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ational Education
Vol. 13  No. 02 ( 2024 ), Article ID: 82504 , 10 pages
10.12677/VE.2024.132051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分析

毛雪逸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江苏 南京

收稿日期:2024年1月17日;录用日期:2024年3月4日;发布日期:2024年3月13日

摘要

我国文化底蕴丰厚,拥有五千年文明史,中华文化的沉淀激励着数代的中华儿女奋发图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圣贤思想,可以对学生教育培养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从而提高当代学生的精神品质。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巧妙植入到高职院校育人环节已经成为了重要课题。通过了解发现,中华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的渗透融合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此本文将从现实出发,分析中华传统文化植入高职院校教学的本质内涵与底层逻辑,并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改善措施,深化中华传统文化有效融入高职院校育人环节的路径,以便为今后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高职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深化路径,三全育人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eepen the Education Path Analysis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Xueyi Mao

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Party Committee, Nanjing Vocational Inatitute of Transport Techology,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Jan. 17th, 2024; accepted: Mar. 4th, 2024; published: Mar. 13th, 2024

ABSTRACT

Our country is rich in cultural deposits, it has five thousand years of civilization, the precipit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has inspired several generations of Chinese people to work hard. The thought of sages contained in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an play a certain auxiliary role in the education of students, so as to improve the spiritual quality of contemporary students.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all education”,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to implant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the education link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y understanding the findings, the penet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till has great room for improvement, to this end, this article will start from the reality, analyzing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and underlying logic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mplanted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put forward targeted improvement measures, deepen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education link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o a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inheritance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future.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Deepen the Path, Three All Education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中华文化是一个不断积累沉淀、世代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华文化发展至今靠的就是中华文化塑造的民族精神气质和文化自信。我们只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能彰显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和中国人民坚定的文化自信。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彰显学生的文化自信也应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为此,“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育人工作需要合理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强调以学生文化素养提升为中心,加强文化感召和宣传,不断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和思想上的启迪,确保学生可以受到文化滋养。基于上述目标,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要合理完善融合教育机制,提高学生的文化涵养,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感悟,以文化育人,帮助学生树立崇高意识,端正学生的文化价值观。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2.1. 问题提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圣贤思想的一种提炼,属于宝贵的教育资源,其中的教育感化功能是其他的教育资源无法比拟的。作为中国屹立世界之林的精神内核,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教育元素提取出来,并与高职院校育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现阶段,两者的融合还有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为发挥传统文化教育优势,端正学生的发展态度,提高学生的文化涵养,现实中可基于“三全育人”的视角,研究二者渗透融合的合理路径,从而助力高职院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2.2. 研究意义

从现实了解到,高职院校学生教育本质要求有了显著提高,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树立文化自信,新时期需要在高职院校育人体系中增加传统文化教育,借此夯实学生发展的基础。而本次的研究,将立足于高职院校教学现状,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提出科学的融合教育方法,以便为今后高职院校科学育人工作提供保障。

3. 相关概念解读

3.1. 三全育人

“三全育人”是先进教育理念,即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基础上,开展全方位育人工作,确保教育教学有效性。“三全育人”工作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性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明确立德树人的核心要求,在此前提下发挥社会主义教育优势,引导当代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三全育人”的概念,学界普遍认同将其定义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林毅 [1] (2018)在《试论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及落实机制》中认为,高校中所有的岗位人员都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详细的指出了家庭和社会育人队伍具体包括哪些人员;牡丹玉 [2] (2018)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机制研究中主张,认为学生入学至毕业,中间的每一个过程、环节都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学实践中,要切实保障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创新性,提高工作亲和力,在实际教育教学环节强化基础、突出重点,进一步落实责任,构建标准健全、内容完善的高校教育体系,确保思政工作与教学体系完美融合,在此前提下构建理想的“三全育人”格局。

