8. 栗嘉忻, 娄淑华. 新时代高校德育与美育协同发展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9(5): 138-141.

  9. 9. 王东明, 刘姬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融合路径探析[J]. 商洛学院学报, 2018, 32(3): 83-86.

  10. 10. 蒋红黎. 新时代美育与德育内在联系的再思考[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20(10): 58-59.

  11. 11. 傅琴. 新时代高校德育美育协同育人探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10): 24-26.

  12. 12. 沈焓. 美育视域下工匠精神的理想信念教育价值探析[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1, 34(24): 70-71+74.

  13. 13. 黄宗喜. 社会实践在高校实践育人中的作用与对策[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5(5): 138-139.

  14. 14. 文思. 专业艺术院校社会实践课程教学与社会美育互动策略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 2020(10): 49-51.

  15. 15. 陈琛. 新时代高校德育与美育融合途径探究[J]. 现代交际, 2019(22): 159, 15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