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06 No.03(2017), Article ID:19893,6 pages
10.12677/ASS.2017.63034

Study on the Physical Health Condition and Sports Intervention of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Lu Xiao, Haitong Liu

School of Sport Leisure and Ar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Received: Feb. 19th, 2017; accepted: Mar. 12th, 2017; published: Mar. 15th, 2017

ABSTRACT

Main factors affecting physical health conditions and sports intervention measures of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were studied using the literature method. The study showed that campus education environment, family values guide and social service system as main factors affect the physical health condi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The study further proposed to increas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investment in hardwar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facilities in rural area,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guardians of children in family sports, expand the functions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rural communities to promote sports education and advance the sports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schools, families and the whole society. And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provide a good growth environment for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Keywords:Left-Behind Children, Physical Health Condition, Physical Intervention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体质健康状况 与体育干预研究

肖璐,刘海通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与艺术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17年2月19日;录用日期:2017年3月12日;发布日期:2017年3月15日

摘 要

以文献资料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及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干预途径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影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学校教育环境、家庭观念引导、社会服务支持等。研究还提出:加大政府和社会对农村地区体育硬件设施的投入;充分发挥留守儿童监护人在家庭体育中的作用;拓展学校体育教育的功能;充分发挥农村社区体育的促进作用;创办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制,共办体育,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 :留守儿童,体质健康,体育干预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我国农村人口持续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规模逐渐增长,他们所面临的诸多社会问题也逐渐暴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 [1] 。”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不仅数量庞大,而且他们的教育、生活、心理健康状况等都不容乐观。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实行动态管理、精准施策”,从“三元免费午餐”到“阳光体育”“走向操场”都着眼于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 [2] 。国家和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梳理分析,通过体育的途径改善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这不仅对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对整个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和谐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2.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问题的社会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飞速发展,在社会结构与经济制度方面上也经历了深刻的变迁,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同时,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民工在城里的生活与工作受到很多的限制,举家流动对于他们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他们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从而形成了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因此,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社会转型期的特殊社会群体,开始进入公众视野。

2004年5月31日,教育部召开了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研讨会,认为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政策法规滞后于社会变迁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成因,并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短期和长期规划。2005年5月21日至22日,全国妇联和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召开了“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提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之一,这将会是在较长时期内一直存在的问题,因此必须将这一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并给予更多措施加以解决。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客观存在,加之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关爱和正确有效引导,留守儿童群体在体质健康、社会适应、思想行为上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有相关研究表明:合肥地区留守儿童在生长发育水平、身体机能状况方面上与全国同龄儿童的体质健康均出现显著性差异,分别表现在女生的身高、体重以及胸围的发育水平,女生中12岁和14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安静时脉搏明显高于全国同龄儿童的均值 [3] 。

留守儿童体质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关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命题,也是体育领域所要承担的责任。

3.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

家庭环境是影响儿童健康状况的直接因素,父母在儿童的健康投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是人生接受教育的起点,它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对留守儿童群体的成长和社会化有着全面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动态的,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始终。家庭环境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动对留守儿童群体的健康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例如,鲁西南欠发达地区中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身高、坐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学指标上均是非留守儿童优于留守儿童,说明由父母双亲照顾的非留守儿童可能在饮食结构、营养以及心理健康方面均优于非父(母)照顾的留守儿童 [4] 。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角色的缺失,可能对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在身体素质指标方面,男、女学生的坐位体前屈、平衡木时间、双脚连续跳、10 m折返跑均是留守儿童优于非留守儿童,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是因为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单亲或双亲照顾的缺失, 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活动处于一种自由放任的状态。

家庭成员对体质健康观念的不同也是影响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由祖辈或者亲戚代为抚养,监护中普遍存在“重养而不重教”的现象。相关调查发现:监护人认为在留守儿童饮食和生活方面给予足够的关爱和帮助,就可以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他们却忽略对留守儿童的体育文化教育以及对体质健康的误解,加之代沟、亲情上的疏忽,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大部分偏低,体育意识淡薄对孩子的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这是影响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父母对留守儿童的经济支持行为和养育照料行为等家庭环境的因素也是影响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包括家庭成员对体质健康的观念认知、家庭收入水平、家庭结构格局等都对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相关研究发现: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中,父母外出务工导致父母对留守儿童的经济支持和养育照料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都发生了偏差,主要表现为父母对留守儿童经济投入的增长和照料时间的缺失,且因父母与子女的分离使得亲子关系的疏远、父母自身养育照料行为的改变或其他亲戚、祖父母作为留守儿童主要照顾者的教养行为、教养方式与儿童父母有所不同等,这些家庭环境的改变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