3.2.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学生成长阶段起到重要引领作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属于系统性工作,是指通过传承和弘扬宝贵的传统文化元素,借此端正学生的发展态度,培养青少年良好品质,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养。这种教育方法的值得借鉴之处是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品质、美德以及道德伦理为核心,希望借此实现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内涵提升。陆全贵 [3] (2018)在《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政治课堂教学》一文中提出,教师要根据思想政治学科的育人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对选择、系统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徐卫东 [4] (2018)在《文化融合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强调,要从传承、对比、实践三个维度探讨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课的融合实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实践,教育高中生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结合现实可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端正学生文化价值观。通过优秀文化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借此丰富教育功能和内涵。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如“孝行、忠诚、正直”,借助传统文化教育,可培养学生道义意识及责任责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其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翻阅典籍可知,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已经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沉淀,传统艺术表现形式非常多元,如传统音乐、古诗词等。基于此,有效学习传统文化,可不断开拓学生的眼界,促使其审美能力提高,从而增强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再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其创造能力。优秀传统文化是宝贵教育资源,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其中充满着经典故事,这些故事可以起到激励作用,鼓励人们独立思考,这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意义,可夯实学生发展基础。最后,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有效促进社会进步。在传统文化体系中,一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也十分看重人与社会的和谐,在新时期教育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可使其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较好的社会责任感,在文化教育功能影响下,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4. 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与底层逻辑

4.1. 内涵

事实证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根植在高职院校育人环节中具有新时代内涵,属于现代化高职院校发展的助推器。我国的传统文化历经了多个时代的变迁发展,将多种先进思想融合后,最终被不断丰富和继承下来。在传统文化体系中,除了民族思想、民族精神外,还主要涉及民族意志等内容,具有多文化融合的特征。现实中,传统文化注重以人为本,重视道德修养,并且时刻强调以和为贵。作为高职院校来说,其承担着培养人才重任,而就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来说,职业技术人才是现代化建设生力军,属于重要的核心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夯实社会主义优秀人才培养的基础,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效发展。此外,通过文化教育渗透,还可以提升学生思想境界,使其具有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进而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能力的提升。

当前,在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融入并不乐观,存在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少,形式单一、文化教育内容呆板以及有效互动不强等。教育教学中,针对性较弱,导致整体课程实施效果不好。为改善教育现状,需要创新教育方法,发挥融合教育的优势,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植入 [1] 。总而言之,将传统文化元素优质融入高职院校育人环节中可助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育人水平,夯实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基础。“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职业教育需发挥出特殊优势,与传统文化教育深度融合。汲取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精神内核,将其作为科学育人的精神养分,在合理传承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不断推动职业教育优质转型,使其向现代化教育体系过渡。通过有效的尝试,使高职院校学生形成文化自信,自觉成为中华文化的践行者与弘扬者,为早日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5] 。现实中,需牢牢抓住传统文化教育契机,结合教育现状,不断加大融入力度。与此同时,根据学生特点,不断创新融人方式,丰富文化教育内容和传播的路径,不断优化育人体系,通过融合教育模式,保障高职院校学生的素养与核心竞争力。

4.2. 底层逻辑

研究发现,高职院校践行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具有历史实践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架构中,高校弘扬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政府也将其看作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核心。高校是传承文化和弘扬文化的主阵地,肩负着民族复兴使命。高职院校在传承文化期间,需要借助多种渠道,保障文化教育发挥核心作用。现阶段,已经有学校在开展双重传播线路的建设,由学校牵头、部门实施、教师引导,最终获得学生的认可。在“三全育人”背景下,一些高职院校看到了开展文化教育的优势,并将文化教育课程的设置,作为高校人才培养重点,借此实现文化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连通,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 [6]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教育领域中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融合势必会成为必然趋势,传统文化教育重视度也将不断提高,为此高校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在具体工作中,通过主渠道与微循环渠道的双重建设,合理推进工作进程,科学彰显价值理念,让传统文化教育持续发光增色,助力科学育人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5. 现阶段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问题

在社会发展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地位有所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被更多人看到,高职院校育人要求有了很大的变化,从专注学生的技能水平到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尝试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到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借此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助力。但实际情况却是,高职院校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存在较大上升空间,新问题不断涌现,导致科学育人的效果不佳,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学的有效性 [7] 。目前主要的问题有:重视程度不够、缺少教育教学特色以及教学内容单一等。

