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12 ( 2023 ), Article ID: 76449 , 6 pages
10.12677/AE.2023.13121462

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 研究

薛莉1*,古丽娜扎尔·艾合麦提2*,陈孜1#

1成都医学院心理学院,四川 成都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人民医院,新疆 阿克苏

收稿日期:2023年10月28日;录用日期:2023年11月24日;发布日期:2023年12月1日

摘要

本文旨在调查不同教育环境下维吾尔族与汉族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在新疆阿克苏市某县维吾尔族、汉族两所高中共抽取495名维吾尔族与汉族高中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及自编人口统计学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 被调查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总平均分为1.998 ± 0.40。2) 汉族高中的汉族学生与维吾尔高中的维吾尔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差异(p < 0.05)。3) 维吾尔族高中的维吾尔族学生的强迫因子分数显著高于在汉族高中就读的维吾尔族学生(p < 0.05);维吾尔族高中生的偏执、焦虑因子分数显著高于汉族高中生(p < 0.05);维吾尔族高中的学生人际紧张敏感、学习压力感因子分数显著高于汉族高中的学生(p < 0.05)。结论: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民族因素均会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产生影响。

关键词

心理健康,维吾尔族,汉族,高中生

A Study o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Uygur and Han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Xinjiang

Li Xue1*, Gulinazhaer Aihemati2*, Zi Chen1#

1School of Psychology,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Chengdu Sichuan

2The People’s Hospital of Akesu Municipality,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ksu Xinjiang

Received: Oct. 28th, 2023; accepted: Nov. 24th, 2023; published: Dec. 1st, 2023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search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Uyghur and Han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different educational environments. By convenient sampling method, 495 Uyghur and Han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selected from two high schools of Uygur and Han nationality in a county of Aksu municipality,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n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by using the Mental Health Scale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self-designed demographic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 1) The total average score of the students’ overall mental health was 1.998 ± 0.40. 2)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Han students in Han senior high school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Uyghur students in Uygur senior high school (p < 0.05). 3) The compulsion factor scores of Uyghur students in Uyghur high schoo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Han high schools (p < 0.05); the scores of paranoia and anxiety factors of Uyghu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Han high school students (p < 0.05). The scores of interpersonal tension sensitivity and learning pressure perception factor of Uyghu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Han high school students (p < 0.05). Conclusion: Different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ethnic factors can affect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Keywords:Mental Health, Uyghur Nationality, The Han Nationality,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国家一直很关注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和少数民族民众的心理健康问题。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学业成绩和高校录取率,而且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建设有密切的联系,在维护地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1] 。近年来,国内外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越来越全面,部分研究也提示了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 [2] 。徐科朋等研究者认为民族地区中学生面临多样的文化环境,学习、生活中的同伴使用不同语言且不同民族个体在心理、习惯及行为上存在差异,对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构成巨大挑战 [3] 。古丽苏木等研究者认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可能与语言障碍有一定关联 [4] ,语言的沟通问题可能对学生的信息获取以及对于支持的理解方面出现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因此,国家特别关注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鼓励民族学生到汉族学校或赴汉族地区同汉族学生一同接受义务教育。目前,以新疆为例,按照实际受教育环境不同,所有就读的高中生主要分为三种:① 在维吾尔族高中就读的维吾尔族学生(通称民考民,即高考中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纳入学习范围);② 在汉族高中就读的汉族学生(通称汉考汉,即汉族考生使用汉语学习和考试,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纳入学习范围);③ 在汉族高中就读的维吾尔族学生(通称民考汉,即少数民族考生和汉族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考试内容一致)。

库木斯等人的研究发现新疆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中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当地汉族中学生 [5] 。乌兰巴依尔的研究发现维吾尔族、蒙古族与汉族中小学生间心理健康水平存在部分差异 [6] 。李秀侠对蒙古族和汉族学生的调查发现蒙古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心理异常检出率及各因子上有所不同 [7] 。段云的调查发现,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汉族中学生在心理健康的适应性方面比少数民族学生差 [8] 。

