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07 No.02(2018), Article ID:23802,5 pages
10.12677/ASS.2018.72024

Analysis of the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Returning Home to Start a Business

Siyi Liu, Yuhui Xia, Yue Zhou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Jiangxi

Received: Feb. 2nd, 2018; accepted: Feb. 19th, 2018; published: Feb. 26th, 2018

ABSTRACT

Since Premier Li Keqiang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college students have been actively involved in returning to their hometowns as a group of innovative spiri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college students returning home business, mode and problem analysis, and combined with related policies and documents, comes up with an idea for a new home business model-agency business model, brings a new direc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returning home business, as well as provides a new possibility for rural development.

Keywords:University Students, Return Home to Start a Business, Team

大学生返乡创业模式分析

刘思怡,夏玉慧,周月

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收稿日期:2018年2月2日;录用日期:2018年2月19日;发布日期:2018年2月26日

摘 要

自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以来,大学生作为充满创新精神的群体,也积极投身到返乡创业行列中。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已有模式及其问题的分析,并结合相关政策与文献,提出新的返乡创业模式设想——机构创业模式,为大学生返乡创业带来一种新方向,同时也为农村发展提供一种新可能。

关键词 :大学生,返乡创业,模式,团队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1. 可行性

1) 国家层面。人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共青团中央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提出促进大学生创业要坚持政府政策支持与创业者努力相结合,合理运用政府公共资源,充分动员社会其他资源,激发大学生创新活力,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使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进一步增强,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制度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大学生勇于创业的机制基本形成,大学生创业的规模、比例继续得到扩大和提高。同时,针对大学生创业出现的问题:要求各地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要求各地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农业产业园、城市配套商业设施、闲置厂房等现有资源,建设大学生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经营场所;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创业公共服务 [1] 。

2) 社会层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已加快了步伐。这意味着行业中原有的投资主体退出,个别行业将萎缩或消退,而新的投资者会出现,新兴行业将迅速崛起 [2] 。新兴行业的出现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将推动一大批创业者的产生与成长;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财富被新的知识创新阶层所掌控。一些新的就业方式和财富增长方式也将出现,以知识、信息、网络、数字化等就业者大量涌现 [3] 。大学生作为我国高素质群体,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其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对于创业者来说,要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融资是相当关键的一步 [4] 。近年来,我国银行普遍开展创业贷款业务,大学生创业者所创办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可以通过这种贷款获得数万元的资金,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5] 。同时,风险投资如今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兴起,使得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融资环境不断改善。

3) 个人层面。大学生尚处于职业发展初期,创业一次不成可以东山再起。在关于创业失败的调查中,选择放弃二次创业的有163人,占16.63% [6] ;选择“筹备资金准备二次创业”的有405人,占41.33%;选择“等待时机,积累经验”的有42.03%。此外,青年总体受教育水平较高,有一定的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学习能力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合作精神好,注重团队建设,容易形成创业团队等都是青年就业创业中的优势 [7] 。同时,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经过锻炼,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和挑战精神也是大学生创业最大的优势 [8] 。

1.2. 必要性

1) 缓解城市就业压力。由于高校毕业生的增多,并且中国社会正处在老龄化发展的社会转型,导致许多岗位还没空缺,新一波的毕业生又蜂拥而至,出现就业率的严重滑坡 [9] 。在就业形式如此严峻的情况下,返乡创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创业模式,定位于农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就业压力。

2) 打破农村人才短缺瓶颈。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农村人才的短缺,大量的农家学子跳出“农门”。同时,劳务输出使大量农村青壮年和有一定文化素质的能人外出打工,致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遭遇了意想不到的“人才尴尬” [10] 。大学生返乡创业,能够打破人才的短缺瓶颈。大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创业,能帮助解决当地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3) 带动农村就业。大学生返乡创业,可以带动农村就业,实现农民工当地就业 [10] 。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这既免去了农民工外出打工的奔波之苦,也为当地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留住农村的能人,活跃地方发展。同时,农民工当地就业还可以有效缓解“三留守”问题,稳定社会环境。