5.1. 重视程度低,尚未形成良好意识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教学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利用重视度不够,尚未形成传统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导致教育的效果不理想。高职院校教学依旧以就业为导向,平时比较看重教学实践与学生专业技能提升,而关于传统文化对学生精神的滋养却较少得到关注。在国家政策指引下,高职院校本身已经看到了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但由于缺少教育经验,所以目前开展的课程无法满足学生群体的潜在需求。高职院校尚未形成传统文化教育意识,主要体现在:首先,人才培养目标紧紧围绕就业,而忽视了文化教育对学生的长远影响,导致文化教育的占比小,无法发挥实际作用。其次,针对融合教育,缺乏长远独到的眼光,对文化教育的重要功能察觉还不够敏锐。

5.2. 课程设置不合理,文化教育的深度待提高

现阶段,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学习课时少,多数的课程内容偏重以实用为导向,强调专业知识教学质量,而关于文化传承和专项课程开设的内容较少。此外,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文化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教育内容比较单一,教育手段也相对单一 [8] 。了解发现,在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教育中,课程教学方式占据主导,学生的主体性不明显,课程氛围相对枯燥,不仅知识内容固化且单调,并且知识内涵与外延均不明显,无法有效彰显民族文化品格。高职院校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不仅课程较少,并且在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也没有实现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运用,导致学生的文化素养、民族精神品格不高。

5.3. 文化教育缺少特色,没有高职院校的特征

除了上述内容外,文化教育缺少特色,没有高职院校的特征,也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的突出问题之一。文化教育缺少特色,主要体现在实际教学环节中以陈旧教学方式为主,没有采取创新方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融入力度较弱 [9] 。另外,传统文化教育中,缺乏高职院校特色,文化渗透往往停留于表面,导致文化传承的内涵没有得到正确的解读,同时也没有将文化传承和学生的发展结合起来,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填鸭式的灌输教育,让学生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就无法吸收传统文化的养分。在守旧教育模式下,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文化修养难以提升。

6. “三全育人”视域下深化传统文化教育的可行路径

6.1. 完善顶层设计

研究发现,加强顶层设计,重塑教育功能,可优化高职教育教学体系架构,为科学育人打下坚实基础。从现实了解到,高职教育体系的建设,在新时期指的就是借助合理措施,促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实现提质培优的目标。在具体工作中,打造一批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整、系统纳入到高职院校育人环节中,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的完善工作,强化管理者创新意识,提高其思想高度,抓住传统文化教育的契机,不断改进高职院校教学内容,借此实现教学质量的升级。与此同时,结合学生发展需求,不断探索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到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的创新路径,借此保障教学效率和质量,增强高职院校科学育人的能力 [10] 。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要秉持“文化育人”的重要理念,从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对科学育人方式进行创新、改革,提高学生的精神内核。

在传统文化课程设置阶段,可借助先进信息技术,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有效强化传统文化课程的实施效果。例如,可借助“普雅通”“超星”等教育平台,打造精品的传统文化网上课程,有效扩展教学空间和时间,实现文化教育的全面覆盖。实践证明,在此种模式下学生的兴趣会更加高涨,不仅会养成自动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同时还有利于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内化,从而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还要发挥融合教学的优势,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其他教育系统资源整合起来,一起构建系统性教育课程,丰富传统文化网上课程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与此同时,合理抓住契机,实现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渗透融合,在教育开展前要制定规划,组建高质量师资队伍,夯实融合教学的基础。

传统文化与高职专业课程的融合,要根据各学科的特色,精选传统文化的内容,深入发掘相关知识,在此前提下进行创造性的授课,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 [5] 。将有效的知识点全部整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起职业理想和信念,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确立学生的职业目标,使其具备崇高的职业素养,为今后就业提供保障。例如,针对建筑设计专业学生的教学,在讲解专业知识的期间,可以穿插讲解一些鲁班精神,借助多媒体展现古代的建筑,借此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感悟传统文化魅力和惊叹传统建筑技巧的同时,树立学生文化自信,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正确指引。综上可以看出,“三全育人”视域下,想要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实现传统文化和高职专业课程的紧密衔接,完善顶层设计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6.2. 构建优质课程体系