综上所述,前期研究提示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差异,但就本研究组所知,前期研究并未涉及教育环境对不同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分别对在新疆维吾尔族中学和汉族中学就读的不同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开展研究,探究不同教育环境(维吾尔族高中和汉族高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新疆阿克苏市某县民族中学(维吾尔族)和某汉族中学的在校高中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在汉族高中所有维吾尔族学生以混合班形式存在,首先选取高一、高二和高三所有维吾尔族学生(民考汉)为调查对象,共计165人,同时匹配三个年级的汉族高中生(汉考汉)计165人。为了匹配调查数据,在维吾尔族中学中,随机在高中三个年级抽取维吾尔族学生(民考民)计165人。调查发放问卷495份,回收有效问卷450份,有效回收率为90.9%。对汉语使用不太熟练的学生,在施测之前由研究者将问卷翻译成维吾尔语,需要用维吾尔语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3%,主要集中在维吾尔高中的维吾尔族学生中。

2.2. 调查工具

采用王极盛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9] ,量表共60个项目,10个因子,分别为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性、心理不平衡(不服气、嫉妒)。采用5级记分制,1~5分别表示“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该量表总分为项目的总均分,表示心理健康总体状况,10个分量表分别由6个项目组成,每6个项目平均分就是该量表的因子分。总均分和各分量表得分越高者心理问题越严重,得分低于2分,则分值对应因子项的心理健康水平较良好;分值在2~2.99分之间、3~3.99分之间、4~4.99分之间,分别表示存在轻度、中度、较重程度的问题,若得分为5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严重的心理症状。本研究中该量表总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93,分量表与总分的相关在0.72~0.81之间,各分量表的相关在0.45~0.56之间,内容效度较理想。

2.3. 数据处理

使用软件IBM SPSS 20.0软件对问卷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

3. 调查结果

3.1. 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一般情况

Table 1. Comparison of mental health status

表1. 心理健康状况对比

本研究受访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总均分1.998 ± 0.40,最高分为3.43,高于2分的学生有161人,占总人数的35.8%,高于3分的有9人,占总人数的2%。根据上述表1结果可知,男生220人,心理健康总均分为1.99 ± 0.41,所有女生230人,心理健康总均分为2.00 ± 0.38,总体男女生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三个群体的男女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总体调查对象在10个因子中平均分高于2分的有情绪波动性(M = 2.148)、学习压力感(M = 2.062)、强迫(M = 2.061)、偏执(M = 2.039)和焦虑(M = 2.01),见下表2

3.2. 民考民、民考汉、汉考汉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比较

根据下表2方差分析结果可知,民考民、民考汉、汉考汉族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总均分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 < 0.05)。事后检验(LSD)结果显示,只有民考民与汉考汉高中生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即不同民族并且不同学校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民考民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总均分显著高于汉考汉族高中生;民考汉与汉考汉,即同一个学校但不同民族的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总均分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民考汉与民考民高中生,即同一个民族但不同学校的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总均分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个群体在强迫因子、偏执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焦虑因子、学习压力感因子上的得分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 < 0.05)。事后检验(LSD)结果显示,在强迫因子上,民考民高中生显著高于民考汉高中生,即同一民族的学生,在维吾尔族高中就读的学生强迫水平显著高于在汉族高中就读的学生;在偏执、焦虑因子上,维吾尔族高中生(包括民考汉和民考民)显著高于汉族学生(汉考汉);在人际关系紧张敏感和学习压力感上,维吾尔族高中的高中生(民考民)显著高于汉族高中(包括汉考汉和民考汉)的学生。

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different students (M ± SD)

表2. 总体情况及不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M ± SD)

注:1 = 汉考汉高中生;2 = 民考汉高中生;3 = 民考民高中生;*表示p < 0.05,**表示p < 0.01。

4. 讨论

从总体情况来看,本研究高中生心理健康总均分为1.998 ± 0.40,本研究使用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提示总均分和各分量表得分越高说明被调查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并且超过2分的提示可能存在轻度心理问题,代表本研究调查对象总体心理状态较好,但是略高于白毓秀于2019年对在温州中学就读的新疆班学生的调查结果(1.83 ± 0.49) [10] ,即本研究高中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可能与在外地就读的内高班学生存在一定差异,提示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影响,但具体的影响机制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分析。

通过对受访对象总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发现在汉族高中就读的汉族学生(汉考汉)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在民族高中就读的维吾尔族学生(民考民),即为不同民族且处于不同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更加明显,而与民考民和汉考汉高中生均有交集的中间群体——民考汉学生与另外两个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无明显差异。提示在民族和教育环境两个因素叠加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才会出现明显的影响,即单纯的不同民族不会影响学生总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为了提升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尽可能地提升教育资源,改善教育环境。

