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Management
Vol. 11  No. 08 ( 2021 ), Article ID: 44609 , 4 pages
10.12677/MM.2021.118108

党建引领民族地区乡风文明建设

万艳丽1,张立辉2,周玉玲3

1西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2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四川 成都

3中共宾川县委党校,云南 宾川

收稿日期:2021年7月30日;录用日期:2021年8月11日;发布日期:2021年8月18日

摘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灵魂,在乡村振兴中既是一种软实力,也是一种硬实力,抓住乡风文明建设,就抓住了乡村振兴的关键。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金牛镇罗官村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证分析,为民族地区实现乡风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发展思路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党建引领,乡风文明,民族地区

Party Building Leads the Construction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

Yanli Wan1, Lihui Zhang2, Yuling Zhou3

1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u Sichuan

2Institute of Southwest Nationalities,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u Sichuan

3Binchuan County Party School of CPC, Binchuan Yunnan

Received: Jul. 30th, 2021; accepted: Aug. 11th, 2021; published: Aug. 18th, 2021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an important decision made at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Village style civilization is the core and sou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o grasp the construction of village style civilization is to grasp the ke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Luoguan Village, Jinniu Town, Binchuan County, Dali B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Yunnan Province, lea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village customs civilization by party construction, it provides ideas and references for realizing the construction of village customs civilization and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ethnic areas.

Keywords:Party Building Leading, Village Civilization, Race Region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金牛镇罗官村位于宾川县城东北角距县城约8公里,有9个党支部180名党员,2019年末有1926户6662人,全村有汉、彝、白、苗、傈僳、回等1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约为6% [1]。近年来,罗官村党组织不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移风易俗,将移风易俗与党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制定完善农村客事简办、推进殡葬改革,引导群众节俭办客,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地生根。

2017年罗官村被列为大理州民主法制示范村;2018年列为大理州五个基本达标创建示范村;2019年列为大理州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村、大理州扶贫先进基层党组织;2020年4月,罗官村“以客事简办为突破口,传承勤俭节约美德,强化党员示范、典型带动,采取建章立制、多措并举,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的做法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首批村级“乡风文明建设”21个优秀案例之一,罗官村也是云南省唯一入选该案例的行政村 [2]。该村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既与乡村振兴的大环境相融合,又走向了全国舞台,其发展经验值得民族地区的乡村借鉴。

2. 党建引领罗官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1. 文明办客引领社会新风尚

党员带头树规矩。罗官村党组织从建章立制入手,在多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多次召开村组长会议分析讨论的基础上,结合“自治德治法治”,在村委会和19个村民小组中成立了20个由党员、村组干部和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组成的红白理事会,制定《罗官村移风易俗客事从简规定》,严格执行只准办红白事,并对每场客事的人数、桌数、菜数、钱数做出明确严格的规定,任何人不得超过规定标准,真正做到移风易俗“有章可循”。村组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主动参与红白理事会管理工作,带头执行红白理事会规定,从自家开始简办客事,树立良好乡风。至今,全村党员、村组干部没有违规办客现象。

转变民风正乡风。在各位党员干部积极带领下,村组红白理事会认真履行个人职责,依章办事,管理农村客事,该办的严格按照规定认真操办,不该办的一律不办,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简办客事”化解了百姓“闹心事”。村组红白理事会前后共引导劝退取消客事20余场,处理不合规办客村民近30余人,真正做到把移风易俗客事简化的“硬骨头”一点一点的啃下来。

2.2. 文明安葬推动殡葬改革

遏制大碑大墓。罗官村把文明安葬列入乡风文明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2016年罗官村争取到省级福彩公益金项目资金20万元,在豹家窝箐建立了全县首家农村集体公益性公墓区,制定出台《罗官村公墓管理办法》,发放《严禁建大碑大墓及大操大办客事的告知书》,并在公墓区新建火化墓穴23个,在全村大力倡导节地生态安葬,宣传文明低碳祭扫。树立厚养薄葬的孝德理念,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简办丧事;提倡文明科学的丧葬礼仪,崇尚科学,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不影响他人的正常生产、生活,自觉维护人居环境,用安静、生态、环保的方式进行丧葬活动;推行绿色生态的安葬方式,实行火葬,严禁土葬。提倡实行生态安葬,严禁乱埋乱葬和违规建墓。

破除陈规陋习。在党员、村组干部等“关键少数”的带动下,人情消费的功利化、庸俗化得到有效遏制,让红事充分体现传统文化、家风传承和感恩教育,让白事充分体现对逝者的追思、对生命的尊重。红事简办、厚养薄葬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带动村风民风向善向上,在全村逐步树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新风俗。4年来罗官村杜绝大碑大墓共节约土地达5.8亩,已为72户丧葬农户节约修建墓碑资金达136.8万元。

