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1
No.
06
(
2023
), Article ID:
68294
,
4
pages
10.12677/ML.2023.116370
定性研究在翻译学研究中的应用
——基于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探讨
尹琪琪
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
收稿日期:2023年5月12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20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30日

摘要
科学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翻译研究的进展和高度。以往,作为方法论体系中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定量研究在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研究中占据中心地位。近年来,定性研究的地位不断提升,已经可以和定量研究分庭抗礼,逐步成为翻译研究的新趋势。通过系统分析翻译研究中使用的定性研究方法,可以指导研究者顺利开展对于翻译的相关研究,并为其提供指导原则,能够进一步推动翻译研究在中国取得新的突破。
关键词
翻译学,定性研究,方法论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Translation Studies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Qiqi Y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Received: May 12th, 2023; accepted: Jun. 20th, 2023; published: Jun. 30th, 2023

ABSTRACT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largely determine the progress and height of translation studies. In the past, quantitative research,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methodology system, occupied a central position in sociology, psychology, linguistics and other disciplines. In recent years, qualitative research has become a new trend in translation studies, as it has become a rival to quantitative research. Systematic analysi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translation studies can guide researchers to carry out translation studies smoothly and provide guiding principles, which can further promote translation studies to achieve new breakthroughs in China.
Keywords:Translation Studies, Qualitative Study, Methodolog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十七世纪,西方现代科学体系逐步建立起来。自此之后,相关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指导之下快速发展起来。实证主义、自然主义、科学主义、定量研究、定性研究等各种科学研究方法被大量应用于数学、物理学、化学等现代化学科。定性研究作为科学研究方法体系中的研究方法之一,其最终目的是要探寻事物的本质特征。定性研究,就其本质来讲,研究的核心内容是“质”。研究者通过严谨的观察和细致地分析,比如个案研究、观察法、访谈法等,对某一社会现象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将此结论推广和应用到更大范围或更大样本的研究中。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由于定性研究常用于探索性的研究,涉及的样本较小、案例较少,因此定性研究得出的结论在应用性和推广性上不如定量研究那么广泛。
2. 定性研究概述
定性研究对应的英文是qualitative study,又可将其称之为质化研究、质的研究等,其哲学根源是人本主义,是实证研究的一种。从文秋芳 [1] 对定性研究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定性研究是归纳式的探索性研究,其最终目的是针对某一问题得出结论,继而将该结论应用到更大范围的研究中。
定性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观察(observation)、访谈(即interview包括结构化访谈和半结构化访谈)、文献法、个案研究等。可以看出,与定量研究相比,定性研究实际上是一个提出假设、验证假设,随后逐步得出一般性的解释或结论。并且这个过程耗时费力,还会受到人为的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定性研究在收集数据的过程当中聚焦点会不断改变,数据收集的方式也在变换,即经常需要根据情况进行实时地调整。
此外,定性研究还具有以下四个显著的特点,分别为:整体性,描述性,灵活性,归纳性 [2] 。整体性是指在研究过程中,定性研究始终把研究对象当作一个不可分割、全面的整体;描述性是指,定性研究对研究对象及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一切现象,都进行如实地记录、描述和转写,始终保证研究数据的客观性;灵活性是指随着研究进程的不断深入,定性研究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观察的侧重点、方式及其视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归纳性是指,定性研究的问题在数据收集前比较宽泛,并没有将具体研究的点确定下来,而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聚集。
3. 定性研究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在选择研究设计类型的时候,研究者合理的做法是从应从研究问题入手。简而言之,研究问题决定着最终的研究方案,反之则无法成立。在开展定性研究时,首先要界定研究对象,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的策略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下一步是检验预先作出的假设;根据结果来决定是否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3] 。在选择翻译文本作为研究对象时,要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分析,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有借鉴和推广意义。国务院总理每年都要进行《政府工作报告》的汇报,它是对过去一年政府各项工作的高度总结,社会各界、各团体都高度重视和关注,因而其在国内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选取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极具代表性的俗语翻译作为样本,将主流的两个译文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二者之间的不同,体味在不同环境、不同受众的情况下的不同译文,并寻求相对而言“最佳”的翻译方式。
4. 《政府工作报告》中英双语的定性抽样研究