通过研究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古代先辈对于生命价值的理性认同,为此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使命在于,借助各种教育载体,科学培育出理想人格,夯实学生发展基础,助力其树立高远的理想信念。“三全育人”视域下,想要深化传统文化教育,构建优质的课程体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具体方法如下。

6.2.1. 保证传统文化课程质量

在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中,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是主要载体,只有把这门课设计好,才能发挥主渠道的有效性,保障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的教育功能。基于此,新时期的高职院校需注重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将完善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增强传统文化课程的实施效果作为当务之急,借此保障教育质量 [11] 。第一,结合教学目标和需求,规范设置文化教育课程内容,确保课程内容完善性。实践证明,完善的课程以及严谨的学分制度可促进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发展,保障文化教育的系统性,科学强化教育教学效果。第二,打造文化教育“金课”,提高教育教学品质。现实工作中,可借助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提高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思政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学生形成传承文化的先进思想,通过打造“金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课程实施的影响力,从而助力高校文化课程体系的完善。第三,组建优质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力,确保文化传播工作的有效性。在具体工作中,可借助有效的引导,让教师意识到自身在文化传承中的使命,使其具有传统文化教育意识,从而保障传统文化的渗透功能。教师自身不仅要素质过硬,具有“讲仁爱、重民本、求大同”等传统文化精神,此外还需具备较强的教育能力,在此保障下,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价值。

6.2.2. 优化文化课堂教育框架

现实中,需通过构建文化课堂教育体系,借此打通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渠道,增强传统文化教育在新时期的影响力。结合实践经验可知,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理念,要有课程改革精神,只有如此,才能满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实需求。一是建立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通过专题式的课程教学,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变简单的知识传授为重要的精神引领,发挥传统文化课程优势。二是通过思政课等路径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就现状来看,在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因思政课的设置方案、教学对象有所不同,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参照不同思政课内容,渗透不同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确保传统文化内容和思政课程的高度匹配。例如,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内容可以与党建、“四史”等知识联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发展意识。“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均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对其内涵的学习,学生可以意识到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同时明确自身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应该承担的职责。三是加强文化元素的渗透,借此丰富专业课程内容。通过实践证实,在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中穿插讲解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营造优质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在丰富专业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借此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助力。

6.2.3. 深入挖掘有价值的文化教育资源

我国的传统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深入挖掘中华文化,既包含对资源的发现、扩展以及丰富,同时也包括对该教育资源的精选加工。借助挖掘出有价值的文化信息,推动传统文化传承的进一步发展,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更加具有民族魅力,从而保障教育主渠道的作用。现实中,深入挖掘有价值的文化教育资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结合实际需求,合理挖掘文化元素,借此丰富教育内容。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具备这方面的意识,以适应学校特点、符合学生发展为目标,科学提取文化元素,加快学生的文化精髓吸收速度,借此保障高职院校的文化教育成果。同时,高职教育还需明确传统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与意义,确保以准确的价值定位让传统文化重新散发光彩,在教育领域中完成新的重要使命。

第二, 对传统文化实施合理的加工,使其更能满足教育需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加速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保障。为此,教师要选取传统文化中相对核心和精华的部分,确保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和学生的适配度,从而保障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兴趣和接受程度。此外,还要不断优化教育方式,选择恰当的教育手段,养成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借助创新教法的方式,保障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实效性。

在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教学方式呈现出复杂化的特征。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需在新时代背景下及时作出反应,在教学实践阶段不断更新教学方式,调整自身教学策略,做到与时俱进,借助合理化方式创新求变,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中华优秀文化是合理增强高职学生素养的宝贵资源,开展文化教育是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措施。基于此,作为传统文化的师资队伍,现实工作中可结合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风格,制作部分微课内容,或者直接应用公开课的方式,扩大传统文化影响力。例如,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收集教育教学的素材,可以是文化电视节目,也可以是经典的文学杂志等,将其作为教学工具,吸引学生的兴趣,保障文化渗透的效果。总而言之,新时期想要实现文化教育路径的深化,就要不断在教学方法中寻求创新以及突破,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突出教学的亲和力,设法增强教学吸引力,夯实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学的基础,保障传统文化教学的显著成果。

