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ilosophy
Vol.
12
No.
07
(
2023
), Article ID:
68892
,
6
pages
10.12677/ACPP.2023.127222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中的国家治理思想探析
陈丹阳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收稿日期:2023年6月13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4日;发布日期:2023年7月18日

摘要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阶段,怎样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有效应对治理任务与风险挑战,并进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保障,成为不得不回答的时代课题。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寻找治理智慧,挖掘已有资源还需追本溯源至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这是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运动的经验教训基础之上所撰写的、蕴含着丰富的国家治理思想的著作。从巴黎公社的治理当中可以看到: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必要性;确立国家治理主体,明确主体对象是强调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性;经济治理公有化、政治治理民主化、社会治理自治化是巴黎公社治理的主要内容;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完善国家治理制度是马克思国家治理思想的时代启迪。
关键词
国家治理,《法兰西内战》,巴黎公社

An Exploration of the Idea of State Governance in Marx’s The Civil War in France
Danyang Chen
School of Marxism,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Received: Jun. 13th, 2023; accepted: Jul. 4th, 2023; published: Jul. 18th, 2023

ABSTRACT
At a time when the world is in a new phase of unprecedented changes, the question of the times has to be answered as to how to promote the modernis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so as to effectively address the challenges of governance and risks, and thus provide a solid guarantee for the achievement of the second century goal. It is precisely by adhering to the guiding position of Marxism in the ideological sphere, searching for wisdom on governance and tapping into existing resources that we need to trace our roots back to Marx’s The Civil War in France, a work written by Marx on the basis of the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Paris Commune movement, which contains a wealth of ideas on state governance. From the governance of the Paris Commune, we can see that: breaking up the old state apparatus and upholding the dictatorship of the proletariat was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proletarian power; establishing the subjects of state governance and specifying the objects of the subjects was to emphasise the importance of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people; making economic governance public, political governance democratic and social governance autonomous were the main elements of the governance of the Paris Commune; always adhering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putting the people at the centre and improving the system of state governance were the main elements of the governance of the Paris Commune. The inspiration of the times is Marx’s thought on state governance.
Keywords:National Governance, The Civil War in France, Paris Commune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马克思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集中体现在其经典著作《法兰西内战》中。书中描绘了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政权的第一次伟大的尝试,其中治理理念以及相关经验的总结,蕴含的治理智慧,对于当下国家现代化建设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启发价值。《法兰西内战》是马克思写的一部关于国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他是根据当时的现实情况,依据1871年巴黎公社经验,又受之前思想理论的影响写成的。这本书还被列宁称为“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最高成就” [1] 所以,对《法兰西内战》一书进行深入研究,不是说只是对其进行简单回顾,好古而已,而是要挖掘治理智慧,合理运用其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我们目前发展国家治理思想,推进国家治理理论的研究以及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历史动力。
2. 《内战》中无产阶级政权的必要性分析
巴黎公社是新生的具有社会主义国家雏形的政权,作为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将国家治理办好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先揭示国家的实质,打碎过去旧的国家机器,从而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更好地进行全新的国家治理。