3.2. 学校环境的影响因素

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学校教育环境对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在亲子关系缺失,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的情况下,学校对体育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农村学校不但没有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功能,还出现了弱化趋势。

学校活动内容单一,有大量研究表明由于小学没有寄宿学生,学校没有开展早操活动,只有课间操和体育课,仅有中学实行了早操制度,但活动内容仅为广播体操,由于单调,缺乏趣味性,学生完成效果不好。多数学校开展了课间操,但活动内容缺乏多样性,除城区学校有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外,农村学校几乎都是以广播体操为主要内容,剩下的时间就是众多学生争抢一个篮球之类的活动 [5] 。在河南省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调查中发现,周口市4所农村学校中有3所学校没有《体育与健康》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基本以田径、球类为主,没有什么趣味性,枯燥乏味,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 [6] 。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平时在学校的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缺乏多样性,可供留守儿童选择的体育活动较少,体育娱乐设施相对缺乏,活动内容枯燥、单调。放学后,做家务和做作业往往成为留守儿童的主要事务,留守儿童的体育活动时间少,缺乏引导。这些情况说明农村留守儿童难以实现有效的身体锻炼。内容单一的体育活动不仅难以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而且也使留守儿童的体育参与兴趣未能得到有效激发,在无形之中影响了留守儿童的体育参与热情。

在农村学校环境中不仅活动内容比较单一,可供学生选择的活动项目较少,而且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也缺乏应有的规范,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课教学得不到保障,以致于留守儿童的体育锻炼受阻。在贵州省仁怀市被调查的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仪器,实施测试的学校测试数据准确性、可靠性方面仍然与城市中的学校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农村地区,学校缺乏用测试数据认真分析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实践,未将测试结果反馈给学生并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体育锻炼 [7] 。除此之外,农村学校的体育课没有真正达到国家所要求的负荷强度,并且运动量也没有达到国家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促进。

学校环境对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的影响主要受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的制约。除此之外,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体育课程设置、学校场地设施、教师的引导与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以及学校作息时间安排也都是影响留守儿童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从而间接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

3.3. 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

社会关注度不够也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在对河南省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现状调查中发现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状况关心不够,尽管村村都有健身器材,但损坏、缺失严重。由于农忙和体育意识淡薄等多种因素影响,留守儿童居住的村庄、社区往往缺乏组织体育活动,社会对健康知识、体育文化宣传不够,体育锻炼的氛围不够浓厚 [6] 。因此,社会的关注度和政府的投入力度也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促进。

农村留守儿童周边的体育文化氛围通过组织一些乡间活动可以间接地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水平。有研究者对贵阳、安顺、黔西南、黔南等4个地区进行走访调查,结果发现:在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留守中学生中,80.5%的学生会选择同村大多数人参加的运动项目作为自身的锻炼方式 [7] 。在各个村落的体育文化氛围都有所不同,由于体育文化的制约,导致留守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和运动方式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的周边环境的文化氛围对他们选择活动项目以及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4.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干预途径

4.1. 加大政府和社会对农村地区体育硬件设施的投入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发展阶段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是社会转型发展中的代价与成本,这个成本和代价不能仅仅依赖农民自己来解决,更需要国家、政府、社会来共同承担。我国在2000、2005、2010年分三次进行了全国性的国民体质监测,并对监测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发出了社会红色预警号,目的是夺得社会和政府更多的重视,充分体现了政府的监管职责。但针对留守儿童体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体育场地器材是体育发展的基础,不仅农村学校体育需要场地器材,农村周边的社区和村委会也需要一定的场地器材供村民们健身运动。体育场地器材等硬件资源的均衡发展离不开充足的经费支持,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体育硬件设施的投入,为留守儿童创建一个良好体育参与设施条件的生活环境,改善留守儿童体育参与的基本设施条件,从而促进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政府应积极引导,给予必要的政策、资金和人才支持。通过政府和社会通力合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创造良好的体育生活环境。