6.2.4. 内培外引形成教育合力

除了上述措施外,还需做到内培外引形成教育合力,在此基础上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全过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执行力。结合现实经验可知,现实中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教师队伍的构建入手,建立考核机制,借此激发教师的创新力。第一,开展多种竞赛形式。现实中,可以“中华传统文化”作为竞赛活动的主题,利用“教学技能竞赛”等方式,促使教师丰富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教师的文化涵养,并且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在不同领域中(教学、科研、管理)的融合。第二,注重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建设。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深化传统文化教育路径,不仅要组建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课教师队伍,此外还要有计划优化行政管理工作者以及辅导员和后勤工作者队伍结构。与此同时,还要以此为契机,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经常性的训练,通过常态化的训练,提升教师队伍的文化层次与素养,借此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研究发现,只有在高职院校内部形成合力,才能达到在教学与生活上科学指导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健康发展的目的,从而体现出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的优势。第三,发挥辅导员的班主任职能。通过现实了解到,在高职教育体系中,辅导员的地位比较特殊,其工作往往开展在学生教育工作的最前线,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是最多的,他们可以清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为此,在传统文化融合教育中,要注重对辅导员工作能力的考核,提高其思政素养与传统文化教育能力,确保在辅导员思政工作中可以巧妙植入传统文化教育,借此实现文化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充分融合,保障学生健康发展以及拥有先进文化理念的同时,助推传统文化育人工作可持续发展。

6.3. 引领学生社会实践

在推进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进程中,实现教育对象的自我能力提高,增强教育对象的实践能力,才是现代化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中之重。为此,在上述措施基础上,还需创造契机,引领学生社会实践,确保学生主观能动性。主要措施如下。

6.3.1.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现阶段,可借助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兴趣,以文化活动形式助推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从以往教学实践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需要借助灵活的方式,一般情况下不仅需要课程的牵引,同时还要借助各类文化活动作为传统教育形式的补充,借此科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运用各类校园文化资源以及文化活动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并且夯实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主要方法如下。

一是开展讲座、班会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现实工作中,为吸引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一是,可开展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讲座、论坛、班会等,保障线下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实践表明,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可科学加深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催化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方面,高职院校可结合自身的需求,聘请相关领域专家,确保讲座等活动形式的权威性,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传授给高职学生,为学生今后发展提供助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讲座活动,或者积极投入到有关论坛、报告会中,借助这样的方式,促使学生不断汲取文化精髓,从而提高自身修养。

二是开展有效的线上传统文化宣传,发挥网络宣传教育的特殊作用。目前信息技术普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提供了契机。高职院校需留意到信息网络技术对传统文化宣传的助力作用,善于利用各种媒体实施优质的网络教育,通过合理的方式,将中华传统文化合理渗透到学生生活中,传授给学生传统文化精神和智慧。

三是巧妙利用传统文化节日完成传统文化教育,强化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我国传统节日众多,并且节日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宝贵教育资源,利用节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高校可依托清明节,策划文明祭扫的活动,向学生宣讲屈原的爱国事迹,也可以向学生讲解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况,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再例如,高校可利用中秋节等节日,策划教育活动,向学生讲述中秋习俗的由来,在培养学生文化情感的同时,也可以较好进行文化的传承,确保教育工作有效性。

四是通过开展隐性教育,强化教育功能和成果。现实中,可借助树立道德模范完成相关的隐性教育工作,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行为意识。从现实教学经验了解到,典型教育的作用显著,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从而科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实中,借助学习典范、行为典范的树立,营造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保障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

6.3.2. 建立学习评价体系

除了上述措施外,还需要设法建立课外学习传统文化的评价体系,借此保障学习工作的有效性。结合教学经验可知,想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学习,还需在日常教学中增设鼓励和评价机制,借此全面催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具体实践中,通过建立评价体系(课外学习的),不断完善学习指标,使课外教育成果显著提升,拥有课堂教育同等的效度,在此基础上成功完成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建立学习评价体系科学的措施有:一是结合现实需求,建立适用于课外学习的评价制度,为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营造良好的氛围。把评价制度作为实施学习评价的章程,保障学习评价工作有据可依,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二是确定课外学习的主要评价方法。为强化学习效果,对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可融合多种评价方式,保障评价方式的合理性,借此催化学生的学习热情。