2.3. 文明实践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抓实载体转民风。为在全村营造崇德向善、诚信有礼、团结和睦的文明环境,村党组织指导村委会和各村民小组将喜事新办、厚养薄葬、文明祭祀、厉行节约、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等移风易俗要求写入村规民约,让村民参与监督共同遵守,达到正民风、淳乡风的良好效果。先后在全村开展“道德讲堂”“家风宣讲”和以“讲政策、讲感恩、讲技术”为主题的“志智”双扶教育培训活动50余场次,激发调动党员群众主动担当使命,主动参与文明创建工作热情。通过建立和落实长效机制,在全村营造户户参与、人人尽责共建生态家园的浓厚氛围。

文明创建正乡风。村“两委”抓住罗官村委会被大理州列为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机遇,在全村开展农村新时代“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共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35户。2020年为巩固提升文明创建成果,镇党委、政府成立罗官村创建工作领导机构,研究制定《金牛镇关于进一步加强罗官村全国文明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建设、移风易俗、社会治理、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等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通过以点带面,在全镇营造群策群力、齐抓共管文明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2020年11月20日,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金牛镇罗官村被中央文明委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3. 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的启示与思考

3.1. 以加强组织领导为前提,把党总支引导与群众自治相结合

一是建立健全党总支统一领导、村党总支书记亲自抓、负总责,全面负责协调的领导机制;二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罗官村移风易俗客事从简规定》,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扎实推进;三是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引领功能,真正做到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最大限度地把群众组织起来参与到移风易俗等各项工作中去。

3.2. 坚持以老办法和新形式为载体,把培育群众良好生活习惯与提升移风易俗成果相结合

一是注重以模范典型推动移风易俗,通过服务教育引导和典型示范相结合,全面树立新乡风;二是建立健全奖惩机制,设立“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好人好事”和“热心公益事业”等奖项,激励群众,以身边的典型引领群众自觉摒弃不良习俗,让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三是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下乡活动,向群众科普各类生活小妙招,提倡科学环保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3.3. 以强化宣传教育为引导,把文明养成教育与推动移风易俗相结合

一是深入推进移风易俗,遏制陈规陋习在农村的继续蔓延,引导村民树立新型婚俗观、丧葬观及人情观,同时坚持破立并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宣传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 [2];二是鼓励引导家风家训传承,促进良好的村风民风,定期开展诸如“家风家训”评议活动,并采用张贴荣誉榜、悬挂门头牌匾等形式公示,使群众因好家风的传承而具有荣誉感、获得感;三是灵活运用当地民俗谚语、文化名人典籍等元素,在村内建设主题公园、墙绘、景观等,让村民在生活中受到文化熏陶,引导村民践行现代文明新观念 [3]。

3.4. 以群众自治为原则,把整治红白喜事泛滥与倡导移风易俗相结合

一是多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遵循“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结合“自治德治法治”依法依规制定《村规民约》;二是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组党员干部主动参与红白理事会管理工作,带头执行红白理事会规定,从自家开始简办客事,树立良好乡风;三是强化执行,促进监督,成立红白理事会,对遵守《村规民约》规定进行日常监督,做到监督常态化,将群众落实、遵守移风易俗的情况作为年终精神文明奖励的依据,形成群众自觉规范的行为。

4. 结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灵魂,抓住乡风文明建设,就抓住了乡村振兴的关键” [4]。乡风文明建设旨在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农村的文明程度,这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又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与保障 [5]。因此,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文明乡风建设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文明乡风建设中“主心骨”和“领头羊”的作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罗官村正是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才取得今天的“成绩”。然而,就目前部分民族地区的乡村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文明乡风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有关方面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努力,助推乡风文明建设,助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文章引用

万艳丽,张立辉,周玉玲. 党建引领民族地区乡风文明建设
Party Building Leads the Construction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J]. 现代管理, 2021, 11(08): 857-860. https://doi.org/10.12677/MM.2021.118108

参考文献

  1. 1. 新华社客户端. 新华财经|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发布[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5035600235397729&wfr=spider&for=pc, 2020-04-26.

  2. 2. 杨森. 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困境与路径探析[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38(1): 71-75.

  3. 3. 韩广富, 刘欢.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逻辑理路[J]. 理论探讨, 2020(2): 137-143.

  4.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 人民日报, 2018-02-05(01).

  5. 5. 徐学庆.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及其路径[J]. 中州学刊, 2018(9): 71-76.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