(一)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资产阶级在推翻封建统治革命之后,并没有建立新的国家机器,而是将以前的国家机器延续下来使用,同时,资产阶级也做了一定的改进,但是改进的出发点是有益于自己更好地统治。资本主义制度本来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按照人们的理想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在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倡导的“理性”口号下建立起来的,可是其最终胜利了之后建立的一系列社会制度却令人失望,这与启蒙思想的核心理念些许不符,与其所设想的美好约言并不契合。在资本主义国家治理中,国家治理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维护其特殊利益的一种工具。所以,资产阶级“上位”管理国家运用的统治方式,这个改进过的统治方式,无产阶级已经不能再去直接继承并作些改善,必须进行废除,建立起新的无产阶级政权。“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 。”如果想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旧的国家机器,冗杂腐败的官僚机构,都应该立即废除,建立一个属于无产阶级自身的国家机器,保护无产阶级的利益,免受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毒害。资产阶级的官僚机构是“这个社会一切腐败事物的温床” [3] 。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保证国家机器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建立起新的国家机器,从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是理应之举、现实之需。
(二)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在国家治理中有效捍卫人民切身利益的根本方式。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新政权,这是人民主权实现的政治前提。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之后,刚刚掌握政权的无产阶级需要进行改造,为了改造,无产阶级就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就意味着与资产阶级对抗,对抗自然意味着本身应具有相应的实力,无产阶级要想要成为一个具有自身利益和要求的独立阶级,那就需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认清自身的使命,做好与资产阶级相对抗的准备。“路易·波拿巴利用庞大的官僚军事机器,镇压工人运动和革命运动 [4] 。”因为两大阶级是对立的,无产阶级要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废除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私有制,就相当于挑战它的底线,触及它的根本利益。资产阶级不会轻易罢手,会在无产积极改造的过程中打压报复,这时,无产阶级则需要在此过程中不受西方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的影响,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把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自己人的手中,保持清醒,明确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切不可忽略或动摇。无产阶级专政也是防止革命政权蜕化变质,如不坚持,政权统治很容易偏离“初心”,胜利的革命成果终究也会变成人民的苦果。抛弃无产阶级专政,其实就是抛弃人民群众,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其实就是否定人民主体的思想。
3. 《内战》中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强调
摧毁旧的国家机器之后,该由谁来进行全新的国家治理呢?这也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明确治理主体,是进行国家治理的必然要求和必然举措。只有明确了治理主体,才知道国家治理的本质目的,国家治理的实质意义何在。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阐释了无产阶级政权下的国家治理应当以人民为主体,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探析了主体的构成。以人民为主体是无产阶级新型国家治理的必然要求,因为新的国家的建立其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由此一来,治理的相应主体也应是人民,那么“人民”的概念又如何定义,其构成要素又有哪些?不清楚“人民”的内涵,则无法进行人民管理。在《法兰西内战》中,巴黎公社治理主体主要由工人阶级、中等阶级和农民构成 [5] 。可以看到,这三部分是巴黎公社时期的“人民”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像其他大地主、富有的资本家等是不包括在内的。那“人民”这三大主要部分相互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搞清这些关系,一方面有利于弄清晰哪要素居于主导地位,一方面也有助于无产阶级进行新型的国家治理。
首先,工人阶级是公社治理的领导力量,工人阶级处于核心地位,工人阶级也是与资产阶级对立的主心一方。而中等阶级很大程度上扮演的是一种拥护者或者说是追随者的角色。像中等阶级,他并不像无产阶级那样,他具有一定的资产,但为何中等阶级选择了巴黎公社?这是因为中等阶级其实在经济上、政治上、甚至文化上都不好受,经济上其所占有的并不多,那么可能他在市场经济当中要么壮大成为资本家,要么被兼并沦为无产者,这种不确定性与风险性令中等阶级陷入恐慌之中,担心随时被大资本家宰割,缺乏安全感。政治上,不具备主动地位,处于被压迫态势。文化上思想上也并不对其予以适当的尊重。这些方方面面都促使中等阶级选择巴黎公社。最后,农民是工人阶级最重要的联盟者。工农联盟的思想深入人心,在当时19世纪中叶的法国,可以看到农民人口是很多的,约占总人口的70%,公社将农民团结起来,将其包括进来,就相当于占据了极大的人口,处于一定的主动地位。
4. 《内战》中国家治理思想的归纳凝练
在建立之初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地位还很不牢固,政权还或多或少的带有资本主义的遗留问题,需要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将全新的政权国家环境与人民加以改造,并采取很多具体措施加以巩固新生政权。对于国家治理的思想内容,主要是从经济、政治、社会治理方面来具体说明的,以便较全面地看国家治理的思想意蕴。
(一) 经济治理公有化
首先,公社要在经济制度上入手,彻底铲除阶级统治赖以统治的所有制基础,对私有制进行改造,建立公有制经济。公社所做的公有化的经济治理,消灭资产阶级阶级所有制,其实也是为了消灭“阶级对立”和“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凸显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当然其并不是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并不是让你无法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反而它更像一种保障,因为它是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将无产者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把劳动从所有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释放劳动真正活力,让无产者能够真正参与国家的经济治理。马克思指出,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实质是要确立联合起来的个人所有制。以前资产阶级所有制,是少数人占有了大多数人的劳动成果,大多数人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经济上尚无法独立,又何谈让无产者在其他方面独立呢?这种阶级社会私人所有制既是剥削的一方面,也是影响社会动荡的重要因素,而公社联合起来的个人所有制则能更好的满足多数人的利益需求,剥夺剥夺者,将那些以往被剥夺的生产资料作为一个新的联合生产的条件。
另外,巴黎公社建立的合作社,是共产主义的经济组织,其所建立的经济组织可以联合起来,按照共同的计划调节全国生产,将力量汇聚起来,按照共同的计划目标调节生产,从而控制全国生产,稳定经济,免于一些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中难逃的劫难。为了更好地进行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治理,巴黎公社还将一切关闭的作坊或者工厂,不管是不是业主或者资本家们逃跑了,还是自动停了工,都将这些作坊和工厂加以清算,还给人民大众,交给工人协作社。
不管是经济制度上,还是经济组织上,都凸显公有化的特征,表现出共产主义社会的特点。在经济方面夯实巴黎公社新政权的物质基础,有助于其他层面的改造。