6.3.3. 挖掘传统文化实践教育的可行路径

从现有经验可以看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尤其特殊性存在,不局限于单纯理论教学,想要多层次丰富文化教育的成果,就要从实践方面加以完善和创新,确保教育工作渗透到学生内心,借此发挥传统文化教育优势。在传统文化和高职教育融合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需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切实保障传统文化实践教育的可行性。第一,重新优化教育体系。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实践中,要做好整体设计、把握,确保实践内容的有效性、一致性。第二,完善相关的教育保障制度。为确保教育活动的顺利推进,要在文化实践中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人员制度等,让实践教育有据可依,发挥出最大的作用。第三,结合现实需求,挖掘出最有效的实践路径。高职院校在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期间,要在实践中合理探索,并且综合学生的意见,探寻出一条适合教学实际的传统文化传承路线,借此深入发展和传承传统文化,提高文化教育水准。

6.3.4. 营造校园文化环境

有学者指出,校园环境文化氛围的构建十分重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可帮助学生摆脱对文化的刻板影响,引导学生去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借此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改变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认知。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借助传统文化校园环境的建立,可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此前提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提高传统文化教育对高职学生的影响力。为保障传统文化教育效果,学校可借助虚拟和实体不同方面的建设,让传统文化渗透到高职院校的各个角落中。首先,开展校园美化工程,在校园建筑设计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元素,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并保障传统文化可以在校园角落中彰显。以深刻且形式新颖的校园文化建筑,帮助优秀传统文化增加宣传的广度。例如,可在学校安置传统建筑风格雕塑,进行校园景观建设。或者设立校园文化街,在文化街中展现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产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设置传统文化宣传标语,通过各类导向性文字以及直观的图片信息等,定期给学生传输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积极探寻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

6.3.5. 依托新兴媒介拓宽传统文化宣传范围

目前网络技术高速普及,为保障高职院校传统文化的宣传效果,现实中可发挥校园网络优势,通过线上传播活动的开展,实现传统文化的全面覆盖。例如,可在校园网络中增设传统文化专栏,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该专栏中定期更新古诗词、散文或者优秀电影等,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将网络平台的作用发挥出来,让其成为连接高职教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纽带。另外,还可以借助微博、微信等现代化交流方式,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结合学生的喜爱定期向学生推荐关于传统音乐、中医药的公众号,借此激发学生的热情,在高职院校中掀起传统文化的热潮。同时,也可以创设传统文化交流群,增加学生间的心得体会交流,呼吁学生参与进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友好的交流中增长学生的见识,增进学生对传统音乐、中医药等传统文化的了解,进而夯实传统文化教育和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基础。

7. 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实施,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有极大的帮助。作为高职院校需认清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结合本校学生实际需求,开展合理的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工作,增加传统文化课程设置比重,并创建文化学习平台,组建优质的师资队伍,借此保障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可行性,为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创设优良的传统文化学习空间。

文章引用

毛雪逸.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分析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eepen the Education Path Analysis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J]. 职业教育, 2024, 13(02): 307-316. https://doi.org/10.12677/VE.2024.132051

参考文献

  1. 1. 林毅. 试论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及落实机制[J]. 齐鲁师范学院报, 2018, 33(4): 19-26.

  2. 2. 杜丹玉.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机制研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 37(5): 171-173.

  3. 3. 陆全贵. 融合优秀传统文化 深化政治课堂教学[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22): 44-46.

  4. 4. 徐卫东. 文化融合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36): 69-70.

  5. 5. 李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探析[J].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39(3): 64-66+96.

  6. 6. 刘爱琴. 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协同育人路径探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9): 67-69.

  7. 7. 王辉. “双高计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教育融合研究[J]. 中关村, 2023(2): 104-105.

  8. 8. 段淑萍. 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研究[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 36(6): 22-26.

  9. 9. 佟晓彤. 高职院校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思考[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 23(2): 57-60.

  10. 10. 林惠斌, 叶阿香. 新时代高职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探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 5(17): 64-67.

  11. 11. 米娜.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及传播创新路径研究[J]. 大众标准化, 2021(10): 47-4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