本文选取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出现的俗语进行研究,通过在中国知网和新华网官网检索相关的关键词,找出相应的英译文,选取典型的译例进行分析 [4] 。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种公文形式,各级政府都必须在每年召开的两会上向大会主席团、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汇报这一报告。国务院总理在进行报告的汇报时,常会引用一些经典的诗词、俗语等。俗语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口语行强、通俗易懂。通过浏览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李总理多引用朗朗上口的俗语来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简洁凝练;此外,俗语可以帮助说话者论证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给听话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发情感的共鸣,达到升华主题的效果等。因此,在翻译上述句子时,译者应根据场合、讲话人的身份、受众群体等,慎重斟酌,采取符合时宜的翻译方式,在表达清楚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又要不失俗语的风雅和文化底蕴。本文仅抽取人们广为接受的新华网官网给出的译文/主流译文和外交部翻译司副司长张璐的译文作为样本,进行对比分析。
例如,《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行百里者半九十”(出自《战国策·秦策五》:“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的翻译,新华网给出的官方译文是:As the Chinese saying goes, the last leg of a journey marks the halfway point. 原文本意思为“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显而易见,该翻译为意译,用词简洁经济,将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准确无误地表达了出来,并且也将这句话背后的隐藏含义提升了一个高度。张璐副司长给出的翻译是:Half of the people who have embarked on a one hundred mile journey may fall by the way side. 该翻译采取的是直译,表达的意思是“百里的旅途中,有一半人会在途中放弃”。“fall by the wayside”在英语中是半途而废的意思,用英语中的成语来翻译中国古语,对接得很巧妙。实质上,这句话的译文与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有出入的。或许对于不了解中国典故的外国读者来说更容易接受。两种翻译方式的对比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张璐副司长的翻译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或许是因为在同传的环境下,时间有限,没有太多时间思考这句话背后的深层含义,只凭借自身的理解就直接将其翻译了出来,用词更经济、简约,也传达了原文本的意思,有力地向外界传达了中国声音。新华网官网给出的翻译虽未对原文进行逐字的解读,直接将其深层含义解读了出来。但用词更为严谨、贴切、务实地向读者展示了中国的特色传统文化。究其原因,应是新华网作为全球性的媒体,其受众主要是全球读者,而媒体有责任有义务向其他国家输出中国传统文化,展现一个立体、全面、真实的中国形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官网给出的翻译不是即时翻译,而是经过字斟句酌之后敲定下来的译文,所以这中间是有一个时间差的,新华网有更多的时间打磨、考虑最终的文本。
另一个典型性的例子是“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温总理曾在公共场合多次引用这个俗语,摘自《左传·僖公·僖公二十四年》,解释为:兄弟之间虽有小的怨恨,也不会妨碍血缘至亲关系。Although brothers have little resentment, they will not abandon their relatives. 该译文是人们广为接受也是广为流传的译文,采取的是直接翻译,将“小忿”翻译为“resentment”,更有利于外国读者对于古文的理解,不仅有效输出了中国传统的“仁爱”文化,更展现了中国负责人大国的担当。张璐副司长给出的翻译是:Differences between brothers can not sever their bloodties. “小忿”有“愤恨”的意思,在极短的时间内,能想到用“differences(分歧)”,而不是用“angry”等表示愤怒的词,非常有急智,比较得体。对比两个译文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二者都力图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向西方传递正面的中国形象。但是后者用词更经济、简约,更能有力地表达原文所要传递的意义,“difference”比“resentment”表达的含义要更广泛,前者还包含了除了“愤恨,不忿”以外的多种意思;而“bloodties”比“relatives”表达的关系要更密切,体现了中国不仅把周边友好国家视作朋友,更视作血脉相连的兄弟,展现了中国睦邻友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在外宣翻译中,一个词甚至一个字的使用会影响到读者对于整句话的理解。
5.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定性研究的方法非常适用于翻译学的相关研究,将定性的抽样比较分析应用在翻译研究当中,反过来又可以更新现有的方法论体系,促进翻译学的发展 [5] 。本文对定性研究进行了概述,重点阐述了定性研究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俗语的主流翻译进行了定性抽样对比分析,探讨了定性研究在翻译研究中的具体体现形式,并试图验证定性研究对于翻译研究的重要性和指导意义。与定量研究相比,定性研究的可推广性相对较低,这也是定性研究的一个痛点。因此,研究者在研究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合理地选择更为适切的方法,来为自己的研究服务,这也有利于研究者深刻把握和洞察自身的研究、增强研究结果的信服力 [6] 。
通过纵览全文,我们不难看出,该论文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虽然本文言之有理,脉络相对清晰,但对于理论框架的描述着墨过多,缺乏实质的内容作支撑,举例过少、样本太小、分析不够深入等,所以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人也希望可以在未来的研究中克服以上问题,使自己的研究更加完善。
文章引用
尹琪琪. 定性研究在翻译学研究中的应用——基于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探讨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Translation Studies—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06): 2730-2733.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6370
参考文献
- 1. 文秋芳.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 2. 王金花. 定性定量法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J]. 临沂大学学报, 2014(6): 116-118.
- 3. 郑冰寒, 谭慧敏. 英译汉过程中翻译单位的实证研究[J]. 中国翻译, 2007, 39(2): 145-152.
- 4. 廖春霞. 《红楼梦》人物对话英语译定量及定性研究[D]: [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
- 5. 谢柯, 周楠. 定性比较分析: 翻译研究新方法[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0, 36(2): 89-98.
- 6. 刘峥, 贾文波. 定量乎?定性乎?——对构建翻译标准的理论思考[J]. 上海翻译, 2012(2):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