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把返乡创业作为其职业生涯的一种选择。然而就目前来看,返乡创业的成果并不理想,返乡创业模式也不十分有效,从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现状和对当前已有模式的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返乡创业存在着一些问题。

2. 已有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2.1. 已有模式

1) 村官创业模式。大学生村官利用自身地位优势,选择农村生产过程中的特色农产品,找准特色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障碍环节 [11] ,通过自身与政府部门的关系和政府部门优惠扶持政策,通过自身创业行为嵌入到障碍环节中,通过产业化运作来提高农村产业的竞争力 [12] 。

2) 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在大学生的牵头下,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联合大户、推动小规模农户和贫困农户入股,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平台来实现自身的创业梦想 [13] 。

3) 个体创业模式。个体创业是大学生在农村选择合适的创业机会,自我经营实现创业价值。通过对三化协调下农村发展方向的把握,通过利用自身的知识优势和管理优势,利用优惠的大学生农村创业政策,选择合适的机会,投入适量的资本进行创业 [14] 。

2.2. 存在的问题

1) 大学生创业教育匮乏。我国的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创业教育的理念 [15] 。王青山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单一,以入门知识为主,缺乏完备的教育体系和师资力量。创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脱离了专业教育,不能发挥专业课老师对创业项目的指导,合理规避大学生创业的风险 [16] ,导致学生对国家在对学生创业方面的方针政策知之甚少,创业技能等方面知识和能力欠缺。

2) 创业成功几率低。当前存在模式其创业团队大学生比例较低,面对问题难以做出全面的考虑,很多问题无法从专业角度看待,导致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增长 [17] 。同时缺乏创业经验,很容易给自己和本就不富裕的村民带来损失。

3) 创业者知识层次低。根据大学生返乡创业意向调查,研究生(含硕博士)返乡创业意愿最低,仅为16.0% [18] ,即返乡创业群体中大学生的层次,深度有限,大部分更优秀的学生都选择了其他就业方式。无论是就业地区期待还是就业地区容忍,选择农村就业的毕业生都是寥寥无几,就业中的城乡二元分割是不争的事实 [19] 。

4) 创业方向单一。当前存在的基本是以发展电子商务为主要创业形式,并且农村经济模式单一 [20] ,大学生返乡创业发展空间、资源有限、村民支持度均有限。

目前,大学生返乡创业存在着许多问题,成功率低是不争的事实,模式简单也是造成成功率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对当前已存在模式的分析,比对相关行业的发展,提出返乡创业模式的设想,并作如下探讨和分析。

3. 返乡创业新模式——团体创业模式

3.1. 团体创业模式运行机制

大学生团体构成类似与咨询机构式的创业规划机构,为乡村打造符合自身特色的创业项目,如有文化特色的村庄可开展旅游相关的创业方式。采取村民竞争加盟式创业,由机构提供给村民创业流程,并帮助其申请政府补贴等,获取相应股份,具体运营由村民操作,期间机构不定期核查协助,提供跟踪服务。同时与政府及公益机构合作向农民普及创业教育,电商知识,增强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增加农村创业案例,为农村发展研究提供可靠信息,并以此获得政府及公益组织支持,给予平台基本营运资金与农村创业支持授权。团队本身可视规模确定辐射范围,县镇乡村不等。

3.2. 团体创业模式优势

1) 团体人才复合多样。如互联网人才专攻技术,法学人才专心研究有利的政策等。以此解决由个人组织创业带来的因考虑不完备等而失败的可能性,并且可以将项目的各个方面达到最完备的状态,实现“1 + 1 > 2”。

2) 农民创业更具积极性。通过农村居民对电子商务及创业的了解,协助农民直接参与创业,提高农民创业的积极性,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使农民了解当前商业模式,缩小城乡居民知识层面差距。

3) 创业成功率有效提高。团队拥有较多经验和案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通过对大量创业问题和创业案例的分析,可从根本上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及其改变途径,从而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的美好愿景。同时为研究机构、高校提供大量真实有效的创业案例,既为解决农村发展问题提供一手资料,也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充足的素材。