本研究进一步发现在心理健康水平各因子的比较中,汉考汉、民考汉、民考民三个群体的学生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况。首先,无论是民族因素还是学校教育环境因素都没有使得三群高中生在敌对、抑郁、适应不良、情绪波动性、心理不平衡因子上有明显的差别。其次,因为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生活习惯的差异等原因使得维吾尔族高中生(民考汉和民考民)的偏执、焦虑因子分数显著高于汉族高中生(汉考汉)。杨洪猛也认为文化背景是影响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2] 。马丽娟对此的解释为文化具有民族性,由于每个民族的历史、语言、宗教等诸多方面有所差异,因此在民族心理上会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 [11] 。本研究支持了杨洪猛和马丽娟等人的观点,本研究提示维吾尔族和汉族学生不会在所有表现上都有所不同,可能会因为民族文化或生活习惯的不同具体在一些认知和情绪层面有不一样的表现。最后,由于学校教育环境的不同,三群学生的不同具体反映在了:维吾尔族高中的维吾尔族高中生(民考民)的人际关系紧张敏感、学习压力感因子分数显著高于汉族高中(包括汉考汉和民考汉)的学生;民考民的强迫因子分数显著高于民考汉学生。王新梅的研究也发现学校教育在中学生的整个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中如教师教育方式不当、教材过难学不懂等是影响维、汉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2] 。本研究结果与王新梅的研究有一致的观点,教育环境的不同导致了维吾尔族学校的学生在人际紧张敏感、学习压力感和强迫的程度上高于汉族高中的学生。

因此,无论是维吾尔族还是汉族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都需要被重视,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进一步被关注。本研究结果中我们看到教育背景确实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因此为了维持学生在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调节方面良好的发展,学校更应该营造一个开放轻松的学校氛围。另外,考虑到来自于不同文化的影响,我们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在认知和情绪方面的调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自评的方式进行调查,其中可能存在自我报告偏差;由于时间、精力以及资金的限制,本研究只考查了中国南疆阿克苏市某县民考民、民考汉以及汉考汉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缺乏广泛的代表性,希望今后的研究能扩大地域范围,还可以将其他民族纳入研究范围,以明确学校教育环境和民族等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关联。

基金项目

国家民委西南少数民族研究基地项目(2017XNYJY701);

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项目(2017CSXL-172001)。

文章引用

薛 莉,古丽娜扎尔•艾合麦提,陈 孜. 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A Study o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Uygur and Han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Xinjiang[J]. 教育进展, 2023, 13(12): 9465-947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21462

参考文献

  1. 1. 叶英姿, 兰景艺, 胡思丁, 等.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浙江预防医学, 2016, 28(2): 162-164.

  2. 2. 杨洪猛, 高松, 傅金芝. 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3, 11(6): 416-418.

  3. 3. 徐科朋, 杨桃, 张姝玥, 等. 少数民族中学生跨民族友谊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学生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的影响[J]. 教育文化论坛, 2023, 15(2): 86-94.

  4. 4. 古丽苏木•伊米提. 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与对策思考[J]. 科技视界, 2015(4): 305+389.

  5. 5. 库木斯, 党海红, 邹韶红, 等. 维、哈、汉族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4): 433-435.

  6. 6. 乌兰巴依尔, 吐尔逊江•买买提明. 新疆库尔勒市中小学维吾尔族、蒙古族、汉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教育观察, 2015, 4(9): 16-17+27.

  7. 7. 李秀侠. 蒙族和汉族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及教育对策[D]: [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 2007.

  8. 8. 段云, 赵琳, 陈高帅, 等. 四川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0): 1182-1186.

  9. 9. 王极盛, 李焰, 赫尔实.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 社会心理科学, 1997(4): 15-20.

  10. 10. 白毓秀, 吴倩倩, 赵生玉. 内地新疆班高中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调查研究——以浙江省温州中学新疆部为例[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19(4): 63-68.

  11. 11. 马丽娟, 马建青. 跨文化视角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成因[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9): 52-54.

  12. 12. 王新梅. 维吾尔族、汉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比较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 2002.

  13. NOTES

    *共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