(二) 政治治理民主化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专政领导下的国家,国家机构切勿冗杂,应当精简人员配置。为民服务的机构并不是要靠数量取胜,而是要靠质量。但同时,精简机构并不精简服务。巴黎公社建设廉价政府,也是看到政府机构的存在运行靠的是人民大众的税收,如果政府机构冗杂,人员过多,苦的将是人民大众,明明政府机构的存在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却反过来成为了人民的负担。由此,日积月累,这种政府的机构迟早会引发人民的不满,对于政权的支持度下降,引起社会动荡。所以,巴黎公社采取废除常备军等措施以有效减少开支,消除了旧制度下的一些管理机构的巨大开支,减轻负担。对于公社委员,或者说普通的公职人员,工资并不能太高,只能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报酬。巴黎公社所有公职人员的上岗、撤职,都依据民意公选 [6] 。拥有选举权利的人们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利,选出来的公社委员是代表人民的权益,选择出来的公社委员当然也是自带一种责任和使命,他们由人民选举,也需要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的监督。国家公职人员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是为民服务,而不是借用职权贪污行贿。公社还实行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可以看到《法兰西内战》中所体现的公社制定的政策和采取的措施,是向着人民的,无产阶级掌权的目的也是为了人民。
(三) 社会治理自治化
公社在本质上属于人民,在实际中也是由人民掌握权力 [7] 。巴黎公社坚持实行的自治原则即努力发展各类的自治组织,有利于实现人民的自我管理。另外,在社会治理方面,公社充分考虑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将中央和地方的权责划分明确,建立了中央统一领导与地方事情由地方治理的体制,上下良好沟通,有序互动。有关全国大的事情,关乎全国的大政方针,则由中央负责。地方上的事务,地方最清楚,则可以由地方自主管理,实行“地方自治”,由此一来,社会治理自治化也就开始了。社会治理自治化可以有效根据地方特点,进行相应的治理改革。
5. 《内战》中国家治理思想的时代启迪
巴黎公社的创举,为马克思在理论建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形式提供了实践依据。在总结巴黎公社国家治理思想的内容中,里面有许多经验以及历史价值仍需要将其加以挖掘、继承并发展。“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 [8] 仍需要挖掘马克思国家治理思想中的价值。
(一) 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权威
巴黎公社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强有力的领导权。没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也就相当于没有主心骨。没有主心骨,也就没有了支撑国家治理持续进行的动力。当然那个时候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巴黎公社内部存在两派,布朗基主义者和蒲鲁东主义者,这也使得它没有办法汇聚成一个核心力量,形成统一领导,而这也恰恰为其后来的失败埋下伏笔。目前,在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确保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至关重要,很多治理工作,战略安排都少不了党的领导,因为“办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9] 。党的领导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这不仅仅是一个核心力量的作用,更多的也是在党的领导下才能进行制度安排和战略部署,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治理的方方面面,在各建设当中,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保证党能够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确保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行动统一,运行顺畅。缺乏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效地进行国家治理也就无从下手,也无从谈起,国家更多是一盘散沙。
(二) 以人民为中心,维护人民利益
《法兰西内战》中所体现的人民主体思想是重要的思想资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也是将“人民主体”思想加以继承并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其实也是因为国家所拥有的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马克思认为:“公社体制会把靠社会供养而又阻碍社会自由发展的国家这个寄生赘瘤迄今所夺去的一切力量,归还给社会机体 [10] 。”归还给社会,其实说明权力本身在社会那里,也就是属于社会的主体,即人民群众。我国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需要时刻为人民着想,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动摇。政府官员必须时刻牢记人民才是社会的主人,注重维护人民的利益,扮演好社会公仆的角色,切勿陷入权力的陷阱。忘记初心,就会使身为人民公仆的身份变质。
(三) 完善治理制度,提升治理能力
国家治理不是随意而为,进行的治理工作都需要依据制度来执行,制度是国家职能得以发挥的载体和途径。在《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对于制度建设提出相应的构想,并且以它为基础来评价巴黎公社的治理效果,体现了他对国家治理制度的重视,彰显了国家治理制度在国家治理效能方面的重要性。目前,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至关重要,着力于制度科学化、规范化,有助于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使治理效能得到有效发挥。具体来说,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于治理过程中的一些短板要及时处理,抓紧完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备制度建设,从而使治理体系更加全面、更加完备。
文章引用
陈丹阳.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中的国家治理思想探析
An Exploration of the Idea of State Governance in Marx’s The Civil War in France[J]. 哲学进展, 2023, 12(07): 1312-1317.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3.127222
参考文献
- 1. 列宁选集(第三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七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0.
- 4. 朱庭光. 巴黎公社史[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
- 5. 杜玉华. 从《法兰西内战》看马克思的国家治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0(5): 65-74.
- 6. 徐斌, 李霁帆. 《〈法兰西内战〉导言》新型国家治理思想及启示[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66(4): 74-85.
- 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163.
- 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66.
- 9.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10.
-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