4) 展示农村自有经济发展。大学生创业收入不计入农村自有经济,可以更直观的反映出创业项目为农村经济带来的改变,反映出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同时将受益直接与村民绑定,则不会出现最终只为个人的情况。

5) 农民信任度提高。政府及公益性组织的加持,提高农民对团队的信任度,间接提升农民创业积极性。农村创业项目的兴起,将有效缓解“三留守”问题。

6) 团队创业更具吸引力。个人可在团体中负责专门的部分,相较于其他已存在模式,压力较小。运作模式更多是创新与改进,而不是单个项目创业的循环重复。

4. 结语

创业模式的优化,多样化是增高我国大学生返乡创业成功率及吸引力的一大重要因素 [21] 。无论是村官创业模式,合作社创业模式,个人创业模式,抑或是设想的机构创业模式都旨在解决农村问题与大学生就业问题。农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问题和难点问题,抓好农民增收和粮食生产不仅关系到中国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世界经济发展全局 [22] 。大学生就业也是当前国家及人民迫在眉睫希望解决的问题,然而问题所在也正指出发展空间所在,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即寻求更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返乡创业模式,是需要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课题。

文章引用

刘思怡,夏玉慧,周 月. 大学生返乡创业模式分析
Analysis of the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Returning Home to Start a Business[J].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07(02): 135-139. http://dx.doi.org/10.12677/ASS.2018.72024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EB/OL]. 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ldbk/jiuye/gaoxiaobiyesheng/201405/t20140530_131188.htm, 2014-05-22.

  2. 2. 叶育旺, 杨惠仪, 陈斯明. 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反思[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1(3): 224-227.

  3. 3. 孙江丽. 构建“四位一体”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支持网络[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 61-66.

  4. 4. Nelson, A.J. and Monsen, E. (2014) Teaching 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Section.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39, 774-779.

  5. 5. 陈英杰. 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主体行为的影响[J]. 高校教育管理, 2013(3): 115-118.

  6. 6. 关朋. 新时期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其对策探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6(1): 60-64.

  7. 7. Bae, T.J., Qian, S., Miao, C. and Fiet, J.O. (201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A Meta-Analytic Review.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38, 217-254.

  8. 8. 许中华, 雷育胜. 大学生自主创业探析[J]. 科技创业月刊, 2005(8): 30-31.

  9. 9. 王晓静.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J/OL]. 中国培训. https://doi.org/10.14149/j.cnki.ct.20170616.072, 2018-02-12.

  10. 10. 刘航. 牡丹江地区大学生返乡创业问题研究[J]. 黑龙江科学, 2016(4): 150-151.

  11. 11. 袁成龙. 回乡大学生农业创业的路径分析[J]. 学术论坛, 2014, 37(7): 46-50.

  12. 12. 王智金, 杨明巍. 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模式研究[J]. 人民论坛, 2012(26): 154-155.

  13. 13. 靳一鸣. 大学生返乡创业模式研究[J]. 管理观察, 2013(36): 115-116.

  14. 14. 姚旎, 张晓宏. 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及其模式建构[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8(3): 124-130.

  15. 15. 王青山, 黄勇. 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及借鉴[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2(10): 23-27.

  16. 16. 陈鑫, 鲁泽鹏. 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创业教育路径探讨[J]. 中国经贸导刊, 2013(2): 46-47.

  17. 17. 苏益南. 大学生创业环境的结构维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5(6): 117-121.

  18. 18. 邵艺瑾, 马如意, 卫丹, 等. 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调查分析——基于天津市10所高校调研分析[J]. 科技创业月刊, 2017, 30(6): 53-56

  19. 19. 赵美琪, 张琪, 张明林. 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江西省南昌市的调查分析[J]. 价值工程, 2017, 36(18): 196-198.

  20. 20. 张晓燕, 陈万明. 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路径探讨[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5, 34(3): 47-51.

  21. 21. Bailetti, T. (2011) Fostering Student Entrepreneurship and University Spinoff Companies. Technology Innovation Management Review, 10, 7-12.

  22. 22. 刘永忠, 张克强, 马宏斌, 等. 当前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4): 366-368, 382.

期刊菜单