4.2. 充分发挥留守儿童监护人在家庭体育中的作用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导致家庭结构的变化,不能保证留守儿童在家庭环境下正常参与体育活动,但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增强家庭体育的职能。加强看护或监管留守儿童的家庭成员宣传体育锻炼能促进身心发展的健康理念。增强留守儿童监护人的体育文化知识,纠正体质健康的概念,优化生活环境,改善生活质量,使监护人重视留守儿童的体育参与和体质健康问题。监护人和留守儿童共同参与体育活动,对家庭和睦相处、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带动和影响留守儿童自身的体育参与意识,为留守儿童形成终身体育观念发挥积极作用。

4.3. 拓展学校体育教育的功能

推动农村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所处的环境中,从各个方面广泛挖掘本土的有利资源,不断拓展学校体育教育的功能,使学校体育资源能够被最大化利用。

首先农村学校要制定一些规范的制度和准则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建立长效机制,督促留守儿童参加体育锻炼,派专人负责阳光体育运动的安排组织、指导,从而积极引导、培养留守儿童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经常组织各种体育活动与竞赛,建立留守儿童体育体质健康档案,掌握留守儿童的体育锻炼的情况及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确实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体素质;其次是通过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体育教学行为,切实保障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制定一些法律法规,比如:《义务教育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并且学校必须遵守和执行,同时,应加大对这些与体育教育相关政策执行情况的督导力度,杜绝不按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不按要求配备体育器材等现象的发生,使学校各级领导和教育者重视农村学校体育,重视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发展;最后,农村学校开展体育课程和体育项目,鼓励体育教师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多开发地方特色的趣味性体育运动项目,激发留守儿童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做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宣传工作。广泛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播传统体育文化知识,增加留守儿童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尤其注重校本特色的体育活动,使农村学校培育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的促进发挥更大的作用。

4.4. 充分发挥农村社区体育的促进作用

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的作用,建设社区小型“阳光体育俱乐部”。农村村委会与社区携手,借“阳光体育”的“阳光”,将村里闲置的房屋改造成阳光体育俱乐部,作为留守儿童放学后或节假日进行体育锻炼场所。组织儿童进行各种有益活动,根据儿童的活动兴趣,开设各种体育兴趣小组,如开展篮球、乒乓、绳毽等各类有助于儿童开发智能和运动水平的活动,让留守儿童自由选择喜爱的活动内容,积极开发适合农村留守儿童的传统体育项目。在此基础上,可以积极地利用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志愿者、社会指导员等人力资源,为留守儿童组织更多有趣的课外体育表演与竞赛活动。例如大学生假期支教,为留守儿童义务进行体质健康测试,陪留守儿童一起参加体育锻炼等。在社区或村委会举行以“阳光体育”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联合其他社区举办一些小型多样的竞赛活动。如广播操、拔河等多样性社区活动。高效利用现有体育资源,充分发挥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动员多方社会力量,为留守儿童构建综合的参与体育活动体系,为农村生活贫困的留守儿童家庭提供更多的体育援助,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活动现状,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水平,对留守儿童给予精神支持,爱心陪护。

5. 结语

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已成为首要任务,切实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问题,这对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特殊群体的身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及提高全民族体质健康水平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文章引用

肖 璐,刘海通.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体质健康状况与体育干预研究
Study on the Physical Health Condition and Sports Intervention of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J]. 社会科学前沿, 2017, 06(03): 255-260. http://dx.doi.org/10.12677/ASS.2017.63034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刘志军. 留守儿童的定义检讨与规模估算[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5): 49-55.

  2. 2. 李拯. 给留守儿童更多“精准关爱”[N]. 人民日报, 2016-03-28(5).

  3. 3. 周瑞英. 合肥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体质现状及干预措施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3, 29(2): 96-99.

  4. 4. 高希彬, 王秋灵. 山东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学龄前儿童体质状况比较[J]. 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3): 330-331.

  5. 5. 赵山涛. 湘西自治州9~12岁农村留守儿童体质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吉首: 吉首大学, 2012.

  6. 6. 王正霞. 河南省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15, 36(4): 119-122.

  7. 7. 肖庆群. 贵州省农村留守初中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研究[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 27(12): 26-3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